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不同行为检测系统的小鼠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58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行为学实验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不同行为检测系统的小鼠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动物行为学是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在实验人员设计和建造的实验场地中的活动、探究动物个体和动物社群为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刺激)所作出的反应。行为学检测已经成为目前生命科学尤其是神经科学中检测模型制备成功与否、探究干预有效与否、了解脑功能与活动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常用来进行行为学检测的动物包括大鼠和小鼠,其有体型小、清洁、行为活动相对单一简单等优点,与此同时,其也有易受外界刺激干扰的特点。在动物行为学检测过程中能否让动物在检测行为之前受到刺激最小化、应激反应最弱化最为关键,也是行为学检测的成败关键。

目前国内外大多的实验操作人员在进行行为学实验时需要提前让动物适应被抓取的过程,减少将动物在行为检测系统之间转运时引起的应激。但是,不同实验者操作时手法不同,及时有适用时间仍可能对动物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实验者所带气味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动物造成影响,尤其这些因素很难在每天保持一致。动物在不同行为检测系统之间转运时可能带来的视觉刺激无法控制,由此可能对高级功能带来影响。因此,移取动物的快捷简单、对动物减少刺激,同时若能够让动物在进入实验场地前有一定的放松和适应空间最优。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正常动物的行为学检测,很多病理模型下,由于给予动物药物的时效性,需要动物给药30分钟内进行行为学检测,目前最常用的是易氟烷气体麻醉。虽然气体麻醉苏醒快,然而刚刚苏醒的5分钟左右行为学并不正常,一般不用于行为学分析。然而苏醒过程由于避免二次抓取一般不将动物放回笼中,而是直接放入行为学场地,其过程的气味和场地都会令动物苏醒后行为受到影响,因此在行为学场地中增加苏醒模块也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实验室在把动物移取至行为学检测场地过程中大多忽视动物的应激反应,以及动物应激后适应环节。简单的提尾或抓握动物的缺点:1、动物强烈应激,产生如大小便失禁、疼痛、撕咬等生理反应,对高级脑功能相关的如焦虑、抑郁、学习记忆、恐惧等行为产生较大干扰;2、抓握或提尾造成应激后,进入行为场地放置地点会被小鼠记忆,对位置产生负面情绪和恐惧记忆,从而产生后面行为学检测的位置偏好;3、对于多场地联合的行为学检测,缺少方便的转运模块3、对于气体麻醉后的动物,直接放置进入检测场地,其苏醒过程的气味及苏醒过程的运动会对随后检测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的基于不同行为检测系统的小鼠转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不同行为检测系统的小鼠转运装置,包括移鼠盒、提手柱、挂齿、前活动门、前门卡槽、提拉孔、挂绳、后活动门;

所述移鼠盒的顶端设有竖直延伸的提手柱,所述提手柱上设有若干沿纵向排布的挂齿;

所述移鼠盒的前侧设有前活动门,所述移鼠盒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前门卡槽,所述前活动门的左右两侧与前门卡槽滑动连接,所述前活动门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挂绳的提拉孔,所述挂绳的另一端可悬挂在挂齿内;

所述移鼠盒的后侧设有可拆卸的后活动门。

所述移鼠盒和后活动门采用不透光材质,所述前活动门采用透光材质。

所述挂齿设置四个。

所述提手柱的高度为20cm、直径为1cm,任意相邻两个挂齿之间的间隔为2cm,所述移鼠盒的大小为150mm x 50mm x 80mm,所述前活动门4的尺寸为45mm x 5mm x 80m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方便动物转运,不必徒手抓取动物或提尾;

2、减少动物应激,动物主动探索进出盒中,无强制行为;

3、可简化多种行为检测联合过程中的动物转运方法,快速且简单;

4、对气体麻醉后的动物增加其苏醒时间、提供苏醒适应空间;

5、可带来免受应激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影响,获得更为可靠地行为学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移鼠盒,2-提手柱,3-挂齿,4-前活动门,5-前门卡槽,6-提拉孔,7-挂绳,8-后活动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不同行为检测系统的小鼠转运装置,包括移鼠盒1、提手柱2、挂齿3、前活动门4、前门卡槽5、提拉孔6、挂绳7、后活动门8;

移鼠盒1的顶端设有竖直延伸的提手柱2,提手柱2上设有若干沿纵向排布的挂齿3;

移鼠盒1的前侧设有前活动门4,移鼠盒1的左右侧壁上设有前门卡槽5,前活动门4的左右两侧与前门卡槽5滑动连接,前活动门4的顶端设有用于固定挂绳7的提拉孔6,挂绳7的另一端可悬挂在挂齿3内;

移鼠盒1的后侧设有可拆卸的后活动门8。

所述移鼠盒1和后活动门8采用不透光材质,所述前活动门4采用透光材质。

所述挂齿3设置四个。

所述提手柱2的高度为20cm、直径为1cm,任意相邻两个挂齿之间的间隔为2cm,所述移鼠盒1的大小为150mm x 50mm x 80mm,所述前活动门4的尺寸为45mm x 5mm x 80mm。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所述转运装置主要制作材料为有机玻璃,目的便于从外部观察移鼠盒1内动物的状态。其中提手柱2的设置,便于提取所述转运装置,同时适用于多种行为学模块,比如高架十字实验(E1evated Plus Mase)、旷场实验(Open Field);后活动门8可拆卸,但无卡槽,在正常情况下固定于移鼠盒1上,如此设置利于多个动物转运及清洗;前活动门4与前门卡槽5紧密咬合,且推拉自如,关闭时可以让动物在空间中无法顶起,开放时可使动物自由出入。其中除前活动门4外,其他装置均为黑色,可使空间内相对光线较暗,动物安全感高;前活动门4为透明色,其可使动物对出口产生探索欲望,方便诱其主动进入和爬出,从而完成转运功能。

使用方法:在移取动物时,首先将所述转运装置放入场地,打开前活动门4,拉开高度约为移鼠盒1高度的3/4。放在动物周围,等其探索。当动物进入盒中后,立即解开挂绳7关闭前活动门4。而后令动物适应3分钟左右,而后手持提手柱2,将动物转运至目的场地或动物笼中。再次拉开前活动门4,等待动物从盒中完全爬出后,再关闭前活动门4。将动物移走后,利用清水及70%酒精彻底清洗去味。

实验室多个实验组已经采用本设计,本转运装置已经用于多种行为学检测,如高架十字、旷场实验、黑白穿梭箱、T迷宫等实验检测;同时联合了光遗传学结合行为学模块及在体电生理结合行为学检测模块,兼容性及应用性均得到验证,结果较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