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承绕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6212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双轴承绕线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轴承绕线轮,特别地,涉及具有将卷筒制动的制动装置的双轴承绕线轮。



背景技术:

在钓线被放出时卷筒旋转的双轴承绕线轮中,抛投时卷筒的旋转速度比线放出速度快,钓线放松而产生钓线松弛(糸ふけ),钓线纠缠,产生所谓的反冲。若卷筒的惯性较大,则卷筒难以伴随钓具的投掷而旋转,不仅飞行距离不伸长,即使施加制动力,速度也难以下降,容易产生反冲。因此,已知在卷筒的绕线体部上形成贯通孔来实现卷筒的惯性量的减少。

此外,提供设置有用于对旋转的卷筒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使用电磁制动器对卷筒作用制动力,并且能够调整该制动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36308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制动装置通过使构成电磁制动器的磁铁与卷筒的绕线体部的内周面相向来将卷筒的旋转制动,所以若与绕线体部的磁铁相向的部分设置贯通孔则不会产生充分的制动力。此外,为了减少卷筒的惯性量,绕线体部一般设置为薄壁来形成的情况较多。该情况下,也有涡电流不充分产生而无法得到必要的制动力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在具有将卷筒制动的制动装置的双轴承绕线轮中,实现卷筒的惯性量的减小化,且能够对卷筒适当地施加与卷筒的旋转对应的制动力。

涉及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卷筒轴、卷筒、将卷筒制动的制动装置。卷筒轴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卷筒具有绕线体部、轴安装部、连结壁部,前述绕线体部在内部具有空间,前述轴安装部供卷筒轴贯通,前述轴安装部是筒状的,前述连结壁部将绕线体部和轴安装部连结。制动装置具有与连结壁部相向地配置的至少一个磁铁,借助磁铁的相对于连结壁部的磁力将卷筒制动。

在该双轴承绕线轮中,使磁铁与将绕线体部和轴安装部连结的连结壁部相向,由此卷筒的旋转被制动。由此,能够在绕线体部整体设置贯通孔,所以能够使卷筒的惯性量进一步减少。此外,将为了保持卷筒的强度而需要适度的壁厚的连结壁部设为被制动部,由此能够得到充分的制动力。

优选地,制动装置具有用于安装磁铁的磁铁安装部件。

优选地,磁铁安装部件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延伸且具有第1端和第2端的圆弧状,并且第2端能够在第1位置和比第1位置靠外周侧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制动装置还具有支承部件和施力部件,前述支承部件将磁铁安装部件的第1端转动自如地支承,施力部件对磁铁安装部件的第2端向第1位置侧施力。

该情况下,卷筒的旋转越变为高速,与制动力对应的反作用力越作用于磁铁安装部件,磁铁安装部件的第2端越向外周侧向第2位置侧移动。这样,产生制动力的磁铁部分向外周侧移动,因此制动力变大。

优选地,连结壁部具有第1侧面和第2侧面,前述第1侧面与磁铁相向,前述第2侧面为与第1侧面在轴向上相反的一侧。第1侧面以外周侧比内周侧接近磁铁的方式倾斜。

该情况下,若卷筒的旋转越变为高速,则与制动力对应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磁铁,磁铁安装部件的第2端向外周侧的第2位置侧移动。这样,产生制动力的磁铁部分向外周侧移动。这里,连结壁部以外周侧更接近磁铁的方式倾斜,所以结果若卷筒的旋转变为高速,则制动力变为更大。另一方面,卷筒的旋转为低速时制动力变小。因此,抛投时的飞行距离伸长,并且能够抑制由反冲引起的钓线松弛,能够实现实用性更高的制动功能。

优选地,连结壁部由锥面形成,前述锥面以外周侧的壁厚比内周侧的壁厚厚的方式倾斜。该情况下,也与前述同样地,卷筒的旋转为低速时制动力较小,高速时制动力较大,能够实现实用性较高的制动功能。

优选地,支承部件能够在卷筒轴的轴向上移动,制动装置还具有调整部件,前述调整部件通过使支承部件在轴向上移动来调整制动力。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制动力的调整。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卷筒的惯性量的减少化,且能够适当地对卷筒施加与卷筒的旋转对应的制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

图3是包括制动装置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包括制动装置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制动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制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卷筒旋转时的制动装置的侧视图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轴承绕线轮的整体结构>

图1和图2表示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侧视图和剖视图。该双轴承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1、卷筒2、卷筒轴3、手柄4、制动装置5,前述卷筒2被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的内部,前述卷筒轴3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1,前述手柄4被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的侧方,用于卷筒2的旋转,前述制动装置5用于将卷筒2的旋转制动。

