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93221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半夏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天水地道半夏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可以建立一所半夏研究机构、以半夏种植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辐射带动667万m2半夏示范种植基地。依靠科技,提高半夏种植的科技含量;依靠企业+基地+合作社的模式,有效地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流通销售渠道,确保贮藏加工与种植技术先进性,充分发挥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显著作用,进而大大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天水半夏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作支撑,通过积极寻求科技合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培植,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创建我市地道半夏资源开发的一整套科学的、规范的操作规程,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半夏,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

天水地道旱半夏种质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在于解决清水乃至全市半夏种质资源短缺和栽培种植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和阻碍生产发展的现实问题。目前的问题表现在:没有种源标准。没有种质资源圃。没有规范化种植技术。不能连作,种源地资源匮乏。种子退化速度快。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野生种子数量少,野生种子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野生半夏采挖严重,资源严重破坏,再生野生半夏数量减少。由于地域的影响,野生半夏主要成分和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只有在大田生产条件下才能选择优良野生种,但大田生产条件容易传染病害。

(2)无土繁殖无毒种子数量有限。生产上需要大量种子,仅靠塑料温室无土栽培繁殖种子远远不能满足。

(3)大田生产不能连作。对于灌溉条件有限的土地,半夏轮作需要4~5a,所以如果不能解决土壤传毒,就限制了半夏连年大规模的生产。

(4)在半夏生长后期,由于高温高湿致使半夏各种病虫害爆发,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预防和防治,这也是限制半夏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5)市场上种子混乱。农民苦于无法判断种子的好坏。

(6)按地域没有严格地规范化操作规程,限制了半夏规模化标准经营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所述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塑料大棚内,发酵腐熟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4t,按比例加入细沙、炉渣拌匀后,与地面隔离,平铺于棚内,棚内安装滴灌设备,施复合肥20kg,按照均匀密度播种半夏150kg,播种后加强水肥和温度管理;

步骤二,选择窄叶形野生半夏种子和异地半夏种子;

步骤三,播种时,混种深度10cm ~13cm;

步骤四,种植密度在200株/m²~250株/m²,即195万株/hm²~240万株/hm²,播种量3375/hm²~3750/hm²;

步骤五,半夏种植的施肥组合为每m2施纯N 25g、P2O5 18g、K2O 9g,比例为N∶P2O5∶K2O=2.8∶2∶1。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小块茎做种子,经过1a栽培;中等偏大的块茎做种繁殖;混种深度优选10cm ~13cm。

进一步,步骤一中,发酵腐熟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的质量比为: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5:3:2;

所述按比例加入细沙、炉渣为:

发酵腐熟肥:细沙:炉渣=5:2:3;所述发酵腐熟肥为发酵腐熟的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混合肥。

进一步, 塑料大棚的种源圃四周安装昼夜旋转的风机设备,切断风传和昆虫传播的病虫害。

进一步,采用无土立体繁殖野生半夏种子和异地半夏种子,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的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

产量达到1000kg/667m2。半夏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病虫草害;半夏块茎颗粒匀称,折干率高;节省人工15个/667m2。节省成本750元/667m2。配好的基质料来年经过消毒后能连续用3a以上,节省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半夏不能连作的难题,开辟了半夏种植的新途径。

在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技术创新上开展工作,完成了预期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本发明的实施,紧紧围绕资源保护这一主题,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走天水市半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前,面对全市发展迅猛的半夏产业,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规范生产标准,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本发明大面积推广到生产中,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劳动力就业、倡导生态农业、培育地方优势特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半夏通过种子繁育后,克服了籽种短缺的现状,解决了外调种子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每667m2半夏种子从目前的50~60元/kg,降低到30~40元/kg,每667m2节省成本4000元,全县半夏增收4000万元。这样一来,每667m2产值提高30%以上,每667m2产量达到2000 kg(鲜品),每667m2产值6万元以上,纯收入达到4~4.5万元。项目推广后,半夏年产值达到6亿元,农户净收益4亿元以上,户均半夏一项收入8万元,是种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无法比拟的。

