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鸡腿菇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鸡腿菇,学名是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并无鸡肉味,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被誉为“菌中新秀”。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菇又称鸡腿蘑、毛头鬼伞、刺蘑菇等,因其形如鸡腿,味似鸡丝而得名。每l00g干鸡腿菇中含有蛋白质25.9g,总糖56.2g,脂肪2.9g,粗纤维7.1g,灰分12.0g,钙112mg,磷695mg,铁32.5mg,维生素Bl0.83mg,维生素B21.15mg,热能值1447.7焦耳。在其蛋白质中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全部具备,特别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十分丰富。鸡腿菇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宁神、助消化、增食欲、降血压、抗肿瘤等功效。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鲜菇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酶,具有多种生理作用。但按照目前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生产的鸡腿菇,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难再有提高。新鲜的鸡腿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4-5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黄变褐,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鸡腿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使用传统的保鲜例如用焦亚硫酸钠护色和山梨酸钾等防腐,虽有较好效果,但对人体健康有毒副作用和致癌作用。另外如VC等用于护色和抑制褐变,效果差,不稳定。因此,如何延长菇的货架寿命、抑制褐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鸡腿菇蛋白质含量难以提高、以及鸡腿菇货架寿命短、传统保鲜手法不健康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鸡腿菇培养基以及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鸡腿菇培养基可以为(按质量分数计):配方1:玉米芯粗粉82%,麦麸10%,饼粉2%,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5%,石灰3.3%;配方2:玉米芯粗粉60%,棉籽壳3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3%;配方3:玉米秸粗粉75%,干牛粪20%,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7%;配方4:花生茎蔓细粉65%,棉籽壳25%,麦麸5%,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7%;配方5:袋栽菇类菌糠(破碎)65%,玉米芯30%,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3%;配方6:废棉渣40%,玉米芯粗粉35%,干牛粪15%,麦麸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3%。上述配方在发酵处理前料水重量比均为1︰1.7-1:2.0,pH自然。所述培养基经过堆积发酵处理,发酵后料含水量65wt%左右。所述堆积发酵处理,具体为:将1000kg~1500kg培料建成一半球形料堆,从堆底中心的预留空间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的预留空间插通气孔。建堆完毕,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当发酵料层最高温度达到65℃以上,用鼓风机进行间歇式鼓风,每次0.5h左右,间歇2h~3h,夜晚停止鼓风,覆盖草苫,维持24h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应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部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第一次发酵升温通风方式进行间歇式鼓风,以此类推,共翻堆3~4次。最后一次翻堆后,将料堆盖严薄膜,不再通风,使其自然升温,当料温全面、均匀达到60℃时,保持48h后摊堆,充分晾排余热及废气。发酵好的栽培料呈棕褐色,无异味,用石灰水调pH7.5~pH8.0、含水量65%左右。发酵总时间为9d~12d。有益效果使用上述培养基培养鸡腿菇,鸡腿菇生长周期短,每l00g干鸡腿菇中含有蛋白质30.2g,大大提高了鸡腿菇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鸡腿菇的营养价值,解决了鸡腿菇生产领域人们一直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鸡腿菇生产方法为:1)接种:无菌条件下将鸡腿菇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2)发菌:室温控制在20℃~25℃,料温21-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保持空气新鲜,遮光培养,接种后10d在料袋菌种层部位扎微孔,并撒石灰粉。经30d~40d,直到菌丝长满菌袋;3)覆土和出菇菌丝满袋后条件不变,不继续遮光,再放置7d~10d,覆土,覆土厚度为3cm,及时通风换气,10d~15d菌丝长透覆土层,此时再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厚度为1cm,条件不变,经5d~7d即进入菇蕾分化期;出菇温度控制在15℃~20℃,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继续培养7d~10d,直到鸡腿菇子实体长成。当鸡腿菇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柄开始伸长、菌环刚刚松动时,即可采收。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鸡腿菇生产方法有助于提高鸡腿菇成菌菌柄和菌盖内部的水分含量,使成菌菌柄和菌盖内外水分含量分布适宜,同时结合各个步骤的温度、湿度的调节,最终实现了有效延长成菌货架寿命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的鸡腿菇,在5~10℃的冷藏货架中,货架寿命可长达8-10天,且在8-10天内水分没有明显流失且不发生褐变。具体实施方式一下实施例中培养基使用的原材料均新鲜、无霉变、无虫害。