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装置以及脱粒筒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2164发布日期:2019-01-05 08: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脱粒装置以及脱粒筒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利用脱粒筒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以及脱粒筒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第一方面:

作为上述那样的脱粒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脱粒装置(在该文献中为“脱粒机”)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脱粒筒具有: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在该文献中为“支承轴”)、以及支承于脱粒筒轴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在该文献中为“脱粒滚筒”)。主体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分别支承于脱粒筒轴。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6875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主体的前后中间部未支承于脱粒筒轴,在强度方面不利。

本发明第二方面:

作为上述那样的脱粒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脱粒装置(在该文献中为“脱粒机”)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脱粒筒具有: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在该文献中为“支承轴”)、以及支承于脱粒筒轴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的主体(在该文献中为“脱粒滚筒”)。主体由遍及主体的整个前后长度的单一主体部构成。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6875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在脱粒筒的组装时,必须对整个主体一体地进行操作,比较费力。另外,由于主体部的前后长度较长,因此,在强度方面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第一方面:

鉴于上述状况,具备在强度方面有利的脱粒筒的脱粒装置被期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一种脱粒装置,利用脱粒筒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其中,

所述脱粒筒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以及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

在所述主体的内部的前后中间部设置有将所述脱粒筒轴和所述主体连结的连结部件。

根据本特征结构,主体的前后中间部和脱粒筒轴利用连结部件连结。由此,主体的前后中间部经由连结部件支承于脱粒筒轴,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即,根据本特征结构,可以实现具备在强度方面有利的脱粒筒的脱粒装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连结部件能够与所述脱粒筒轴一体旋转地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连结部件与脱粒筒轴一体地旋转,因此,在连结部件和脱粒筒轴的连结部位处,难以产生伴随着脱粒筒轴的旋转的扭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连结部件具有:沿着所述主体的内周面的外周部、以及横跨所述脱粒筒轴和所述外周部的径向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外周部与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主体部经由径向部支承于脱粒筒轴。由此,主体部的载荷经由连结部件传到脱粒筒轴,可以牢固地支承主体的前后中间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径向部形成有在所述脱粒筒轴的轴心方向上开口的开口。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进行脱粒筒的维护(例如,脱粒齿的更换等)时,容易从开口将手伸入主体的内部进行作业。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主体具有前后分割所述主体而得到的多个主体部,所述多个主体部中的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利用所述连结部件连结。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脱粒筒的组装时,通过将主体分为多个主体部进行操作,从而与对整个主体一体地进行操作相比,劳力减少。此时,通过利用连结部件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无需使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叠合,能够以前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和后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共面的方式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容易地连结。另外,由于各主体部的前后长度变短,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前后相邻的主体部中的至少一方的主体部具有在所述主体的周向上分割所述主体部而得到的多个主体部结构部件,所述多个主体部结构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主体部结构部件能够装卸。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脱粒筒的组装时,通过将主体部分为多个主体部结构部件进行操作,从而与对整个主体部一体地进行操作相比,劳力减少。另外,由于各主体部结构部件在周向上的长度变短,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而且,通过拆卸主体部结构部件,从而可以从主体中的拆卸了主体部结构部件的部位将手伸入主体的内部来容易地进行维护作业(例如,脱粒齿的更换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连结部件之间设置有对所述连结部件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进入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连结部件不会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过度进入主体部的内部,容易将连结部件定位在适当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连结部件沿着所述主体的内周面设置,所述限制部是从所述连结部件中的与所述主体的内周面相向的部分向所述主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根据本特征结构,仅通过使突起紧贴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就能够可靠地防止连结部件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过度进入主体部的内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突起相比所述主体的外周面未向所述径向外侧突出。

假设突起相比主体的外周面向主体的径向外侧突出,则脱粒室内的谷秆容易卡在突起上而妨碍脱粒处理。但是,根据本特征结构,可以使脱粒室内的谷秆难以卡在突起上以免妨碍脱粒处理。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连结部件上形成有供将所述脱粒齿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固定件进入的切口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连结部件可以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而不会与固定件干涉。

本发明第二方面:

鉴于上述状况,具备组装性优异并且在强度方面有利的脱粒筒的脱粒装置被期待。另外,组装性优异并且在强度方面有利的脱粒筒的制造方法被期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一种脱粒装置,利用脱粒筒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其中,

