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848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尤其是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及其防治农作物上小型害虫的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粉虱和蓟马等常见小型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繁殖快、年发生代数多且易对农药产生抗性等特点,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目前常用防治药剂如菊酯类的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的噻嗪酮,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等已产生较高抗性。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高效低毒的防治粉虱和蓟马等小型害虫的药剂。

双丙环虫酯,英文通用名称:afidopyropen,为植物源农药,其结构新颖且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果树、蔬菜、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上小型害虫如介壳虫、蓟马、叶蝉、粉虱及木虱等,无论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有良好效果,且毒性很低。

环溴虫酰胺,英文通用名cyclaniliprole,试验代号为IKI-3106,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研发。环溴虫酰胺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粉虱、蚜虫、蓟马、家蝇、斑潜蝇、白蚁等具有很好的杀死效果,且具有很好的内吸活性。传统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作用于昆虫体内钙离子释放通道的鱼尼汀受体(RyR),环溴虫酰胺主要作用位点为鱼尼汀受体变构体,并非完全为鱼尼汀受体作用剂,与其他双酰胺类杀虫剂不同。2013年4季度,石原已向日本和欧盟申请登记杀虫剂环溴虫酰胺,并于2014年一季度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申请登记该产品。

截至目前,将双丙环虫酯与环溴虫酰胺进行复配尚未见任何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并且有助于减少用药量、延缓害虫产生抗性和降低使用成本。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意外发现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以一定比例复配后,对粉虱和蓟马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双丙环虫酯的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两者的质量比为50:1~1:50,优选质量比为10:1~1:10,更优选质量比为1:1。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9%~85%,其余为助剂、填料和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有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配制农药制剂所需的常用助剂,常用助剂是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填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各种助剂,不做特别限定,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本发明所描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以混合物形式存在,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组合物增效作用明显,防效与单剂相比显著提高;(2)药效提高后,降低了田间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害虫产生抗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将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使用过程中成本和抗性等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不同结构类型的农药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能通过大量试验得出结论。复配增效较好的配方,能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剂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抗性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发明组合物对粉虱和蓟马等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相加,这可从以下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的结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测定实施例1: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复配对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西花蓟马Franj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恒温养苗室内茄子苗人工饲养七代。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进行测定。将事先准备好的包菜叶子(3㎝×4㎝)在药液中浸泡10秒钟,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无水痕,用毛笔挑入西花蓟马3龄若虫,将试虫移至(25±1)℃,14/10(L/D),相对湿度70%的温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30头试虫。

死亡率(%)=死虫数/处理总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1-对照组死亡率)*100

用DPS9.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各处理不同浓度梯度校正死亡率计算各药剂的L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供试药剂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复配对西花蓟马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结果

从表1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环溴虫酰胺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对西花蓟马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增效作用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20以上,尤其是以1:1复配,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为370.35。

生物测定实施例2: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复配对粉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试验

试验对象: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室内用黄瓜苗饲养九代。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进行测定。将事先准备好的黄瓜叶子(3㎝×4㎝)在药液中浸泡10秒钟,取出自然晾干至表面无水痕,用毛笔挑入龄期一致的烟粉虱成虫放入养虫盒中,转移至(25±1)℃,14/10(L/D),相对湿度70%的温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50头试虫。于72h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若对照死亡率大于10%,则视为无效试验。

统计分析方法同生物测定实施例1,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复配对烟粉虱的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从表2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与环溴虫酰胺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对烟粉虱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具有增效作用,特别是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增效作用明显,其共毒系数均在220以上,尤其是以1:1复配,增效作用最显著,共毒系数为350.86。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制剂实施例1:5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双丙环虫酯50%、环溴虫酰胺1%、烷基萘磺酸钠6%、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烷基硫酸钙5%、葡萄糖3%,硅藻土补足100%。将上述原料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即可制得5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2:3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乳剂

双丙环虫酯30%、环溴虫酰胺1%、N-甲基吡咯烷酮5%、农乳800#4%、吐温-60#3%、农乳2201#4%、环氧氯丙烷6%、苯甲酸钠3%、聚乙二醇3%,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在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可制得31%的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3:2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乳剂

双丙环虫酯20%、环溴虫酰胺1%、N-甲基吡咯烷酮8%、农乳2201#5%、烷基硫酸钠10%、烷基萘磺酸钠5%、有机硅3%、噻酮4%,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将有效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其他原料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21%的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4:1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10%、环溴虫酰胺1%、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4%、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4%、羧乙基纤维素3%、山梨醇3%、硅油0.8%,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原料充分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1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5:27%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囊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24%、环溴虫酰胺3%、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3%、溶剂亚麻油5%和S-180溶剂油8%,乳化剂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4%、分散剂烷基萘磺酸盐钠5%。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27%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6: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颗粒剂

双丙环虫酯0.8%,环溴虫酰胺0.2%,甲壳素3.8%,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蔗糖5%,羧甲基纤维素1%,碳酸钙10%,氯化铵20%,硅藻土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即得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颗粒剂。

