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0539发布日期:2018-12-14 21:29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羊肚菌(morchellaconica)俗称羊雀菌、包谷菌、麻子菌、狼肚,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由于其菌盖是一个布满凹陷和棱脊的网状体,形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肉质脆嫩,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糖、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较高,是世界公认的珍贵食用菌和药用菌,在我国古代常作为宫中的滋补贡品,现已成为宴席上的珍品,但是羊肚菌的人工栽培非常困难。目前,也只有四川、云南等地有大田仿野生栽培成功的案例。仿野生栽培就是在自然气候条件下,将羊肚菌的种子播种在耕作过的土壤中,搭盖遮阳棚,经过4-6个月的自然生长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此方法虽能成功收获到子实体,但是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周期比较长:最短的时间要4个月开始采收,最长的达6个月之久;2、出菇难度大:羊肚菌菌丝体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容易失败,很难长出羊肚菌子实体,即使种出来,每年产量也极不稳定,严重制约了羊肚菌的大面积推广和商业化生产;3、不能连作:羊肚菌每年需要换地种植,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中国专利号cn107580970a公开了一种潮湿多雨地区羊肚菌商业化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搭建第一层遮阳棚、整地、播种和补充营养基质、菌丝培养、搭第二层u型小拱棚、原基和幼菇管理等步骤;本发明在长出菌丝后搭建小拱棚,保护幼菇免受风雨的侵害,但是维持了棚内温度,降低了原基分化时需要的变温刺激,从而延长了羊肚菌的出菇时间,降低出菇效率;其次,播种后即补充营养基质,过早的使土壤中营养丰盛,不利于菌丝生长。因此为了羊肚菌资源的持续利用,开发一种羊肚菌的大棚设施化栽培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利用大棚加小拱棚的设施化栽培有效避免羊肚菌生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出菇整齐,出菇率稳定,解决其产量低、周期长等诸多问题,通过与水稻连作解决连作障碍,为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搭建大棚,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每棚播撒生石灰50~70kg/亩,深耕20~40cm,作畦,畦宽100~150cm、畦长40m,畦间留排水沟;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土壤湿度50~70%时,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每棚菌种量为250~300kg;s4、搭建小拱棚:搭建圆弧状的小拱棚,并覆盖一层薄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s5、补充营养基质:每畦每隔1m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s6、菌丝管护: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s7、催菇: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地温达到8~12℃时,补充水分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形成幼小的菇蕾时,撤掉黑膜,直到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大棚具有保温性,覆盖透明薄膜后,随着白天光的透射,棚内温度升高,但因通风不好,往往造成棚内高温、高湿危害或造成病害发生的条件;且大棚内的温度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外界气温下降而下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越是低温期温差越大。通过增加遮阳网一定程度上能够挡光、降温,避免过高温度的出现,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量,增加湿度,且外界低温时还有一定的保温增湿作用,但仍然不能避免高温时土壤温度过高,低温时土壤温度过低的情况,导致出现羊肚菌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最终致减产,严重的甚至会绝产的问题;因此单纯的大棚并不适合喜湿、喜低温的羊肚菌生长。