本发明新颖,实际操作性强,技术成果转化快,对全市半夏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品种资源的选育和标准化栽培两方面的成功分析,为蔬菜、油料、瓜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2a来引导,半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川原区面积达到400hm2,基本实现设施化无公害栽培,半夏疫病、叶斑病等病害近2a没有大面积发生,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33.3hm2,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核心示范区,清水县农广校、经作站等技术单位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式,组织半夏种植大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观摩,掌握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并和当地从事半夏种植研究的专家召开座谈会、推进会,吸收和借鉴成熟的技术,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到实施中来,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一批较先进的技术,如高山繁种、播前种子的无病处理、小拱棚种植、物理生态防治病害等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种植模式的理念在清水半夏种植户中基本形成。从而促进半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本发明野生种和异地种投入产出比分别是1.00:3.47和1.00:1.7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夏异地脱毒繁殖和种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塑料大棚内,发酵腐熟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4t,按照适当比例加入细沙、炉渣拌匀后,与地面隔离,平铺于棚内,棚内安装滴灌设备,施复合肥20kg,按照均匀密度播种半夏150kg,播种后加强水肥和温度管理;

S102:选择窄叶形野生种子和异地种子;

S103:混种深度10 cm ~13cm;小块茎做种,经过1a栽培;中等偏大的块茎做种繁殖;

S104:种植密度在200~250株(颗)/m²为宜,即195万~240万株/hm²之间,播种量3375~3750/hm²为宜;

S105:半夏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为每m2施纯N 25g、P2O5 18g、K2O 9g,比例为N∶P2O5∶K2O=2.8∶2∶1,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S101中,发酵腐熟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的质量比为: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5:3:2;

所述按比例加入细沙、炉渣为:

发酵腐熟肥:细沙:炉渣=5:2:3;所述发酵腐熟肥为发酵腐熟的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混合肥。

塑料大棚的种源圃四周安装昼夜旋转的风机设备,切断风传和昆虫传播的病虫害。

采用无土立体繁殖野生半夏种子和异地半夏种子,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混种深度优选10cm ~13cm。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 技术路线方案论证

(一)自然资源优越。天水地处北纬 34°05′~35°10′,东经104°34′~106°43′。年平均降雨量 480~610mm,年平均气温 10.2℃,≥0℃的积温 3200~4300℃,≥10℃的积温 2500~3700℃,无霜期 141~200 d,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度地带。境内沟豁纵横,山地占 90%以上,川地均在河谷地带,仅2.67万hm2。属典型的丘陵地区。

天水市盛产半夏,尤其是清水县所产的半夏以其产量大、质量好而著名,早在 40 a代就被药材界(见1958 年版高校教材《中药材》)列为全国年产逾 10 t的十大半夏产地之一。清水县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属陇东南温带半湿润区,年日照时数2076.9h,年平均气温8.8 ℃,年降雨量580 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无霜期长。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后,全县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较好,项目区内工矿企业较少,没有污水、粉尘等废弃物,因此,环境保护良好,适宜半夏种质资源的繁育和保护。

(二)生产基础良好。半夏在天水市栽培历史悠久,野生资源丰富。群众有采挖半夏卖药的悠久历史。多年来半夏市场稳定,收购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进入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半夏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逐年攀升,作为生财之路,全市范围内野生资源的年采挖量也急剧上升。由于长期人们掠夺式的无序采挖,使野生资源量近 10 a来急剧减少,迫使人们开始由采集野生逐步转为家种。

清水、西和人工栽培半夏,开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多年来受市场高价位的刺激,加上销路不愁,近年来人工栽培已由零星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尤其清水县,在牛头河两岸适宜区域主打无公害半夏品牌,主推小拱棚种植技术,半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2010年,半夏市场行情一路高涨,收购价格由往年的42元/kg(干)涨到130元/kg,最高667m2收入4万元,清水县种植的667万m2半夏,总产(干)78万kg,产值达1.02亿元。由于半夏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更多农民群众自发从四川、河北等地调运种子投入半夏生产,半夏生产已成为清水农民群众致富的“金蛋蛋”。到了2013年,清水县种植半夏已经发展到1457.4万m2,主要分布在红堡、永清、白沙3乡镇。人们在逐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随着2005年通过农业部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无公害认证后,清水县半夏种植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并使出产于古上邽的半夏以质量稳定、品质上乘而遐迩闻名,被赞誉为“上邽半夏”。

(三) 技术优势突出。2000年以来,在天水师院、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天水农校和清水县农技部门的大力合作下,开展了一系列半夏种质资源保护和规范化栽培的试验研究,在种子的人工驯化繁育上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表明,天水市尤其清水县适宜开展半夏的脱毒异地繁种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本发明是可行的、必要的。

