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9029发布日期:2018-06-30 04:3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病害混合发生的问题,是经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的病害,例如晚疫病、霜霉病、根腐病、茎腐病、黑痣病、黑穗病、锈病等常发生在马铃薯、葡萄和小麦等作物上。

对于上述常见病害往往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例如,晚疫病一般采用代森锰锌或代森联进行防治;霜霉病一般采用甲霜灵或百菌清进行防治、根腐病一般采用福美双或萎锈灵进行防治;茎腐病一般采用咯菌腈或精甲霜灵进行防治;黑痣病一般采用咯菌腈或嘧菌酯进行防治;黑穗病一般采用氟环唑或戊唑醇进行防治;锈病一般采用三唑酮或氟环唑进行防治。

目前的病害防治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效果差,同时针对不同病害,还要使用不同的农药,成本高,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连续使用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菌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间互相协同增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杀菌剂组合物含有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所述第一活性组分为氟噻唑吡乙酮,所述第二活性组分为选自氟唑环菌胺、丙硫菌唑、环氟菌胺和胺苯吡菌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0.01-80)。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0.1-20)。

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1-10)。

可选地,所述杀菌剂组合物还含有助剂,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总重量与所述助剂的重量比为1:(0.1-20);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防冻剂、防腐剂、增稠剂、成膜剂、粘结剂、崩解剂、着色剂、消泡剂、水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和润湿剂各自独立地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二异丁基萘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包括二烷基苯磺酸钙、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硬脂酰醚、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冻剂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尿素、聚乙二醇和山梨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腐剂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包括硅酸铝镁、黄原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有机膨润土和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膜剂包括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醋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松香、聚苯乙烯、苯丙乳液、丙烯酸树脂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黄原胶、阿拉伯胶、琼脂、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着色剂包括苋菜红、胭脂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色粉G2R、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酸性红和碱性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剂包括聚醚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和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为可分散油悬浮剂。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

可选地,所述农作物包括马铃薯、葡萄和小麦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病害包括晚疫病、霜霉病、根腐病、茎腐病、黑痣病、黑穗病和锈病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中活性组分间协同增效、对病原菌有预防、治疗和抑制产孢作用,有优异的杀菌活性,且药效稳定;可快速被蜡质层吸收,有优秀的耐雨水冲刷作用;具有内吸向顶传导、保护新生组织的作用,对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菌剂组合物,该杀菌剂组合物可以含有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可以为氟噻唑吡乙酮,所述第二活性组分可以为选自氟唑环菌胺、丙硫菌唑、环氟菌胺和胺苯吡菌酮中的至少一种。

氟噻唑吡乙酮是化合物1-(4-[4-[(5RS)-5-(2,6-二氟苯基)-4,5-二氢-1,2-噁唑-3-基]-1,3-噻唑-2-基]-1-哌啶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的通用名,英文通用名为Oxathiapiprolin,分子式为C24H22F5N5O2S,相对分子量为539.52,CAS号为1003318-67-9,结构式如式(1)所示:

氟唑环菌胺是化合物2’-[(1RS,2RS)-1,1’-联环丙烯-2-基]-3-(二氟),1-甲基吡唑-4-羧酸苯胺的通用名,分为顺式和反式结构,英文通用名为Sedaxane,分子式为C18H19F2N3O,相对分子量为331.37,CAS号为874967-67-6,结构式如式(2)所示:

丙硫菌唑是化合物2-(2-(1-氯环丙基)-3-(2-氯苯基)-2-羟丙基-1-2-二氢-3-1,2,4-三唑-3-硫代的通用名,英文通用名为prothioconazole,分子式为C14H15Cl2N3OS,相对分子量为344.26,CAS号为178928-70-6,结构式如式(3)所示:

环氟菌胺是化合物(Z)-N-[Α-(环丙基甲氧基亚氨基)-2,3-二氟-6-(三氟甲基)苄基]-2-苯乙酰胺的通用名,英文通用名为cyflufenamid,分子式为C20H17F5N2O2,相对分子量为412.35,CAS号为180409-60-3,结构式如式(4)所示:

胺苯吡菌酮是化合物1-[(2-丙烯基硫基)甲酰基]-2-异丙基-4-(2-甲基苯基)-5-氨基-1H-吡唑-3-酮的通用名,英文通用名为Fenpyrazamine,分子式为C17H21N3O2S,相对分子质量331.43,CAS号为473798-59-3,结构式如式(5)所示: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可以为1:(0.01-80)。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在所述重量比范围内时能够很好地复配。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可以为1:(0.1-20)。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在较宽的范围内有增效作用,为了增强两种活性组分的增效作用,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可以优选为1:(0.1-20)。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可以为1:(1-10)。为了进一步增强两种活性组分的增效作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可以为1:(1-10),在所述优选的重量比下,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能够以较少的施用量取得优异的防治效果。

根据本发明,为了更加方便地贮藏、运输和使用,所述杀菌剂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助剂,所述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总重量与所述助剂的重量比可以为1:(0.1-20);所述助剂可以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防冻剂、防腐剂、增稠剂、成膜剂、粘结剂、崩解剂、着色剂、消泡剂、水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和润湿剂可以各自独立地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二异丁基萘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乳化剂可以包括二烷基苯磺酸钙、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硬脂酰醚、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冻剂可以包括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尿素、聚乙二醇和山梨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防腐剂可以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增稠剂可以包括硅酸铝镁、黄原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有机膨润土和白炭黑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成膜剂可以包括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醋酸酯、聚乙烯吡咯烷酮、松香、聚苯乙烯、苯丙乳液、丙烯酸树脂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明胶、黄原胶、阿拉伯胶、琼脂、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和纤维素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着色剂可以包括苋菜红、胭脂红、苋菜红铝色淀、胭脂红铝色淀、赤藓红、赤藓红铝色淀、新红、色粉G2R、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蓝、亮蓝铝色淀、靛蓝、靛蓝铝色淀、酸性红和碱性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消泡剂可以包括聚醚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和聚醚改性聚硅氧烷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微囊悬浮剂和微囊悬浮-悬浮剂中的一种。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制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为上述的剂型。

可分散油悬浮剂通常可以含有5-55重量份的活性成分(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3-10重量份的分散剂、5-15重量份的乳化剂、0.5-8重量份的增稠剂、余量为甲酯化植物油。甲酯化植物油可以为甲酯化大豆油、油酸甲酯、油酸乙酯、油酸丁酯、甲酯化葵花油、甲酯化花生油、甲酯化菜籽油、甲酯化玉米油和油酸甘油酯中的至少一种。

悬浮剂通常可以含有5-55重量份的活性成分(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0.5-10重量份的分散剂、0.5-5重量份的润湿剂、0.1-10重量份的防冻剂、0-10重量份的其他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消泡剂,余量为水。

种子处理悬浮剂通常可以含有5-55重量份的活性成分(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0.5-10重量份的分散剂、0.5-5重量份的润湿剂、0.1-10重量份的防冻剂、0.5-10重量份的着色剂、0-10重量份的其他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消泡剂,余量为水。

悬浮种衣剂通常可以含有5-55重量份的活性成分(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0.5-10重量份的分散剂、0.5-5重量份的润湿剂、0.1-10重量份的防冻剂、0.1-10重量份的成膜剂、0.5-10重量份的着色剂、0-10重量份的其他添加剂如防腐剂、增稠剂、消泡剂,余量为水。

微囊悬浮剂可以含有5-50重量%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5重量%防冻剂、0-40重量%溶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余量为水。

微囊悬浮-悬浮剂一般含有5-50重量%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5重量%防冻剂、0-40重量%溶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余量为水。

