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812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叶菌唑是一种新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壳针孢、穗镰刀菌、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大麦矮形锈病、白粉病、喙孢属;黑麦喙孢属、叶锈病;燕麦冠锈病,小黑麦(小麦与黑麦杂交)叶锈病、壳针孢。对壳针孢属和锈病活性优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对小麦的颖枯病特别有效,预防、治疗效果俱佳。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咪鲜胺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咪鲜胺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

但是,含有单一成份的杀菌剂因连续使用,病原菌容易产生抗药性。

本发明通过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合理复配及与填料、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扩大杀菌谱、延长有效期的作用。通过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复配及与填料、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菌效果,降低杀菌剂的使用量,并能大大提高对病菌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A组分 叶菌唑 1~85份

B组分 咪鲜胺 1~85份

C组分 33~80份;

其中,所述C组分包括填料、助剂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剂包括pH调节剂1~10份、分散剂0.5~10份、润湿剂0.5~5份、崩解剂0.5~10份、抗氧化剂0~2份、粘结剂0.5~10份、抗冻剂0~10份、增稠剂0~5份,消泡剂0~2份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填料为溶剂或固体载体;所述填料为30~65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入溶剂、助剂配成水剂、乳油、可溶性液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所述溶剂包括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丙酮、甲苯、二甲苯、氯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吡咯烷酮、环己酮、丁醇、戊醇、脂类、二甲基亚砜、石油馏出物、生物溶剂、矿物油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入固体载体、助剂配成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粒剂、水分散性粒剂、微胶囊剂、可溶片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载体包括膨润土、白炭黑、葡萄糖、淀粉、硅藻土、陶土、高岭土、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改性乳糖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载体中改性乳糖为聚丙烯酸-乳糖共聚物-壳聚糖复合物,所述乳糖共聚物为乳糖与羟甲基纤维素钠、多异氰酸酯的共聚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丙烯酸共聚物盐、聚羧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苯磺酸酯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磷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酚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化剂包括特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结剂包括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pH调节剂包括磷酸二氢盐、柠檬酸、柠檬酸-K2HPO4缓冲溶液中一种或多种。

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更易于理解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聚合物”意指通过聚合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单体所制备的聚合化合物。通用术语“聚合物”包含术语“均聚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与“共聚体”。

“共聚体”意指通过聚合至少两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通用术语“共聚体”包括术语“共聚物”(其一般用以指由两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与术语“三元共聚物”(其一般用以指由三种不同单体制备的聚合物)。其亦包含通过聚合四或更多种单体而制造的聚合物。“共混物”意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共同混合而形成的聚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A组分 叶菌唑 1~85份

B组分 咪鲜胺 1~85份

C组分 33~80份;

其中,所述C组分包括填料、助剂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剂包括pH调节剂1~10份、分散剂0.5~10份、润湿剂0.5~5份、崩解剂0.5~10份、抗氧化剂0~2份、粘结剂0.5~10份、抗冻剂0~10份、增稠剂0~5份,消泡剂0~2份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填料为溶剂或固体载体;所述填料为30~65份。

优选地,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A组分 叶菌唑 1~30份

B组分 咪鲜胺 1~40份

C组分 33~80份。

叶菌唑

叶菌唑(Metconazole)作用机理与特点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两种异构体都有杀菌活性,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叶菌唑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其结构式如下: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小黑麦等作物。叶菌唑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用量低而杀菌活性高,环境前景佳。

叶菌唑是一种新的、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壳针孢、穗镰刀菌、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颖枯病;大麦矮形锈病、白粉病、喙孢属;黑麦喙孢属、叶锈病;燕麦冠锈病,小黑麦(小麦与黑麦杂交)叶锈病、壳针孢。对壳针孢属和锈病活性优异,兼具优良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对小麦的纹枯病特别有效,预防、治疗效果俱佳。

咪鲜胺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结构为:

咪鲜胺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咪鲜胺为高效、广谱、低毒型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治疗等多重作用,内含咪鲜胺为咪唑类广谱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无内吸作用,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采用基因诱导技术,激活植物抗病基因表达,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用于油籽、葡萄可防治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假尾孢属、埋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真菌。用于豆科植物可防治壳二孢属、葡萄孢属和甜菜上的生尾孢属和白粉菌属,用于种子处理可防治禾谷类作物上的旋孢腔菌属、镰孢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对于水果、蔬菜在收获前期喷施或收获后浸渍可预防储存期腐烂。也可防治花椰菜叶斑病、水稻稻瘟病和辣椒、荔枝、香蕉等水果的炭疽病。一种高效、杀菌谱广,但成本高,作用位点单一,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使病菌细胞膜失去正常功能,病菌易产生抗药性。

