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区乌天麻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89180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栽培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高寒地区乌天麻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为兰科植物,根状茎肥厚,无根无叶,常以块茎或种子繁育,营养方式特殊。主产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等地,为常用名贵中药材,其根茎药用以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天麻常见种类有乌天麻、红乌天麻、松乌天麻等,过去一直依赖野生资源,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易危物种,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ⅱ中,同时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二批)》中,为ⅱ级保护植物。20世纪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家种天麻成为主要商品来源。其中,较为闻名的是乌天麻,乌天麻形态好、折干率高、质量优,而较红乌天麻、黄乌天麻的价格高出三四倍。天麻无根无叶,植株中不含有叶绿素,因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养,无法直接从外界吸收营养,只能与密环菌共生,依靠密环菌为天麻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天麻与密环菌是寄生、共生的关系,天麻依靠消化侵染密环菌的菌丝而获得营养,最终得以繁殖生长。但是,传统的乌天麻种植方法中,密环菌的生长营养不足,并且密环菌易被杂菌污染而死亡,不能满足乌天麻的生长需要,从而造成乌天麻单产低、天麻素含量低、病虫害严重,严重影响乌天麻的药用及食用价值。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寒地区乌天麻生产方法,能解决乌天麻种植中密环菌生长营养不足、易被杂菌污染死亡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乌天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寒地区乌天麻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密环菌种培育:选择密环菌子实体分离得到的成熟的三级密环菌为密环菌种;(2)菌材培养:挖土坑,先在坑底平铺一层国槐落叶,然后选取直径为3~5cm的国槐树棒,在国槐树棒上砍鱼鳞口,鱼鳞口间隔3~5cm,将砍好鱼鳞口的国槐树棒在国槐落叶上平摆一层,在鱼鳞口间撒上已备好的密环菌种并用密环菌营养液浇湿,然后覆盖腐殖质土,以同样的操作再摆放4~5层,最后顶上覆腐殖质土,再盖一层国槐落叶,培养30~60天,得到菌材;(3)乌天麻选种:选择用野生天麻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的纯一代种作为种麻;(4)拌种:先将萌发菌撕成碎片,将成熟的乌天麻种麻与萌发菌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乌天麻萌发菌拌种;(5)乌天麻培育袋准备:在培育袋的底部铺设一层国槐落叶,将若干根菌材平行横放在培育袋内,然后将乌天麻萌发菌拌种均匀放置于紧靠菌材位置处,相邻菌材中间放置有国槐树枝条,然后覆盖腐殖质土,以同样的操作再摆放3~5层,再盖一层国槐落叶,将培育袋封口,即得乌天麻培育袋;(6)培育:在土地上挖出与培育袋大小一致的坑,将培育袋放置在坑内,上面覆盖泥土;若干天以后打开培育袋,检查种子的萌发情况:种子没有萌发,移除培育袋换上新的培育袋;种子萌发,将培育袋扎好,覆土后浇水;待乌天麻长成采收。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密环菌营养液由以下方法制备:将马铃薯切片后放入水中煮,过滤后,澄清,取清液,在清液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硫酸镁和l-谷氨酰胺,用盐酸将清液调到ph为5~5.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步骤(6)中,用于开挖培育坑的地块为阳坡、半阳坡或半阴坡,空气湿度为60%~8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以国槐树棒和国槐落叶培养菌材,国槐树棒和国槐落叶能够为密环菌生长提供充足营养,再加上密环菌营养液为密环菌生长提供补充营养物质,对密环菌的生长非常有利,得到了高质量的菌材;而乌天麻置于培育袋内培育,又使乌天麻的种植环境相对独立,避免了密环菌被杂菌污染或连续交叉感染;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乌天麻种植中密环菌生长营养不足、易被杂菌污染死亡的技术问题,有效提高了乌天麻的产量和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1)密环菌种培育:选择密环菌子实体分离得到的成熟的三级密环菌为密环菌种;由以下方法制备密环菌营养液:将马铃薯切片后放入水中煮,过滤后,澄清,取清液,在清液中加入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硫酸镁和l-谷氨酰胺,用盐酸将清液调到ph为5;(2)菌材培养:挖土坑,先在坑底平铺一层国槐落叶,然后选取直径为3~5cm的国槐树棒,在国槐树棒上砍鱼鳞口,鱼鳞口间隔4cm,将砍好鱼鳞口的国槐树棒在国槐落叶上平摆一层,在鱼鳞口间撒上已备好的密环菌种并用密环菌营养液浇湿,然后覆盖腐殖质土,以同样的操作再摆放4层,最后顶上覆腐殖质土,再盖一层国槐落叶,培养60天,得到菌材;(3)乌天麻选种:选择用野生天麻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的纯一代种作为种麻;(4)拌种:先将萌发菌撕成碎片,将成熟的乌天麻种麻与萌发菌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乌天麻萌发菌拌种;(5)乌天麻培育袋准备:在培育袋的底部铺设一层国槐落叶,将若干根菌材平行横放在培育袋内,然后将乌天麻萌发菌拌种均匀放置于紧靠菌材位置处,相邻菌材中间放置有国槐树枝条,然后覆盖腐殖质土,以同样的操作再摆放5层,再盖一层国槐落叶,将培育袋封口,即得乌天麻培育袋;(6)培育:在半阴坡、空气湿度为60%~85%的地块上挖出与培育袋大小一致的坑,将培育袋放置在坑内,上面覆盖泥土;若干天以后打开培育袋,检查种子的萌发情况:种子没有萌发,移除培育袋换上新的培育袋;种子萌发,将培育袋扎好,覆土后浇水;待乌天麻长成采收。对比例1(1)密环菌种培育:选择密环菌子实体分离得到的成熟的三级密环菌为密环菌种;(2)乌天麻选种:选择用野生天麻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的纯一代种作为种麻;(3)拌种:先将萌发菌撕成碎片,将成熟的乌天麻种麻与萌发菌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乌天麻萌发菌拌种;(4)栽培:在种植穴的穴底均匀铺设落叶松树叶,选用直径为3~5cm落叶松树棒条,在落叶松树棒条上砍鱼鳞口,鱼鳞口间隔4cm,将砍好鱼鳞口的落叶松树棒条间隔固定于种植穴中,在落叶松树棒条的鱼鳞口处均匀的放置密环菌种,然后将乌天麻萌发菌拌种均匀放置于紧靠密环菌种处,在落叶松树棒条之间放置树枝,再覆盖泥土,适时洒水,待乌天麻长成采收。实施例1和对比例1采收的乌天麻对比如下:成活率产量平均个重实施例195%10kg/m20.52kg对比例172%6kg/m20.34kg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