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68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有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于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的用途,所述杀菌组合物尤其适用于防治晚疫病和霜霉病。



背景技术:

卵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病害,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损伤。据文献报道,由于单一用药和其它不合理的用药,已经导致霜霉病、疫病等病害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导致这些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而为了有效的防治病害,需要对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加大,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高效、低毒、能够延缓抗药性的新型农药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苯酰菌胺是一种高效的保护性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结合微管蛋白β–亚基和破坏微管细胞骨架来抑制细胞核分裂,苯酰菌胺不影响游动孢子的游动、孢囊形成或萌发,伴随着菌核分裂的第一个循环,芽管的伸长受到抑制,从而组织病菌穿透寄主植物,其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对茄果类白粉病、灰霉病也有效。

苯噻菌胺,英文通用名benthiacalicarb-isopropyl,是由日本化学公司于1992年发现的新颖杀菌剂,对各种霜霉病、疫病有特效,作用机理尚在研究中,推测为细胞壁合成抑制剂。苯噻菌胺对卵菌孢子囊的形成、孢子的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游动孢子的释放和游动孢子的移动没有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噻菌胺可防治对苯酰胺类杀菌剂有抗性的马铃薯晚疫病菌以及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有抗性的瓜类霜霉病,但苯噻菌胺单独使用成本高并有抗性产生的风险。

上述两种农药单独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造成药效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用药量大大上升,喷洒周期缩短,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且农药用药量的增大,对公众的身体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现已查明,现有技术中没有将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剂型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用药量低、防治效果好的协同增效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所述农作物病害包括但不限于蔬菜、果树、茄果类等作物的霜霉病、晚疫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其中,有效成分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为1:30-40:1。

进一步的,所述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的重量比优选为1:5-10:1。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6-70%,其余为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常规辅助成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常规辅助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填料等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和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的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的要求通过简单的试验确定得到。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通过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常规手段制备成为农药制剂加工中的任意一种剂型,包括但不限于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分开、依次或同时使用所述杀菌组合物中的农药活性成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成分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中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到的苯酰菌胺、苯噻菌胺的重量、有效成分的重量等,均是指有效成分的重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天气状况和作物状态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施用合适的剂型达到防治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通过合理的复配,在一定范围内对农作物霜霉病、晚疫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提供防治效果。

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对作物安全,对环境无威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手段更加明确,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是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具体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所体现的是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一、室内活性测定

1、供试菌株:黄瓜霜霉病病菌

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法测定。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0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于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孢子囊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可以看出,苯酰菌胺与苯噻菌胺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当两者复配比例在1:30-40:1的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为1:5-20:1时,两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共毒系数在15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好。而当两者复配比例为8:5时,增效作用最好。

二、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28%苯酰菌胺·苯噻菌胺可湿性粉剂(1:1)

苯酰菌胺14%

苯噻菌胺1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

木质素磺酸钠4%

白炭黑15%

硅藻土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农药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均匀,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39%苯酰菌胺·苯噻菌胺水分散粒剂(8:5)

苯酰菌胺24%

苯噻菌胺15%

烷基苯磺酸盐4%

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1%

聚羧酸盐3%

尿素2%

羟甲基纤维素3%

高岭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粘结剂、载体按比例加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

3、实施例3:48%苯酰菌胺·苯噻菌胺悬浮剂(1:5)

苯酰菌胺40%

苯噻菌胺8%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

eo-po嵌段聚醚4%

硅酸镁铝1%

有机硅酮0.4%

甲醛0.6%

乙二醇2%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照配方所述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消泡剂、防腐剂、抗冻剂、水搅拌均匀后加入到砂磨机中进行砂磨,使得粒径在5微米以下,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4、实施例4:33.6%苯酰菌胺·苯噻菌胺水分散粒剂(5:1)

苯酰菌胺28%

苯噻菌胺5.6%

甲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

硫酸铵3%

阿拉伯胶1%

膨润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粘结剂、载体按比例加入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纯化水充分搅拌均匀,挤压造粒,烘干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

三、田间药效试验

1、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

2、施药药剂:施药药剂为本发明制剂实施例1-4中的组合物制剂,以15%苯噻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

3、试验方法:试验地设置在山东寿光市黄瓜产区,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于黄瓜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施药两次,施药器械为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在药剂处理前进行黄瓜霜霉病病情指数调查,第二次施药后7、14天调查黄瓜霜霉病发病情况。调查方法、分级、药效计算按照《农田药效试验准则(一)》进行。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复配后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好,药后7、14天的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单剂,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持效性较好。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发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安全性也较好。

综上,本发明的含有苯酰菌胺和苯噻菌胺的农药组合物防效效果好,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