绕线轮主体1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框6、被装配于框6的两侧的第1侧罩7和第2侧罩8、被装配于框6上部的图中未示出的拇指座。框6具有以隔开既定的间隔互相相向的方式配置的一对第1侧板9和第2侧板10、将它们连结的图中未示出的多个连结部。

在第1侧罩7的内侧面上如图3所示,形成有多个(例如3个)固定凸台部7a,前述多个(例如3个)固定凸台部7a用于固定轴支承部11,前述轴支承部11支承卷筒轴3的一端。轴支承部11是大致圆筒形状,在中央具有用于容纳卷筒轴3的圆筒部11a。在圆筒部11a处,配置有用于将卷筒轴3的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承的轴承12a。在轴支承部11的内侧(手柄4侧)配置有制动装置5。此外,轴支承部11的底面与卷筒轴3正交,在该轴支承部11的底面设置有供用于固定轴支承部11的螺纹部件13贯通的孔11b、供后述的支承部件20的卡止部23插入的长孔11c。

卷筒2如图2及图4所示,具有能够缠绕钓线的筒状的绕线体部(糸巻胴部)14、被固定于卷筒轴3的筒状的轴安装部15、将绕线体部14和轴安装部15连结的连结壁部16。卷筒2以相对于将轴安装部15贯通的卷筒轴3不能旋转的方式,借助例如细齿将轴安装部15和卷筒轴3结合。卷筒2例如是铝合金制的,是非磁性的电气导电体。

绕线体部14形成为在内周侧具有空间。此外,在绕线体部14上,如图3所示,为了实现卷筒2的轻量化,多个圆形的贯通孔17及椭圆形的贯通孔18分别隔开一定的间隔来形成。

连结壁部16如图2及图4所示,将绕线体部14和轴安装部15连结,被形成为圆板状。连结壁部16与内周侧比较外周侧的壁厚变厚。更详细地说,与后述的磁铁27相向的一侧的第1侧面16a的外周侧以比内周侧接近磁铁27的方式倾斜。应予说明,与第1侧面16a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面16b以相对于旋转轴正交的方式形成。

卷筒轴3的一端借助被配置于轴支承部11的轴承12a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卷筒轴3的另一端将第2侧板10贯通,向第2侧罩8的外侧延伸,借助轴承12b,被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在第2侧罩8形成的凸台部19。

手柄4具有板状的壁部4a、被旋转自如地装配于壁部4a的两端的一对把持部4b。

<制动装置5的结构>

制动装置5用于将被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1的卷筒2的旋转制动。如图3所示,制动装置5具有支承部件20、一对磁铁安装部件24、多个磁铁27、两个弹簧部件28、固定板29。

支承部件20是大致圆筒形状,其中心轴与卷筒轴3的中心轴(旋转轴)一致。支承部件20配置成将轴支承部11的圆筒部11a的外周覆盖,在轴向上能够移动。在支承部件2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一对突起部21和一对保持爪22。一对突起部21向径向外侧突出,被形成于相向的位置。此外,在各突起部21上形成有在轴向上贯通的孔21a。一对保持爪22在圆周方向上在一对突起部21之间在径向上突出,被形成于相向的位置。此外,支承部件20具有在第1侧罩7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卡止部23。卡止部23被插入于在轴支承部11上形成的长孔11c。由此,支承部件20在轴向上能够移动,且不能旋转。应予说明,在一方的卡止部23的末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突起23a。

一对磁铁安装部件24被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各磁铁安装部件24形成为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圆弧状,具有支承部25和卡合部26。

支承部25被设置于磁铁安装部件24的长度方向的第1端侧,在轴向的两端面上具有圆柱形状的突起部25a。突起部25a被插入于孔21a和后述的固定板29的贯通孔29b,前述孔21a被形成于支承部件20的突起部21。由此,磁铁安装部件24被支承部件20和固定板29支承,在内周侧的第1位置和外周侧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自如。

卡合部26被设置于磁铁安装部件24的长度方向的第2端侧(与第1端相反的一侧)。卡合部26与支承部件20的保持爪22卡合,限制磁铁安装部件24的转动范围。此外,在卡合部26上,设置有用于装配弹簧部件28的突起26c。

这里,对支承部件20的保持爪22和磁铁安装部件24的卡合部26详细地说明。如在图5中扩大地表示,支承部件20的保持爪22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外周部22a、从外周部22a的末端向内周侧延伸的止动器部22b。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外周部22a的内周侧形成有空间a。

另一方面,卡合部26具有内周部26a和止动器部26b,前述内周部26a从磁铁安装部件24的第2端延伸,前述止动器部26b从内周部26a的末端向外周侧延伸。而且,配置成卡合部26的止动器部26b进入至在支承部件20的保持爪22上被形成的空间a,两止动器部22b、26b相向。

