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2357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栽培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庭食用菌栽培设施,具体为一种食用菌栽培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家庭食用菌种植装置各类较多,较为典型的是由种植箱箱体、立柱孔、吸水海绵、食用菌培养基、立柱等部分构成的箱型栽培装置,种植箱箱体四角有立柱孔,两层种植箱可通过立柱连接,形成多层食用菌种植,食用菌种植箱的箱壁上有吸水海绵。将培养满菌丝的培养基移植到食用菌种植箱内,给吸水海绵注入适量的水分保证食用菌培养基下部的湿度,食用菌培养基上覆有塑料薄膜降低水分的散失,当塑料薄膜下有菌丝聚结形成子实体时在塑料薄膜上打孔,促使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另一种是在菌棒底座上设有若干孔,放置在箱体的下部,与箱体的底部之间留有空间,箱体上设有开口,观察罩设置在箱体的开口处。

这类食用菌栽培设施成本较高;栽培箱占地空间大;入水排水不便,容易引发事故缺陷。食用菌栽培箱体材料要求较高,同时在光源选择上存在利用外部自然光源,生产效率较低;而利用内接光源,却容易受外部光源干扰的情况,降低产量,如玻璃外壳的设计。此外,食用菌种植箱只能依据具体家庭情况栽培单一的食用菌,如果家庭环境突变往往造成食用菌生长迟缓、徒长,甚至菌丝死亡;另一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用菌种植箱不能全年连续不断生产,其生产受家庭温度的影响大;或不能依据用户喜好选择菌种以及不能实现远程监控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食用菌栽培柜,解决了目前家庭种植信用菌产量低,病害多,温度、湿度与供氧调节差等问题。

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菌棒栽培架、水喷淋系统及led补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水雾化装置,在柜体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毒灯,所述柜体下部设置加温装置与加氧装置。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所述的柜体为立方体结构,所述立方体结构的四个立面之间的结合部为弧形结构面。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所述的柜体包括外部立方体支承结构及食品级材料构成的内壁结构层。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壁结构层表面有纹理结构。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所述柜体内设置有至少两层菌棒栽培架,在柜体内还设置有盒式基质栽培装置。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所述的盒式基质栽培装置底部设置有强制通风孔。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温度、湿度传感器,所述柜体外部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温度、湿度传感器与控制面板电连接。

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其特征是设置有远程监控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在柜体内集成了补光、雾化、加温、通风补氧、调节温度与湿度等功能,有利于对柜内各种要素的控制。在柜体内设置至少三层食用菌栽培装置,可供用户同时栽培多个菌种,在柜体内壁表面设置纹理结构有利于水价附着,保持柜内湿度,更有利于杀菌消毒,避免了目前大多数食用菌柜采用吸水材料如海绵等导致细菌滋生,杀菌困难等问题。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柜可由现有家庭中废弃的橱柜等改装而成,在橱柜内加装食品级内壁材料即可。简单,适用,成本低廉。柜体内加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并与控制面板、app连接可实现远程控制。

采用本发明的食用菌栽培柜可实现全年不间断生产,在夏季室外温度高时,家庭内部温度不会太高,不影响食用菌生产;在冬季或秋末春初室外温度低时,北方有供热,南方可以利用柜体自带加热系统加热,保证食用菌的生长温度;

可依据使用人喜好决定食用菌种类本柜体可依据食用菌种类调节其所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波长,满足该类食用菌生长所需条件;

可自清洁栽培后可以先进行水洗箱内,污水通过排水装置直接排入下水管,再启动微型干燥机进行箱体干燥,最后进行紫外线消毒;

可实现远程监控本柜体可以利用互联网或移动技术实现远程观察菌类生长,并可实现远程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度、通风;

采用协同种植的方法,解决了种植户不能连续高产的问题蘑菇种植户由于受到杂菌的影响,在种植2~3年后往往出现急剧减产并导致亏损的局面,采用本栽培柜后,种植户负责蘑菇培养基/菌棒的制作、灭菌、接种、发菌,栽培柜用户负责出菇;解决了用户制作、灭菌、接种、发菌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种植户消毒不便的问题,有利于用户吃到无农药残留的高品质蘑菇。

附图说明

图1是食用菌栽培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栽培柜内部食用菌栽培装置排列示意图;

图3是食用菌菌棒示意图;