填料

填料是为了荷载或稀释农药的惰性成分,使农药制剂具有流动性、分散性和方便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入溶剂、助剂配成水剂、乳油、可溶性液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悬乳剂;所述溶剂包括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丙酮、甲苯、二甲苯、氯苯、甲醇、二甲基甲酰胺、吡咯烷酮、环己酮、丁醇、戊醇、脂类、二甲基亚砜、石油馏出物、生物溶剂、矿物油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水、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生物溶剂、矿物油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加入固体载体、助剂配成粉剂、可溶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粒剂、水分散性粒剂、微胶囊剂、可溶片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载体包括膨润土、白炭黑、葡萄糖、淀粉、硅藻土、陶土、高岭土、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钠、改性乳糖中一种或多种。

高分子材料作为固体载体广泛用于药物释放体系,主要有以下原因:(1)大尺寸的分子能在需要释放药物的部位停留较长时间;(2)通过扩散或高分子载体材料的降解作用可以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或在控制条件下释放;(3)可以将靶向释放药物或控制释放速率的功能基团引入高分子载体。

乳糖

乳糖是一种双糖,英文名称为Lactose;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在β-1,4-位形成糖苷键相连。分子式C12H22O11。有两种端基异构体:α-乳糖和β-乳糖,在水溶液中可互相转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载体中改性乳糖为聚丙烯酸-乳糖共聚物-壳聚糖复合物,所述乳糖共聚物为乳糖与羟甲基纤维素钠、多异氰酸酯的共聚物。

壳聚糖

壳聚糖(Chitosan,CS)又称脱乙酰甲壳素,是甲壳素(Chitin)水解氨基乙酰基基团经过脱乙酰化过程(脱乙酰度>60%)得到的一种直链大分子生物多糖,其结构与纤维素相似,是地球上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阳离子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黏附性、抗菌和促凝血等性能,并且无毒、价格便宜。

壳聚糖是甲壳素部分脱N-乙酰基的产物,属氨基多糖类,化学名为β-(1,4)-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分子链由β-(1,4)-2-乙酰胺基-D-葡糖单元和β-(1,4)-2-氨基-D-葡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可降解性以及无毒性。壳聚糖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是因为其脱乙酰后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氨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10000。

重均分子量是基于凝胶渗透色谱法(简称为“GPC”。)测定而进行聚苯乙烯换算后的值。GPC的测定条件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条件测试,例如,可采用下述的方式测试得到。

柱:将下述柱串联连接而使用。

“TSKgelG5000”(7.8mmI.D.×30cm)×1根

“TSKgelG4000”(7.8mmI.D.×30cm)×1根

“TSKgelG3000”(7.8mmI.D.×30cm)×1根

“TSKgelG2000”(7.8mmI.D.×30cm)×1根

检测器:RI(差示折射计);柱温度:40℃;洗脱液:四氢呋喃(THF);流速:1.0mL/分钟;注入量:100μL(试样浓度4mg/mL的四氢呋喃溶液);标准试样:使用下述单分散聚苯乙烯,制作标准曲线。

所述改性乳糖的制备方法如下:

(1)乳糖共聚物:向反应器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乙酸乙酯、乳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滴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在70℃-90℃条件下,搅拌1-3h,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将反应体系降温至40℃-7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扩链反应3h,加入扩链剂1,4-丁二醇,继续扩链反应0.5h;将反应体系降温到40℃,滴加三乙胺,中和反应0.5h;再将反应体系降到30℃,加入去离子水,搅拌1-3h,85℃下减压蒸馏,60℃真空干燥,得到乳糖共聚物;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所述乙酸乙酯、所述乳糖、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二羟甲基丙酸、所述1,4-丁二醇、所述三乙胺的重量比为1:(5~10):(1~1.5):(0.1~0.2):(0.001~0.003):(0.03~0.07):(0.05~0.1):(0.8~1.2);

(2)将壳聚糖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乙酸水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搅拌1~3h,过滤,用丙酮洗涤,60℃真空干燥;将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壳聚糖、乳糖共聚物、二甲基亚砜、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至反应器中,反应24h,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与甲醇混合液(体积比为1:3),过滤,用乙醚淋洗,35℃减压干燥20h,得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所述壳聚糖与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重量比为1:(0.2~0.7);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壳聚糖、所述乳糖共聚物、所述二甲基亚砜、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重量比为1:(0.8~2):(5~12):(0.001~0.003):(0.02~0.07);

