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栽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种植双垄大葱后进行压实葱垄的大葱移栽机。
背景技术:
双垄大葱移栽机是指在种植大葱时,能同时种植两垄的移栽机。种植后的大葱因在后期需要培土保葱白,所以,大葱种植时,其为两边为垄,该垄可作为后期培土使用,同时为了防止该垄被雨水冲刷后倒塌,必须将起垄后的土壤压实,使垄的形状规则且不易变形。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082205 U中,公开了一种大葱移栽机,该大葱移栽机,包括牵引架,所述牵引架的前端底部安装有至少一组分土器,所述牵引架上位于各所述分土器的后方分别设有葱苗移栽装置,所述葱苗移栽装置包括所述牵引架上部设有的葱苗横向输送装置,所述葱苗横向输送装置的出苗端承接设有葱苗纵向进给装置,所述葱苗纵向进给装置的下端设有葱苗植苗装置,所述葱苗横向输送装置、所述葱苗纵向进给装置和所述葱苗植苗装置分别连接至传动装置。
上述大葱移栽机,其能实现双垄大葱的种植,且其通过使用覆土盘将土进行初步收拢,对葱苗的根部进行进一步掩埋;以及栽植压土轮对土壤进行压紧。但是该种压实土壤的方式不能根据地形变化而适度调节两垄的高度,导致形成的垄高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垄大葱移栽机的压垄装置,该压垄装置通过采用联动的压垄器,使葱垄排列整齐,分布均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垄大葱移栽机的压垄装置,用于双垄大葱栽植后葱垄的压实,安装于双垄大葱移栽机的机架后端,压垄装置通过连接单元连接在机架的后端,包括对称设置的四个压垄盘,压垄盘包括设置在两侧的侧边压垄盘,以及设置在侧边压垄盘之间的两个中间压垄盘;其中侧边压垄盘与双垄大葱移栽机后端的地轮同轴设置,压垄盘均为倾斜一定角度安装在机架后侧的圆锥形压垄盘,两侧边压垄盘的内圆锥面相对设置,两中间压垄盘的内圆锥面相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压垄盘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长轴孔,长轴孔内固定安装有回转轴,回转轴上套设有可在外力作用下绕回转轴转动的套筒,套筒上环设有用于碎土的螺旋叶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连接单元包括铰接设置于机架后侧的下拉杆,以及设置于下拉杆上方的丝杠,其中,下拉杆的末端为V型交叉设置的两根轴,分别连接在两中间压垄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丝杠上套设有定位套,定位套的内部与丝杠螺纹啮合,在外力作用下,定位套可在丝杠上往复移动;丝杠与下拉杆之间连接有提升杆,提升杆的一端铰接在下拉杆上,另一端通过定位套连接在丝杠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杆包括套设于提升杆上方的提升套筒,以及设置于提升杆下方的弹簧,弹簧的上端抵在提升套筒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双垄大葱移栽机,中间设置有联动的压垄器,能使在压垄时,达到两边垄高相近,使葱垄排列整齐,分布更均匀;
2、本实用新型的双垄大葱移栽机,其压垄器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提高了碎土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双垄大葱移栽机,其中间压垄器为从动件,不需要额外动力即可调节高度,不仅省力且便于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垄大葱移栽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以上各图中:1、机架;2、压垄装置;21、侧边压垄盘;22、中间压垄盘;23、螺旋叶片;24、套筒;25、回转轴;3、连接单元;31、下拉杆;32、提升杆;321、弹簧;33、丝杠;34、定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大葱移栽机的长度方向为安装后的横向;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双垄大葱移栽机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一种双垄大葱移栽机的压垄装置,用于双垄大葱栽植后葱垄的压实,安装于双垄大葱移栽机的机架1后端,压垄装置2通过连接单元3连接在机架1的后端,包括对称设置的四个压垄盘,压垄盘包括设置在两侧的侧边压垄盘21,以及设置在侧边压垄盘21之间的两个中间压垄盘22,相邻的侧边压垄盘和中间压垄盘用于压实同一侧葱垄,同时,通过适时的调节中间压垄盘以及侧边压垄盘的距离,可改变压出不同的垄型,并且可根据土壤的含水率,采用不同的压垄角度,实现理想垄型;其中侧边压垄盘21与双垄大葱移栽机后端的地轮同轴设置,地轮运动时,即可带动侧边压垄盘运动,则侧边压垄盘不需要额外动力,同时,侧边压垄盘与地轮同轴,从而也使得侧边压垄盘为主动轮,防止黏土;侧边压垄盘随地轮的起伏而转动,有助于保持运动的一致性;压垄盘均为倾斜一定角度安装在机架后侧的圆锥形压垄盘,倾斜一定角度即为圆锥面为倾斜放置的,此处倾斜的角度优选为45度;两侧边压垄盘21的内圆锥面相对设置,两中间压垄盘22的内圆锥面相背设置,这样设置,即可形成一个侧边压垄盘与相邻的一个中间压垄盘相对设置,可压实一侧葱垄。
参见图2以及图3,如图2和图3所示,压垄盘上沿径向均匀开设有多个长轴孔,长轴孔内固定安装有回转轴25,回转轴25通过螺钉或螺栓固接在压垄盘侧边的侧板上,回转轴25上套设有可在外力作用下绕回转轴转动的套筒24,套筒24上环设有用于碎土的螺旋叶片23。当压垄盘压实土壤时,旋转的压垄盘与土壤接触,螺旋叶片23也与土壤接触,并在土壤的摩擦力作用下自由转动,避免了土壤堵塞压垄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叶片53的外侧切面不突出于压垄盘盘面,这样的设置避免了螺旋叶片对垄型的影响。
参见图4,图4是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连接单元3包括铰接设置于机架1后侧的下拉杆31,以及设置于下拉杆31上方的丝杠33,其中,下拉杆31的末端为V型交叉设置的两根轴,分别连接在两中间压垄盘22上,这样即可实现两中间压垄盘的同步运动;丝杠33上套设有定位套34,定位套34的内部与丝杠33螺纹啮合,在外力作用下,定位套34可在丝杠33上往复移动;丝杠33与下拉杆31之间连接有提升杆32,提升杆32的一端铰接在下拉杆31上,另一端通过定位套34连接在丝杠33上,通过丝杠33的轴向运动控制提升杆的升降;中间压垄盘22受土壤高度起伏,带动下拉杆31上下起伏,与下拉杆铰接的提升杆32受力,则定位套34在丝杠上滑动,以调节中间压垄盘的高度。
优选的实施例,提升杆32包括套设于提升杆32上方的提升套筒,以及设置于提升杆32下方的弹簧321,弹簧321的上端抵在提升套筒的下端;将提升杆设置为上述两段,有助于减小行程过程中的撞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