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菇栽培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815发布日期:2018-09-21 19:42阅读:1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菇栽培筐。



背景技术: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也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

现有的平菇栽培大多是采用塑料袋装填栽培基质后接种进行平菇栽培。这种具有装填培养基繁琐费时的缺陷,同时,塑料袋不易重复使用,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装填了栽培基质的菌包,堆叠后只有菌包两端可以出菇,出菇量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菇栽培筐,用以提高平菇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平菇栽培筐,包括侧壁和下底,所述侧壁和下底围成容置腔;所述侧壁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上设置有堵头;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痕量灌溉管和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管的两端穿过所述侧壁到达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痕量灌溉管的一端穿过所述侧壁到达容置腔外;所述侧壁上设置有提手。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栽培筐中,优选地,所述侧壁和下底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栽培筐中,优选地,所述栽培筐为长方体,长为50~80cm、宽为50~60cm和高为25~35cm。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菇栽培筐中,优选地,所述堵头上开设有网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网孔的直径为0.5~1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栽培筐的侧壁上开设了条形孔,平菇可以从条形孔处出菇,使得平菇可以栽培筐的四个侧壁和上端出菇,改变了袋栽平菇只从袋两端出菇的方式;在容置腔内设置的痕量灌溉管,可以根据栽培基质的含水量对栽培基质进行供水,保证了平菇对水的需求而又不会因水过量而影响平菇品质;在容置腔内设置的通气管为平菇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促进平菇的生长,提高了平菇的产量;栽培筐的侧壁和下底由耐高温高压的聚四氟乙烯制成,可以直接将栽培基质填装后进行灭菌,然后直接接种,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壁,2-下底,3-条形孔,4-堵头,5-痕量灌溉管,6-通气管,7-通气孔,8-提手,9-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平菇栽培筐,如图1至4所示,包括侧壁1和下底2,侧壁1和下底2由聚四氟乙烯制成。侧壁1和下底2围成容置腔;容置腔用于装载平菇培养基质。栽培筐为长方体,长为70cm、宽为50cm和高为30cm。

在侧壁1上开设有条形孔3,条形孔3上设置有堵头4;堵头4上开设有网孔9,网孔9的直径为0.8cm。容置腔内设置有痕量灌溉管5和通气管6,通气管6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7;通气管6的两端穿过侧壁1到达容置腔外,痕量灌溉管5的一端穿过侧壁1到达容置腔外;侧壁1上设置有提手8。

本实用新型栽培筐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具有耐高温耐高压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操作的:将堵头4安装在条形孔3上,将平菇栽培基质装填在由侧壁1和下底2围成的容置腔中。把装载了平菇栽培基质的栽培筐放入蒸汽灭菌装置中进行灭菌,达到对平菇栽培基质灭菌的目的,在堵头4上设置了网孔9,蒸汽可以从网孔9进入栽培筐中,达到对平菇栽培基质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之后的平菇栽培基质直接连同栽培筐转移至冷却区,待栽培基质冷却后,向栽培基质内接种平菇菌种,将痕量灌溉管5与供水管连接,发菌完成后,将堵头4从条形孔3处取走,进行出菌,平菇可以从栽培筐的上方出菇,同时可以从条形孔3出菇,提高了出菇量。在容置腔内设置有痕量灌溉管5可以根据栽培基质的含水量进行按需供水,保证了平菇生长所需的水,而又不至于因水过多而导致平菇品质下降。在容置腔内设置的通气管6,可以为栽培基质内供氧和二氧化碳,保证平菇生长具有充足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供给,促进平菇生长,提高了平菇的产量。条形孔3除了具有可以出菇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栽培筐内栽培基质的透气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