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寒冷地区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1814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双孢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菇在我国具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而在我国寒冷地区栽培历史只有几十年,其栽培原料以稻草和牛粪为主,经过前发酵,后发酵以及发酵腐熟后接种等工艺进行处理原料,工艺繁琐,易感染杂菌;并且在原料腐熟过程中营养损失严重;并且双孢菇栽培受季节和气候影响比较大,产量低,年产量只有2.5kg/m2,经济效益差,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我国寒冷地区水稻育秧大棚只有在春季水稻育秧时使用,使用时间仅为1~2个月,其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所以寒冷地区的水稻育秧大棚存在闲置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寒冷地区水稻育秧大棚闲置率高和现有的双孢菇栽产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寒冷地区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菇的方法。

一种利用寒冷地区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菇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秸秆预湿

将秆粉碎成长度为10~20cm的秸秆段,将秸秆段建成厚度为0.5~1.5m的秸秆堆,向秸秆堆浇水预湿至秸秆堆的质量含水率达到50~60%,两天后翻动秸秆堆,翻动秸秆堆同时向秸秆堆浇水至秸秆的质量含水率达到饱和,得到预湿的秸秆;

所述秸秆为水稻秸秆或玉米秸秆;

二、栽培原料建堆

首先在堆料场的地面上平铺一层厚度为15~20cm的预湿的秸秆,然后在预湿的秸秆上面平铺一层厚度为8~11cm的有机物料,然后向有机物料上均匀撒布尿素调整有机物料和尿素的混合物的碳氮比达到(25~30):1;

三、重复步骤二至得到高度为1.2~1.5m,底面宽度为1.5~2.5m,截面为梯形的原料预堆体;原料预堆体建成2天后,在堆料场的地面上平铺一层长度为10~20cm的秸秆段,铺设厚度为15~20cm,铺设宽度为1.5~2.5m,将原料预堆体重新搅拌均匀后转移至10~20cm的秸秆段的上表面并制成截面为梯形的栽培原料堆体,向栽培原料堆体表面喷淋水至栽培原料堆体的质量含水率达到70%,其中向栽培原料堆体表面喷淋水的过程中控制栽培原料堆体内部的水的ph值为7.0;

所述有机物料为禽畜粪便、糠麸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四、栽培原料翻堆

在步骤二完成后栽培原料堆体中心温度达到70~75℃后开始第一次降温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处理,然后每间隔5~6天进行一次翻堆,共翻堆3~5次,仅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每次翻堆处理过程中保证堆体的质量含水率为70%,最后一次翻堆处理完成后的第三天即得到发酵好的栽培原料;

所述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石膏粉的量为原料堆体质量的0.5%;所述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过磷酸钙的量为原料堆体质量的0.5%;

其中,发酵好的栽培原料中的稻草呈暗褐色,有少量的氨味和粪臭味,发酵好的栽培原料的质量含水率达到70%,ph值7.8~8.2;

其中,发酵过程中在栽培原料堆体均匀设置数个贯通原料堆体的通气孔,相邻通气孔的间距为1m,设置数个通气孔可以防止堆料厌氧发酵;

五、进棚播种

在育秧大棚内设置菇床,在菇床上铺一层3cm厚的新鲜秸秆,再将发酵好的栽培原料均匀的平铺到菇床上,平铺厚度为15~20cm,当菇床上的栽培原料的平均温度降到28℃以下时,在栽培原料表面撒播菌种,然后将栽培原料上表面刮平后振打栽培原料上表面使菌种沉入栽培原料的间隙内1~3cm深度处,保持育秧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70~90%,在栽培原料表层1~3cm深度处的菌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2.5~3.5cm;

其中保持空气湿度70~90%可以促使菌种萌发;

所述新鲜秸秆为未发生霉变的玉米秸秆或未发生霉变的水稻秸秆,新鲜秸秆的长度为10~20cm;

所述播种时在栽培原料表面撒播菌种的量为每平方米750毫升;

所述菌种为双孢菇菌种;

六、覆土后管理

步骤四覆土后,控制覆土层的质量含水率保持在15~30%,控制育秧大棚内空气湿度为80~90%,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13~20℃;

