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97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蛹虫草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



背景技术:

蛹虫草是一种子囊菌,通过异宗配合进行有性生殖。其无性型为蛹草拟青霉。其子实体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繁殖单位),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孢子落在适宜的虫体上,便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一面不断地发育,一面开始向虫体内蔓延,于是蛹虫就会被真菌感染,分解蛹体内的组织,以蛹体内的营养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将蛹体内部完全分解。

天然的蛹虫草产量低,成分复杂,而人工培育的蛹虫草产量高,成分相对纯净。但是在培育的过程中,活体蚕蛹相互之间难以隔离,影响蛹虫草个体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用于蛹虫草的培育,进行活体蚕蛹的相互隔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包括:透明的玻璃瓶,所述玻璃瓶顶部设置有广口,所述玻璃瓶内侧底部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底部设置有数根立柱,所述平板上密布有指向下方的通孔,所述平板上方间隔设置有数块隔离板,所述平板为圆形板,所述平板的直径小于玻璃瓶顶部广口的内孔直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圆柱体或者半球形柱体。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数根立柱环形阵列设置在平板的底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与平板相垂直,所述立柱、平板和隔离板为一体化玻璃结构、塑料结构或者铝合金结构。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瓶顶部的广口上包裹设置有透明密封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活体蚕蛹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之间,有利于子实体的向上生长,互不影响,液体菌种利用通孔供给活体蚕蛹,液体菌种流通性好,提升了蛹虫草的产量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包括:透明的玻璃瓶1,所述玻璃瓶1顶部设置有广口11,所述玻璃瓶1顶部的广口11上包裹设置有透明密封薄膜5,透光效果好,有利于蛹虫草的生长。

所述玻璃瓶1内侧底部设置有平板2,所述平板2底部设置有数根立柱3,所述立柱3为圆柱体或者半球形柱体,高度在1mm左右,提升了液体菌种在平板2下方的流通性。

所述平板2上密布有指向下方的通孔,通孔有利于液体菌种从底部灌入平板2上方,所述平板2上方间隔设置有数块隔离板4,所述隔离板4与平板2相垂直,活体蚕蛹放置在相邻的隔离板4之间,有利于子实体的向上生长,互不影响。

所述平板2为圆形板,所述平板2的直径小于玻璃瓶1顶部广口11的内孔直径,方便平板2的安装和取出,操作灵活。所述数根立柱3环形阵列设置在平板2的底部,支撑稳定性好,避免了平板2的偏斜。

所述立柱3、平板2和隔离板4为一体化玻璃结构、塑料结构或者铝合金结构,优先采用一体化玻璃结构,透光性好,有利于蛹虫草的光照生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指出的一种相互隔离的蛹虫草培育器皿,蛹虫草相互隔离而向上生长,互不影响,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产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