本发明在大棚内设置小拱棚,小拱棚高度为50cm,为羊肚菌提供了充足的生长空间,不会干扰羊肚菌的正常生长;棚面覆盖黑膜,因其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所以能使被覆盖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减小,起到高温缓冲温度上升,低温减缓温度下降的作用,极大的延长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时间,从而将土壤温度维持在适合羊肚菌生长的范围,避免了温度骤升骤降对菌丝和子实体的影响;其次,有利于保水保湿保肥,因土壤日温变化稳定,水分散失慢,土壤温度、湿度相对恒定,有机质处于正常循环状态中,有利于促进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再者,能进一步遮盖阳光,抵挡从遮阳网透过的阳光,经透过少量散射光,形成荫蔽环境,羊肚菌菌丝能够更好的生长发育,对子实体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产量。但双层棚的设置,不可避免会影响土壤和棚内空气的流通性和含氧量,因此,本发明选用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土壤克服这一问题,保证羊肚菌在土壤生长时的氧气供应。通过大棚和内设小拱棚的方式,一方面在秋季播种时节维持棚温,使其温度保持在20~28℃,有利于菌丝定植与生长;在冬季低温催菇时节保温,白d提高大棚内温度,夜晚减少热辐射,维持大棚内的温度,使土温变化平稳,将砂质土壤温度提高到5~8℃左右,另一方面将早晚温差提高并维持至10~15℃,增加了羊肚菌原基分化时需要的变温刺激中的昼夜温差刺激作用,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缩小出菇周期,出菇率高,出菇整齐,也有利于其养分的积累,形成的子实体个大饱满,品质高。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薄膜为黑地膜、银黑地膜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薄膜为黑地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50~60cm小拱棚,所述拱架选自竹条、硬塑料条或金属管中的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营养袋摆放时期为菌霜期或菌霜退后。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的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30~50份、谷壳15~35份、小麦18~28份、生石灰0.5~1.5份、石膏0.5~1.5份、腐殖土5~15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营养袋中添加腐殖土,腐殖土中腐殖质含量比较丰富,同时含有较多的氮和磷元素,既能够补充羊肚菌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促进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生长,也能改善保水性。进一步的,所述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40份、谷壳25份、小麦23份、生石灰1份、石膏1份、腐殖土10份。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午关棚,傍晚开棚。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可通过排水沟内引水、雾化喷头喷水等方式补充水分。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水稻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结合湖北地区当地9~11月的温度与湿度情况以及最低冬季日平均气温0℃附近,在羊肚菌菌丝生长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其生长规律的管理办法,并且通过设施大棚和小拱棚的投入,有效减少了环境变化对其生长所造成的毁灭性影响,通过与水稻连作解决连作障碍,出菇率稳定,产量高,培养成本低,种植周期短,具有办法科学,栽培方式符合我省气候特点,可大面积推广等显著特点。2.通过大棚和内设小拱棚的方式,一方面在秋季高温播种时节,维持棚温,使其温度保持在20~28℃,有利于菌丝定植与生长;另一方面在冬季低温催菇时节,白天提高大棚内温度,夜晚减少热辐射,维持大棚内的温度,使土温变化平稳,将砂质土壤温度提高到5~8℃左右,并将早晚温差提高并维持至10~15℃,增加了羊肚菌原基分化时需要的变温刺激中的昼夜温差刺激作用,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缩小出菇周期,出菇率高,出菇整齐,也有利于其养分的积累,形成的子实体个大饱满,品质高。3.羊肚菌菌丝萌发期间对营养的要求不是太高,但菌丝生长阶段或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量的内在营养物质,但过剩的营养物质反而不利于羊肚菌的形成。砂质土壤沙粒多粘粒少,土体结构松散,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中等,有利于羊肚菌菌丝体的萌发,若此时营养过剩,会影响羊肚菌的品质,因此本发明在菌丝体萌发后菌丝体生长过程中,土壤营养物质消耗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摆放营养袋,补充一定量的碳、氮、磷及有机酸等营养物质,此时,有利于菌丝体生长,提高菌丝生物量,从而诱导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的发育,提高出菇率。