二、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关键和创新点:

(一)制定了种源标准并进行试验选择

根据生产实际和试验要求我们采用的种源标准是:

1、作种源的半夏块茎,不能混有其他的植物块茎、种子和杂物;

2、无破损,无霉变,无其他异色斑点,无任何软腐等现象;

3、表面干燥,基本不带泥;

4、秋末和冬季采挖的半夏块茎的存放期不能超过5个月;春、夏采挖的存放期不能超过15d;

5、种块无须根,无超过2cm的萌芽;

6、来自较远地区的半夏必须经过检疫,并在规模引种前经过适宜性栽培试验,选择疏松、肥沃、湿润、日照不强的山间平缓地种植。

(二)建立了种质资源圃

按照种源标准,通过对播种时间、密度、深度、水肥、病害防治等进行调查对比和比较试验之后,对人工栽培的半夏进行筛选、驯化和无毒繁育,从而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地域性强的品种进行大田推广。其主要技术途径:

1、在清水县高寒阴湿区秦亭镇赵窑村建立种质资源圃,作为半夏原原种繁育基地。

2、选用优良家种半夏的块茎,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出无病毒植株,然后经筛选将无毒植株室内培养基繁育得到无病毒块茎,作为半夏的原种。

3、在高山半夏种质资源圃内进行半夏块茎的基地繁殖。

4、在半夏集中种植区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

5、在大田推广过程中,进行标准化栽培试验,主要从播种时间、量、密度、水肥、病虫害防治五方面与普通种植进行比较,总结出丰产的栽培措施,再推广。

(三)进行了上邽半夏的主要成分检测

经山东青岛科标化工分析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分上邽半夏1号、2号、3号3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其中1号为清水今年野生采挖品种,2号为清水今年栽培收获品种,3号为清水县今年从陇南购入的备用籽种。结果表明,清水栽培的半夏品种其生物碱和总蛋白均高于野生品种,而清水栽培品种生物碱含量略低于陇南品种,但总蛋白却高于陇南品种。从而掌握了我市半夏地道品质尤其是上邽半夏品质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天水地道半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科学定义了“上邽半夏”

1、“上邽半夏”命名原则

(1)遵循历史原则:邽,是一个年代略为久远、具有标志性的古镇土城。方志记述,周孝王十三年(公元前872年),封非子为附庸而邑之秦,在今清水秦亭镇秦子铺村。《秦州直隶新志》附考四·南宋罗泌《路史》注:“非子所封之秦亭,则在清水县东四十里,俗名秦乐山”。 周桓王十四年(公元前706年),非子后人秦武公伐邽戎,取其人置邽县。时秦人拓地渐广,部曲渐多,封宇广大,即改秦亭为邽县。这时,秦亭成为邽县城,邽作为县城迄今已有2719年的历史。可见,秦始皇封分郡县以前,早有邽县之名。由于邽戎居秦亭,而有邽山,因邽山而又邽县,因邽县而有上邽。邽、邽山、邽县、上邽,清水方志多载其名,清水存留碑刻屡见不鲜。所以,以“上邽半夏”作为清水传统的地道药材进行命名,能够反映出清水产半夏的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等诸多特性。(2)科学分类的原则:随着科技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地半夏均有不同的命名出现,比如贵州省赫章县的赫章半夏,甘肃西和县的西和半夏等,但是从大类而言都是相对于“水半夏”而统你为“旱半夏”的,比如清水半夏历史上习称“旱半夏”,虽然久负盛名,远销国外,但是仍然难以反映出地产的历史特色。所以,为了反映清水地道产半夏的传统品质和现代种植技术研究成果,以“上邽半夏”简称“邽半夏”进行命名能够显现出与普通“旱半夏”的差异。

2、“上邽半夏”独特的地理环境

(1)所在区域: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头河流域。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市,南连北道、秦州区,西接秦安县,北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毗邻。在北纬34°32′至34°56′,东径105°45′至106°30′之间。东西长66km,南北宽47km,面积2003.25km2