所述脱粒筒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以及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的主体,

所述主体具有前后分割所述主体而得到的多个主体部,

在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将所述多个主体部中的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的前后连结部件。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脱粒筒的组装时,通过将主体分为多个主体部进行操作,从而与对整个主体一体地进行操作相比,劳力减少。此时,通过利用前后连结部件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无需使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叠合,能够以前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和后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共面的方式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容易地连结。而且,前后连结部件不会与脱粒室内的谷秆接触而妨碍脱粒处理,并且,前后连结部件不会因脱粒室内的谷秆的接触而磨损。另外,由于各主体部的前后长度变短,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即,根据本特征结构,可以实现具备组装性优异并且在强度方面有利的脱粒筒的脱粒装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前后连结部件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前后连结部件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进入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前后连结部件不会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过度进入主体部的内部,容易将前后连结部件定位在适当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前后连结部件沿着所述主体的内周面设置,所述限制部是从所述前后连结部件中的与所述主体的内周面相向的部分向所述主体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根据本特征结构,仅通过将突起紧贴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就能够可靠地防止前后连结部件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过度进入主体部的内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突起相比所述主体的外周面未向所述径向外侧突出。

假设突起相比主体的外周面向主体的径向外侧突出,则脱粒室内的谷秆容易卡在突起上而妨碍脱粒处理。但是,根据本特征结构,可以使脱粒室内的谷秆难以卡在突起上以免妨碍脱粒处理。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前后连结部件形成为沿着所述主体的内周面的大致环形。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前后连结部件遍及主体的整个内周面而接触的状态下,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由此,可以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牢固地连结。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前后连结部件上形成有供将所述脱粒齿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固定件进入的切口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前后连结部件可以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而不会与固定件干涉。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脱粒装置具备将所述脱粒筒轴和所述前后连结部件连结的径向连结部件。

根据本特征结构,由于主体的前后中间部经由径向连结部件支承于脱粒筒轴,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径向连结部件上形成有在所述脱粒筒轴的轴心方向上开口的开口。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进行脱粒筒的维护(例如,脱粒齿的更换等)时,容易从开口将手伸入主体部的内部进行作业。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通过将设置于所述径向连结部件的突起插入到形成于所述前后连结部件的开口中,从而构成对所述前后连结部件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进入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前后连结部件不会从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过度进入主体部的内部,容易将前后连结部件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另外,通过将设置于径向连结部件的突起插入到形成于前后连结部件的开口中,从而容易组装前后连结部件和径向连结部件。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一种脱粒筒的制造方法,所述脱粒筒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以及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前后分割所述主体而得到的多个主体部,其中,所述脱粒筒的制造方法具备:

将前后连结部件安装于前后相邻的所述主体部中的一方的主体部的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以及

利用所述前后连结部件将前后相邻的所述主体部中的另一方的主体部与所述一方的主体部连结的前后连结工序。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脱粒筒的组装时,通过将主体分为多个主体部进行操作,从而与对整个主体一体地进行操作相比,劳力减少。此时,通过利用前后连结部件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连结,无需使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叠合,能够以前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和后侧的主体部的外周面共面的方式将前后相邻的主体部彼此容易地连结。另外,由于各主体部的前后长度变短,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即,根据本特征结构,可以实现组装性优异并且在强度方面有利的脱粒筒的制造方法。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所述另一方的主体部具有在所述主体的周向上分割所述另一方的主体部而得到的多个主体部结构部件,在所述前后连结工序中,利用所述前后连结部件将多个所述主体部结构部件与所述一方的主体部连结。

根据本特征结构,在脱粒筒的组装时,通过将另一方的主体部分为多个主体部结构部件进行操作,从而与对另一方的整个主体部一体地进行操作相比,劳力减少。另外,由于各主体部结构部件在周向上的长度变短,因此,在强度方面有利。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所述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中,在利用限制部对所述前后连结部件从所述一方的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进入所述一方的主体部的内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将所述前后连结部件安装于所述一方的主体部。

根据本特征结构,前后连结部件不会从一方的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过度进入一方的主体部的内部,容易将前后连结部件定位在适当的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

