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抗黄麻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2817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抗黄麻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黄麻抗病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黄麻(jute)为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韧皮纤维作物,一年生草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纤维作物之一。其纤维质地柔软、吸湿性强、透气性好、抗静电、抑菌、易降解等优良特性,素有“黄金纤维”、“软质纤维”之称。随着各项研究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将在诸多产业中大有可为之处,尤其是纺织服装业、复合材料和产业用纺织品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潜力。高性能天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应用,从2000年以来得到了重视。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产麻大国,黄麻纤维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因此积极开展黄麻优良新品种选育对黄麻产业及其产品开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黄麻作为中国主要纺织原料之一有着近千年的种植历史。随着黄麻纺织工艺的改进,新型的黄麻产品如黄麻高支纱线、黄麻与其他纤维混纺的优质面料等相继被开发出来,中国对黄麻纤维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据近年中国海关统计,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黄麻纤维在10万吨以上,并呈上升趋势。因此,选育高产优质抗病黄麻新品种,对黄麻纤维开发在不同类型的混纺地毯、装饰、家具用品织物等有着积极的影响。

目前,生产上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根结线虫病等。其中炭疽病普遍存在于国内各主要麻区,特别是圆果种黄麻最易受害,为害严重时,麻苗成片倒伏枯死,成株茎秆斑蕾蕾,茎基部黑腐,叶片发黄脱落,以致全株枯死。黄麻立枯病是黄麻上一种重要病害,在黄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侵害茎秆,引致黄麻整株枯死,对黄麻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黄麻根部感染根节线虫后,在其根部产生畸形病变,形成很多形状、大小、数目不等的肿瘤状的根节(亦称根瘤)。黄麻根节线虫病世界各产麻国均有发生,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发生严重,可引起减产20-30%,严重者达50%以上,甚至失败。

为了防治黄麻病害,大多采用农药防治的办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投入,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防治黄麻病害最为有效、经济和环保的办法是选育抗病的黄麻品种,但目前国内外黄麻的抗病品种多为单抗品种,只对某一种病害有抗性,缺少同时能抗多种病害的品种,生产上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很大。本发明的方法采用杂交回交方法将抗3种主要黄麻病害的基因分别导入同一高产黄麻品种中,再通过杂交再杂交方法将它们聚合到一起,育成能同时抗3种病害的黄麻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抗黄麻品种的选育方法,该方法育成的多抗黄麻品种抗性好,产量高,可显著减少农药的施用量,增加产量的同时还可降低环境污染。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以高产黄麻品种为轮回亲本,分别与炭疽病抗源亲本a、根结线虫病抗源亲本b、立枯病抗源亲本c杂交,得3个杂交f1代;

2)选择每年4月中旬播种,种植杂交f1代及其自交后代f2代,对3个组合f2代苗期黄麻苗,苗高20-30cm时,炭疽病采用叶面喷雾法进行接种鉴定,用无菌水制成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浓度2.0×106孢子/ml,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进行苗期叶面喷雾接种保湿48小时鉴定,按常规方法鉴定;黄麻立枯病和根节线虫病选择多年连作的麻地进行鉴定,按常规方法鉴定;每个组合只鉴定其相应抗源亲本所抗病源,筛选出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分别与轮回亲本回交,得回交bc1f1代;

3)种植回交bc1f1代、套袋自交得bc1f2代,bc1f2代每个组合对其抗病性进行接种鉴定,每个组合只鉴定其相应抗源亲本所抗病源,从每个组合中筛选高抗株系,并从每个高抗株系中筛选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与轮回亲本继续回交,得bc2f1代,重复以上步骤至回交bc5f1代;

4)种植bc5f1代,套袋自交得bc5f2代,最后筛选获得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分别高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的圆果黄麻品种,分别以ja、jb、jc表示;

5)作杂交组合ja/jb,种植其杂交f1代:f1-ab,在f1-ab开花期作杂交f1-ab/jc;

6)种植f1-ab/jc的杂交f1代(fl-abc)和其自交后代f2代(f2-abc),对f2-abc抗病性进行接种鉴定,鉴定炭疽病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3种病源,选3种病源均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再经1-2代系谱选择即育成多抗黄麻品种。

