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腐菌生产方式及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3267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腐菌生产方式及装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草腐菌生产方式及装备,属于食用菌生产技术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双孢菇、草菇、鸡腿菇等草腐菌的生产普遍存在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以每平方米双孢菇单茬产量为例,先进国家平均达到40公斤,而我国仅为15公斤,相差25公斤。其主要原因,在于发酵过程的设备、工艺、技术的落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每年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出路,减少环境污染,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草腐菌生产装备、工艺和方法,可以大幅提高草腐菌的产量、质量,而且投资少、成本低、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草腐菌生产方式及装备,包括秸秆存储场、秸秆运送装置、养料混配池、秸秆装载箱、龙门吊、秸秆发酵箱、环境控制装置、混合搅拌机、输送搅龙、菌类培养架、菌类培养箱、菌类采收棚、运行轨道、开合式箱底、装载箱通气管、装载箱轮、培养盒、培养架轮,补水挠菌设备、培养盒地脚;环境控制装置包含调节温度的空调、调节气体的风机、灭菌消毒的臭氧机、补水装置;

采用的技术方案:

秸秆存储场的秸秆由秸秆运送装置运至养料混配池,倾倒入已经由龙门吊吊入的秸秆装载箱内,让所有秸秆充分吸收液体养料后,由龙门吊将秸秆装载箱吊起,送至轨道上,秸秆装载箱延轨道进入发酵培养箱进行密闭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以通风方式控制发酵质量,还要定期将装载箱从发酵箱拖出至混合搅拌机上,打开装载箱底开关,让秸秆料落入搅拌机进行均匀搅拌,而后由输送搅龙将发酵料输送回秸秆装载箱后,继续回到发酵箱发酵,经过15-25天,3-5次搅拌后完成二次发酵,然后接入菌种,平铺于菌类培养盒内,层叠于菌类培养架上,再将菌类培养架延轨道推入菌类培养箱中,进行出菇培养。需要采收时,将菌类培养架整体拖至菌类采收棚,分层进行采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成套配置及主要装备图。

图2为秸秆装载箱图。

图3为菌类培养架图。

图4为环境控制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描述:

如双孢菇生产,存储场的小麦秸秆由运送装置运至养装满由鸡粪混合而成的料混配池,倾倒入已经由龙门吊吊入的秸秆装载箱内,让所有小麦秸秆充分吸收鸡粪液体养料后,由龙门吊将秸秆装载箱吊起,送至轨道上,秸秆装载箱延轨道进入发酵培养箱进行密闭发酵,在发酵过程中,以通风方式控制发酵质量,还要定期将装载箱从发酵箱拖出至混合搅拌机上,打开装载箱底开关,让秸秆料落入搅拌机进行均匀搅拌,而后由输送搅龙将发酵料输送回秸秆装载箱后,继续回到发酵箱发酵,经过21天,4次搅拌后完成二次发酵,然后均匀接入双孢菇菌种,平铺于菌类培养盒内,并覆盖草炭土,然后将培养盒层叠于菌类培养架上,再将菌类培养架延轨道推入菌类培养箱中,进行出菇培养,适时进行水分喷洒和挠菌出菇的管理。大约要进行三次采收,每次采收时,都要将菌类培养架整体拖至菌类采收棚,分层进行采收。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以上所述的双孢菇生产应用实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装备、工艺、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因为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应用于草菇、鸡腿菇、大球盖姑、姬松茸等多种草腐菌的生产领域。在食用菌生产领域中,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