七、出菇和采收

在菌丝生长至栽培原料表层9~10cm深度后,控制菇床上栽培原料的质量含水率保持在50~70%,控制育秧大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3~20℃,同时保证菌丝处于散射光环境下,并对菌丝喷洒多菌灵进行防病处理,当菌盖直径1.5~4cm时采收;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寒冷地区的闲置育秧大棚,根据时间节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高产高效和易规模化生产的寒地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菇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时间节点,在每年4月到11月份充分利用闲置的水稻育秧大棚,还能够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效益;

2、本发明方法既适用于寒地水稻育秧大棚使用也适用于塑料大棚;

3、本发明在水稻起秧以后的大棚闲置期间进行双孢菇的栽培,一共采收4茬,每年平均每平方米采收双孢菇4公斤;

4、本发明栽培原料制备过程中秸秆的营养成分不会发生气态挥发和随液体流失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合理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利用寒冷地区闲置水稻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菇的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秸秆预湿

将秆粉碎成长度为10~20cm的秸秆段,将秸秆段建成厚度为0.5~1.5m的秸秆堆,向秸秆堆浇水预湿至秸秆堆的质量含水率达到50~60%,两天后翻动秸秆堆,翻动秸秆堆同时向秸秆堆浇水至秸秆的质量含水率达到饱和,得到预湿的秸秆;

二、栽培原料建堆

首先在堆料场的地面上平铺一层厚度为15~20cm的预湿的秸秆,然后在预湿的秸秆上面平铺一层厚度为8~11cm的有机物料,然后向有机物料上均匀撒布尿素,调整有机物料和尿素的混合物的碳氮比达到(25~30):1;

三、重复步骤二至得到高度为1.2~1.5m,底面宽度为1.5~2.5m,截面为梯形的原料预堆体;原料预堆体建成2天后,在堆料场的地面上平铺一层长度为10~20cm的秸秆段,铺设厚度为15~20cm,铺设宽度为1.5~2.5m,将原料预堆体重新搅拌均匀后转移至10~20cm的秸秆段的上表面并制成截面为梯形的栽培原料堆体,向栽培原料堆体表面喷淋水至栽培原料堆体的质量含水率达到70%,其中向栽培原料堆体表面喷淋水的过程中控制栽培原料堆体内部的水的ph值为7.0;

四、栽培原料翻堆

在步骤二完成后栽培原料堆体中心温度达到70~75℃后开始第一次降温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处理,然后每间隔5~6天进行一次翻堆,共翻堆3~5次,仅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每次翻堆处理过程中保证堆体的质量含水率为70%,最后一次翻堆处理完成后的第三天即得到发酵好的栽培原料;

其中,发酵过程中在栽培原料堆体均匀设置数个贯通原料堆体的通气孔,相邻通气孔的间距为1m;

五、进棚播种

在育秧大棚内设置菇床,在菇床上铺一层3cm厚的新鲜秸秆,再将发酵好的栽培原料均匀的平铺到菇床上,平铺厚度为15~20cm,当菇床上的栽培原料的平均温度降到28℃以下时,在栽培原料表面撒播菌种,然后将栽培原料上表面刮平后振打栽培原料上表面使菌种沉入栽培原料的间隙内1~3cm深度处,保持育秧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70~90%,在栽培原料表层1~3cm深度处的菌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2.5~3.5cm;所述菌种为双孢菇菌种;

六、覆土后管理

步骤四覆土后,控制覆土层的质量含水率保持在15~30%,控制育秧大棚内空气湿度为80~90%,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13~20℃;

七、出菇和采收

在菌丝生长至栽培原料表层9~10cm深度后,控制菇床上栽培原料的质量含水率保持在50~70%,控制育秧大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保持在13~20℃,同时保证菌丝处于散射光环境下,并对菌丝喷洒多菌灵进行防病处理,当菌盖直径1.5~4cm时采收。

本实施方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方式利用寒冷地区的闲置育秧大棚,根据时间节点,提供一种工艺简单、高产高效和易规模化生产的寒地育秧大棚栽培双孢菇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根据时间节点,在每年4月到11月份充分利用闲置的水稻育秧大棚,还能够充分利用作物秸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经济效益;

2、本实施方式方法既适用于寒地水稻育秧大棚使用也适用于塑料大棚;

3、本实施方式在水稻起秧以后的大棚闲置期间进行双孢菇的栽培,一共采收4茬,每年平均每平方米采收双孢菇4公斤;

