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新种质的方法及增殖培养基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8871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种,尤其是涉及一种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新种质的方法及增殖培养基。



背景技术:

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Kanitz)为省沽油科(Staphyleaceae)野鸦椿属小乔木。四季常绿,树皮灰白色,树形优美;春夏之际,花黄白色,集生于枝顶,满树银花;果实9~10月成熟,鲜红色果荚开裂,挂果至翌年4月,时间长达7~8个月时间,是园林中很好的观叶、观花、观果树种。野鸦椿种子,中药材称为鸡眼睛、鸡肫子,有温中理气、消肿止痛、治胃痛、寒疝、泻痢、脱肛、子宫下垂、睾丸肿痛等功效;其根有解毒、清热、利湿等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痢疾、肠炎等;其果有祛风散寒、行气止痛等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疝痛、胃痛。木材可为器具用材;种子含油量25%~38%,种子油可制皂;树皮可提取栲胶。因此,野鸦椿是一种发展潜力很大的树种。野鸦椿种子从采收到播种历时一般为3年,而且出苗率低,并且不能保持优良变异特性。这些播种育苗的缺点,制约野鸦椿的育苗生产和利用。

植物组织培养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等进行无性繁殖,具有繁殖高效、生长周期短、保持母本特性、可工厂化育苗等优点。而空间诱变育种又称航天诱变育种,是一种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通过空间环境的改变来诱发植物产生有益变异,进而筛选新种质的方法。

中国专利CN101263789A公开一种圆齿野鸦椿茎段的组织培养方法,其选取当年萌发饱满新芽、或带芽饱满的当年生茎段为外殖体,经过诱导培养,20~25天即可以萌发出生长健壮的新芽;再经过20~30天左右的扩增培养,15~20天左右诱导生根培养后即可成苗、移栽,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成活后的长势良好、株形健壮挺拔,扩繁系数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新种质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提高空间诱变野鸦椿增殖培养效果的一种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增殖培养基。

所述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新种质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以成熟野鸦椿种子为搭载材料,经过搭载返回式航天器进行太空诱变,诱变结束后,培养实生苗,选用植株腋芽进行组织培养,原芽点未经愈伤过程而直接形成幼生苗,并通过切取组培苗顶端分枝培养植株再生苗,人工筛选后获得有益变异的新种质。

所述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增殖培养基的组成如下:

改良MS培养基;

(0.5~1.5)mg/L 6-BA;

(0.1~0.3)mg/L NAA;

(25~30)g/L白糖;

(7~9)g/L琼脂;

pH值为5.8~6.2。

所述改良MS培养基的组成包括主要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试剂;

所述主要营养元素的组分和其对应浓度包括:

所述微量营养元素的组分和其对应浓度包括:

所述有机试剂的组分和其对应浓度包括: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适于空间诱变野鸦椿增殖生长的改良MS培养基,改变了其中的主要营养元素的组成和含量,适当减少了培养基中主要营养元素所含的比重,有效克服了木本植物对培养基含盐量不耐受的缺陷,并保证了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本发明的增殖培养基可大幅度提高空间诱变野鸦椿体细胞胚发生频率和再生植株频率,提高了育种效率,放大了空间诱变效果。

本发明与中国CN101263789(以下简称该发明)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本发明的对象是空间诱变野鸦椿,该发明的对象是圆齿野鸦椿。空间诱变野鸦椿是野鸦椿种子搭载“神舟十号”飞船进入太空15天,通过太空强辐射、高真空、微重力及其他不明因素的特殊环境诱变处理,对于野鸦椿产生的诱变效应尚不清楚,但不同于普通的野鸦椿,更不同于另一种植物--圆齿野鸦椿。

2)培养基不同。该发明的诱导培养基是:MS+BA(2mg/L)+NAA(0.3mg/L)+Su(20g/L)+Ag(7g/L)+Ac(2~2.5g/L)或MS+Zu(2~5mg/L)+IAA(1mg/L)+NAA(0.3mg/L)+Su(39g/L)+Ag(0.7g/L);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0.5mg/L)+Su(20g/L)+Ag(7g/L),与本发明的诱导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均不同。

3)培养条件不同:该发明的培养条件是:光照时间12~16h/d,光照强度1500~2000 1x,温度24±1℃。本发明的培养条件是: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2000 1x,温度25±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易操作性:本发明通过选择改良MS作为空间诱变野鸦椿的基础培养基,在保证钙元素的供给条件下,适当减低了培养基中大量营养元素所含的比重,有效克服了木本植物对培养基含盐量不耐受的缺陷,并保证了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

2)高效性:本发明培养基可大幅度提高野鸦椿体细胞胚发生频率和再生植株频率,提高了育种效率,放大了空间诱变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新种质的方法,选取成熟饱满的野鸦椿种子,搭载“神州十号”飞船进入太空15天,进行空间诱变育种,经播种育苗后,获得一年生实生苗,选取第二侧枝芽眼,加洗洁精清洗干净,于流水冲洗10min,浸入75%乙醇中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浸入0.1%升汞中消毒8min,无菌水冲洗5次,沥干水分,切除枝段末节03~0.5cm被药品浸透部分,切除叶片,接种在改良MS+6-BA(1.0mg/L)+NAA(0.2mg/L)+白糖(25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30天后转移再次转接相同培养基,等植株生长到3~4cm高,选取生长健壮的无根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WPM+NAA(0.3mg/L)+IBA(0.3mg/L)中,培养25~30天后,幼苗长出根系并正常生长。

实施例2

一种空间诱变育种培养野鸦椿新种质的方法,选取成熟饱满的野鸦椿种子,搭载“神州十号”飞船进入太空15天,进行空间诱变育种,经播种育苗后,获得一年生实生苗,截取第二侧枝芽眼,流水冲洗15min,浸入75%乙醇中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次,浸入0.1%升汞中消毒8min,无菌水冲洗5次,沥干水分,切除枝段末节03~0.5cm被药品浸透部分,切除叶片,接种在改良MS+0.5mg/L 6-BA+0.1mg/L NAA+25g/L白糖+7g/L琼脂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20天后转移到改良MS+1.0mg/L 6-BA+0.2mg/L NAA+25g/L白糖+8g/L琼脂的培养基上获得再生苗,25~30天后对幼苗生长情况和质量特征进行筛选,转入生根培养基1/3WPM+IBA(0.3mg/L)+NAA(0.3mg/L)培养25~30天后,组培苗带瓶移到园艺设施内炼苗7天,然后移至设置遮阳网的棚室内,移栽到含有灭菌营养土的栽培杯中栽培7~10天,将成活的组培苗置于户外正常日照环境下炼苗7天,然后于傍晚时分移栽到田间,并搭建遮阳网,避免正午阳光直射。移栽后7天内保持充足水分,30天后撤去遮阳网,进行正常的田间种植管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