溶剂可以包括乙酸乙酯、油酸甲酯、异丙醇、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N-辛基吡咯烷酮、芳烃溶剂油S-150和芳烃溶剂油S-200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各种剂型的杀菌剂组合物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稀释使用。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可以优选为可分散油悬浮剂。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桶混。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方法使用,例如,稀释后进行田间喷雾使用,或进行拌种,或进行种子包衣,从利用率高的角度考虑,使用方法优选为将所述杀菌剂组合物进行田间喷雾使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杀菌剂组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病害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农作物可以包括马铃薯、葡萄和小麦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所述病害可以包括晚疫病、霜霉病、根腐病、茎腐病、黑痣病、黑穗病和锈病中的至少一种。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对比例中,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丙硫菌唑、胺苯吡菌酮、环氟菌胺购自中国农业大学;百菌清购自山东潍坊润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购自邢台蓝星助剂厂,烃基碳原子数为C12-C15,氧乙烯基数为12-50;十二烷基硫酸钠、乙二醇、聚乙烯醇、苯甲酸钠购自北京化工厂;木质素磺酸钠购自天津希恩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磺酸钠购自济南浩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酸性红购自德克玛(天津)颜料化工有限公司;黄原胶购自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有机硅消泡剂购自迈图有机硅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油酸甲酯购自沧州大洋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芳烃溶剂油S-150购自江苏华伦星聚河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实施例1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3)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0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2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1)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2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20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3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9)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4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6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4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0.1)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39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1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5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19)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2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8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6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0.05)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38.1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1.9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7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49)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0.8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9.2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8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0.01)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39.6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0.4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9 40%氟噻唑吡乙酮·氟唑环菌胺可分散油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氟唑环菌胺的重量比为1:79)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0.5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9.5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6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实施例10 40%氟噻唑吡乙酮·丙硫菌唑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3)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0重量份的丙硫菌唑、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0.2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48.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实施例11 40%氟噻唑吡乙酮·环氟菌胺微囊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环氟菌胺的重量比为1:3)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1)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0重量份的环氟菌胺、溶解在20重量份的芳烃溶剂油S-150中,然后加入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搅拌均匀;(2)将步骤(1)的油相混合物滴加至24.2重量份含6重量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水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3)70℃保温5小时;(4)加入5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钠、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5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混合,搅拌均匀。

实施例12 40%氟噻唑吡乙酮·胺苯吡菌酮微囊悬浮-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胺苯吡菌酮的重量比为1:3)

(1)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溶解在16重量份的芳烃溶剂油S-150中,然后加入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搅拌均匀;(2)将步骤(1)的油相混合物滴加至18.2重量份的含6重量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水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3)70℃保温5小时;(4)取30重量份的胺苯吡菌酮、5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钠、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5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10重量份的水混合,湿法研磨,与步骤(3)所述溶液搅拌均匀。

实施例13 40%氟噻唑吡乙酮·丙硫菌唑悬浮种衣剂(氟噻唑吡乙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3)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0重量份的丙硫菌唑、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5重量份的酸性红,0.2重量份的黄原胶,0.3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38.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实施例14 40%氟噻唑吡乙酮·丙硫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丙硫菌唑的重量比为1:3)

(2)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0重量份的丙硫菌唑、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5重量份的酸性红,0.2重量份的黄原胶,0.3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43.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对比例1 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6重量份的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8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32重量份的油酸甲酯混合均匀。

对比例2 30%氟唑环菌胺悬浮剂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30重量份的氟唑环菌胺、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0.2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58.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对比例3 30%丙硫菌唑悬浮剂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30重量份的丙硫菌唑、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0.2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58.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对比例4 30%环氟菌胺微囊悬浮剂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1)取30重量份的环氟菌胺、溶解在20重量份的芳烃溶剂油S-150中,然后加入5重量份的聚乙烯醇搅拌均匀;(2)将步骤(1)的油相混合物滴加至34.2重量份含6重量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水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3)70℃保温5小时;(4)加入5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钠、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5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混合,搅拌均匀。

对比例5 30%胺苯吡菌酮悬浮剂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30重量份的胺苯吡菌酮、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0.2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58.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对比例6 40%氟噻唑吡乙酮·百菌清悬浮剂(氟噻唑吡乙酮和百菌清的重量比为1:3)

以100重量份杀菌组合物为基准:取10重量份的氟噻唑吡乙酮、30重量份的百菌清、4重量份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重量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5重量份的乙二醇,0.2重量份的黄原胶,0.1重量份的苯甲酸钠,0.2重量份的有机硅消泡剂和48.5重量份的水混合均匀。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测试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按照本发明根据防治对象发生情况确定适宜的用量,通常每亩地上的有效成分的总施用量为1-50g,或者每100kg种子的有效成分用量为1-100g。