其中以高产黄麻品种福黄麻3号或福黄麻4号为轮回亲本,以梅峰4号为炭疽病抗源亲本,以闽麻369为根结线虫病抗源亲本,以粤圆5号为立枯病抗源亲本。

所述适温高湿条件为23-26℃、相对湿度>90%。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将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3种黄麻主要病害的基因聚合到一起,育成能同时抗3种病害的黄麻品种。该方法育成多抗黄麻品种的时间较短,育成多抗黄麻品种的抗性好,产量高,可显著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每亩降低喷施农药及用工成本200-500元,减少农民投入,增加农民收益,降低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以高产黄麻品种“福黄麻3”为轮回亲本,分别与高抗炭疽病品种-a(梅峰4号)、抗根结线虫病品种-b(闽麻369)、抗立枯病品种-c(粤圆5号)杂交,得3个杂交f1代,分别以f1-a、f1-b、f1-c表示。

2)选择每年4月中旬播种,种植杂交f1代及其自交后代f2代,对3个组合f2代苗期黄麻苗,苗高20cm时,炭疽病采用叶面喷雾法进行接种鉴定,用无菌水制成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浓度2.0×106孢子/ml,在25℃、相对湿度>90%条件下进行苗期叶面喷雾接种保湿48小时鉴定;黄麻立枯病和根节线虫病选择多年连作的麻地进行鉴定;每个组合只鉴定其相应抗源亲本所抗病源,筛选出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分别与轮回亲本回交,得回交bc1f1代;

3)种植回交bc1f1代、套袋自交得bc1f2代,bc1f2代每个组合对其抗病性进行接种鉴定,每个组合只鉴定其相应抗源亲本所抗病源,从每个组合中筛选高抗株系,并从每个高抗株系中筛选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与轮回亲本回交,得bc2f1代;

4)重复以上步骤3)至回交bc5f1代,种植bc5f1代、套袋自交得bc5f2代,最后筛选获得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分别高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的黄麻品种,分别以ja、jb、jc表示;

5)作杂交组合ja/jb,种植其杂交f1代(fl-ab),在f1且开花时作杂交f1-ab/jc;

6)种植f1-ab/jc的杂交f1代(fl-abc)、套袋自交得f2代(f2-abc),对f2-abc抗病性进行鉴定,鉴定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3种病源,选3种病源均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再经1-2代系谱选择即育成多抗黄麻品种“多抗福黄麻3号”。

“多抗福黄麻3号”能同时高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3种病害,抗性好,产量比其亲本“福黄麻3号”增加8-10%,可显著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每亩降低喷施农药成本300元,降低农民投入,增加农民收益,降低环境污染。

实施例2:

1)以高产黄麻品种“福黄麻4号”为轮回亲本,分别与高抗炭疽病品种a(梅峰4号)、抗根结线虫病品种-b(闽麻369)、抗立枯病品种-c(粤圆5号)杂交,得3个杂交f1代,分别以fl-a、fl-b、f1-c表示:

2)选择每年4月中旬播种,种植杂交f1代及其自交后代f2代,对3个组合f2代苗期黄麻苗,苗高30cm时,炭疽病采用叶面喷雾法进行接种鉴定,用无菌水制成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浓度2.0×106孢子/ml,在26℃、相对湿度>90%条件下进行苗期叶面喷雾接种保湿48小时鉴定;黄麻立枯病和根节线虫病选择多年连作的麻地进行鉴定;每个组合只鉴定其相应抗源亲本所抗病源,筛选出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分别与轮回亲本回交,得回交bc1f1代;

3)种植回交bc1f1代、套袋自交得bc1f2代,bc1f2代每个组合对其抗病性进行接种鉴定,每个组合只鉴定其相应抗源亲本所抗病源,从每个组合中筛选高抗株系,并从每个高抗株系中筛选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与轮回亲本回交,得bc2f1代;

4)重复以上步骤3)至回交bc5f1代,种植bc5f1代、套袋自交得bc5f2代,最后筛选获得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分别高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的黄麻品种,分别以ja、jb、jc表示;

5)作杂交组合ja/jb,种植其杂交f1代(fl-ab),在f1且开花时作杂交f1-ab/jc;

6)种植f1-ab/jc的杂交f1代(fl-abc)、套袋自交得f2代(f2-abc),对f2-abc抗病性进行鉴定,鉴定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3种病源,选3种病源均高抗且农艺和产量性状与轮回亲本相近的单株,再经1-2代系谱选择即育成多抗黄麻品种“多抗福黄麻4号”。

“多抗福黄麻4号”能同时高抗炭疽病、根结线虫病和立枯病3种病害,抗性好,产量比其亲本“福黄麻”增加10-15%,可显著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每亩降低喷施农药成本200-400元,降低农民投入,增加农民收益,降低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