图1是表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表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左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脱粒筒的左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脱粒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前侧主体部以及后侧主体部与中间主体部连结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4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后视图。

图10是图6中的x-x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脱粒齿安装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的图。

图13是表示脱粒筒轴安装工序的图。

图14是表示前后连结工序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脱粒筒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其他实施方式的脱粒筒的图。

本发明第二方面:

图17是表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18是表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脱粒装置的左视剖视图。

图20是表示脱粒筒的左视剖视图。

图21是表示脱粒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前侧主体部以及后侧主体部与中间主体部连结的状态的图。

图23是图20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24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表示连结部件的后视图。

图26是图22中的x-x剖视图。

图27是表示脱粒齿安装工序的图。

图28是表示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的图。

图29是表示脱粒筒轴安装工序的图。

图30是表示前后连结工序的图。

图31是表示第一其他实施方式的脱粒筒的图。

图32是表示第二其他实施方式的脱粒筒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发明第一方面:

10脱粒装置

11脱粒筒

28脱粒筒轴

29脱粒齿

29a螺栓(固定件)

29b螺母(固定件)

30主体

32前侧主体部(主体部)

33后侧主体部(主体部)

34中间主体部(主体部)

46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主体部结构部件)

48连结部件

49主体部连结部(外周部)

50径向连结部(径向部)

50a开口

50c突起

51c切口部

56限制部

y1旋转轴心

本发明第二方面:

10脱粒装置

11脱粒筒

28脱粒筒轴

29脱粒齿

29a螺栓(固定件)

29b螺母(固定件)

30主体

32前侧主体部(主体部)

33后侧主体部(主体部)

34中间主体部(主体部)

46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主体部结构部件)

49主体部连结部(前后连结部件)

50径向连结部(径向连结部件)

50a开口

50c突起

51c切口部

51d开口

56限制部

y1旋转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方面: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以及图2示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本联合收割机具备机架1和对机架1进行支承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设置有驾驶室3。驾驶室3具备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部4和覆盖驾驶部4的舱室5。在驾驶部4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省略图示)。

在驾驶室3的前方设置有收割直立谷秆的收割部6。在驾驶室3的后方设置有积存谷粒的谷粒积存箱7。设置有将谷粒积存箱7内的谷粒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8。在机体的左侧部设置有对收割谷秆进行夹持输送的供给链9。在谷粒积存箱7的左侧相邻处设置有脱粒装置10。脱粒装置10利用脱粒筒11对由供给链9输送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在脱粒装置10的后侧连接设置有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2。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2从供给链9接收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并向后方进行夹持输送。

〔收割部〕

收割部6构成为多条收割规格(例如,六条收割规格)。收割部6具备多个(例如,七个)分禾器13、多个(例如,六个)扶禾装置14、切断装置15以及输送装置16。分禾器13将田地的直立谷秆分开。扶禾装置14将分开后的直立谷秆扶起。切断装置15将被扶起的直立谷秆切断。输送装置16朝向脱粒装置10向后方输送收割谷秆。

〔脱粒装置〕

如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10的上部形成有脱粒室17。在脱粒室17设置有脱粒筒11。脱粒筒11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y1旋转。在脱粒筒11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网18。在脱粒室17的后方设置有将尘埃排出到外部的排尘风扇19。

在脱粒装置10的下部设置有:将分选对象物向机体后方移送的同时进行筛选的摆动分选装置20、向摆动分选装置20吹送分选风的风选机21、回收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单粒化谷粒等)的一次处理回收部22、以及回收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回收部23等。

在一次处理回收部22设置有向右方输送一次处理物的谷粒的一次螺旋装置24。在一次螺旋装置24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扬谷输送到谷粒积存箱7的扬谷装置25。

在二次回收部23设置有向右方输送二次处理物的谷粒的二次螺旋装置26。在二次螺旋装置26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还原到摆动分选装置20的二次还原装置27。

〔脱粒筒〕

如图3至图5所示,脱粒筒11具有: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28、以及支承于脱粒筒轴28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29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30。脱粒筒11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y1旋转。脱粒筒11经由脱粒筒轴28支承于脱粒室17的前壁31f以及后壁31b。主体30具有将主体30前后分割(例如,分割为三部分)而得到的多个(例如,三个)主体部。作为所述主体部,主体30具有:位于前侧的前侧主体部32、位于后侧的后侧主体部33、以及位于前侧主体部32和后侧主体部33之间的中间主体部34。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以这些主体部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单一的脱粒筒轴28。前侧主体部32的前后长度l1、后侧主体部33的前后长度l2以及中间主体部34的前后长度l3大致相等。即,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

