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灭菌丹和苯酰菌胺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555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有灭菌丹和苯酰菌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



背景技术:

卵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病害,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带来很大的损伤。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种植面积的增大,卵菌病害的蔬菜生产的为害也日趋严重,由卵菌引起的各种病害都是危害性很强的种类,虽然种类不多,但发病迅速、传播快、危害重。据文献报道,由于单一用药和其它不合理的用药,已经导致一些卵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等病害对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导致这些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而为了有效的防治病害,需要对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加大,进而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高效、低毒、能够延缓抗药性的新型农药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灭菌丹为有机硫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蔬菜、果树上的多种病害,且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灭菌丹可广泛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麦类锈病、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早疫病、苹果炭疽病等多种病害。

苯酰菌胺是一种高效的保护性酰胺类杀菌剂,具有持效期长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其作用机制独特,通过结合微管蛋白β–亚基和破坏微管细胞骨架来抑制细胞核分裂,苯酰菌胺不影响游动孢子的游动、孢囊形成或萌发,伴随着菌核分裂的第一个循环,芽管的伸长受到抑制,从而组织病菌穿透寄主植物,其主要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对茄果类白粉病、灰霉病也有效。

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活性成分进行复配,是解决抗性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不同农药品种复配后可能表现出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拮抗、相加、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尤其是协同作用明显的农药复配品种往往较少,需要针对农药品种、防治对象、配比进行大量的筛选,且组合物之间是否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往往具有不可预期性。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大量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测定的基础上,意外的发现将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可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于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含有灭菌丹和苯酰菌胺的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的应用,所述协同增效杀菌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农作物病害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农作物病害尤其可以是疫病、霜霉病、纹枯病、轮纹病等。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协同杀菌组合物防治农作物病害的方法,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灭菌丹和苯酰菌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药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括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其中,灭菌丹和苯酰菌胺的重量比为1:40-40:1,优选为1:20-20:1。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灭菌丹和苯酰菌胺所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90%,优选为20-70%,其余为农药制剂加工中常用的辅助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辅助成分优选为各种表面活性剂以及载体。

进一步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农药制剂加工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通过常规制备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种类,所述剂型可以是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干悬浮剂、颗粒剂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个物质已经充分混合并制备成适合使用的制剂形式,也可以以单剂制剂单独使用,使用前在桶或罐中自行混合,并根据所需活性物质的浓度选择性地与水混合进行稀释即可。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植物或植物部分的处理,通过常规方法直接进行或通过作用其环境、生存环境或贮存空间而进行,所述常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喷雾、撒播、拌种、涂抹、弥雾、灌溉,并且对于种子处理,还可通过种子包衣的方式施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复配后防治效果并非简单的叠加作用,而是两者复配后可以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2)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户型成分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复配可以增加作用位点,从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3)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不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材料配方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其它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如无特别限定,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限定为准。

一、室内活性测定

1、防治对象:黄瓜霜霉病;

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盆栽法,选取生长一致的两片真叶期黄瓜苗,每个处理选用10盆供试瓜苗,编号备用。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盆5ml。每个药剂设置6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的处理为空白对照。取采自田间的霜霉病叶,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3×105个/ml的孢子囊悬浮液。于药剂处理24h后喷雾接种孢子囊液,接种后将黄瓜苗置于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5~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10d后调查记载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在1:30-40:1的范围内复配对黄瓜霜霉病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两者复配比例为1:20-20:1时,共毒系数均在15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明显。

二、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34%灭菌丹·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1)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搅拌约3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2、实施例2:44%灭菌丹·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1)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灭菌丹、苯酰菌胺、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粘结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搅拌约30分钟,捏合并加入流化床中造粒,然后在干燥机中干燥、筛分,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3、实施例3:39%灭菌丹·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8:5)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搅拌约3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4、实施例4:33%灭菌丹·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10)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灭菌丹、苯酰菌胺、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粘结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搅拌约30分钟,捏合并加入流化床中造粒,然后在干燥机中干燥、筛分,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

三、田间药效试验

1、防治对象:黄瓜霜霉病;

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设置在山东省寿光市某地蔬菜大棚内,筛选饱满的黄瓜种子,催芽至露白时播种于直径为10cm的纸播中,培养至2片针叶时移栽稻大棚中,正常栽培管理,当黄瓜长至10片针叶时将实施例1-4和对比单剂(对比例1: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对比例2:50%苯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的制剂兑水后均匀喷洒在黄瓜叶片的正反面上;每处理20棵黄瓜,重复4次,随机排列。喷洒1天后,喷雾接种黄瓜霜霉病菌,接种后控制大棚温度在20-24℃之间,湿度80-90%;待清水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和发病7天后调查发病情况,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制剂实施例1-4的灭菌丹和苯酰菌胺农药组合物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好。两者复配后防治效果好于单个活性成分制剂,表明两者复配后可以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观察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和对照组的试验药剂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对有益天敌也无不良影响。

表2不同药剂处理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