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抗旱型水稻无板育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2696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抗旱型水稻无板育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抗旱型水稻无板育秧方法,属于水稻育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机插育秧方法比较通用的两种方式---软盘育秧和硬盘育秧等育秧方式进行秧田育秧,其基本环节包括秧田整理、摆盘、填充育秧材料、播种、移栽后再收盘等,在大田作业条件下无法实现全机械化作业,除去育秧盘的投入,还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且劳动强度较大。

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186658.1公开一种水稻机插用秧苗的泥浆育秧方法,它利用周边设有具有一定高度的边壁的长方形育秧盘作为育秧的载体,摆放到备制好的育秧田,将稻田泥浆加入到育秧盘中,泥浆需要经过沉实,以播种时种子掉落到泥浆上不下沉为标准,泥浆平铺在育秧盘中作为底土,厚度在1.5-2.3cm。但该方法依然采用大水旋耕、耙平,在摆盘、收盘等环节完成采用人工作业,同时需要将泥浆加入到育秧盘中,费时费力,且劳动强度大。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605462.0公开了一种水稻机插软盘泥浆育秧方法,其包括如下实施步骤:步骤1,选择待播种的水稻种子;步骤2,确定播种期和播种量;步骤3,秧田准备,做秧板;步骤4,浸种催芽;步骤5,秧田管理;步骤6,移栽。cn201510605462.0虽然解决了泥浆的机械化作业,但同样需要软盘的摆放和回收作业。

为了省去育秧过程秧盘繁琐的操作环节,提高作业效率,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215744.5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无土板及其在水稻无土机插领域应用,该育秧无土板包括由稻壳和无纺布组成的育秧介质,稻壳作为基底层,无纺布作为覆盖层,均匀覆盖于稻壳表面;育秧介质均匀平铺于育秧盘上,与育秧盘一起组成育秧无土板。cn201410215744.5虽然省去了秧盘操作的环节,但采用稻壳为主的基质,基质的保水性和供肥能力较差,更适合于工厂化育秧。

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598333.9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草炭土基质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水稻育秧草炭土基质板由粗草炭土、细草炭土、椰子壳粉和纸浆制成。制备方法:一、称取原料;二、打浆;三、磨浆;四、制初步成型的基质板,然后烘干。cn201410598333.9同样未能克服基质育秧过程中基质的保水性和供肥,基质板在大田条件下也只能依靠人力进行摆放,其技术更适合工厂化育秧。

目前我国南方水稻育秧主要采用田间育秧,采用水稻专用基质或泥浆作为育秧介质,泥浆良好的保水供肥能力被认为是最好的育秧介质。

泥浆制作主要有手工筛浆、人力机械筛浆和机械化筛浆。前两种方式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中国发明专利cn201210022002.1公开了一种用于育秧的泥浆铺设机,可以部分实现泥浆的机械化制作,然而其需要额外的劳动力进行泥浆的上机和铺设机的行进,作业效率难以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简化传统机插秧过程中秧田平整、分厢、摆盘、装盘和收盘等一系列育秧环节,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节水抗旱型水稻无板育秧方法,该育秧方法可实现一次性作业,并减少秧田整理的用水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水抗旱型水稻无板育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对秧田进行整理;

s2、采用多功能泥浆机具在秧田内进行机械化苗床制作;所述多功能泥浆机具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装有用于从田地里挖掘泥土的土壤挖掘系统,供水系统,用于将挖掘的泥土和水进行混合的水土搅拌系统;所述供水系统的出水口与所述水土搅拌系统连通;

s3、在苗床上直接进行无板育秧播种;

s4、秧田管理。

由此,泥浆机具将水和从田地里挖掘泥土输送至水土搅拌系统进行搅拌,实现化机械化筛浆,流出的泥水混合物即可进行盘根材料铺设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优化,以下为优化后形成的技术方案:

所述土壤挖掘系统包括旋耕刀片和泥土提升装置,该泥土提升装置用于将旋耕刀片挖掘的泥土输送至水土搅拌系统内;优选所述泥土提升装置为倾斜布置的链条和设置链条上的多个挖泥斗;优选所述旋耕刀片的数量为6-12片,所述挖泥斗的数量为10-20个。由此,通过泥土提升装置可以方便快速地将挖掘的泥土输送至水土搅拌系统内,便于实现连续化作业。

为了保证泥水搅拌均匀,所述水土搅拌系统包括设在机架上的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搅拌容器,以及设置在搅拌容器内的搅龙;优选所述搅龙包括两组相互独立的叶片搅龙和螺旋搅龙。叶片搅龙是指叶片平行于搅轴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搅轴的外周面上,螺旋搅龙是指叶片呈螺旋状布置在搅轴外周面上,并整体沿着搅轴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由此,两组相互独立的叶片搅龙和螺旋搅龙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和泥的搅拌效果。