脱粒筒轴28经由前轴承3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前壁31f,并且经由后轴承36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后壁31b。在脱粒筒轴28中的从前壁31f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被输入来自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输入带轮37。

〔前侧主体部〕

前侧主体部32由大致圆筒形状的板材构成。在前侧主体部32的前端开口缘部利用螺栓固定有将前端开口堵塞的前板材38。在前板材38的后表面(主体30的内部侧的面)利用螺栓40固定有前侧凸起部39。前侧凸起部39利用螺栓41固定于脱粒筒轴28。前板材38经由前侧凸起部39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后侧主体部〕

后侧主体部33由大致圆筒形状的板材构成。在后侧主体部33的后端开口缘部利用螺栓固定有将后端开口堵塞的后板材42。在后板材42的前表面(主体30的内部侧的面)利用螺栓44固定有后侧凸起部43。后侧凸起部43利用螺栓45固定于脱粒筒轴28。后板材42经由后侧凸起部43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中间主体部〕

中间主体部34具有将中间主体部34在主体30的周向上进行分割(例如,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多个(例如,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当于本发明的“主体部结构部件”)。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由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板材构成。中间主体部34是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对开结构。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由相同部件构成,并且脱粒齿29的排列相同。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在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中的、主体30周向上的一方侧的缘部,设置有与另一方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连结的连结部46a。连结部46a在从内周侧紧贴于另一方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

〔连结部件〕

如图4至图6所示,在主体30的内部的前后中间部设置有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以及后侧的连结部件48。前侧的连结部件48设置于主体30的内部的前侧主体部32和中间主体部34的边界部。前侧的连结部件48将前侧主体部32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将脱粒筒轴28与前侧主体部32以及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前侧的连结部件48利用螺栓47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中间主体部34。

后侧的连结部件48设置于主体30的内部的后侧主体部33和中间主体部34的边界部。后侧的连结部件48将后侧主体部33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将脱粒筒轴28与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后端部彼此连结。后侧的连结部件48利用螺栓47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

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以及后侧的连结部件48由相同部件构成。连结部件48具有:沿着主体30的内周面的主体部连结部49(相当于本发明的“外周部”)、以及横跨脱粒筒轴28和主体部连结部49的径向连结部50(相当于本发明的“径向部”)。

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将前侧主体部32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能够装卸。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将后侧主体部33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后端部彼此连结。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能够装卸。

如图7至图9所示,主体部连结部49沿着主体30的内周面设置。主体部连结部49形成为沿着主体30的内周面的大致环形。主体部连结部49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例如,两个)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而构成。即,主体部连结部49是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对开结构。两个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由相同部件构成。

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由大致半环形的板材构成。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中的、主体30的周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与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叠合的被叠合部51a。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被叠合部51a和其他部分的边界部以被叠合部51a相比所述其他部分位于主体30的径向内周侧的方式形成为台阶形状。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形成有螺栓47用的螺栓孔51b。

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供将脱粒齿29固定于主体30的螺栓29a(相当于本发明的“固定件”)以及螺母29b(相当于该“固定件”)进入的切口部51c(参照图6以及图10)。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两个切口部51c在旋转轴心y1方向的一方侧开口,并且,两个切口部51c在旋转轴心y1方向的另一方侧开口。在一方侧开口的切口部51c和在另一方侧开口的切口部51c在主体30的周向上错位。

前侧的径向连结部50将脱粒筒轴28和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连结。在前侧的径向连结部50的前表面利用螺栓53固定有中间凸起部52。中间凸起部52利用螺栓54固定于脱粒筒轴28。前侧的连结部件48经由中间凸起部52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后侧的径向连结部50将脱粒筒轴28和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连结。在后侧的径向连结部50的后表面利用螺栓53固定有中间凸起部52。中间凸起部52利用螺栓54固定于脱粒筒轴28。后侧的连结部件48经由中间凸起部52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径向连结部50由具有面向旋转轴心y1方向的板面的板材构成。在径向连结部50上形成有在旋转轴心y1方向上开口的多个(例如,四个)开口50a。在径向连结部50中的与被叠合部51a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供被叠合部51a进入的凹部50b。