测试例1

试验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一农户地内进行,露天栽培,前茬为马铃薯。试验期间浇水2次,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为栗钙土,肥力较高,行间无杂草,水肥条件较好,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符合试验要求。栽培后的各处理区马铃薯按常规生产管理。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

分别采用实施例1-14和对比例1-6的样品测试对马铃薯晚疫病、霜霉病、黑痣病和锈病的防治效果,具体步骤包括:将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6的样品分别采用施药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每种样品按10克/亩用量兑水稀释后使用,按照喷液量为30kg/亩,均匀喷施在各个种植区的马铃薯植株叶片正反两面上,将实施例13、14的样品对种薯进行拌种处理,用量为10g/100kg种薯,样品分别稀释300倍后,将药剂均匀拌入,使种薯着药均匀,晾干备用。空白对照组使用清水对种植区的马铃薯植株进行喷施。

病情调查:在马铃薯收获期对每个处理进行随机取样调查,每个处理选5点调查,每个点调查40个马铃薯块茎,并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

马铃薯病情分级标准:

0级:薯块表面没有菌核/病斑;

1级:菌核/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0%-5%;

2级:菌核/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6%-35%;

3级:菌核/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36%-65%;

4级:菌核/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66%-95%;

5级:菌核/病斑面积占整个薯块面积的96%以上。

调查和计数,根据式(Ⅰ)计算病情指数,根据式(Ⅱ)计算防治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注:空白对照组为各处理区提供基准数据,因此无防治效果数据。

测试例2防治小麦根腐病、茎腐病、黑穗病、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地点:河北省保定市霸州县一农户内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肥力中上,种植后的各处理区小麦按常规生产管理。小麦品种为农大399。

分别采用实施例1-14和对比例1-6的样品测试对小麦根腐病、茎腐病、黑穗病、锈病的防治效果,具体步骤包括:将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6的样品分别采用施药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每种样品按10克/亩用量兑水稀释后使用,按照喷液量为30kg/亩,均匀喷施在各个种植区的小麦幼苗、植株叶片正反两面上,将实施例13、14的样品对小麦进行拌种处理,用量为10g/100kg种子,样品分别稀释300倍后,将药剂均匀拌入,使麦种着药均匀,晾干备用。空白对照组使用清水对种植区的小麦植株进行喷施。

小麦病害的调查统计方法如下:喷雾后21天调查防治效果,每个处理区采用随机5点取样,每点10株,以每株的全部叶片的严重程度分级,按照式(III)和(IV)计算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发病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发病面积占叶片面积6%-15%;

5级:发病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6%-25%;

7级:发病面积占叶片面积的26%-50%;

9级:发病面积占叶片面积的50%-75%;

11级:发病面积占叶片面积的75%以上;

病害防治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注:空白对照组为各处理区提供基准数据,因此无防治效果数据。

从表1、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氟噻唑吡乙酮和选自氟唑环菌胺、丙硫菌唑、环氟菌胺、胺苯吡菌酮中的第二活性组分防治效果好,杀菌剂组合物中的两种活性组分间具有增效作用;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病害。使用方法为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均可。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高效、速效、持效,且其用量极低。它对病原菌各发育阶段都具有强烈的抑制效果,可在寄主植物体内长距离输导,即使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也可有效防治病害。其施药灵活,对作物安全。该杀菌剂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延缓抗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尤其对霜霉病及晚疫病有特效,能有效防治根腐病和茎腐病等多种病害。

将实施例1-14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0.1-20),特别是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1:(1-10)时,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具体地,实施例10-14中制剂的剂型依次分别是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悬浮种衣剂和种子处理悬浮剂,实施例1-9中制剂的剂型均是可分散油悬浮剂,实施例10-14中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3,实施例1中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3,与实施例10-14相比,实施例1中制剂的剂型为优选剂型,因此实施例1的测试效果数据优于实施例10-14的测试效果数据。在实施例1-9中,实施例1-3中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在1:(1-10)内,实施例4和5中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在1:(0.1-20)内,实施例6-9中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在1:(0.01-80)内,通过测试实施例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3中制剂的测试效果优于实施例4、5,实施例4、5中制剂的测试效果优于实施例6-9,说明随着第一活性组分和第二活性组分的重量比的逐渐优选,得到的杀菌组合物的测试效果越来越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