为了保证水和泥的混合物均匀地从出料口排出,所述搅拌容器的下部开有作为出料口的多个孔或狭缝。优选所述孔设有三排,每排孔由10-15个方形孔组成。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作业效率,所述机架的底部还装有盘根材料铺设系统,其用于将水土搅拌系统搅拌的泥水混合物铺设在田间;优选所述盘根材料铺设系统包括设在机架下方的滑轮杆组和平田板。由此,本发明的泥浆机具还可以进行盘根铺设作业。平田板的设计可以保证泥水混合物铺设均匀。

为了进一步地降低作业强度,所述机架一端设有牵引架和传动装置。

步骤s1中,所述秧田整理采用旱旋耕方式,旋耕时间选择育秧前1天至100天内,优选在育秧前20-40天内。

步骤s3中,在苗床上直接进行无板育秧选择免耕无板育秧或翻耕无板育秧;优选所述苗床的厚度为2.0-2.5cm,宽度为110-130cm;优选播种方式采用人工散播、排种器播种或印刷播种;更优选所述散播、排种器播种的单位面积播种量为400-550g干种子;印刷播种的单位面积播种量为230-390g干种子。

步骤s2中,机械化苗床制作前1-3天,灌跑马水湿润秧田土壤。

所述水土搅拌系统中的水与土壤的混合比例为1:0.3-1.0。

本发明采用旱耕方式减少秧田平整过程中泡田、旋耕、耙平用水量,与传统水稻育秧方法,可节约70%左右的用水量,大马力机头挂载多功能泥浆机具可以实现旱地免耕作业,秧田分厢和苗床制作一次性完成,省工省时;多功能泥浆机具中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四个系统---土壤挖掘系统、供水系统、水土搅拌系统和盘根材料铺设系统能够很好的控制稻田土壤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泥浆,其流动性和可塑性较好、成板平整、厚度均匀;采用该育秧方法实现了无秧板育秧,省去了因使用育秧板以及相应的劳动力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多功能泥浆机具实现秧田分厢和苗床制作一次性完成;

2)多功能泥浆机具的供水系统与稻田土壤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的泥浆,流动性和可塑性较好、成板平整、厚度均匀;

3)通过多功能泥浆机具可以实现旱地免耕作业,减少因秧田整理过程的泡田、旋耕、平整环节用水;

4)采用该育秧方法实现了无秧板育秧,省去了因使用育秧板以及相应的劳动力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本发明的多功能泥浆机具,可以实现旱地免耕作业,秧田分厢和苗床制作一次性完成,省工省时。进一步地,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的四个系统---土壤挖掘系统、供水系统、水土搅拌系统和盘根材料铺设系统能够很好的控制稻田土壤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成泥浆,其流动性和可塑性可控,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苗床制作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叶片搅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螺旋搅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节水抗旱型水稻无板育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秧田整理;2)采用多功能泥浆机具在秧田内进行机械化苗床制作;3)无板育秧播种;4)秧田管理。

秧田整理采用旱旋耕方式,旋耕时间可选择育秧前1天至100天不等,优选在育秧前30天左右旋耕,秧田土壤较为紧实。旋耕前把生物炭或稻壳加进去,作为疏松土壤用。

根据秧田不同旋耕时间,可形成免耕无板育秧和翻耕无板育秧。

机械化苗床制作前1-3天,灌跑马水湿润秧田土壤。

机械化苗床制作采用多功能泥浆机具进行,所述多功能泥浆机具包括土壤挖掘系统、供水系统、水土搅拌系统和盘根材料铺设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所述水土搅拌系统中的水与土壤的混合比例为1:0.3-1.0,

所述苗床的厚度为2.0-2.5cm,宽度为110-130cm。

播种方式可采用人工散播、排种器播种、印刷播种等方式,所述散播、排种器播种的单位面积播种量为400-550g干种子。印刷播种的单位面积播种量为230-390g干种子。

田间管理按照培养壮秧的方式进行。

所述多功能泥浆机具,如图1所示,主要由土壤挖掘系统1、水土搅拌系统2、供水系统4、盘根材料铺设系统3和机架5五部分组成。

所述土壤挖掘系统1包括设在机架1上方的主要由链条12和挖泥斗13组成的提升装置,以及设在机架1下方的一组旋耕刀片11。所述挖泥斗13的数量为10-20个,每一组旋耕刀片11的数量为6-12片。

所述水土搅拌系统2由设在机架上部的搅拌桶,该搅拌桶内设有搅龙和设置在搅拌桶顶部的进料口,所述搅龙主要由两组相互独立的叶片搅龙和螺旋搅龙组成。所述螺旋搅龙外侧的搅拌桶下部具有3排、每排10-15个方形孔,这些方形孔作为出料口。

所述供水系统4设在机架上方的储水桶和管道组成,所述储水桶的容量为0.5-1.5m³。

所述盘根材料铺设系统3由设在机架下方的滑轮杆组和平田板,机架上方的设有支架,所述滑轮杆组由3-5根钢管组成。

为了便于与动力装置相连,降低劳动强度,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牵引架和传动装置。多功能泥浆机具的牵引动力为75-80马力的拖拉机机头,其作业效率为150-400米/小时,作业宽幅为1.5-1.8米。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