实施例16种鸡腿菇培养基(配方按质量分数计)配方1:玉米芯粗粉82%,麦麸10%,饼粉2%,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5%,石灰3.3%;配方2:玉米芯粗粉60%,棉籽壳3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3%;配方3:玉米秸粗粉75%,干牛粪20%,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7%;配方4:花生茎蔓细粉65%,棉籽壳25%,麦麸5%,尿素0.3%,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2.7%;配方5:袋栽菇类菌糠(破碎)65%,玉米芯30%,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3%;配方6:废棉渣40%,玉米芯粗粉35%,干牛粪15%,麦麸5%,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石灰3%。上述配方在发酵处理前料水重量比均为1∶1.7,pH自然。按配方1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料水重量比均为1∶1.7)。加完水继续搅拌50分种。选取地势较高、平坦硬化、朝阳的场地,将1000kg~1500kg培料建成一半球形料堆,从堆底中心的预留空间引出一根通风管,外接一台小型鼓风机,堆表面拍平后,均匀向堆心的预留空间插通气孔。建堆完毕,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并将周边压实。当发酵料层最高温度达到65℃以上,用鼓风机进行间歇式鼓风,每次0.5h左右,间歇2h~3h,夜晚停止鼓风,覆盖草苫,维持24h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应将堆表层料翻至内部,上部和底层料翻至堆中间。翻堆后重新建堆,再次升温后,按第一次发酵升温通风方式进行间歇式鼓风,以此类推,共翻堆3~4次。最后一次翻堆后,将料堆盖严薄膜,不再通风,使其自然升温,当料温全面、均匀达到60℃时,保持48h后摊堆,充分晾排余热及废气。发酵好的栽培料呈棕褐色,无异味,用石灰水调pH7.5~pH8.0、含水量65%左右。发酵总时间为9d~12d。粗袋菌包栽培,筒膜规格为65cm×55cm,装料厚约12cm~15cm。装袋完毕及时进行灭菌,防止培养料酸败,在0.15MPa蒸汽压力下灭菌维持3h或常压100℃蒸汽灭菌12h,焖3h~8h以后将菌袋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培养基1。对于配方2-6,均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分别得到培养基2-6。实施例2鸡腿菇生产方法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培养基:1)接种: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空间消毒剂使用紫外线、二氯异氰尿酸钠烟雾消毒剂和75%酒精。采用三层菌种两层料的层播方式播种,接种时菌种块不宜碎小,要散播均匀。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0%。2)发菌播种后控制好培养室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促进菌种快速萌动,恢复生长,同时要预防杂菌的发生和发展。发菌阶段室温控制在20℃~25℃,料温一般不超过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以下,保持空气新鲜,遮光培养,并勤倒袋、常检查,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挑出处理。接种后10d左右在料袋菌种层部位扎微孔,并撒石灰粉,以促进发菌。约经30d~40d,直到菌丝长满菌袋。3)覆土和出菇覆土:菌丝满袋后条件不变,不继续遮光,再放置7d~10d,进行覆土。在塑料大棚内出菇,按南北走向建造宽约90cm、深15cm的地畦,在畦底和畦的四周撒一层石灰粉。将发好菌的细菌袋脱去薄膜,平躺在挖好的畦内,菌棒间留3cm~5cm的空隙,用处理过的覆土将袋间空隙填平,浇一遍重水,在整个料面上覆厚3cm左右的湿润覆土,适量喷洒1%的石灰水,最后用薄膜覆盖畦面保湿。菌袋经过第一次覆土,10d~15d菌丝就可以长透覆土层,此时再进行第二次覆细土,覆土厚度约为1cm,经5d~7d即进入菇蕾分化期。出菇:当覆土层上有1/3左右面积出现菇蕾时,要揭去薄膜,保持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并及时通风换气,促进幼菇健壮生长。鸡腿菇的菇期管理主要是控温、保湿和通风。出菇温度控制在15℃~20℃为宜,较低的温度可刺激菇蕾形成。在13℃~17℃的温度范围内,子实体生长慢、质量好;温度超过20℃,子实体生长快、质量差、易感病。鸡腿菇幼蕾形成后不宜直接向出菇面喷浇水,以喷洒墙壁和浇湿走道为主,保持空间湿度;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防止子实体畸形生长;给予适量光照,刺激出菇,健壮菇体。在适宜的条件下,经7d~10d,鸡腿菇子实体基本长成。采收管理当鸡腿菇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柄开始伸长、菌环刚刚松动时,即可采收。一般在7~8成熟时采收为佳。采收后的鸡腿菇要削去泥根、刮除泥土,按标准分级、包装上市。如进行盐渍加工的,要及时处理,以防褐变。后潮菇管理一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料面,将残菇、病虫菇、死菇、烂菇、病料及其它杂质彻底挖除,移出菇房外深埋,然后菌床喷一次重水,再补上新土。一般经10d后可出二潮菇。按上述方法生产6批鸡腿菇,分别使用培养基1-6生产鸡腿菇,分别命名为批次1、2、3、4、5、6。对比例1培养料配方:棉籽壳100公斤、磷肥2公斤、尿素0.5公斤、石灰2公斤、水160公斤。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积料高1米,宽1.2~1.5米,长度不限。盖上塑料薄膜保温,在60~70℃保持10小时后翻堆,当温度又达到60~70℃,再保持10小时,发酵结束。摊凉后铺于事先整好的畦面上,料厚10~20厘米,分3层播种,用种量为培养料的15%。播种完毕,平整料面,稍加压实,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壤土或先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待菌丝长好后去掉塑料薄膜覆土,先覆粗土(事先用石灰水预湿,土厚0.8~1.2厘米),然后再覆细土,喷水保湿,一直培养到子实体成熟。按上述方法生产鸡腿菇3批,批次命名为a、b、c。表1实施例1、对比例1生产得到的鸡腿菇对比表批次l00g干鸡腿菇中含有蛋白质(g)货架寿命(5~10℃冷藏货架,天)130.36-8230.38-10330.57-8430.18-10530.78-10630.58-10a25.54-5b25.94-6c25.92-4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使用普通培养基的对比例1,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培养基的实施例所得鸡腿菇,蛋白质含量有明显提高;与使用普通生产方法的对比例1,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生产鸡腿菇,鸡腿菇的货架期具有显著提高,且实施例2生产的鸡腿菇,白度高,褐变时间为货架时间的第8-10天,且货架时间内未见明显的水分流失。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