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产苗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889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苗种培育池中使用的产苗框。



背景技术:

褐菖鲉Sebastisucus marmoratus(Cuvier et Valenciennes)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鲉形目,鲉科,菖鲉属,俗称石虎和虎头鱼;褐菖鲉分布于我国沿海一带,在东海南部、南海海域分布居多,栖息于近海岩礁海区;是一种暖温性底层卵胎生鱼类;褐菖鲉成鱼体长为12-20cm,体重为50-150g;褐菖鲉一般2龄成熟,繁殖季在每年的12月-翌年5月份。

褐菖鲉味道鲜美、肉质细腻富有弹性,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颇受市民欢迎的经济性小型鱼类;现阶段人工养殖苗种主要还是依靠钓捕天然鱼种,难以满足养殖的需求,过度捕捞导致其天然资源急剧下降,破坏自然资源。为此有必要对该鱼进行室内人工繁育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以期达到规模化苗种生产,既满足了广大养殖户对苗种的需求,同时通过增殖放流,能修复和保护自然资源,以弥补过度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褐菖鲉育苗池中留住鱼苗,分离怀胎母鱼的器具,便于控制布苗密度和分离母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框架、网片、浮子组成,其特征是框架成长方体,网片拉平绷紧固定在框架框底和4个侧面外面,浮子用绳串连对称固定在框架两侧长边距离上口1/3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材料便宜,能反复使用,使用操作轻巧,实用性强;便于暂养怀胎母鱼分娩,控制育苗密度、转池布苗和分离产空母鱼,减少收集鱼苗的损伤,适用于褐菖鲉卵胎生鱼类的规模化育苗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褐菖鲉室内人工繁育产苗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参见附图1)由框架4、网片5、浮子3组成,框架4采用直径6mm的不锈钢圆钢制作成长70-80cm,宽35-45cm,高40-50cm的长方体,框架的8个角2用电焊焊接;网片5拉平绷紧固定在框架框底和4个侧面外面1,网片5网眼规格为1.0-1.2cm,能使卵黄苗自由游动通过网片,浮子3用绳串连对称固定在框架两侧长边距离上口1/3处,保持产苗框的对称平衡且浮出水面,防止母鱼逃逸;卵胎生的褐菖鲉母鱼产出鱼苗后,鱼苗留在育苗池中培育;捉出母鱼取出产苗框,减少收集鱼苗的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