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高效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48498发布日期:2019-03-19 23:12阅读:10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高效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种子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高效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polygonatirhizoma取义于“坤土之精”,药食同源,是百合科黄精属多种植物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滇黄精p.kingianumcoll.ethemsl.和多花黄精p.cyrtonemahua3种植物根茎的总称,民间药用来源更为广泛,将近有十几个种。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在我国,对黄精的药用历史已逾2000年,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在我国医学典著《神仙芝草经》及《本草纲目》中有载:“黄精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多年不老,以白更黑,齿落更生”。对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黄精含有黄精皂苷、烟酸、糖类、醌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滇黄精俗称“大黄精”,别称“节节高,仙人饭”,与其他两种黄精相比,具有生长速度快,生物量积累多、根状茎粗大等特点和优势。

云南地区的滇黄精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大理、丽江、迪庆、怒江等地,虽野生分布广,野生资源丰富,但滥采现象明显,资源量逐年减少;同时随着国内外对黄精开发的热度不断升温,特别是在老年人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方面,以及中青年的减肥但不减体质等方面,对黄精需求越来越大。

黄精野生资源短缺,现已引种栽培,但种苗严重不足。黄精繁殖方式有以种子进行的有性繁殖和以根茎进行的无性繁殖两种,以前以采挖野生的根茎繁殖为主,所能提供的种苗数量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滇黄精的大面积种植。

因滇黄精的组织培养技术还不成熟,因此种子育苗是目前解决黄精种苗短缺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对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繁育技术、种子破眠技术与成苗过程等有较多报道,但针对滇黄精种子萌发和育苗的文献还不多。年金玉、年贵发等人对滇黄精的资源分布及仿野生栽培进行了研究,所用育苗方法为“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积层处理,即将新采集的种子按1:3的比例与湿砂搅拌均匀后放人坑内,顶部盖一层湿砂进行催芽,待第2年春季播种。”庄立等人在滇黄精种子繁殖时,“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立即进行砂藏处理,即种子1份、砂土3份混合均匀,存于背阴处30cm深的坑内,保持湿润。”党康(2006)对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种子进行过低温层积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黄精种子萌发需要经过“低温一常温一低温一常温”四个阶段来缩短发芽周期,而滇黄精和多花黄精则只需要经过一个60d左右的“低温一常温”的层积过程打破其下胚轴的休眠即可,转入常温培养后,其上胚轴不需要单独的低温后熟期,随着下胚轴发育完全后,上胚轴即可形成真叶出土。邓颖连(2011)从光、温、激素、低温层积多个方面对黄精种子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温度为25℃时种子发芽率较高,为57.5%、1000mg/kg的赤霉素浸泡2d的种子出苗率较好为81%。

总之,所采用的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环节较多、步骤复杂,增加了很多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据本人研究,种子是否有后熟还有待探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经过不同方法的种子处理试验,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技术,提供一种简易高效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简易高效滇黄精种子育苗方法,包括:

步骤1,在普通温室或大棚中将沙土和腐殖土混合均匀,作为种子育苗基质,按常规方法理畦,畦高10cm,畦宽1.2-1.5m;

步骤2,9月中旬以后滇黄精果皮变黄后采收,随采随播,无需沙藏,播种于步骤1制备的育苗基质中;

步骤3,播种时搓开果实,采用条播法,株行距5cm×8cm,播种深度约2cm;

步骤4,播种后盖一薄层干松叶,以盖住3/4土面为宜,然后浇透水,之后每周浇水一次并及时拔除杂草,至4月中旬完成出芽。

进一步的,步骤1中,育苗基质按质量比,沙土:腐殖土=0.5-1.5:1.5-2.5。

进一步的,步骤1中,育苗基质按质量比,沙土:腐殖土=1:2。

进一步的,步骤2中,种子用80-150mg/l6-ba处理。

进一步的,步骤2中,种子用100mg/l6-ba处理。

进一步的,取100粒滇黄精种子按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进行播种,至4月中旬出芽后,取样20粒测定出芽率。

进一步的,用spss19.0对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

进一步的,种子出苗率为91.7%以上。

进一步的,使用壤土代替沙土和腐殖土作为种子培养基质,种子出苗率为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1)出苗率得到提高,本发明处理的滇黄精种子较之前研究的结果,出苗率由81%以下提升到90%以上。

(2)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的种子不仅萌发好,而且根生长情况良好。

(3)本发明记载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农民进行规模化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温室内种子发芽情况(两种基质根系的生长情况),a为沙土-腐殖土基质,b为壤土基质;

图2为露天种植发芽情况(田间露天播种的种子根系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发明人的具体研究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试验方法

1.1滇黄精种子萌发处理

主要采用了3种处理方式:①4℃沉积60天后大田露天种植(基质为壤土);②随采随播于温室(基质为沙土:腐殖土=1:2);③随采随播于温室(基质为壤土)。每种处理分三组重复,每个重复50粒滇黄精种子。本实验所用种子为种植于农大后山农场的5年以上的植株结的成熟果实,于9月下旬采收果实搓开后即分别处理,直接播种的每周浇水除草一次。

1.2至次年4月中旬,分别挖出种子并测定出芽率,用spss19.0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各处理发芽率的统计

到4月中旬,每种处理的每个重复组挖出20粒种子,统计其发芽率。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处理滇黄精种子发芽统计(单位:粒)

从表1中的数据能明显看出:随采随播在温室内的两组,即沙土-腐殖土和壤土中的滇黄精种子出苗率(90%以上)远高于4℃沉积60天后大田露天播种于农大农场的滇黄精种子(平均出苗率为51.7%),说明随采随播非常有利滇黄精种子的萌发。

用不同浓度6-ba处理滇黄精种子,结果显示100mg/l6-ba处理过的滇黄精种子出苗率明显高于50、200、300mg/l6-ba处理后的萌发情况。可见100mg/l6-ba对滇黄精种子萌发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2.2滇黄精种子根生长情况及根长的统计:

在温室中采用随采随播方法的种子不仅发芽率高,而且根生长良好;而经4℃沉积处理后露天种植的滇黄精种子,不但发芽率低,根的生长情况也远不及前两组。而就温室里种植的两组来说,沙土-腐殖土混和基质中的根比在壤土中的根生长优良。经过测定它们根的长度,根长数据见表2。

表2不同处理滇黄精种子根长度的统计(单位:cm)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1份沙土与2份腐殖土混成的基质,对滇黄精种子根的生长比单纯的壤土更有利。这与土壤透气性、保水性、养分等有关。

取温室中两种处理各3组重复的种子萌发生根的图片(即附图1)和4℃沉积60天后大田露天种植种子萌发生根的图片(即附图2)进行对比,可明显看出:①滇黄精种子在温室中较露天种植生长良好,尤其以1份沙土与2份腐殖土混成的基质生长最佳;②温室中滇黄精种子多已萌发且根生长良好,而露天种植的种子发根较少且短。

综上所述,滇黄精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

1.随采随播于温室并覆盖一薄层干松叶可大大提高滇黄精种子的出苗率,且长势良好;

2.沙土与腐殖土(1:2)的混合基质最适合滇黄精种子的萌发育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