4.砂质土壤土温变幅大,有利于形成早晚温差,早晚温差大有利于子实体原基的发育和子实体的形成;其次,通气性好,有利于维持好氧的羊肚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充足氧气,缩短种植周期;而且氧气充足,也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无毒害物质存在,可以实现连作。5.羊肚菌与水稻轮作,有利于改善棚内土壤性质,抑制连作病害发生。通过水稻栽培期间吸收养分来减少上壤养分和盐分的累积,缓解土壤酸化,其次种植水稻可以利用固氮特性,减少羊肚菌栽培氮肥施用量,且水稻根茬还田,在土壤中分解成有机质,增加土壤中磷、钾等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形成适于下季羊肚菌栽培的环境,羊肚菌的栽培也可以利用羊肚菌生长产生的大量有益菌群留存于土壤进一步繁殖,改善土壤性质,抑制土壤有害菌的生长,从而抑制连作病害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一、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水稻田,在其上搭建大棚,棚高3m、宽8m、长40m、侧栏间隔为1m,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两边用卡槽卡紧,棚底周围土块压实,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在搭好菇棚的土地上,每棚播撒生石灰50kg/亩,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土地,深翻深度为20cm,土壤呈直径为1~2cm的块状为最佳,随后作畦,畦宽100cm、畦长40m,且每畦中间留30cm的排水沟,深度为10cm。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排水沟内引水至畦高,使土壤湿度达到50~70%,带水消退后,将双手和小刀用酒精消毒后,割开菌种袋,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随后,采用穴播、条播或撒播方式进行播种,每棚菌种量为250kg。s4、搭建小拱棚:播种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8米、宽2厘米左右竹条弯成圆弧状,在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50cm小拱棚,上面覆盖黑地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防止膜滑落。s5、补充营养基质:播种约15d后,每隔3d,揭开黑膜观察畦面是否出现大面积菌霜,菌霜只会出现2~3d,务必勤观察,在菌霜期或菌霜退后,每畦每隔1米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摆放时,将刀用酒精消毒后,在营养袋上划开一个10cm左右的口子,然后将口子面对着畦面直接摆放,让营养料紧贴土壤。所述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30份、谷壳35份、小麦18份、生石灰1.5份、石膏0.5份、腐殖土15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s6、菌丝管护:当棚温高于30℃时开棚透气,低于20℃时关棚保温;空气湿度高于90%时开棚透气,低于55%时打开雾化喷头加湿处理,保持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后,不要轻易搬动营养袋,密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营养袋出现绿霉、红曲霉等杂菌时,应及时将染霉的袋子撤掉,感染地方用生石灰进行覆盖,感染的营养袋深埋于远离种植区的地方,防止感染其他菌丝。s7、催菇:当地温达到10℃左右,通过中午关棚,傍晚开棚等方式增加昼夜温差,排水沟内引水、g型喷头喷水等补充水分方式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即为信号菇,表明羊肚菌即将出菇,出菇时需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信号菇将形成幼小的菇蕾,此时,将黑膜撤掉,有利于菇体对氧气的吸收,菇蕾到形成子实体大约需要15d,当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着菌柄轻轻一割即可,随后在挖出土壤中剩余的菌柄,防止腐烂霉变。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实施例2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水稻田,在其上搭建大棚,棚高3m、宽8m、长40m、侧栏间隔为1m,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两边用卡槽卡紧,棚底周围土块压实,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在搭好菇棚的土地上,每棚播撒生石灰55kg/亩,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土地,深翻深度为25cm,土壤呈直径为1~2cm的块状为最佳,随后作畦,畦宽110cm、畦长40m,且每畦中间留35cm的排水沟,深度为12cm。