(3)向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器中,然后缓慢加入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升温至80℃,加入过硫酸钾聚合反应2h,降温至60℃,加入戊二醛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25%)进行交联反应1h,降温至室温,过滤,60℃减压干燥24h,得到改性乳糖;所述丙烯酸与所述去离子水、所述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所述过硫酸钾、所述戊二醛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0~20):(0.5~1):(0.001~0.005):(0.02~0.07)。

本发明中通过改性乳糖为固体载体来释放药物,具有可生物降解、pH响应性、多室结构的功能性微胶囊能够实现:(1)药物缓释,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延长药物生物活性;(2)降解吸收,不会使人体产生免疫性;(3)在特定pH环境下释放药物。乳糖是一种双糖,分子中含有羟基,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生化性质,使得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增加,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降解产物为酯环二胺,对植物基本无毒无害;使用IPDI合成的乳糖共聚物具有降解产物对环境无毒害;壳聚糖脱乙酰后分子链中含有大量的氨基具有优良的生物活性;本发明通过乳糖与羟甲基纤维素钠、多异氰酸酯共聚得到乳糖共聚物,再与壳聚糖、丙烯酸反应得到聚丙烯酸-乳糖共聚物-壳聚糖复合物,即改性乳糖,所述改性乳糖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速率,可生物降解、pH响应性、多室结构的功能性,提高叶菌唑和咪鲜胺的稳定性、延长了叶菌唑和咪鲜胺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时间,改善了固体载体输送系统的控释性能,促使其协调作用,药效充分发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丙烯酸共聚物盐、聚羧酸盐、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烷基苯磺酸酯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丙烯酸共聚物盐、聚羧酸盐中一种或多种。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1)将环己烷和丙烯酸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热至60~90℃,将溶解在环己烷中的、马来酸酐、丁烯缩醛和过氧化十二酞滴加到反应器中,搅拌原料,反应6~10h;所述丙烯酸与所述马来酸酐、所述丁烯缩醛的重量比为1:(0.2~0.7):(0.5~0.8);所述丙烯酸与所述环己烷、所述过氧化十二酞的重量比为1:12:0.03;

(2)将步骤(1)反应后的浆状混合物减压浓缩,除去共聚物中的溶剂,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用0.1mol/L的氢氧化钠中和体系中pH至7~8,得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的水溶液;所述丙烯酸共聚物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8~13)。

本发明中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通过丙烯酸与马来酸酐、丁烯缩醛工具反应得到,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具有空间稳定作用、较强的抗硬水能力,成立性能好、贮存能力强,另外带电高分子的静电稳定作用也可以使分散体系稳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磷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酚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磺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磷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中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润湿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和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与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的重量比为1:(0.01~0.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为六苯基环三硅氧烷(CAS号512-63-0)上接枝N-(羟甲基)丙烯酰胺。

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溶解在浓硫酸中,所述六苯基环三硅氧烷与所述浓硫酸的重量比为1:13,90℃下反应8h后,降至室温,倒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洗涤至中性后,过滤并于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12小时,得到磺化六苯基环三硅氧烷;

(2)将磺化六苯基环三硅氧烷、N-(羟甲基)丙烯酰胺溶解在多聚磷酸中,所述N-(羟甲基)丙烯酰胺、所述磺化六苯基环三硅氧烷(CAS号512-63-0)、所述多聚磷酸的重量比为1:(1-2):(10-12),180℃下反应5-10h后,降至室温,倒入丙酮中,充分洗涤后,过滤并于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16h,得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

本发明中润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和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表面含有极性基团,能够很好的改善农药组合物润湿性和渗透性,提高农药组合物的效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抗氧化剂包括特丁基对苯二酚、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粘结剂包括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pH调节剂包括磷酸二氢盐、柠檬酸、柠檬酸-K2HPO4缓冲溶液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冻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氯化铵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积极纤维素、聚乙烯醇、硅酸镁铝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泡剂包括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C8~10脂肪醇类化合物中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照重量份向混合机中加入固定叶菌唑和咪鲜胺填料和助剂,进行搅拌混合;

(2)将混合好的步骤(1)中的物料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通过325目;