4、本实施方式栽培原料制备过程中秸秆的营养成分不会发生气态挥发和随液体流失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秸秆为水稻秸秆或玉米秸秆。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有机物料为禽畜粪便、糠麸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石膏粉的量为原料堆体质量的0.5%。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所述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过磷酸钙的量为原料堆体质量的0.5%。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所述新鲜秸秆为未发生霉变的玉米秸秆或未发生霉变的水稻秸秆,新鲜秸秆的长度为10~20cm。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所述播种时在栽培原料表面撒播菌种的量为每平方米750毫升。其他步骤和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2016年在黑龙江省延寿县的的水稻育秧大棚中进行双孢菇的栽培,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秸秆预湿

在4月10,将秆粉碎成长度为20cm的秸秆段,将秸秆段建成厚度为1.5m的秸秆堆,向秸秆堆浇水预湿至秸秆堆的质量含水率达到60%,两天后翻动秸秆堆,翻动秸秆堆同时向秸秆堆浇水至秸秆的质量含水率达到饱和,得到预湿的秸秆;

所述秸秆为水稻秸秆或玉米秸秆;

二、栽培原料建堆

首先在堆料场的地面上平铺一层厚度为15cm的预湿的秸秆,然后在预湿的秸秆上面平铺一层厚度为11cm的有机物料,然后向有机物料上均匀撒布尿素调整有机物料和尿素的混合物的碳氮比达到28:1,

三、重复步骤二至得到高度为1.2,底面宽度为2m,截面为梯形的原料预堆体;原料预堆体建成2天后,在堆料场的地面上平铺一层长度为10~20cm的秸秆段,铺设厚度为15cm,铺设宽度为2m,将原料预堆体重新搅拌均匀后转移至20cm的秸秆段的上表面并制成截面为梯形的栽培原料堆体,向栽培原料堆体表面喷淋水至栽培原料堆体的质量含水率达到70%,其中向栽培原料堆体表面喷淋水的过程中控制栽培原料堆体内部的水的ph值为7.0;

所述有机物料为禽畜粪便;

四、栽培原料翻堆

在步骤二完成后栽培原料堆体中心温度达到70℃后开始第一次降温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处理,然后每间隔6天进行一次翻堆,共翻堆3次,仅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石膏粉和过磷酸钙,每次翻堆处理过程中保证堆体的质量含水率为70%,最后一次翻堆处理完成后的第三天即得到发酵好的栽培原料;

所述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石膏粉的量为原料堆体质量的0.5%;所述第一次翻堆处理时加入过磷酸钙的量为原料堆体质量的0.5%;

其中,发酵好的栽培原料中的稻草呈暗褐色,有少量的氨味和粪臭味,发酵好的栽培原料的质量含水率达到70%,ph值7.8~8.2;

其中,发酵过程中在栽培原料堆体均匀设置数个贯通原料堆体的通气孔,相邻通气孔的间距为1m,设置数个通气孔可以防止堆料厌氧发酵;

五、进棚播种

在育秧大棚内设置菇床,在菇床上铺一层3cm厚的新鲜秸秆,再将发酵好的栽培原料均匀的平铺到菇床上,平铺厚度为20cm,当菇床上的栽培原料的平均温度降到28℃以下时,在栽培原料表面撒播菌种,然后将栽培原料上表面刮平后振打栽培原料上表面使菌种沉入栽培原料的间隙内2cm深度处,保持育秧大棚内的空气湿度为80%,在栽培原料表层2cm深度处的菌丝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3cm;

其中保持空气湿度90%可以促使菌种萌发;

所述新鲜秸秆为未发生霉变的玉米秸秆或未发生霉变的水稻秸秆,新鲜秸秆的长度为20cm;

所述播种时在栽培原料表面撒播菌种的量为每平方米750毫升;

所述菌种为双孢菇菌种;

六、覆土后管理

步骤四覆土后,控制覆土层的质量含水率保持在20%,控制育秧大棚内空气湿度为80%,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15℃;

七、出菇和采收

在菌丝生长至栽培原料表层10cm深度后,控制菇床上栽培原料的质量含水率保持在70%,控制育秧大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0%,控制育秧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0℃,同时保证菌丝处于散射光环境下,并对菌丝喷洒多菌灵进行防病处理,当菌盖直径4cm时采收;

本实施例采收得到的双孢菇菇形圆正,色泽洁白,本实施例种植面积为5000平方米,共采收双孢菇20吨,销售收入32万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