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1045阅读:4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属农药防治
技术领域
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产生抗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具有杀虫、杀菌活性的新化合物的研发,成本高、周期长,且跟不上病害产生抗性的速度。因此,采用作用机理不同、复配具有增效作用的两种化合物进行复配是较好的选择。吡唑醚菌酯:CAS号:175013-18-0,分子式:C19H18ClN3O4,分子量:387.8169,熔点63.7~65.2℃。纯品为白色至浅米色无味结晶体;吡唑醚菌酯原药大鼠急性经口LD5000mg/kg,急性经皮LD2000mg/kg,急性吸入LCso(4h)0.3lmg/L;对兔眼睛、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肤致敏试验结果为无致敏性:大鼠3个月亚慢性喂饲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9.2mg/kg/d,雌性大鼠为12.9mg/kg/d;三项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作用:大鼠致畸试验未见致畸性:大鼠2年慢性喂饲试验最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3.4mg/kg/d,雌性大鼠为4.6mg/kg/d;大鼠、小鼠致癌试验结果未见致癌性。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吡唑醚菌酯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叶片内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持效期较长,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且应用范围较广。吡唑醚菌酯广泛应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辛菌胺醋酸盐:CAS号57413-95-3,分子式C20H45N3,分子量327.59100,精确质量327.36100,密度0.85g/cm3,沸点413.9℃at760mmHg,闪点202.8℃,折射率1.46。辛菌胺醋酸盐是一种环保型氨基酸类高分子聚合物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吸附通常呈负电的各类细菌、病毒从而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凝固病菌蛋白质,使病菌酶系统变性,加上聚合物形成的薄膜堵塞了这部分微生物的离子通道,使其立即窒息死亡,从而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杀菌广谱,具有内吸性和极强的渗透性,还具有双向传导作用,同时具有保护、治疗、铲除、调养四大功能。辛菌胺醋酸盐可用于果树、蔬菜、瓜类、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药材、生姜等多种作物由细菌、病毒、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的防治。目前,尚未见到有将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进行复配使用并用于防治果树、林木枝干、蔬菜、大田作物病害的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为克服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单剂产生抗性问题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在防治果树、林木枝干、蔬菜、大田作物病害中的应用。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为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重量比为10:1~1:10,优选为5:1~1:5。所述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中,可以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或/和填料。进一步地,所述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的:吡唑醚菌酯1%~80%,辛菌胺醋酸盐1%~80%,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或/和填料。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选自溶剂、渗透剂、分散剂、扩散剂、崩解剂、乳化剂、稳定剂、润湿剂、消泡剂、防冻剂等及其它有助于有效成分药效的稳定和发挥的允许使用助剂。优选的,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选自玉米淀粉、木质素磺酸钠、辛基酚聚乙二醇醚、黄原胶、乙二醇、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扩散剂NNO、全氟烷基乙氧基醚醇、氮酮、磷酸二氢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分散剂D9、聚乙烯吡咯烷酮、分散剂D-4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凹凸棒土、羟丙基纤维素、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填料选自水、膨润土、白炭黑、高岭土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加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本发明的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果树、林木枝干、蔬菜、大田作物病害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防治苹果腐烂病、苹果白粉病、葡萄白粉病、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作用机理完全不同,复配可对病原菌多位点作用,协同增效,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抗性风险。本发明的含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的杀菌组合物,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组合后,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既有高效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又能延缓抗性产生、减少用量、提高安全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提高防治效果;2、扩大杀菌谱;3、两种有效成分作用机理不同,混配使用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4、降低施药量,减少使用次数,降低使用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等,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等。实施例125%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混匀,经过粉碎制备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挤压造粒,干燥、分析检验入库,得到25%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的水分散粒剂。实施例230%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悬浮剂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混匀、砂磨、分析检验入库,得到30%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的悬浮剂。实施例325%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可湿性粉剂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混匀,经过粉碎至适当细度、分析检验入库,得到25%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可湿性粉剂。实施例440%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混匀,经过粉碎制备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流化床造粒,干燥、筛分、分析检验入库,得到40%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水分散粒剂。实施例550%吡唑醚菌酯·辛菌胺醋酸盐水分散粒剂组分组成如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制备方法为:将上述组分混匀,经过粉碎制备母粉,将母粉与适量水溶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流化床造粒,干燥、筛分、分析检验入库,得到50%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水分散粒剂。实验例1: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系列配比防治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处理:本实验药剂用药量按照表1,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空白用清水试验。2、处理方法:试验区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3、在试验区和空白区(CK)内,随机选取不同部位叶片调查50片。4、根据病斑所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5、药效计算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药后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对葡萄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试验药剂制剂用药量(克/亩)病情指数防治效果(%)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13.9361.26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018.1448.56实施例13010.2371.55实施例2305.5984.45实施例3309.9272.41实施例4203.4790.35实施例5201.9394.63清水对照(CK)35.96由表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因此,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10:1~1:10,较优重量比为5:1~1:5。本发明的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组合物对葡萄白粉病具有优良的防效。实验例2: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系列配比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处理:本实验药剂用药量按照表2,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空白用清水试验。2、处理方法:试验区在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3、在试验区和空白区(CK)内,随机选取不同部位叶片调查50片。4、根据病斑所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5、药效计算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药后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试验药剂制剂用药量(克/亩)病情指数防治效果(%)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16.7765.23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026.3045.47实施例13014.3070.35实施例2307.8983.64实施例33013.7871.43实施例4204.0391.64实施例5203.0293.74清水对照(CK)48.23由表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因此,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10:1~1:10,较优重量比为5:1~1:5。本发明的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效。实验例3: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系列配比防治苹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处理:本实验药剂用药量按照表3,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空白用清水试验。2、处理方法:试验区在苹果白粉病发病初期。3、在试验区和空白区(CK)内,随机选取不同部位叶片调查100片。4、根据病斑所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划分病级: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5%以上。5、药效计算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药后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对苹果白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由表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因此,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10:1~1:10,较优重量比为5:1~1:5。本发明的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组合物对苹果白粉病有优良的防效。实验例4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系列配比防治苹果腐烂病田间药效实验1、试验处理:本实验药剂用药量按照表4,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空白用清水试验。2、处理方法:采用涂干法处理病疤。处理后7-10天观察病情扩展情况,一年后调查药效和病情复发率。其结果如表4所示。表4由表中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的复配制剂实施例1、2、3、4、5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因此,吡唑醚菌酯与辛菌胺醋酸盐累积所占制剂的重量比为10:1~1:10,较优重量比为5:1~1:5。本发明的吡唑醚菌酯和辛菌胺醋酸盐组合物对苹果腐烂病有优良的防效。上述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