(3)向步骤(2)中粉碎的物料中加入水,并搅拌均匀,再用商用旋转造粒机造粒,40℃减压干燥20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照重量份向混合机中加入固定叶菌唑和咪鲜胺填料和助剂,进行搅拌混合;

(2)将混合好的步骤(1)中的物料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通过325目;

(3)向步骤(2)中粉碎的物料中加入水,并搅拌均匀,再用商用压片机压片后,40℃减压干燥20h。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预先配制2%增稠剂稳定液备用;

(2)在搅拌条件下,将叶菌唑和咪鲜胺分散于含助剂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3)将步骤(2)中悬浊液及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加入至砂磨机中进行湿法研磨至颗粒径在2~5微米;

(4)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稳定液加入到研磨好的砂磨液中并搅拌均匀,得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

本发明通过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合理复配及与填料、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扩大杀菌谱、延长有效期的作用。通过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复配及与填料、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菌效果,降低杀菌剂的使用量,并能大大提高对病菌的防治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的,购于国药化学试剂。

实施例1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照重量份向混合机中加入固定叶菌唑和咪鲜胺、填料和助剂,进行搅拌混合;

(2)将混合好的步骤(1)中的物料用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至通过325目;

(3)向步骤(2)中粉碎的物料中加入水,并搅拌均匀,再用商用旋转造粒机造粒,40℃减压干燥20h。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改性乳糖。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环己烷和丙烯酸加入到反应器中,并加热至80℃,将溶解在环己烷中的、马来酸酐、丁烯缩醛和过氧化十二酞滴加到反应器中,搅拌原料,反应8h;所述丙烯酸与所述马来酸酐、所述丁烯缩醛的重量比为1:0.36:0.67;所述丙烯酸与所述环己烷、所述过氧化十二酞的重量比为1:12:0.03;

(2)将步骤(1)反应后的浆状混合物减压浓缩,除去共聚物中的溶剂,加入去离子水,搅拌,用0.1mol/L的氢氧化钠中和体系中pH至7~8,得丙烯酸共聚物钠盐的水溶液;所述丙烯酸共聚物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0。

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如下:

(1)将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溶解在浓硫酸中,所述六苯基环三硅氧烷与所述浓硫酸的重量比为1:13,90℃下反应8h后,降至室温,倒入去离子水中,充分洗涤至中性后,过滤并于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12小时,得到磺化六苯基环三硅氧烷;

(2)将磺化六苯基环三硅氧烷、N-(羟甲基)丙烯酰胺溶解在多聚磷酸中,所述N-(羟甲基)丙烯酰胺、所述磺化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多聚磷酸的重量比为1:1.2:11,180℃下反应7h后,降至室温,倒入丙酮中,充分洗涤后,过滤并于真空烘箱中120℃下干燥16h,得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

所述改性乳糖的制备方法如下:

(1)乳糖共聚物:向反应器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乙酸乙酯、乳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滴入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在85℃条件下,搅拌2h,得到聚氨酯预聚体;将反应体系降温至60℃,加入二羟甲基丙酸,扩链反应3h,加入扩链剂1,4-丁二醇,继续扩链反应0.5h;将反应体系降温到40℃,滴加三乙胺,中和反应0.5h;再将反应体系降到30℃,加入去离子水,搅拌3h,85℃下减压蒸馏,60℃真空干燥,得到乳糖共聚物;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所述乙酸乙酯、所述乳糖、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二羟甲基丙酸、所述1,4-丁二醇、所述三乙胺的重量比为1:7:1.3:0.16:0.002:0.05:0.064:1.05;

(2)将壳聚糖加入至质量分数为2%乙酸水溶液中,搅拌完全溶解后,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搅拌3h,过滤,用丙酮洗涤,60℃真空干燥;将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壳聚糖、乳糖共聚物、二甲基亚砜、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加入至反应器中,反应24h,然后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水溶液与甲醇混合液(体积比为1:3),过滤,用乙醚淋洗,35℃减压干燥20h,得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所述壳聚糖与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钠的重量比为1:0.56;所述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壳聚糖、所述乳糖共聚物、所述二甲基亚砜、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重量比为1:1.2:9:0.002:0.045;

(3)向反应器中加入丙烯酸、去离子水加入到反应器中,然后缓慢加入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升温至80℃,加入过硫酸钾聚合反应2h,降温至60℃,加入戊二醛水溶液(质量分数为0.25%)进行交联反应1h,降温至室温,过滤,60℃减压干燥24h,得到改性乳糖;所述丙烯酸与所述去离子水、所述壳聚糖接枝共聚物、所述过硫酸钾、所述戊二醛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2:0.6:0.0015:0.064。

