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药肥颗粒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168阅读:2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肥料技术领域,涉及含噻虫嗪的药肥颗粒剂及在农作物虫害上的应用,兼具杀虫和肥料营养的双重功效。



背景技术:

药肥是将农药和肥料混合,并通过加工将肥料和农药稳定于特定的复合体系中而形成的混剂,是近年来农业中采用的一项新技术,是指具有杀虫、除草、杀菌作用和作用生长调节中的两种以上的功能,且能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或同时具有提供营养和提高肥料及农药利用率的功能性肥料。药肥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现代农业的新需求。药和肥合二为一,将施肥和打药两次劳动整合为一次劳动,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不断高涨的压力。因此,开发新型的兼具农药和肥料的药肥具有重要意义。

噻虫嗪:英文通用名称:thiamethoxam,化学名称: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分子式:c8h10cln5o3s。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于1991年由诺华公司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机时死亡。不仅但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环境问题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好品种。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等害虫及结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无交互抗性。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适宜作物为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桔等。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氟氯氰菊酯:英文通用名称:cyfluthrin,化学名称:α-氰基-3-苯氧基-4-氟苄基(1r,3r)-3-(2,2-二氯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分子式:c22h18cl2fno3。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持效期长。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树、烟草、大豆等植物的杀虫。能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棉花、果树和蔬菜上的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棉红铃虫、烟芽夜蛾、棉铃象甲、苜蓿叶象甲、菜粉蝶、尺蠖、苹果蠢蛾、菜青虫、小苹蛾、美洲粘虫、马铃薯甲虫、蚜虫、玉米螟、地老虎等害虫。

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的验证,发现杀虫组合物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与肥料进行组合应用,不仅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且两者复配后比单独使用化肥和农药相比,无论在杀虫效果、作物产量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可降低使用成本、节药节肥,节约劳动力成本和对作物安全性高。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杀虫组合物与肥料复配的研究,迄今为止,尚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降低使用成本、节药节肥,节约劳动力成本和对作物安全性高的一种含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药肥颗粒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药肥颗粒剂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药肥颗粒剂是由农药活性成分、肥料和农药制剂加工中的辅助成分组成。

所述的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活性成分为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

所述的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为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氨基酸肥料或其组合。

所述的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制剂加工中的辅助成分为粘结剂、载体或其组合。

所述的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各个成分的组成为噻虫嗪0.01-20%、氟氯氰菊酯0.01-10%、肥料10-50%以及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余量。

所述的药肥颗粒剂具有防治地下害虫的用途,尤其对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所述的药肥颗粒剂用于增产的用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噻虫嗪和氟氯氰菊酯的药肥颗粒剂及其应用,由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肥料以及助剂制备而成。

第二、本发明开创性的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与肥料复配,形成药肥颗粒剂,是将施肥和防虫相结合,同时达到了防虫、增产的作用。

第三、本发明所提供的药肥颗粒剂使用方便,在施药的同时也进行了施肥,减少了劳动强度,达到省时省工的目的。

第四、本发明所提供的药肥颗粒剂施用后,促进了作物的生长,提高了作物的免疫力,增强了抗击病虫害的能力,间接提高了防治效果。

第五、本发明所提供的药肥颗粒剂的缓释作用,延长持效期,减少了整个生育期的农药用量,可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使用成本。

第六、本发明所提供的药肥颗粒剂施药时具有方向性,漂移性小,对环境污染小;不附着于植物的茎叶上,避免直接接触产生药害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应用例一:农药活性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和肥料复配产品制剂实施例(以下含量均为折百百分含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中的比例范围。

将农药活性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和粘结剂粉碎后充分混合,使农药充分吸附在粘结剂上,通过粉碎机粉碎;将肥料粉碎至一定细度时,加入粉碎后的噻虫嗪、氟氯氰菊酯及载体,充分混合后进行造粒,即可制得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实施例10.09%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0.08%、氟氯氰菊酯0.01%、大量元素肥料40%、粘结剂5%、补足余量。

实施例20.1%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0.08%、氟氯氰菊酯0.02%、大量元素肥料25%、粘结剂5%、补足余量。

实施例30.6%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0.5%、氟氯氰菊酯0.1%、大量元素30%、中量元素10%、粘结剂5%、补足余量。

实施例41%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0.5%、氟氯氰菊酯0.5%、大量元素30%、微量元素10%、粘结剂6%、补足余量。

实施例52%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1.5%、氟氯氰菊酯0.5%、微量元素5%、氨基酸10%、粘结剂6%、补足余量。

实施例67%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6%、氟氯氰菊酯1%、腐殖酸30%、粘结剂6%、补足余量。

实施例715%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

噻虫嗪10%、氟氯氰菊酯5%、氨基酸30%、粘结剂8%、补足余量。

实施应用例二:

农药活性成分噻虫嗪、氟氯氰菊酯和肥料复配的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应用实施例1防治小麦蛴螬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本试验安排在山西省临猗县,选取害虫为害较重的地块。

试验对象:小麦蛴螬

试验方法: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最少66.6m2,每处理4次重复,以等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施用方法为撒施。

调查和统计方法:

受害株率调查:小麦等密植作物试验各小区“z”字型5点取样,每样点1m垄长,查样点内总株数、死株数等受害情况;株距较大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等作物,可根据小区面积而定,若小区面积较小可全区内调查总苗数和受害苗数,若小区面积较大,可取样调查小区内总苗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分别调查总株数和受害株。调查受害株的同时,根据被害状,分别记载害虫种类。

