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式防漏耕装置。
背景技术:
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因其具有碎土能力强、耕后地表平坦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能够切碎埋在地表以下的根茬,便于播种机作业,为后期播种提供良好种床。正确使用和调整旋耕机,对保持其良好技术状态,确保耕作质量是很重要的。目前国内的卧式旋耕机由于传动箱具有一定的厚度,其下部存在有漏耕带,解决方法一般为加装破土犁头等简单拖行装置,但这样的结构,阻力大,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一种螺旋式防漏耕装置,可以更好的实现防漏耕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防漏耕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和旋切破土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旋切破土轴上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三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入轴水平设置,所述旋切破土轴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锥齿轮的轴心连接有旋耕作业轴,所述旋耕作业轴连接有旋耕刀。
优选的,第三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第三锥齿轮齿数为第一锥齿轮齿数的2.5倍,所述第三锥齿轮齿数为第二锥齿轮齿数的2.5倍。
优选的,所述螺旋式防漏耕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槽,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槽内。
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槽内。
优选的,所述箱体与旋切破土轴之间设有向心圆锥滚子轴承对。
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驱动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上的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旋切破土轴转动,实现耕土作用,最终实现防漏耕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式防漏耕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1和旋切破土轴2,动力输入轴1上设有第一锥齿轮3,旋切破土轴2上设有第二锥齿轮4,第一锥齿轮3与第二锥齿轮4之间啮合有第三锥齿轮5。
使用时,装置安装于旋耕机上,动力输入轴1设置成水平,且可以沿其轴心转动,旋切破土轴2设置在漏耕区域、同时设置成竖直状态,并可以沿其轴心转动。旋耕机驱动动力输入轴1转动,动力输入轴1通过第一锥齿轮3带动第三锥齿轮5转动,第三锥齿轮5带动第二锥齿轮4转动,进而带动旋切破土轴2转动,最终实现通过旋切破土轴2对漏耕处进行耕土的目的。为了动力输入轴1可以同时控制旋耕刀6转动,第三锥齿轮5的轴心连接旋耕作业轴7,旋耕作业轴7上设置旋耕刀6。由于旋耕刀6转动要求转速相对较低,而旋切破土轴2要求转速相对较高,故第三锥齿轮5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3的齿数和第二锥齿轮4的齿数,通过第三锥齿轮5与第一锥齿轮3配合,实现转动传递及减速作用;第三锥齿轮5与第二锥齿轮4配合,实现转动传递及提速作用。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第一锥齿轮3和第二锥齿轮4的齿数相同,第三锥齿轮5齿数为第一锥齿轮3齿数的2.5倍,第三锥齿轮齿数为第二锥齿轮齿数4的2.5倍,旋切破土轴2为螺旋搅拢轴,进而提高旋耕刀的旋耕效果和旋切破土轴2的破土效果。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螺旋式防漏耕装置还包括箱体8,箱体8内设有槽9,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均转动设置在槽9内,动力输入轴1转动设置在槽9内,进而使得螺旋式防漏耕装置结构更稳固。为了使旋切破土轴2安装更牢固,工作更加平稳,箱体8与旋切破土轴2之间设有向心圆锥滚子轴承对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