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排水沟内引水至畦高,使土壤湿度达到50~70%,带水消退后,将双手和小刀用酒精消毒后,割开菌种袋,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随后,采用穴播、条播或撒播方式进行播种,每棚菌种量为260kg。s4、搭建小拱棚:播种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8米、宽2厘米左右硬塑料条弯成圆弧状,在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52cm小拱棚,上面覆盖银黑地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防止膜滑落。s5、补充营养基质:播种约15d后,每隔3d,揭开黑膜观察畦面是否出现大面积菌霜,菌霜只会出现2~3d,务必勤观察,在菌霜期或菌霜退后,每畦每隔1米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摆放时,将刀用酒精消毒后,在营养袋上划开一个10cm左右的口子,然后将口子面对着畦面直接摆放,让营养料紧贴土壤。所述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35份、谷壳30份、小麦20份、生石灰1.25份、石膏1.25份、腐殖土12.5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s6、菌丝管护:当棚温高于30℃时开棚透气,低于20℃时关棚保温;空气湿度高于90%时开棚透气,低于55%时打开雾化喷头加湿处理,保持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后,不要轻易搬动营养袋,密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营养袋出现绿霉、红曲霉等杂菌时,应及时将染霉的袋子撤掉,感染地方用生石灰进行覆盖,感染的营养袋深埋于远离种植区的地方,防止感染其他菌丝。s7、催菇:当地温达到10℃左右时,通过中午关棚,傍晚开棚等方式增加昼夜温差,排水沟内引水、g型喷头喷水等补充水分方式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即为信号菇,表明羊肚菌即将出菇,出菇时需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信号菇将形成幼小的菇蕾,此时,将黑膜撤掉,有利于菇体对氧气的吸收,菇蕾到形成子实体大约需要15d,当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着菌柄轻轻一割即可,随后在挖出土壤中剩余的菌柄,防止腐烂霉变。、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实施例3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水稻田,在其上搭建大棚,棚高3m、宽8m、长40m、侧栏间隔为1m,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两边用卡槽卡紧,棚底周围土块压实,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在搭好菇棚的土地上,每棚播撒生石灰60kg/亩,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土地,深翻深度为30cm,土壤呈直径为1~2cm的块状为最佳,随后作畦,畦宽120cm、畦长40m,且每畦中间留40cm的排水沟,深度为13cm。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排水沟内引水至畦高,使土壤湿度达到50~70%,带水消退后,将双手和小刀用酒精消毒后,割开菌种袋,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随后,采用穴播、条播或撒播方式进行播种,每棚菌种量为275kg。s4、搭建小拱棚:播种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8米、宽2厘米左右竹条弯成圆弧状,在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55cm小拱棚,上面覆盖黑地膜或者银黑地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防止膜滑落。s5、补充营养基质:播种约15d后,每隔3d,揭开黑膜观察畦面是否出现大面积菌霜,菌霜只会出现2~3d,务必勤观察,在菌霜期或菌霜退后,每畦每隔1米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摆放时,将刀用酒精消毒后,在营养袋上划开一个10cm左右的口子,然后将口子面对着畦面直接摆放,让营养料紧贴土壤。所述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40份、谷壳25份、小麦23份、生石灰1份、石膏1份、腐殖土10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s6、菌丝管护:当棚温高于30℃时开棚透气,低于20℃时关棚保温;空气湿度高于90%时开棚透气,低于55%时打开雾化喷头加湿处理,保持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后,不要轻易搬动营养袋,密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营养袋出现绿霉、红曲霉等杂菌时,应及时将染霉的袋子撤掉,感染地方用生石灰进行覆盖,感染的营养袋深埋于远离种植区的地方,防止感染其他菌丝。