虫口密度调查:主要是挖土取样调查,方法是每小区内“z”字型5点取样,每点50cm×50cm(2500cm2),挖土深度可根据温度而定,一般以30cm为宜。春季调查时,尽可能等待深处越冬虫上移或基本上移后进行,详细记载单位面积内虫量和虫种。

调查时间和次数:各种作物的调查时间和次数不同,一般调查两次,小麦田首次在播种出苗后一个月内调查死苗情况,成株期再调查一次受害程度。春播间苗作物一般在出苗后定苗前调查一次,定苗后半个月内再查一次。采收后,进行产量测定,计算其增产率。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药剂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增产率(%)=(药剂处理产量-空白对照产量)/空白对照产量×100%

从表1中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在防治小麦蛴螬上防效显著,防效均高于98%,防效达98.51%~99.77%;对小麦增产显著,增产率达30.35%~36.70%,而肥料的增产率为7.12%~9.27%。田间试验结果充分表明,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对小麦蛴螬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在本试验用药量范围内,对小麦安全,无不良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2防治花生蝼蛄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本试验安排在山西省临猗县,选取害虫为害较重的地块。

试验对象:花生蝼蛄

试验方法: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最少66.6m2,每处理4次重复,以等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施用方法为撒施。

调查和统计方法:

受害株率调查:试验各小区“z”字型5点取样,每样点1m垄长,查样点内总株数、死株数等受害情况。调查受害株的同时,根据被害状,分别记载害虫种类。

虫口密度调查:主要是挖土取样调查,方法是每小区内“z”字型5点取样,每点50cm×50cm(2500cm2),挖土深度可根据温度而定,一般以30cm为宜。春季调查时,尽可能等待深处越冬虫上移或基本上移后进行,详细记载单位面积内虫量和虫种。

调查时间和次数:各种作物的调查时间和次数不同,一般调查两次,小麦田首次在播种出苗后一个月内调查死苗情况,成株期再调查一次受害程度。春播间苗作物一般在出苗后定苗前调查一次,定苗后半个月内再查一次。采收后,进行产量测定,计算其增产率。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药剂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增产率(%)=(药剂处理产量-空白对照产量)/空白对照产量×100%

从表2中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在防治花生蝼蛄上防效显著,防效均高于94%,防效达94.45%~96.04%;对花生增产显著,增产率达20.23%~30.01%,而肥料的增产率为5.92%~7.81%。田间试验结果充分表明,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对花生蝼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在本试验用药量范围内,对花生安全,无不良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3防治棉花地老虎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本试验安排在山西省临猗县,选取害虫为害较重的地块。

试验对象:棉花地老虎

试验方法: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最少66.6m2,每处理4次重复,以等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施用方法为撒施。

调查和统计方法:

受害株率调查:调查小区内总苗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分别调查总株数和受害株。调查受害株的同时,根据被害状,分别记载害虫种类。

虫口密度调查:主要是挖土取样调查,方法是每小区内“z”字型5点取样,每点50cm×50cm(2500cm2),挖土深度可根据温度而定,一般以30cm为宜。春季调查时,尽可能等待深处越冬虫上移或基本上移后进行,详细记载单位面积内虫量和虫种。

调查时间和次数:各种作物的调查时间和次数不同,一般调查两次,小麦田首次在播种出苗后一个月内调查死苗情况,成株期再调查一次受害程度。春播间苗作物一般在出苗后定苗前调查一次,定苗后半个月内再查一次。采收后,进行产量测定,计算其增产率。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药剂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增产率(%)=(药剂处理产量-空白对照产量)/空白对照产量×100%

从表3中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在防治棉花地老虎上防效显著,防效均高于98%,防效达98.12%~99.51%;对棉花增产显著,增产率达30.74%~32.35%,而肥料的增产率为8.09%~9.74%。田间试验结果充分表明,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对棉花地老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在本试验用药量范围内,对棉花安全,无不良影响。

田间应用实施例4防治玉米金针虫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本试验安排在山西省临猗县,选取害虫为害较重的地块。

试验对象:玉米金针虫

试验方法: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最少66.6m2,每处理4次重复,以等量清水处理作为空白对照。施用方法为撒施。

调查和统计方法:

受害株率调查:调查小区内总苗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分别调查总株数和受害株。调查受害株的同时,根据被害状,分别记载害虫种类。

虫口密度调查:主要是挖土取样调查,方法是每小区内“z”字型5点取样,每点50cm×50cm(2500cm2),挖土深度可根据温度而定,一般以30cm为宜。春季调查时,尽可能等待深处越冬虫上移或基本上移后进行,详细记载单位面积内虫量和虫种。

调查时间和次数:各种作物的调查时间和次数不同,一般调查两次,小麦田首次在播种出苗后一个月内调查死苗情况,成株期再调查一次受害程度。春播间苗作物一般在出苗后定苗前调查一次,定苗后半个月内再查一次。采收后,进行产量测定,计算其增产率。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药剂处理区被害株率)/空白对照区被害株率]×100%

增产率(%)=(药剂处理产量-空白对照产量)/空白对照产量×100%

从表4中可知,本发明实施例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在防治玉米金针虫上防效显著,防效均高于97%,防效达97.12%~99.45%;对玉米增产显著,增产率达23.46%~28.24%,而肥料的增产率为7.46%~9.96%。田间试验结果充分表明,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对玉米金针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在本试验用药量范围内,对玉米安全,无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噻虫嗪•氟氯氰菊酯药肥颗粒剂,对地下害虫小麦蛴螬、玉米金针虫、棉花地老虎、花生蝼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发挥杀虫和肥料的双重功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