(2)、地理环境:清水县自然地带属于中温带落叶阔叶林褐土和森林草原黑垆土地带,其地貌、土壤、气候、水及生物等自然资源都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和过渡性特点。境内东部有陇山余脉延续而来的盘龙山,呈南北走向;南部有东西走向的笔架山;西部则是北南向弓形的高峰科山梁。在两山一梁内外形成以牛头河为中心的四大水系。盘龙山是牛头河与通关河水系的分水岭;笔架山是牛头河与渭河水系的分水岭;高峰科山梁为牛头河与葫芦河水系的分水岭。由于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貌可分为三部分:东部为土石山地,系陇山山脉的西延部分,地势东北高而西南渐低。最高海拔2201m ,最低海拔1550m ,相对高差651m。海拔高度引起热量、降水条件、土壤、植被的垂直变化,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土壤以褐土为主,有大面积次生林分布。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地带,以杨桦林和青冈林杂木林为主,兼有少数针叶林,以华山松为主。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750m 以下,属于中、低山黄土梁峁沟壑。土壤以黑垆土和黄绵土为主。

河谷阶地区以牛头河中、下游及骨干支流下流河谷阶地为主,面积1.84万hm2,分为宽窄河谷与峡谷,宽度1~3km,两岸为河漫滩与多级阶地。一级阶地土层深厚,为清水县最好农田。是目前极适宜于半夏等中药材的种植生长的地方。

3、气候:清水县属大陆季风性气候,为陇中南中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076.9h,日照百分率47% ,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2.5k/cm2,光照资源较丰富。但由于地势较高,热量资源欠丰富。年平均气温4.8℃~10.4℃,最热月平均气温16.1~22.6 ℃,最冷月平均气温-7.9℃~-3.6℃。无霜期平均为120 d~200 d。气温日差较大,平均在10.3℃~14.3℃之间,积温有效性较高。由于清水位居陇山背风坡,南邻秦岭山地,降水适中,气候偏湿润。年平均降水量574.8mm ,降水最多的旺兴、陇东等乡可达661.6 mm ,降水最少的郭川等乡也在517mm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量约288~409mm ,占全年降水量的52.8%~68.8%。因海拔高度的垂直差异,全县由东向西,从高到低,可分为温凉湿润、温和半湿润、温暖半湿润和温暖半干旱四个气候类型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适宜多种农作物和药材类生长。

4、悠久的栽培历史。半夏P inellia terna te 和款冬花T ussilag of arfara 是清水传统的地道药材,栽培历史悠久。据乾隆年间的《清水县志》记载,当地产半夏、款冬花、甘草、秦艽、牛蒡子等40多种药材。到光绪年间,已达80多种。1984~1986年的甘肃省中草药资源普查资料汇编表明:清水县有常用中草药165种,含矿物药2种、动物药8种、植物药155种。2001~2002年县政府为加快经济建设、促进清水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由县科技局、农牧局牵头,专门聘请高校科研人员再次进行了中草药资源调查。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 访问当地草医、药农和药材经营管理人员等,整理出《清水县药用植物名录》,共收载药用植物256种,分属于73个科。年产量在200t左右,收购量最大的2000年达219t。特别是栽培半夏,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多年来受市场高价位的刺激,加上销路不愁,近年来人工栽培已由零星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在牛头河两岸适宜区域主打无公害半夏品牌,主推小拱棚种植技术,半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2010年,半夏市场行情一路高涨,收购价格由往年的42元/kg(干)涨到130元/kg,最高667m2收入4万元,清水县种植的667万m2半夏,总产(干)78万kg,产值达1.02亿元。由于半夏种植效益大幅度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种植半夏的积极性,更多农民群众自发从四川、河北等地调运种子投入半夏生产,半夏生产已成为清水农民群众致富的“金蛋蛋”。到了2013年,清水县种植半夏已经发展到1467.4万m2,主要分布在红堡、永清、白沙3乡镇。人们在逐年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随着2005年通过农业部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无公害认证后,清水县半夏种植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并使出产于古上邽的半夏以质量稳定、品质上乘而遐迩闻名,从而创建“上邽半夏”知名品牌,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

(五)进行了上邽半夏规范化GAP栽培试验分析:

1.无土栽培技术试验。此项试验主要解决半夏种植过程中不能连作、病虫害严重、施肥拔草费时费工的问题。本发明在2012年3月份,在清水县永清镇温沟村333.5m2的塑料大棚内,发酵腐熟玉米秸秆、牛粪、蘑菇渣4t,按照适当比例加入细沙、炉渣拌匀后,与地面隔离,平铺于棚内,棚内安装滴灌设备,施复合肥20kg,按照均匀密度播种半夏150kg,播种后加强水肥和温度管理,尤其在倒苗期勤浇水,在2012年10月份采挖,产量达到1000kg,试验中发现,在播前种子处理后,生长过程中没有发生病害,没有出现杂草,并且半夏块茎颗粒匀称,折干率高,667m2节省人工15个,节省成本750元。试验取得成功,配好的基质料来年经过消毒后,能连续用3a以上,这样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解决了半夏不能连作的难题,开辟了半夏种植的新途径。

2.种子的对比试验。本发明设野生种、异地种和二代种3个处理,结果表明,野生种的田间长势良好,发病率较低,投入和产出比是1.00:3.47;异地种和二代种前期长势良好,但后期倒苗非常严重,投入和产出比分别是1.00:1.75和1.00:1.44,而且二代种的发病率非常高,超过36%,因此,野生种和异地种表现良好。选择野生种子和异地种子时,窄叶形半夏产量品质比宽叶形的要好,据调查分析:以山东菏泽和江苏丰县所产狭三叶旱半夏品种质量较好,其长势旺盛,叶数多,叶片大而厚,抗性强,珠芽多,块茎多,个体大,产量高。建议在选用异地种时,考虑以上两地的种子为佳。

3. 播种深度试验。试验设8cm、12cm 、15cm的播种深度进行对比试验,8cm的播种深度播种后在我县元月份抗冻效果差;15cm的播种深度播后容易腐烂,并且出苗不匀,出苗时间长,播种深度12cm时出苗较齐全,苗子长势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混种深度以10~13cm为宜。另外,一般小块茎做种,经过一年栽培,净产量增幅高于大块茎做种,建议用中等偏大的块茎做种繁殖为佳。

4. 播种量试验。试验设3000 kg/hm2、3375 kg/hm2、3750 kg/hm2、4500 kg/hm2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播种范围内,播种量越大,其产量越高,一等品率响应比重大。适宜的种植密度在200~250株(颗)/m²为宜,即195万~240万株/hm²之间,播种量3375~3750/hm²为宜。

5. 施肥试验。通过不同施肥水平对半夏产量、等级、折干比等的比较,确定半夏栽培的最佳肥料配比。试验结果说明氮肥水平是影响半夏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磷肥次之,钾肥的影响最小。半夏种植的最佳施肥组合为每m2施纯N 25g、P2O5 18g、K2O 9g,比例为N∶P2O5∶K2O=2.8∶2∶1,可以兼顾较高的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

(六)制定了《上邽半夏GAP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天水市清水县生态环境特异,半夏种植适宜,优势明显,所以,经过调研、实地考察和环境质量检测,本发明经过2a多的半夏 GAP 规范化种植技术的专项研究 ,摸索出一套适于在生产实践推广的半夏稳产高产、品质优良的种植技术,并初步制定出其标准操作规程(SOP)。

它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为指导原则,以清水半夏种植的生产实践为基础,对天水半夏栽培生产的区划、生态环境、栽培技术、留种技术、采收加工及包装、储运等一系列过程开展分析。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指标和方法,制定了天水半夏的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能够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适合天水半夏的规范化生产,其规范化种植标准技术成熟可行。

(七)进行了技术优势比较:

在技术创新带动上,一是借助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使半夏的原原种繁育环节在培养基中精细培养,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效率和科技含量,为培养无毒优良原原种坚定了基础,这种繁育方式也为当地其他作物的品种选育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二是我们设了半夏播期、密度、深度、水肥、病害等方面的综合试验对比,系统总结出了适宜天水地区的半夏规范化栽培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和手段,使半夏种植的成本大大降低,提高了品质,在带动农民增收上效果显著。另外,大力推广设施化栽培对于风传病害有较大抑制作用,也对延长半夏生长周期,促进高产稳产具有明显的作用。三是建立了清水优质半夏种质资源库5份,依照技术路线,建成了清水高山半夏脱毒繁育基地,通过标准化栽培试验,在《种子世界》杂志上发表了《半夏异地脱毒繁种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和《甘肃农业科技》杂志上发表了《天水半夏生态栽培技术》等论文2篇,制定了《上邽半夏GAP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高山异地脱毒繁种和规范化栽培试验这项技术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实际推广价值和农户的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当地繁育,适应性较强,不受自然环境等地域的影响,二是技术路线明晰,试验室环节较少,以大田管理为主,不复杂,实际操作性较强,三是推广成本较低,无需过多的投资,农户容易接受,并能承担起费用,四是通过对繁育的半夏做定量分析后,品质有了大大的保障,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五是规范化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总结,对于引导农户开展标准化大田管理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六是通过人工品种驯化繁育,可有效保护日益枯竭的野生资源,并按照无公害半夏技术操作规程来种植,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循环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技术成熟度方面:首先,半夏在清水县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部分农户在多年前就以尝试半夏的异地繁重,在原原种繁育过程中技术较缺乏,但在原种繁育阶段实践经验丰富,所以试验的风险较小。其次,在省农科院、天水师院、天水农校等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技术指标如颗粒形态、生物碱含量、化肥农药残留等各项指标均在前列。

三、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和对科技进步的意义:

(一)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实施,紧紧围绕资源保护这一主题,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走天水市半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前,面对全市发展迅猛的半夏产业,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规范生产标准,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该项目大面积推广到生产中以后,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劳动力就业、倡导生态农业、培育地方优势特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半夏通过种子繁育后,克服了籽种短缺的现状,解决了外调种子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每667m2半夏种子从目前的50~60元/kg,降低到30~40元/kg,每667m2节省成本4000元,全县半夏增收4000万元。这样一来,每667m2产值提高30%以上, 667m2产量达到2000kg斤(鲜品),667m2产值6万元以上,纯收入达到4~4.5万元。半夏年产值达到6亿元,农户净收益4亿元以上,户均半夏一项收入8万元,是种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无法比拟的。

(二)对科技进步的意义:

本发明新颖,实际操作性强,技术成果转化快,对全市半夏产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品种资源的选育和标准化栽培两方面的成功研究,为蔬菜、油料、瓜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2a来在项目区的宣传引导,半夏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川原区面积达到400hm2,基本实现设施化无公害栽培,半夏疫病、叶斑病等病害近2a没有大面积发生,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333.3hm2,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核心示范区,清水县农广校、经作站等技术单位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的方式,组织半夏种植大户,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与观摩,掌握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并和当地从事半夏种植研究的专家召开座谈会和项目推进会,吸收和借鉴成熟的技术,推广成果,鼓励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到本发明实施中来,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一批较先进的技术,如高山繁种、播前种子的无病处理、小拱棚种植、物理生态防治病害等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创新种植模式的理念在清水半夏种植户中基本形成。从而促进半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本发明的推广应用前景: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等功效,是一味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传统常用中药材,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为国内外市场所青睐,需求逐年增长,增幅很大。从国内市场看,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中医药的科技创新,我国约有2000余家制药集团(厂)以旱半夏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特药和中成药,大约有500余种,加之各类药材公司、饮片公司、医疗单位、诊所、药店等每年约需4500~5000t左右。同时,港澳台市场每年也大量从内地进货,数量很大,内地已供不应求。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加入WTO以后,销售渠道拓宽,销售范围扩大,市场份额增多,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对我国旱半夏需求甚殷,年需量约在800~1000t左右,其中仅日本一个国家就占有我国外贸出口总量的50%以上,在日本的210个汉药制剂中有旱半夏配方的约50个左右,同时,日本还用旱半夏加工药粥、药饮料等保健食品,投放市场后成为抢手货。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我国旱半夏野生与人工的产量之和约3000t左右,但国内外市场每年需求旱半夏在5500~6000t左右,市场缺口约在50%左右,缺口之大,在我国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中名列前茅。 另一方面,半夏产区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十分严重,甘肃省内半夏目前没有遵循GAP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的要求开展生产,生产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形成较科学,较完整的管理体系,除核心示范区内,其余广大农户在播种、施肥、病害防治、采挖等技术细节上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产量、效益层次不齐,一定程度上大大制约着半夏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天水地道旱半夏种质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技术项目的顺利推广,彻底解决种子短缺,品质差,栽培不规范的问题,本发明紧紧抓住当地气候地域特点和天水半夏生产实际,各项成果更加便于推广应用,便于让广大农户接受和学习,所以,该发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