横跨前侧的连结部件48和后侧的连结部件48而设置有将这些连结部件连结的多根(例如,四根)连结杆55。通过利用连结杆55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和后侧的连结部件48连结,从而前侧的连结部件48和后侧的连结部件48成为一体。即,前侧的连结部件48、后侧的连结部件48以及连结杆55作为单元而构成(被单元化)。连结杆55由截面形状呈大致l形的部件构成。连结杆55绕旋转轴心y1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杆55绕旋转轴心y1以90度间隔配置有四根。

在所述主体部和连结部件48之间,设置有对连结部件48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进入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56(参照图6以及图10)。通过将设置于径向连结部50的突起50c插入到形成于主体部连结部49(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开口51d中,从而构成限制部56。开口51d在主体部连结部49上绕旋转轴心y1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开口51d是在主体30的周向上长的长孔。

突起50c在径向连结部50上绕旋转轴心y1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突起50c从径向连结部50中的与主体30的内周面相向的部分(径向连结部50的外周部)向主体30的径向外侧突出。突起50c在主体30的径向上相比主体部连结部49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相比主体30的外周面并未向外侧突出。

在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被叠合于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侧的被叠合部51a的状态下,并且,在突起50c嵌入到开口51d中的状态下,将主体部连结部49和径向连结部50固定(例如,焊接固定),从而构成连结部件48。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和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共面。即,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和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位于以旋转轴心y1为中心的圆(同心圆)上。

如图6所示,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在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此时,利用限制部56对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进行限制。突起50c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抵接,从而使得前侧的连结部件48不会进一步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

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在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此时,利用限制部56对后侧的连结部件48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进行限制。突起50c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抵接,从而使得后侧的连结部件48不会进一步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

中间主体部34(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利用螺栓47固定于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的后半部以及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的前半部。通过拆卸螺栓47,从而可以从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以及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拆卸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

〔脱粒筒的制造方法〕

接着,利用图11至图14说明脱粒筒11的制造方法。如图11至图14所示,脱粒筒11的制造方法具备:脱粒齿安装工序、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脱粒筒轴安装工序、以及前后连结工序。

如图11所示,脱粒齿安装工序是将脱粒齿29安装于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的工序。如图12所示,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是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安装于前侧主体部32并且将后侧的连结部件48安装于后侧主体部33的工序。在进行脱粒齿安装工序后,在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中,利用螺栓47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并且利用螺栓47将后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此时,在利用限制部56对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并且,在利用限制部56对后侧的连结部件48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将后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

如图13所示,脱粒筒轴安装工序是将脱粒筒轴28安装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的工序。在进行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后,在脱粒筒轴安装工序中,将脱粒筒轴28利用螺栓41固定于前侧凸起部39,并利用螺栓54固定于前侧的中间凸起部52,并利用螺栓54固定于后侧的中间凸起部52,并且利用螺栓45固定于后侧凸起部43。

如图14所示,前后连结工序是将中间主体部34经由前侧的连结部件48与前侧主体部32连结并且经由后侧的连结部件48与后侧主体部33连结的工序。在进行脱粒筒轴安装工序后,在前后连结工序中,将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利用螺栓47固定于前侧的连结部件48并且利用螺栓47固定于后侧的连结部件48。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30前后被分割为三部分。但是,主体30也可以前后被分割为四部分以上。或者,主体30也可以前后被分割为两部分。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前侧主体部32在主体30的周向上一分为二为两个前侧主体部结构部件而构成,并且各前侧主体部结构部件相对于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或者,如图16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后侧主体部33在主体30的周向上一分为二为两个后侧主体部结构部件而构成,并且各后侧主体部结构部件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能够装卸。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但是,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比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的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主体部34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但是,也可以是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中的任意主体部能够装卸。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主体部34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但是,中间主体部34也可以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三部分以上。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但是,也可以是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中的仅有一方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由相同部件构成,并且脱粒齿29的排列相同。但是,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并且,脱粒齿29的排列也可以不同。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部件48(径向连结部50)上形成有四个开口50a。但是,也可以在连结部件48(径向连结部50)上形成一个至三个或五个以上的开口50a。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体30的周壁上没有设置检修口。但是,也可以在主体30的周壁上设置检修口。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用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之外,也可以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本发明第二方面:

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

图17以及图18示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本联合收割机具备机架1和对机架1进行支承的行驶装置2。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设置有驾驶室3。驾驶室3具备供驾驶员搭乘的驾驶部4和覆盖驾驶部4的舱室5。在驾驶部4的下方设置有发动机(省略图示)。

在驾驶室3的前方设置有收割直立谷秆的收割部6。在驾驶室3的后方设置有积存谷粒的谷粒积存箱7。设置有将谷粒积存箱7内的谷粒排出的谷粒排出装置8。在机体的左侧部设置有对收割谷秆进行夹持输送的供给链9。在谷粒积存箱7的左侧相邻处设置有脱粒装置10。脱粒装置10利用脱粒筒11对由供给链9输送的收割谷秆进行脱粒处理。在脱粒装置10的后侧连接设置有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2。排出秸秆输送装置12从供给链9接收脱粒处理后的排出秸秆并向后方进行夹持输送。

〔收割部〕

收割部6构成为多条收割规格(例如,六条收割规格)。收割部6具备多个(例如,七个)分禾器13、多个(例如,六个)扶禾装置14、切断装置15以及输送装置16。分禾器13将田地的直立谷秆分开。扶禾装置14将分开后的直立谷秆扶起。切断装置15将被扶起的直立谷秆切断。输送装置16朝向脱粒装置10向后方输送收割谷秆。

〔脱粒装置〕

如图19所示,在脱粒装置10的上部形成有脱粒室17。在脱粒室17设置有脱粒筒11。脱粒筒11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y1旋转。在脱粒筒11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网18。在脱粒室17的后方设置有将尘埃排出到外部的排尘风扇19。

在脱粒装置10的下部设置有:将分选对象物向机体后方移送的同时进行筛选的摆动分选装置20、向摆动分选装置20吹送分选风的风选机21、回收一次处理物的谷粒(单粒化谷粒等)的一次处理回收部22、以及回收二次处理物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回收部23等。

在一次处理回收部22设置有向右方输送一次处理物的谷粒的一次螺旋装置24。在一次螺旋装置24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将一次处理物的谷粒扬谷输送到谷粒积存箱7的扬谷装置25。

在二次回收部23设置有向右方输送二次处理物的谷粒的二次螺旋装置26。在二次螺旋装置26的右端部连动地连结有将二次处理物的谷粒还原到摆动分选装置20的二次还原装置27。

〔脱粒筒〕

如图19至图21所示,脱粒筒11具有: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脱粒筒轴28、以及支承于脱粒筒轴28并且在外周部安装有多个脱粒齿29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30。脱粒筒11能够绕沿机体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心y1旋转。脱粒筒11经由脱粒筒轴28支承于脱粒室17的前壁31f以及后壁31b。主体30具有将主体30前后分割(例如,分割为三部分)而得到的多个(例如,三个)主体部。作为所述主体部,主体30具有:位于前侧的前侧主体部32、位于后侧的后侧主体部33、以及位于前侧主体部32和后侧主体部33之间的中间主体部34。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以这些主体部一体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单一的脱粒筒轴28。前侧主体部32的前后长度l1、后侧主体部33的前后长度l2以及中间主体部34的前后长度l3大致相等。即,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

脱粒筒轴28经由前轴承35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前壁31f,并且经由后轴承36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后壁31b。在脱粒筒轴28中的从前壁31f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被输入来自所述发动机的驱动力的输入带轮37。

〔前侧主体部〕

前侧主体部32由大致圆筒形状的板材构成。在前侧主体部32的前端开口缘部利用螺栓固定有将前端开口堵塞的前板材38。在前板材38的后表面(主体30的内部侧的面)利用螺栓40固定有前侧凸起部39。前侧凸起部39利用螺栓41固定于脱粒筒轴28。前板材38经由前侧凸起部39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后侧主体部〕

