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噻菌酯和苯霜灵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244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苯噻菌酯和苯霜灵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苯噻菌酯(benzothiostrobin)是由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一种新型strobilurins类杀菌剂,其作用方式主要是通过与线粒体复合物iii中细胞色素b(cytb)的qo位点结合而阻止线粒体中的电子传递,抑制病原菌的呼吸作用。该药剂尤其在防治最重要的作物病害白粉病方面表现优异,且对作物和环境安全。在杀菌谱筛选试验中,苯噻菌酯对玉米小斑病、稻瘟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小麦根腐病、番茄灰霉病、油菜菌核病、荔枝霜疫霉病等都表现了较好的抑制活性。并对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等特点。

苯霜灵(benalaxyl)是内吸性杀菌剂,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害,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马铃薯、草莓和番茄上的疫霉菌,烟草、洋葱和大豆上的霜霉菌,瓜类霜霉病、莴苣盘梗霉,以及观赏植物上的丝囊菌和腐霉菌等。

由于长时期化学用药的选择性影响,使得病原菌的抗性在持续的药剂选择压力下逐年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降低,植物病菌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筛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杀菌组合物,是目前减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减少农药使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杀菌组合物。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苯噻菌酯和苯霜灵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以苯噻菌酯和苯霜灵为有效组分,其中苯噻菌酯与苯霜灵的质量比为1:70-70:1。

本发明所述苯噻菌酯与苯霜灵的质量比优选为为30:1-1:15。进一步优选为5:1-1:5。

本发明所述的苯噻菌酯和苯霜灵二者占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90%。优选为10%-65%。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还包含农药助剂、载体,可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优选剂型是乳油、悬浮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制备防治植物真菌病害药物上的应用。优选用于灰霉病、黑星病、小斑病、稻瘟病、稻曲病、褐斑病、菌核病、霜霉病、疫病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苯噻菌酯和苯霜灵复配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以扩大杀菌谱、减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并且降低农药的用药量,减轻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制剂实施例

实施例160%苯噻菌酯·苯霜灵可湿性粉剂

称取苯噻菌酯25%、苯霜灵35%、木质素磺酸盐5.5%、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炭黑6%、硅藻土补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60%苯噻菌酯·苯霜灵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30%苯噻菌酯·苯霜灵水分散粒剂

称取苯噻菌酯15%、苯霜灵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茶枯4%、尿素3%、淀粉8%,高岭土补至100%,混合制得30%苯噻菌酯·苯霜灵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33%苯噻菌酯·苯霜灵水乳剂

称取苯噻菌酯3%、苯霜灵30%、环己酮13%、农乳600#3%、农乳500#2%、农乳1600#3%、丙二醇3%、硅油0.2%、去离子水补至100%,按上述生产工艺制得33%苯噻菌酯·苯霜灵水乳剂。

实施例440%苯噻菌酯·苯霜灵微乳剂

称取苯噻菌酯30%、苯霜灵10%、环己酮4%、n,n二甲基甲酰胺18%、农乳1600#3%、op磷酸酯5%、农乳500#3%、硅酮类化合物0.2%、去离子水补至100%,按上述生产工艺制成40%苯噻菌酯·苯霜灵微乳剂。

生物测定实施例

实施例1:苯噻菌酯和苯霜灵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采用盆栽法测定。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5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于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孢子囊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苯噻菌酯和苯霜灵对黄瓜霜霉病的毒力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苯噻菌酯和苯霜灵对黄瓜霜霉病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都在120以上。当配比在1:15-30:1之间时增效作用显著。

实施例2:苯噻菌酯和苯霜灵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

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调查药效方法为:在试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苯噻菌酯和苯霜灵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效

由表2可知,组合物复配后,具有明显提高药效,减少了每亩使用的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更好地保障了农业的安全生产和保护了生态环境。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