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器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115发布日期:2018-09-21 19:44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织培养器皿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确切提高种苗在育植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保持良好透气、同时避免外界有害细菌侵入,并有利于运送过程的有效堆栈、防止彼此碰撞导致破裂的意外发生,还能相对降低成形成本的组织培养器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培育必须在无菌空间成长至一定程度的种苗(如:各种的兰苗之类)的培养瓶10(如图12所示),通常是以开口101较窄的玻璃瓶为代表,在其内部充填入培养液20(或培养基),并放置入预培养的种苗30,之后,再取一比培养瓶10的开口101内径略大的橡皮塞40套入开口101中,橡皮塞40中间凿有一贯穿的透气孔401,透气孔401中填满棉花以利与外界空气相通,使放置在培养瓶10中的种苗30在成长过程中能获得所需的透气,并照射入光线,同时,也利于在对外销售(如:国内、或国外的远近区域)时仍可保持其成长所需的环境状态。

上述类似种苗培育环境利用的玻璃培养瓶在实际操作中与对外销售的过程中,还存有如下弊端:

1.该培养瓶由于是用玻璃质加工制成,以致在加工成本上偏高。

2.该培养瓶是以玻璃质成形,造成在植入所需的种苗对外销售时,由于这种下宽上窄的培养瓶无法作有效空间的堆栈,使得在运输成本上相对偏高。

3.这种玻璃培养瓶的重量比塑料材质明显相差甚大,使得单位贮运费用相对较高、且在搬运过程中易受到撞击发生破裂。

4.另外,置入培养瓶开口的橡皮塞由于外径必须比瓶开口大,造成购买者在要取下培养瓶开口的橡皮塞时相当耗时且不方便。

5.置入培养瓶开口的橡皮塞设有贯穿的透气孔,在平时易与外界空气相通接触下受到外界细菌侵入,以致培养瓶内的种苗受到感染。

上述这种培养瓶在应用上虽具备能够让种苗在成长及运送过程中保持所需的透气、光线照入,及在销售期间维持正常成长的环境状态,但这类培养瓶实际上还存在诸多的制造成本及运送过程、平时和外界之间的空气无适当阻隔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培养器皿结构,其能确切提高种苗在育植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保持良好透气、同时避免外界有害细菌侵入,并利于组织培养器皿在运送过程中有效堆栈、防止彼此碰撞导致破裂的意外,也相对降低这类组织培养器皿成形的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组织培养器皿结构,用于育植种苗的组织培养器皿在置入杀菌釜后能保持和外界之间的良好空气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培养器皿包含一盒体及一盖体;所述盒体上端开口供预设宽幅及形态的盖体配合覆设,且在所述盖体的默认区域设置有通孔。以利所述组织培养器皿在盛入培养液进入杀菌釜后能保持适度透气调压。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盒体上端周边朝外形成一截渐下外倾的抵靠段落,并在所述抵靠段落下端延伸设置一凸出段,以配合所述盖体相应部位朝下延伸的限位部抵靠在所述盒体的上端周边内侧,并使所述盖体靠下周边朝内形成的勾部抵制在所述盒体朝下延伸的凸出段;另在所述盖体上端预设部位凹入一空间并形成至少一个通孔。

所述盒体内部靠下段落处延伸设置有数道在堆栈时保持间隔的抵制段,并在所述盒体周边形成补强。

所述盖体在其上部的预设范围内朝上延伸设置有一截上倾段落,所述上倾段落能让堆栈在其上端的所述组织培养器皿盒体底部内凹入的一截区域保持平稳跨设。

所述盒体至少在一侧周边设置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能安装用于透气的防菌呼吸膜。

所述防菌呼吸膜在预设范围内形成能保持良好循环透气的微观间隙结构。

所述盖体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成形。以利所述组织培养器皿的盒体在盛入培养液并置入种苗对外运送过程中,能避免彼此在碰撞时发生破裂。

