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1243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盐碱地排盐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



背景技术:

盐碱地土壤含有可溶盐类,而且盐分浓度较高,此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直接形成抑制作用或危害。我国现有盐碱土壤面积大,盐碱含量高,多数位于滨海地区或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常用的排盐方式是暗管排水方法,即通过埋置在盐碱地土层下方带有诸多微孔的暗管管网,把土壤中的含盐水分,引入暗管,达到洗盐排盐效果,一般的排盐暗管在透水过程中易有杂质进入暗管或者堵塞暗管透水口,给排盐工作增加负担,排盐效果不明显,并且成本高,对资源的浪费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并且滤水层的选用材料维护不方便,费用高且过滤效果不好,易造成暗管堵塞,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层过滤管结构的设计,有效滤除掉杂质,同时,由于外过滤孔呈螺旋状分布,使得外过滤管与内过滤管之间的流体形成螺旋状,有效去除内层过滤管上的覆盖物,既增强过滤效果,又能减少维护频率,经济实用,安全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包括暗管本体、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所述暗管本体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三过滤层的外部设有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嵌套在第一过滤层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微滤水孔,所述第一过滤层的管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呈螺旋状分布的外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层的管壁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若干列内过滤孔。

优选的,所述微滤水孔的直径为0.12~0.30cm,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增加使用功能,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微滤水孔的间距为0.1~0.2cm,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增强洗盐脱盐的效果,使得洗盐均匀化,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单向阀为PVC微型单向阀,可避免管内盐水由于重力作用通过暗管底部细孔流出,大大提高了排盐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层为无纺布或油麻布。

优选的,所述内过滤孔为2~4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三层过滤管结构的设计,有效滤除掉杂质,同时,由于外过滤孔呈螺旋状分布,使得第一过滤层与第二过滤层之间的流体形成螺旋状,有效去除第二过滤层上的杂质,既增强过滤效果,又能减少暗管的维护频率,经济实用,安全环保。

2、本实用新型设有微滤水孔和单向阀,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增强洗盐脱盐的效果,使得洗盐均匀化,同时,又可避免管内盐水由于重力作用通过暗管底部细孔流出,大大提高了排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暗管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暗管本体1、单向阀11、第一过滤层2、外过滤孔21、第二过滤层3、内过滤孔31、第三过滤层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包括暗管本体1、第一过滤层2、第二过滤层3和第三过滤层4,所述暗管本体1设有单向阀11,所述第三过滤层4的外部设有第二过滤层3,所述第二过滤层3嵌套在第一过滤层2的内部,所述第三过滤层4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微滤水孔,所述第一过滤层2的管壁上设置有沿轴向呈螺旋状分布的外过滤孔21,所述第二过滤层3的管壁上沿轴向均匀分布有多列内过滤孔31。通过采用三层过滤管结构的设计,有效滤除掉杂质,同时,由于外过滤孔21呈螺旋状分布,使得第一过滤层2与第二过滤层3之间的流体形成螺旋状,有效去除第二过滤层3上的杂质,既增强过滤效果,又能减少暗管的维护频率,经济实用,安全环保。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微滤水孔的直径为0.12~0.30cm,所述微滤水孔的间距为0.1~0.2cm,所述内过滤孔31为2~4列,所述第三过滤层4为无纺布或油麻布。有利于提高过滤效果,增强洗盐脱盐的效果,使得洗盐均匀化,增加使用功能,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单向阀11为PVC微型单向阀,可以避免管内盐水由于重力作用通过暗管底部细孔流出,大大提高了排盐效率。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级过滤盐碱地用暗管引入土壤中的含盐水分,达到洗盐排盐效果,同时第一过滤层2外部施脱硫石膏层,利用硫酸钙与土壤溶液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土壤中钠离子被钙离子代换,降低土壤碱性,消除钠离子对作物的毒害;二是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钙离子代换钠离子后,形成钙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体,改变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利于植物生长。这样双管齐下,既在土壤表层改良盐碱地,又能在土壤深层达到排盐效果。

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