实施例2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改性乳糖。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所述改性乳糖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改性乳糖。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所述改性乳糖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改性乳糖。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所述改性乳糖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

实施例5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改性乳糖。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乳糖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润湿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

实施例6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乳糖。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固体载体为乳糖。

实施例7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预先配制2%增稠剂稳定液备用;

(2)在搅拌条件下,将叶菌唑和咪鲜胺分散于含助剂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3)将步骤(2)中悬浊液及分散剂、润湿剂、抗氧化剂加入至砂磨机中进行湿法研磨至颗粒径在2~5微米;

(4)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稳定液加入到研磨好的砂磨液中并搅拌均匀,得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溶剂为环己酮和150#溶剂油,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所述环己酮与所述150#溶剂油的重量比为15:24。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预先配制2%增稠剂稳定液备用;

(2)在搅拌条件下,将叶菌唑和咪鲜胺分散于含助剂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3)将步骤(2)中悬浊液及分散剂、润湿剂加入至砂磨机中进行湿法研磨至颗粒径在2~5微米;

(4)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稳定液加入到研磨好的砂磨液中并搅拌均匀,得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所述溶剂为碳酸二甲酯和水,所述碳酸二甲酯与所述水的重量比为2:5。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预先配制2%增稠剂稳定液备用;

(2)在搅拌条件下,将叶菌唑和咪鲜胺分散于含助剂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3)将步骤(2)中悬浊液及分散剂、润湿剂加入至砂磨机中进行湿法研磨至颗粒径在2~5微米;

(4)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稳定液、pH调节剂加入到研磨好的砂磨液中并搅拌均匀,得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丙烯酸共聚物盐,所述润湿剂为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所述pH调节剂柠檬酸-K2HPO4缓冲溶液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所述润湿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所述抗氧化剂为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所述崩解剂为环己酮缩合钠盐,所述固体载体为高岭土。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粒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羧酸盐,所述润湿剂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所述固体载体为高岭土。

对比例2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按重量份预先配制2%增稠剂稳定液备用;

(2)在搅拌条件下,将叶菌唑和咪鲜胺分散于含助剂的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悬浊液;

(3)将步骤(2)中悬浊液及分散剂、润湿剂加入至砂磨机中进行湿法研磨至颗粒径在2~5微米;

(4)将步骤(1)中制备好的稳定液、pH调节剂加入到研磨好的砂磨液中并搅拌均匀,得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制剂。

所述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农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算,包括:

其中,所述分散剂为烷基苯磺酸酯,所述润湿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所述增稠剂为黄原胶,所述pH调节剂柠檬酸-K2HPO4缓冲溶液所述溶剂为水。

性能测试

1、持效期

喷雾处理稻苗,清水处理为对照,药剂处理后第10d,喷雾接种水稻稻瘟病菌,保湿培养8d后调查病情;喷雾处理小麦,清水处理为对照,药剂处理后第10d,喷雾接种小麦白粉病菌,保湿培养8d后调查病情。

2、对菌丝生长和病菌产孢量的影响

培养基中央接种直径5mm的稻瘟菌菌碟,25℃恒温培养5d,测量菌落直径,并检查菌落产孢量,每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培养基中央接种直径5mm的小麦白粉病菌,25℃恒温培养5d,测量菌落直径,并检查菌落产孢量,每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

3、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

药剂喷雾处理稻苗后接种水稻稻瘟病菌,第24h药剂喷雾处理,同时接种水稻稻瘟病菌。各处理药剂浓度为10μg/ml,相同时间接种水稻稻瘟病菌,8d后调查发病情况,每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防效,防效计算公式为:

防效(%)=100%×(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表1性能测试结果

从上述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与未改性六苯基环三硅氧烷,未改性乳糖、聚羧酸盐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含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合理复配及与填料、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实现扩大杀菌谱、延长有效期的作用。通过叶菌唑和咪鲜胺的复配及与填料、助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实际的杀菌效果,降低杀菌剂的使用量,并能大大提高对病菌的防治效果。

前述的实例仅是说明性的,用于解释本发明所述方法的一些特征。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要求可以设想的尽可能广的范围,且本文所呈现的实施例仅是根据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组合的选择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因此,申请人的用意是所附的权利要求不被说明本发明的特征的示例的选择限制。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一些数值范围也包括了在其之内的子范围,这些范围中的变化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解释为被所附的权利要求覆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