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孵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如今孵化箱主要用途于种蛋的孵化,人工模拟出卵生动物母性进行孵化的温湿度、翻蛋等条件,经过一定的时间将受精蛋发育成生命。然而现有的单个孵化箱结构设计不合理,将风机设置在孵化箱中间,启动后的风机向两侧吹风,由于没有具体导向,会在孵化室中形成的风力乱流,造成孵化室内温度不均,对种蛋的孵化帮助作用很小,浪费了能源,并且加热器整体设置在孵化箱后部,热量利用率低,没有做到能源节省利用,造成浪费,所以由单个孵化箱组成的联体孵化箱更加浪费能源,并且还不能有效区分种蛋的批次,孵化成本高,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孵化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用电量,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包括有孵化箱体、支撑框架、加热器、排风扇和侧导风板,孵化箱体的上面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孵化箱体的正面设置有外门,孵化箱体内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设置有排风口垂直向下的排风扇,排风扇的上方设置有加热器,在孵化箱体内,对应排风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导风板,所述的侧导风板与孵化箱体之间设置有回风道,侧导风板的上面与支撑框架连接,其底面与孵化箱体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回风道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孵化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用电量,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孵化箱体 2—侧导风板 3—支撑框架 4—进气口 5—出气口 6—加热器 7—排风扇 8—后导风板 9—回风道 10—回风道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包括有孵化箱体1、支撑框架3、加热器6、排风扇7和侧导风板2,孵化箱体1的上面设置有进气口4和出气口5,孵化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外门,孵化箱体1内的上部设置有支撑框架3,支撑框架3上设置有排风口垂直向下的排风扇7,排风扇7的上方设置有加热器6,在孵化箱体1内,对应排风扇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导风板2,侧导风板2与孵化箱体1之间设置有回风道9,所述的侧导风板2与孵化箱体1之间相距一定距离,构成夹层,侧导风板2的上面与支撑框架3连接,其底面与孵化箱体1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回风道进风口10。
所述的两个侧导风板2之间设置有与孵化箱体1的背面相对应的后导风板8,所述的侧导风板2与后导风板8连接为一体,后导风板8与孵化箱体1的背面之间设置有回风道,所述的后导风板8与孵化箱体1之间相距一定距离,构成夹层,后导风板8的上面与支撑框架3连接,其高度与侧导风板2的高度相等。
所述的两个侧导风板2之间设置有与孵化箱体1的外门相对应的内门,内门与外门之间设置有回风道,所述的内门与外门之间相距一定距离,构成夹层,内门的上面紧贴支撑框架3,其高度与侧导风板2的高度相等。使用时,将蛋车推进孵化箱体内两个侧导风板之间的空间内,关闭内门和外门,打开加热器和排风扇,排风扇吹出的风通过回风道进风口进入回风道,在孵化箱体内形成循环风,通过孵化箱体上面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使孵化箱体内的温度保持平衡。
进一步的,所述的侧导风板2、后导风板8和内门与孵化箱体1的底面相距60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框架3与孵化箱体1的上面之间相距30-4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内循环式孵化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孵化效果好,能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用电量,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