图4是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5是内壁层条状纹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内壁层方形纹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平开门;3-菌棒栽培架;4-温湿度传感器;5-控制面板;6-电源;7-水箱;8-雾化系统;9-排气扇;10-通风窗;11-加热装置;12-视频采集装置;13-lcd补光灯;14-紫外线杀毒装置;15-排水口;16-微型干燥机;17-加氧系统;18-喷淋系统;19-注水系统;20-加氧喷嘴;21-加氧岐管;22-注水喷头;23-注水岐管;24-盒式基质栽培装置;25-通风孔;26-注氧口;27-菌棒;28-菌棒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柜可采用圆形、椭圆形结构或其它结构,其中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为六面立方体结构,柜体1由骨架及面板构成。更为实用的结构是采用旧橱柜改装,即在旧橱柜内壁固定或粘贴一层食品级面板材料,如304不锈钢或聚丙稀板等,为了增加柜体内湿度,可在面板表面制作纹理结构,如波纹,花纹等,利于面板表面凝结水气,即可调节柜体内湿度,还避免了采用吸水材料如海绵等造成其中细菌繁殖而无法采用紫外消毒手段进行杀灭的问题。各面板交角处采用弧形连接方式,便于清洗与消毒作业时无清理死角。此外,采用旧橱柜改装后的食用菌栽培柜隔绝了外部光线,使其无法进入栽培箱内,避免了室内光照对菌类出菇的抑制影响。

在柜体内放置三层或多层栽培架3,栽培架有两种不同的结构,一种为袋料栽培的卡式装置,可将袋料卡在装置内,袋料采用中空结构,如图3所示的菌棒27中的菌棒中孔28;既能保证四面出菇,也能让袋料充分吸收雾化水分,袋料采用中空结构,利于袋料注水及内部通风(利用加氧装置加强通风保证菌类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如平菇,香菇等。另一种为盒式基质栽培装置,在盒底部带有强制通风孔25,既可通过雾化保证基质的水分供应,底部通风孔25也可接加氧喷嘴20,通过加氧装置17足量提供氧气供应保证菌类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如蘑菇、杏鲍菇等。

柜体顶部设置led补光灯13。培养柜内的补光灯波长和光照时间经严格计算,针对不同菇类采用不同的波长和光照时间,达到其理想需光状态;同时在控制面板中设置不同菇类档位,调控其生长。

柜体后侧及顶部分别设置有雾化系统8及水喷淋系统18,其中喷淋系统18与注水系统19连接,雾化系统8连接水箱7。在柜体下部设置加热装置11及排水口15。柜体正面上部设置排风扇9,柜体正面下部开微孔通风口。柜体下方设置微型干燥机16。栽培柜实现远程监控设置,在柜体内设置有若干个温湿度传感器4与控制面板5相连。

橱柜内部是一个基本恒温环境,在柜体内设置若干温度传感器(探头)感知温度高低再通过加热系统补充热量。

加氧或通风装置,依据种植菌类控制装置开启时间。栽培柜通风设置采用多微孔式慢速通风,防止对栽培柜内的菇类造成失水;通风主要用于更换气体和过量湿度排出,以及防治污染。

紫外线杀毒装置14解决柜内清洁问题,防止杂菌产生。在蘑菇收获后,先进行人工清洗,再进行干燥20分钟,最后利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本栽培柜柜体内部柜壁与柜壁交接处均采用圆弧面相交,便于人工清洗,无清理死角。

生产及清洗污水排放。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排入下水道,污水管道入口采用水自封接口,防止杂菌进入栽培柜,同时需保证水自封接口有足量的清洁水保证接口不被杂菌污染。

控制面板5与互联网相接,配合视频采集装置12可实现远程监控。

其中视频采集装置包括网络摄像头、网络连接线、计算机、照度仪;基本步骤包括:

a正确连接网络摄像头与互联网、计算机与互联网;

b正确设置网络摄像头参数,调试计算机,并编写控制程序;

c连接网络摄像头与控制面板,调试控制程序;

d安装网络摄像头,因箱体内湿度大,需要在安装孔加装透明防潮装置,使摄像头与箱内隔绝;

e利用照度仪检验摄像头补光灯对箱体内光照度的影响,因箱内光照度弱,摄像头须有照明装置,但此光较强影响菌类生长,因此远程监控状态下不宜长时间进行视频观察,需采用拍照模式,以减小摄像头照明装置的影响。

图2所示,菌棒栽培架3上设置有与氧气岐管21相连的加氧喷嘴20、与注水岐管23相连的注水喷头22。

盒式基质栽培装置24栽培柜底部,其上有通风孔25及注氧口26,二者均可进行通风或加氧。

图中柜体一侧的平开门2上还设置有通风窗10。电源6连接柜体上风机、控制面板、喷淋系统水泵、控制面板等用电装置。

图4所示,本发明的栽培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其控制原理如图。

图5-6所示是柜体内壁两种花纹图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