后侧主体部33由大致圆筒形状的板材构成。在后侧主体部33的后端开口缘部利用螺栓固定有将后端开口堵塞的后板材42。在后板材42的前表面(主体30的内部侧的面)利用螺栓44固定有后侧凸起部43。后侧凸起部43利用螺栓45固定于脱粒筒轴28。后板材42经由后侧凸起部43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中间主体部〕

中间主体部34具有将中间主体部34在主体30的周向上进行分割(例如,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多个(例如,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当于本发明的“主体部结构部件”)。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由大致半圆筒形状的板材构成。中间主体部34是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对开结构。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由相同部件构成,并且脱粒齿29的排列相同。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在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中的、主体30周向上的一方侧的缘部,设置有与另一方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连结的连结部46a。连结部46a在从内周侧紧贴于另一方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状态下利用螺栓固定。

〔连结部件〕

如图20至图22所示,在主体30的内部的前后中间部设置有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以及后侧的连结部件48。前侧的连结部件48设置于主体30的内部的前侧主体部32和中间主体部34的边界部。前侧的连结部件48将前侧主体部32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将脱粒筒轴28与前侧主体部32以及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前侧的连结部件48利用螺栓47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中间主体部34。

后侧的连结部件48设置于主体30的内部的后侧主体部33和中间主体部34的边界部。后侧的连结部件48将后侧主体部33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将脱粒筒轴28与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后端部彼此连结。后侧的连结部件48利用螺栓47能够装卸地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

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以及后侧的连结部件48由相同部件构成。连结部件48具有:沿着主体30的内周面的主体部连结部49(相当于本发明的“前后连结部件”)、以及横跨脱粒筒轴28和主体部连结部49的径向连结部50(相当于本发明的“径向连结部件”)。

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将前侧主体部32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能够装卸。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将后侧主体部33和中间主体部34连结,并且,将主体30的在周向上相邻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的后端部彼此连结。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能够装卸。

如图23至图25所示,主体部连结部49沿着主体30的内周面设置。主体部连结部49形成为沿着主体30的内周面的大致环形。主体部连结部49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多个(例如,两个)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而构成。即,主体部连结部49是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而得到的对开结构。两个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由相同部件构成。

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由大致半环形的板材构成。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中的、主体30的周向上的一端部,形成有与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叠合的被叠合部51a。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被叠合部51a和其他部分的边界部以被叠合部51a相比所述其他部分位于主体30的径向内周侧的方式形成为台阶形状。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形成有螺栓47用的螺栓孔51b。

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供将脱粒齿29固定于主体30的螺栓29a(相当于本发明的“固定件”)以及螺母29b(相当于该“固定件”)进入的切口部51c(参照图22以及图26)。在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上,两个切口部51c在旋转轴心y1方向的一方侧开口,并且,两个切口部51c在旋转轴心y1方向的另一方侧开口。在一方侧开口的切口部51c和在另一方侧开口的切口部51c在主体30的周向上错位。

前侧的径向连结部50将脱粒筒轴28和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连结。在前侧的径向连结部50的前表面利用螺栓53固定有中间凸起部52。中间凸起部52利用螺栓54固定于脱粒筒轴28。前侧的连结部件48经由中间凸起部52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后侧的径向连结部50将脱粒筒轴28和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连结。在后侧的径向连结部50的后表面利用螺栓53固定有中间凸起部52。中间凸起部52利用螺栓54固定于脱粒筒轴28。后侧的连结部件48经由中间凸起部52能够与脱粒筒轴28一体旋转地支承于脱粒筒轴28。

径向连结部50由具有面向旋转轴心y1方向的板面的板材构成。在径向连结部50上形成有在旋转轴心y1方向上开口的多个(例如,四个)开口50a。在径向连结部50中的与被叠合部51a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供被叠合部51a进入的凹部50b。

横跨前侧的连结部件48和后侧的连结部件48而设置有将这些连结部件连结的多根(例如,四根)连结杆55。通过利用连结杆55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和后侧的连结部件48连结,从而前侧的连结部件48和后侧的连结部件48成为一体。即,前侧的连结部件48、后侧的连结部件48以及连结杆55作为单元而构成(被单元化)。连结杆55由截面形状呈大致l形的部件构成。连结杆55绕旋转轴心y1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杆55绕旋转轴心y1以90度间隔配置有四根。