多个磁铁27被嵌入于磁铁安装部件24而被固定,被与磁铁安装部件24一体地设置。多个磁铁27如图6和图7所示,以与连结壁部16互相相向的方式,且以n极和s极交替的方式,隔开一定的间隔在周向上排列地配置。

弹簧部件28如图5所示是螺旋弹簧,被配置于磁铁安装部件24的卡合部26的止动器部26b和支承部件20的保持爪22的止动器部22b之间。而且,弹簧部件28被支承于从卡合部26突出设置的突起26c。弹簧部件28对磁铁安装部件24的卡合部26向内周侧施力。

固定板29是大致圆形的板状部件,在中央形成有卷筒轴3穿过的贯通孔29a,在外周侧形成有与磁铁安装部件24的突起部25a卡合的贯通孔29b。固定板29借助螺纹部件30被固定于支承部件20。

<调整部件31>

调整部件31调节制动装置5的制动力,使支承部件20在轴向上移动,由此进行制动力的调整。如图3所示,调整部件31形成为有底筒状。此外,调整部件31如图2所示,借助螺纹部件32被装配于轴支承部11,在从第1侧罩7侧观察时,呈露出一半程度的状态。在调整部件31的筒部31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槽31b。该螺旋状槽31b如图4所示与支承部件20的卡止部23的突起23a啮合。由此,若将调整部件31顺时针旋转,则具有支承部件20的制动装置5向接近连结壁部16的方向移动,所以制动力变强。相反,若将调整部件31逆时针旋转,则制动装置5向从连结壁部16离开的方向移动,所以制动力变弱。借助该调整部件31能够容易地调整制动力。

<关于卷筒旋转时的制动装置5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6和图7,对抛投钓线时的制动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表示卷筒2不旋转时的状态,图7表示卷筒2以较高速旋转时的状态。

若卷筒2旋转,则借助与作为导电体的卷筒2的连结壁部16相向的磁铁27的磁通量,在卷筒2上产生与其旋转速度对应的涡电流。借助该涡电流,对卷筒2施加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由此卷筒2被制动。此外,在卷筒2通过涡电流的产生而被制动的状态下,与制动力对应的反作用力作用于磁铁27。若借助该反作用力,磁铁安装部件24的第2端(卡合部26侧)向外周侧的第2位置侧(图7的位置)移动,则产生制动力的磁铁27向外周侧移动,所以制动力变大。应予说明,这里抛投钓线时,与磁铁27相向的连结壁部16向弹簧部件28收缩的方向旋转。

进而,连结壁部16以磁铁27的外周侧、即与磁铁27相向的一侧的第1侧面16a的外周侧更接近磁铁27的方式倾斜。由此,若磁铁27向外周侧的第2位置侧移动,则磁铁27和连结壁部16的距离接近。因此,若卷筒2的旋转变为高速,则制动力更加变大。另一方面,卷筒2的旋转为低速时制动力变小。因此,能够使抛投时的飞行距离伸长,并且抑制由反冲产生的钓线松弛,能够实现实用性更高的制动功能。

此外,使连结壁部16和磁铁27相向,由此进行卷筒2的制动,所以能够在绕线体部14的整体上设置贯通孔17。因此,能够实现卷筒2的轻量化。

应予说明,连结壁部16的和第1侧面16a在轴向上为相反侧的第2侧面16b呈与轴向正交的平面形状。由此,能够避免连结壁部16的壁厚的增加,能够使卷筒2轻量化。

<其他实施方式>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导电体为卷筒2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其改变,将被固定于卷筒2的金属制的纵壁状的部件设为导电体。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将磁铁安装部件24在周向上配置两个,分别将磁铁27配置在4个部位,但磁铁安装部件24的数量、配置、及磁铁27的数量、间隔等也能够任意地设定。此外,关于磁铁的n极和s极的排列也能够任意地设定。

(c)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与连结壁部16的磁铁27相向的第1侧面16a的外周侧以比内周侧接近磁铁27的方式倾斜,但也可以借助以两侧面的外周侧的壁厚比内周侧的壁厚厚的方式倾斜的锥面来形成。此外,连结壁部16的第1侧面16a也可以是在轴向上正交的平面形状。此外,第2侧面16b也可以以与第1侧面16a构成均匀壁厚的方式倾斜。

(d)也可以在连结壁部16上设置适度的贯通孔。例如,若在不与磁铁27相向的部分上设置贯通孔,则能够保持制动力,还能够实现卷筒2的轻量化。

附图标记说明

1绕线轮主体

2卷筒

3卷筒轴

5制动装置

11轴支承部

14绕线体部

15轴安装部

16连结壁部

16a第1侧面

16b第2侧面

20支承部件

22保持爪

23卡止部

23a突起

24磁铁安装部件

25支承部

26卡合部

27磁铁

28弹簧部件

31调整部件

31b螺旋状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