s7、催菇:当地温达到10℃左右时,通过中午关棚,傍晚开棚等方式增加昼夜温差,排水沟内引水、g型喷头喷水等补充水分方式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即为信号菇,表明羊肚菌即将出菇,出菇时需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信号菇将形成幼小的菇蕾,此时,将黑膜撤掉,有利于菇体对氧气的吸收,菇蕾到形成子实体大约需要15d,当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着菌柄轻轻一割即可,随后在挖出土壤中剩余的菌柄,防止腐烂霉变。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实施例4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水稻田,在其上搭建大棚,棚高3m、宽8m、长40m、侧栏间隔为1m,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两边用卡槽卡紧,棚底周围土块压实,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在搭好菇棚的土地上,每棚播撒生石灰65kg/亩,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土地,深翻深度为35cm,土壤呈直径为1~2cm的块状为最佳,随后作畦,畦宽135cm、畦长40m,且每畦中间留40cm的排水沟,深度为15cm。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排水沟内引水至畦高,使土壤湿度达到50~70%,带水消退后,将双手和小刀用酒精消毒后,割开菌种袋,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随后,采用穴播、条播或撒播方式进行播种,每棚菌种量为285kg。s4、搭建小拱棚:播种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8米、宽2厘米左右金属管弯成圆弧状,在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57cm小拱棚,上面覆盖黑地膜或者银黑地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防止膜滑落。s5、补充营养基质:播种约15d后,每隔3d,揭开黑膜观察畦面是否出现大面积菌霜,菌霜只会出现2~3d,务必勤观察,在菌霜期或菌霜退后,每畦每隔1米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摆放时,将刀用酒精消毒后,在营养袋上划开一个10cm左右的口子,然后将口子面对着畦面直接摆放,让营养料紧贴土壤。所述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45份、谷壳20份、小麦26份、生石灰0.75份、石膏0.75份、腐殖土7.5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s6、菌丝管护:当棚温高于30℃时开棚透气,低于20℃时关棚保温;空气湿度高于90%时开棚透气,低于55%时打开雾化喷头加湿处理,保持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后,不要轻易搬动营养袋,密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营养袋出现绿霉、红曲霉等杂菌时,应及时将染霉的袋子撤掉,感染地方用生石灰进行覆盖,感染的营养袋深埋于远离种植区的地方,防止感染其他菌丝。s7、催菇:当地温达到10℃左右时,通过中午关棚,傍晚开棚等方式增加昼夜温差,排水沟内引水、g型喷头喷水等补充水分方式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即为信号菇,表明羊肚菌即将出菇,出菇时需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信号菇将形成幼小的菇蕾,此时,将黑膜撤掉,有利于菇体对氧气的吸收,菇蕾到形成子实体大约需要15d,当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着菌柄轻轻一割即可,随后在挖出土壤中剩余的菌柄,防止腐烂霉变。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实施例5一种羊肚菌和水稻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搭建菇棚:在收割后的水稻田均匀撒上2kg/亩的腐熟剂,然后深耕将腐熟剂和秸秆一同翻入地下,后灌跑马水,保持土壤湿润7~10d,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水稻田,在其上搭建大棚,棚高3m、宽8m、长40m、侧栏间隔为1m,并覆盖一层塑料膜及遮阴网至棚底,棚两边用卡槽卡紧,棚底周围土块压实,棚内每隔一米安装一组雾化喷头。s2、畦床建造:在搭好菇棚的土地上,每棚播撒生石灰70kg/亩,然后用旋耕机深翻土地,深翻深度为40cm,土壤呈直径为1~2cm的块状为最佳,随后作畦,畦宽150cm、畦长40m,且每畦中间留50cm的排水沟,深度为15cm。s3、播种:在环境最高温度18~20℃,排水沟内引水至畦高,使土壤湿度达到50~70%,带水消退后,将双手和小刀用酒精消毒后,割开菌种袋,把羊肚菌菌种掰成核桃大小,随后,采用穴播、条播或撒播方式进行播种,每棚菌种量为300kg。