制剂实施例7:30%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双丙环虫酯20%、环溴虫酰胺10%、聚醋酸乙烯酯与聚乙烯醇的聚合物7%、乙二醇1.5%、聚乙烯醋酸酯6%、聚乙烯树脂4%、黄原胶0.5%、机硅酮类0.5%、苯甲酸钾0.5%、碱性玫瑰精1.5%、蒸馏水补足100%。按照上述配方,将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经过气流粉碎,润湿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与蒸馏水完全溶解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直至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D50为2μm,D90<8μm,即可制得30%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制剂实施例8:40%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20%、环溴虫酰胺20%、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钠3%、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5%、羧乙基纤维素3%、丙三醇4%、硅油0.8%,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将上述原料和去离子水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在水系介质中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可制得40%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9:24%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乳剂

双丙环虫酯8%、环溴虫酰胺16%、N-甲基吡咯烷酮8%、农乳1601#4%、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8%、环氧氯丙烷3%、有机硅3%、噻酮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成分将有效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其他原料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24%的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乳剂。

制剂实施例10:85%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双丙环虫酯17%、环溴虫酰胺68%、木质素磺酸钠3%、萘磺酸钠3%、烷基萘磺酸钙2%、聚乙烯醇3%,白炭黑补足100%。将上述原料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85%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1:0.9%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颗粒剂

双丙环虫酯0.1%,环溴虫酰胺0.8%,甲壳素3.8%,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2%,淀粉4%,羧甲基纤维素1%,硫酸钠12%,氯化铵20%,硅藻土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组分混合均匀,粉碎,加水润湿后充分搅拌均匀,再用螺杆挤压造粒机造粒,干燥后过筛即得0.9%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颗粒剂。

制剂实施例12:22%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囊悬浮剂

双丙环虫酯2%、环溴虫酰胺20%、高分子囊壁材料聚合物MDI3%、溶剂亚麻油5%和S-180溶剂油8%,乳化剂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分散剂烷基萘磺酸钠6%。将上述有效成分、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乳化剂、分散剂溶于水中制备成均匀水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溶液中,制备成乳液,搅拌下加入10%乙二胺水溶液4%,升温至65℃保温反应4.0h,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即可制得22%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微囊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3:42%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乳剂

双丙环虫酯2%、环溴虫酰胺40%、N-甲基吡咯烷酮5%、农乳2201#3%、斯盘-60#3%、农乳1601#4%、环氧大豆油5%、苯甲酸4%、山梨醇5%,去离子水补足100%。将上述原料混合形成油相,防冻剂在水中溶解形成水相,在剪切机作用下慢慢把油相加入水相中,并继续剪切约30分钟可制得42%的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乳剂。

制剂实施例14:62%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双丙环虫酯2%、环溴虫酰胺60%、烷基萘磺酸钠6%、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烷基硫酸钙5%、葡萄糖3%,白炭黑补足100%。将上述原料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即可制得即可制得62%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15:5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双丙环虫酯1%、环溴虫酰胺50%、聚醋酸乙烯酯与聚乙烯醇的聚合物7%、丙三醇1.5%、聚氧乙烯基酚甲醛缩合物6%、聚乙烯树脂4%、硅酸镁铝1%、机硅酮类0.5%、水杨酸钠0.5%、水性玫红1.5%、蒸馏水补足100%。按照上述配方,将双丙环虫酯和环溴虫酰胺经过气流粉碎,润湿分散剂、成膜剂、着色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消泡剂与蒸馏水完全溶解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机研磨2次,直至悬浮液的颗粒细度达到D50为2μm,D90<8μm,即可制得51%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悬浮种衣剂。

田间应用实施例1:双丙环虫酯与环溴虫酰胺复配对茄子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对象为西花蓟马Franj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试验选择在海南省东方市立新村农场茄子上进行。每小区标记10株茄子苗,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d、3d和7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空白对照区喷施清水,计算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3、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复配剂防治茄子西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3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复配剂在防治茄子西花蓟马田间药效试验时,药后1d、3d和7d的防效明显高于对照药剂1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和50g/L环溴虫酰胺可溶液剂的防效,表明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复配后对西花蓟马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两种单剂,对西花蓟马防治效果明显。同时也观察到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对茄子苗和天敌均无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2:双丙环虫酯与环溴虫酰胺复配剂对辣椒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北样村乡北样村,试作物为温室大棚辣椒,每重复10棵树,每处理4次重复,每棵树调查烟粉虱总数(若虫+成虫),于施药前调查烟粉虱虫口基数,药后3d、7d、14d分别调查残留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表4、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复配剂防治辣椒烟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表4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复配剂在防治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时,药后3d、7d和14d的防效均高于对照单剂1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和50g/L环溴虫酰胺可溶液剂的防效,说明双丙环虫酯环·溴虫酰胺复配药剂对烟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优于两种单剂,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良好。同时试验过程中,也观察到各药剂对辣椒安全,对天敌也无影响。

从以上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对茄子西花蓟马和辣椒烟粉虱防治效果良好,组合物速效性比单剂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持效性也有提高。试验过程中药剂对供试作物安全,对天敌无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