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1213发布日期:2018-07-10 20:43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旱时期保障植物存活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这样描述:人员外出2个月家里养的花草因无人浇水而死亡;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干旱时期保障植物存活的植物葆青罐;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葆青罐,包括蓄水容器、蒸发罩、漏斗、指示杆、浮子,其特征在于:蓄水容器用于蓄水,蓄水容器上有蒸发罩,蒸发罩为透气结构,蒸发罩上连接有漏斗,漏斗的漏管内装有指示杆,漏斗的漏管与指示杆之间有间隙,指示杆下端延伸到蓄水容器部位并连接有浮子,浮子带动指示杆指示蓄水容器内的水位;漏斗与蒸发罩之间也可以用导管连接;使用方法为:将蓄水容器和蒸发罩埋在植物根部的土壤内,通过漏斗的漏管与指示杆之间的间隙向蓄水容器内注水,浮子被水浮到水面,浮子带动指示杆上升指示蓄水容器内的水位,指示杆上可以标上刻度,以指示蓄水容器内水位的高低,注水至蓄水容器水满为止。此后蓄水容器内的水通过蒸发罩向土壤内自然蒸发,保持了土壤内的水分维持植物存活,蓄水容器注满水后可以保持1-5个月或更多的自然蒸发时间,具体保持时间由蓄水容器的大小、气温、植物吸水量决定,如冬季保持时间就长一些,在此期间植物不用浇水可以保障存活。

上述装置为干旱时期保证植物存活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是,由于上述装置的纱网6需要加工一个与蒸发罩2相吻合的圆筒,加工成本高,另外,上述装置由于部件是分散的,需要包装,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增加成本,由于各部件长短不一,包装按最长的制作,会造成浪费。为此本申请人又提交了“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7109491799;用该扣合装置组成的植物葆青罐仅能用于浇水栽培的植物,如花盆栽培的花草,如果在大田、沙漠栽培植物利用雨水,无法采用“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所述的“在漏斗的内丝扣和过滤塔的外丝扣之间装塑料布,塑料布铺设成具有一定坡度的漏斗状,雨水通过塑料布表面汇集到过滤塔处,通过过滤孔、漏斗、导管流入蓄水容器”。这里所述的塑料布也称塑料膜,如何将塑料膜夹到“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所述的漏斗上,目前还没有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夹塑料膜的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包括带内凸沿的漏斗、夹圈,其特征在于:在带内凸沿的漏斗上有内凸沿,内凸沿的作用是防止夹圈脱出,夹圈为圆环形,夹圈可以放入带内凸沿的漏斗的上沿内,夹圈与带内凸沿的漏斗之间有间隙,用于夹塑料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将塑料膜夹到“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所述的漏斗上,用于室外有雨水的地方,实现免浇水;还可以夹纱布,防止树叶等杂质进入植物葆青罐。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轮廓示意图;

图3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用于花盆植物葆青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面轮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用扣合圈10将平面纱布61扣合在扣合圈10与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的间隙中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轮廓图;

图9是夹圈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 是图9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俯视图;

图12是实用新型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还可以用于夹纱布的示意图。

图符说明:

1. 蓄水容器;2. 蒸发罩;3. 漏斗;4. 指示杆;5. 浮子;6. 纱网;61. 平面纱布;7.植物;8. 花盆;9. 土壤;10. 扣合圈; 12. 分段式漏管;13. 分段式指示杆;14. 带内凸沿的漏斗;15. 夹圈;16. 内凸沿;62. 纱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面轮廓示意图;植物葆青罐,包括蓄水容器1、蒸发罩2、漏斗3、指示杆4、浮子5;蓄水容器1用于蓄水,蓄水容器1上有蒸发罩2,蒸发罩2为透气结构,蒸发罩2上连接有漏斗3,漏斗3的漏管内装有指示杆4,漏斗3的漏管与指示杆4之间有间隙,指示杆4下端延伸到蓄水容器1部位连接有浮子5,浮子5带动指示杆4指示蓄水容器1内的水位。

图3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蒸发罩2外罩有纱网6,防止土或沙进入蓄水容器1。

图4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用于花盆植物葆青的示意图;使用方法为:将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埋在花盆8内植物7根部的土壤9内,通过漏斗3的漏管与指示杆4之间的间隙向蓄水容器1内注水,浮子5被水浮到水面,浮子5带动指示杆4上升指示蓄水容器1内的水位,指示杆4上可以标上刻度,以指示蓄水容器1内水位的高低,注水至蓄水容器水满为止。此后蓄水容器1内的水通过蒸发罩2向土壤9内自然蒸发,保持了土壤内的水分维持植物存活,蓄水容器1注满水后可以保持1-5个月或更多的自然蒸发时间,具体保持时间由蓄水容器1的大小、气温、植物吸水量决定,如冬季保持时间就长一些,在此期间植物不用浇水可以保障存活。如果植物的根部比较深,漏斗与蒸发罩之间可以用导管连接。

“植物葆青罐”(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8183387)为干旱时期保证植物存活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是,由于上述装置的纱网6需要加工一个与蒸发罩2相吻合的圆筒,加工成本高,另外,上述装置由于部件是分散的,需要包装,包装也是成本,由于各部件长短不一,包装按最长的制作,会造成浪费。

图5是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面轮廓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用扣合圈10将平面纱布61扣合在扣合圈10与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的间隙中的示意图;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包括蓄水容器1、蒸发罩2、漏斗3、扣合圈10,其特征是:在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有一个扣合圈10,用于将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扣合在一起,扣合圈10与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有间隙,扣合圈10的作用是将纱网6扣合在扣合圈10与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的间隙中,这样纱网6就不需要加工成与蒸发罩2相吻合的圆筒,纱网可以是一块平面纱布61,直接蒙在蒸发罩2上,用扣合圈10将平面纱布61扣合在扣合圈10与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的间隙中,图7是用扣合圈10将平面纱布61扣合在扣合圈10与蓄水容器1和蒸发罩2之间的间隙中的示意图;平面纱布61就固定在蒸发罩2上了,从而省去了加工与蒸发罩2相吻合的圆筒纱网,节约了工本,所述扣合圈10为上开口的盖状,上开口的直径小于蒸发罩2的外直径,上开口可以让蒸发罩2的上端穿过,下端穿不过。

实施例

图8是本实用新型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轮廓图;本实用新型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包括带内凸沿的漏斗14、夹圈15,其特征在于:在带内凸沿的漏斗14上有内凸沿16,内凸沿16的作用是防止夹圈15脱出,图9是夹圈15的结构示意图,图10 是图9的剖视图,图11是图9的俯视图,夹圈15为圆环形,夹圈15可以放入带内凸沿的漏斗14的上沿内,夹圈15与带内凸沿的漏斗14之间有间隙,用于夹塑料膜17。塑料膜的大小根据当地降雨量确定,使用时将塑料膜铺在带内凸沿的漏斗14的上口处,用夹圈15将塑料膜压入带内凸沿的漏斗14的内凸沿16下方,这样塑料膜就被夹住不会脱出,在夹圈15中心的塑料膜上开个孔,使指示杆能从孔中伸出,雨水能从孔中流入,然后将植物葆青罐埋入植物根部的土中,将塑料膜铺成漏斗状,塑料膜四周用土压实,夹圈15位置处于最低处。这样就将塑料膜夹到“植物葆青罐扣合装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9491799)所述的漏斗上了,就可以用于室外有雨水的地方,实现免浇水。本实用新型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还可以用于夹纱布62,防止树叶等杂质进入植物葆青罐,图12是实用新型植物葆青罐夹膜装置还可以用于夹纱布的示意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