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肥与秸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9416发布日期:2019-04-05 21:2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南方大田水稻配方施肥生产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绿肥与秸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当前我国化肥施用普遍过量,带来了土壤板结、酸化、面源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的一系列问题。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南方稻田面积约占全国的82%,因此,南方稻区化肥的减肥增效对实现我国2020年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紫云英是南方最主要的绿肥作物,水稻秸秆也是最常见的有机物料,二者均是培肥土壤、提升地力、减少化肥用量的手段,但二者协同还田下,水稻生育期化肥如何高效施用还较为盲目,如施肥比例、施肥量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绿肥与秸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通过紫云英与秸秆协同还田下,水稻氮磷钾化肥配比与用量调控,实现单季稻化肥氮磷钾总养分减施30%,水稻籽粒与秸秆增产2%以上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早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绿肥与秸秆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每年9-10月,南方稻田稻底套播紫云英,水稻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30-40cm,其余粉碎至5cm以内还田,被机械履带明显压坏处,适当补播紫云英种子,稻草集中覆盖处,生长苗期需用竹竿挑起,确保紫云英幼苗接受阳光;

2)翌年4月份,紫云英鲜草带荚翻压,用旋耕机干耕将紫云英及稻草深翻至耕层15cm以下;

3)翻埋腐解至5-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单季稻生育期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n+p2o5+k2o)为常规用肥量的70%,氮磷钾最适比例为n:p2o5:k2o=1:0.3:0.7,常规用肥量为24~36kg/亩。

进一步地,步骤2)紫云英鲜草翻压量为1500-2500kg/亩;稻秆干物翻压量为250-350kg/亩。

进一步地,水稻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与常规方法相同。

进一步地,步骤4)中种植单季稻后,化肥总化减量基础上,成熟期水稻籽粒与秸秆产量可增产2%以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富有新意、设计合理:水稻收割高茬与紫云英协同应用,一是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做到农机农艺融合,二是水稻高留茬有利于遮荫保墒,促进紫云英前期生长,而待翌年紫云英鲜草翻压时,高氮含量的紫云英与高碳含量的秸秆结合有利于形成碳氮耦合效应,促进有机物料腐解与在营养元素在土壤中循环转化。

2)充分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减少了稻秆焚烧等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有利于减肥增效。通过该方法,单季稻氮磷钾化肥总养分可减少30%,实现减肥、增产、增效,符合绿色发展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绿肥与秸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具体步骤为:

1.每年9-10月,南方稻田稻底套播紫云英,水稻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30-40cm,其余粉碎至5cm以内还田,被机械履带明显压坏处,适当补播紫云英种子,稻草集中覆盖处,生长苗期需用竹竿挑起,确保紫云英幼苗接受阳光。

2.翌年4月份,紫云英鲜草带荚翻压,用旋耕机干耕将紫云英鲜草与稻草深翻至耕层15cm以下;紫云英鲜草翻压量为1500-2500kg/亩;稻秆干物翻压量为250-350kg/亩。

3.翻埋腐解至5-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单季稻生育期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n+p2o5+k2o)较常规用肥量降低30%,氮磷钾最适比例为n:p2o5:k2o=1:0.3:0.7。水稻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与常规方法相同。

5.通过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水稻氮磷钾化肥配比与用量调控,可实现单季稻化肥氮磷钾总养分减施30%,成熟期水稻籽粒与秸秆增产2%以上的目标。

实施例1

一种绿肥与秸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具体步骤为:

1.每年9月,南方稻田稻底套播紫云英,水稻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30-40cm,其余粉碎至5cm以内还田,被机械履带明显压坏处,适当补播紫云英种子,稻草集中覆盖处,生长苗期需用竹竿挑起,确保紫云英幼苗接受阳光。

2.翌年4月份,紫云英鲜草带荚翻压,用旋耕机干耕将紫云英鲜草与稻草深翻至耕层15cm以下;紫云英鲜草翻压量为2000kg/亩;稻秆干物翻压量为300kg/亩。

3.翻埋腐解至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单季稻生育期常规施肥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n+p2o5+k2o)24kg/亩,本方法氮磷钾施用总量为16.8kg/亩,氮磷钾最适比例为n:p2o5:k2o=1:0.3:0.7。水稻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与常规方法相同。

5.通过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水稻氮磷钾化肥配比与用量调控,可实现单季稻化肥氮磷钾总养分减施30%,成熟期水稻籽粒与秸秆分别增产3%。

实施例2

一种绿肥与秸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具体步骤为:

1.每年10月,南方稻田稻底套播紫云英,水稻机械高留茬收割,留茬30-40cm,其余粉碎至5cm以内还田,被机械履带明显压坏处,适当补播紫云英种子,稻草集中覆盖处,生长苗期需用竹竿挑起,确保紫云英幼苗接受阳光;

2.翌年4月份,紫云英鲜草带荚翻压,用旋耕机干耕将紫云英鲜草与稻草深翻至耕层15cm以下;紫云英鲜草翻压量为2000kg/亩;稻秆干物翻压量为350kg/亩。

3.翻埋腐解至6月份,进水匀田,将翻埋的紫云英与稻秆充分犁匀,10天后插秧,种植单季稻。

4.单季稻生育期常规施肥施用氮磷钾养分总量(n+p2o5+k2o)36kg/亩,本方法氮磷钾施用总量为25.2kg/亩,氮磷钾最适比例为n:p2o5:k2o=1:0.3:0.7。水稻施肥时期与施肥方式与常规方法相同。

5.通过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水稻氮磷钾化肥配比与用量调控,可实现单季稻化肥氮磷钾总养分减施30%,成熟期水稻籽粒与秸秆分别增产2%。

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2所述的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方法与常规方法比较见表1。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养分供应满足作物需求,其中有机养分部分替代化肥,养分平衡且不过量,而常规化肥施肥满足作物需求,但氮磷钾可能不平衡且过量,导致养分流失;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对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程度效果好,而常规化肥施肥对土壤培肥与地力提升效果差;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的资源高效利用程度高,有效实现了秸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常规化肥施肥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程度低;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水稻配方施肥方法较常规施肥养分总量减少30%,并实现增产2%以上,有效实现减肥增效目标。

表1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与常规化肥施肥比较

综上所述,本发明富有新意、设计合理,通过紫云英与稻秆协同还田下单季稻配方施肥,有效减少了单季稻的化肥用量,既满足养分供应,又可培肥地力,且充分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实现减肥增效目标,是一种绿色增产模式,因而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