在所述主体部和连结部件48之间,设置有对连结部件48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缘部进入所述主体部的内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56(参照图22以及图26)。通过将设置于径向连结部50的突起50c插入到形成于主体部连结部49(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开口51d中,从而构成限制部56。开口51d在主体部连结部49上绕旋转轴心y1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开口51d是在主体30的周向上长的长孔。

突起50c在径向连结部50上绕旋转轴心y1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多个(例如,四个)。突起50c从径向连结部50中的与主体30的内周面相向的部分(径向连结部50的外周部)向主体30的径向外侧突出。突起50c在主体30的径向上相比主体部连结部49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相比主体30的外周面并未向外侧突出。

在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被叠合于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侧的被叠合部51a的状态下,并且,在突起50c嵌入到开口51d中的状态下,将主体部连结部49和径向连结部50固定(例如,焊接固定),从而构成连结部件48。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和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共面。即,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和另一方的主体部连结部结构部件51的外周面位于以旋转轴心y1为中心的圆(同心圆)上。

如图22所示,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在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此时,利用限制部56对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进行限制。突起50c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抵接,从而使得前侧的连结部件48不会进一步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

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在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此时,利用限制部56对后侧的连结部件48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进行限制。突起50c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抵接,从而使得后侧的连结部件48不会进一步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

中间主体部34(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利用螺栓47固定于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的后半部以及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的前半部。通过拆卸螺栓47,从而可以从前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以及后侧的主体部连结部49拆卸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

〔脱粒筒的制造方法〕

接着,利用图27至图30说明脱粒筒11的制造方法。如图27至图30所示,脱粒筒11的制造方法具备:脱粒齿安装工序、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脱粒筒轴安装工序、以及前后连结工序。

如图27所示,脱粒齿安装工序是将脱粒齿29安装于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的工序。如图28所示,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是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安装于前侧主体部32并且将后侧的连结部件48安装于后侧主体部33的工序。在进行脱粒齿安装工序后,在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中,利用螺栓47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并且利用螺栓47将后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此时,在利用限制部56对前侧的连结部件48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进入前侧主体部32的内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将前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前侧主体部32的后端开口缘部,并且,在利用限制部56对后侧的连结部件48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进入后侧主体部33的内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利用螺栓47将后侧的连结部件48固定于后侧主体部33的前端开口缘部。

如图29所示,脱粒筒轴安装工序是将脱粒筒轴28安装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的工序。在进行前后连结部件安装工序后,在脱粒筒轴安装工序中,将脱粒筒轴28利用螺栓41固定于前侧凸起部39,并利用螺栓54固定于前侧的中间凸起部52,并利用螺栓54固定于后侧的中间凸起部52,并且利用螺栓45固定于后侧凸起部43。

如图30所示,前后连结工序是将中间主体部34经由前侧的连结部件48与前侧主体部32连结并且经由后侧的连结部件48与后侧主体部33连结的工序。在进行脱粒筒轴安装工序后,在前后连结工序中,将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利用螺栓47固定于前侧的连结部件48并且利用螺栓47固定于后侧的连结部件48。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30前后被分割为三部分。但是,主体30也可以前后被分割为四部分以上。或者,主体30也可以前后被分割为两部分。在该情况下,如图31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前侧主体部32在主体30的周向上一分为二为两个前侧主体部结构部件而构成,并且各前侧主体部结构部件相对于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或者,如图32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后侧主体部33在主体30的周向上一分为二为两个后侧主体部结构部件而构成,并且各后侧主体部结构部件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能够装卸。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但是,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不同。在该情况下,中间主体部34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比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的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主体部34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但是,也可以是前侧主体部32、后侧主体部33以及中间主体部34中的任意主体部能够装卸。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主体部34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但是,中间主体部34也可以在主体30的周向上被分割为三部分以上。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但是,也可以是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中的仅有一方相对于前侧主体部32以及后侧主体部33能够装卸。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由相同部件构成,并且脱粒齿29的排列相同。但是,两个中间主体部结构部件46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并且,脱粒齿29的排列也可以不同。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部件48(径向连结部50)上形成有四个开口50a。但是,也可以在连结部件48(径向连结部50)上形成一个至三个或五个以上的开口50a。

(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主体30的周壁上没有设置检修口。但是,也可以在主体30的周壁上设置检修口。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用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之外,也可以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