s4、搭建小拱棚:播种结束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8米、宽2厘米左右金属管弯成圆弧状,在畦上每隔一米用两根拱架弯成圆弧状,交叉搭成高度为60cm小拱棚,上面覆盖黑地膜或者银黑地膜,周边用透明胶或是细绳固定,防止膜滑落。s5、补充营养基质:播种约15d后,每隔3d,揭开黑膜观察畦面是否出现大面积菌霜,菌霜只会出现2~3d,务必勤观察,在菌霜期或菌霜退后,每畦每隔1米摆放3包营养袋,呈“品”字形;摆放时,将刀用酒精消毒后,在营养袋上划开一个10cm左右的口子,然后将口子面对着畦面直接摆放,让营养料紧贴土壤。所述营养袋的制作方法为:每100质量份营养料包含玉米芯50份、谷壳15份、小麦28份、生石灰0.5份、石膏1.5份、腐殖土5份,混合后调含水量为55%,拌匀后装入14*28cm的菌袋,扎口后灭菌,冷却后摆放备用。s6、菌丝管护:当棚温高于30℃时开棚透气,低于20℃时关棚保温;空气湿度高于90%时开棚透气,低于55%时打开雾化喷头加湿处理,保持菌丝生长期间棚温保持在20~28℃,空气湿度为75%~85%;当菌丝串至营养袋内后,不要轻易搬动营养袋,密切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当营养袋出现绿霉、红曲霉等杂菌时,应及时将染霉的袋子撤掉,感染地方用生石灰进行覆盖,感染的营养袋深埋于远离种植区的地方,防止感染其他菌丝。s7、催菇:当地温达到10℃左右时,通过中午关棚,傍晚开棚等方式增加昼夜温差,排水沟内引水、g型喷头喷水等补充水分方式进行催菇。s8、育菇、采收:当土壤中出现白色小点,即为信号菇,表明羊肚菌即将出菇,出菇时需加大土壤与空气湿度、氧气量,勤通风换气,过3~5d,信号菇将形成幼小的菇蕾,此时,将黑膜撤掉,有利于菇体对氧气的吸收,菇蕾到形成子实体大约需要15d,当子实体的菌盖长至5~7cm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小刀沿着菌柄轻轻一割即可,随后在挖出土壤中剩余的菌柄,防止腐烂霉变。s9、水稻种植、采收:羊肚菌采收结束后,撤掉遮阴网,深翻土地,进行水稻育秧采收工作。二、实验例对比例1:不搭建小拱棚,其余同实施例3;对比例2:长出菌丝后搭建小拱棚,至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其余同实施例3;对比例3:播种后即补充营养基质,到原基长出时除去营养袋,其余同实施例3;种植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当地气候情况见表1和表2,采摘完羊肚菌后,统计对比例1~3和每组实施例中羊肚菌的产量和成熟时间,并观察每组实施例中羊肚菌的品相,结果见表3。表1羊肚菌种植地土壤理化性质表2种植地气温变化情况月份日均最低气温(℃)日均最高气温(℃)9172910162611825121161-252293920表3不同处理对羊肚菌的产量、成熟时间和品相的影响产量kg/亩成熟时间/d品相对比例1366~389116~134羊肚菌个体差别大,菌盖外观差,肉质薄对比例2415~440115~125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较差,肉质较薄对比例3480~522105~120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较差,肉质较薄实施例1620~645103~115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好,肉质较薄实施例2629~65590~99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好,肉质较厚实施例3645~71490~96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好,肉质较厚实施例4646~68295~105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好,肉质较厚实施例5641~673101~111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好,肉质较厚本种植地选择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的一处农田,由表1可知,该种植地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低,综合评估肥效中等,养分含量一般,由表2可知,该种植地气温变化较大,秋季与冬季气温差异大,且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温可到零下。由表3可知,实施例1~5中,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大棚加内设小拱棚的方式,而且在菌丝萌发后放置营养袋,为羊肚菌提供了最适生长环境,最终种植出的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好,肉质较厚,经济效益好。对比例1与实施例3相比,不加设小拱棚,不能保持羊肚菌生长环境的温度,而且土壤的水分容易挥发,不能为羊肚菌提供正常的生长环境,种植出的羊肚菌个体差别大,但菌盖外观差,肉质薄;对比例2与实施例3相比,在长出菌丝后搭建小拱棚,虽然较好的保持了土壤湿度,但前期不能提供菌丝萌发所需的温度,菌丝萌发慢,虽然产量仍比较高,但是生长时间较长,种植出的羊肚菌个体差别不大,菌盖外观较差,但肉质较薄;说明播种后即设小拱棚可以缩短生长时间,提高产量;对比例3与实施例3相比,播种后即补充营养基质,初期过剩的营养物质不利于羊肚菌的形成,所种植出的羊肚菌个体差别较大,菌盖外观较差,肉质较薄,经济效益差。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