所述高分子聚合物,是选自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至少一种。以利组织培养器皿在置入杀菌釜后能承受内部的高温、高压及避免变质。

所述盖体上部的预设范围内朝上延伸设置一截上倾段落,在靠下段落形成一截周边。以利多个盖体在不使用时可平稳的朝上堆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确切提高种苗在育植过程中与外界空气保持良好透气、同时避免外界有害细菌侵入,并利于组织培养器皿在运送过程中有效堆栈、防止彼此碰撞导致破裂的意外发生,同时也能相对降低这类组织培养器皿成形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的盒体与盖体分别堆栈的前视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的盒体盛入培养液的实施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的盒体盛入培养液的部分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的盒体盛入培养液并覆设盖体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盛入培养液并覆设盖体的外观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在盛入培养液及覆设盖体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部位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层组织培养器皿堆栈的前视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由杀菌釜取出作种苗置入的实施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在置入种苗后黏贴防菌呼吸膜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器皿在置入种苗后的另一防菌呼吸膜的实施;

图12是习用培养瓶进行种苗培育的实施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组织培养器皿结构如图3所示,用于育植种苗的组织培养器皿3在置入杀菌釜后仍能保持和外界之间的良好空气循环。如图1~图7所示,组织培养器皿3包括一盒体1及一盖体2;其中,如图3所示,盒体1上端周边朝外形成一截渐下外倾的抵靠段落11,并在抵靠段落11下端延伸设置一凸出段12,以配合盖体2相应部位朝下延伸的限位部21抵靠在盒体1的上端周边内侧(如图4所示),并使盖体2靠下周边朝内形成的勾部22抵制在盒体1朝下延伸的凸出段12,以利置入种苗时的便利操作。另在盖体2上端预设部位凹入一空间23并形成至少一个通孔24,以利组织培养器皿3在盛入培养液4(如图2所示)进入杀菌釜中后仍能保持适度透气调压(此处的杀菌釜图中未示)的功能。

组织培养器皿3的盒体1内部靠下段落处延伸设置有数道抵制段13(如图1、图3所示),以利多个盒体1在不使用需堆栈放置时能保持适度的间隔,并对盒体1周边形成一合宜的补强作用。

覆盖在盒体1上端的盖体2,其上部的预设范围内朝上延伸设置有一截上倾段落25(如图3所示),当堆栈时,上倾段落25可供位于上端的组织培养器皿3的盒体1底部内凹入的一截区域14保持平稳跨设(如图7、图8所示)。

组织培养器皿3的盒体1至少在一侧周边15设置至少一个通孔16(如图11所示),以能够安装具备透气功能的防菌呼吸膜5。

其中,防菌呼吸膜5在预设范围内形成微观间隙结构51,使得置入组织培养器皿3的盒体1内培养液4中的种苗6能和外界保持良好的循环透气(如图11、图9所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培养器皿3包含的盒体1及覆设于上端的盖体2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成形,如图4、图5所示,以利组织培养器皿3的盒体1在盛入培养液4并置入种苗6(如图9所示)后在对外运送的过程中,能避免彼此在碰撞时发生破裂的应用。

用于制作盒体1及盖体2的高分子聚合物,是选自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至少一种,以利组织培养器皿3在置入杀菌釜后,能承受内部的高温高压、避免变质的应用。

同时,盖体2除了在其上部的预设范围内朝上延伸一截上倾段落25(如图1、图3所示),还在靠下段落形成一截周边26,以利多个盖体2在不使用时可平稳的朝上堆栈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组织培养器皿3盛入培养液4(如图2所示)并进入杀菌釜作预设的灭菌处理(如图6、图7所示),之后由杀菌釜中取出再打开盖体2置入种苗6(如图9所示),随即,再取一防菌呼吸膜5覆设盒体1上端的开口(如图10所示),以通过被结合的防菌呼吸膜5在预设范围形成的微观间隙结构51,使置入组织培养器皿3的盒体1内培养液4中的种苗6能与外界之间保持良好的循环透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