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8837发布日期:2019-04-23 23:2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种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



背景技术:

水稻育种盆是水稻育种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育种装置,但是现有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不便于叠放,这是由于其结构不规则,若需要对该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进行存放时,将会占用较大的面积,从而不利于空间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不便于叠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包括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上均设置有卡槽,且上盘体和下盘体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上盘体上的定位孔通过定位块与灯架相连接,且灯架上安装有补光灯,所述灯架上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通过压缩弹簧与连接杆相连接,并且连接杆贯穿卡槽连接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所述上盘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载种孔,且上盘体通过旋转轴与调节盘相连接,所述调节盘上设置有第二载种孔,且调节盘设置于调节槽内,并且调节槽设置于上盘体上。

优选的,所述上盘体和调节盘的轴线重合,且上盘体和调节盘的圆心通过旋转轴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上设置的卡槽位置一一对应,且上盘体和营养液盘的结构形状均为“凹”形,并且下盘体的结构形状为“凸”形,且下盘体的“凸”形与上盘体的“凹”形构成互补结构。

优选的,所述灯架的纵向长度不小于上盘体和营养液盘的最大厚度之和,且灯架的纵向长度不大于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的最大厚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也通过压缩弹簧与灯架相连接,且定位块设置于灯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不小于上盘体和营养液盘的最大厚度之和,且连接杆的长度小于滑槽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采用卡槽、定位块、定位孔、调节盘、滑槽、压缩弹簧、连接杆、上盘体和下盘体的设计,卡槽的设计,能便于灯架和连接杆贯穿,从而便于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相互连接,定位块和定位孔的设计,能便于固定灯架的位置,且能便于将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稳定连接,调节盘的设计,能便于其上的第二栽种孔与上盘体上的部分第一栽种孔重合,从而便于该部分第一栽种孔贯通,以便于调节该育种盆的栽种水稻种子的数量,滑槽、压缩弹簧和连接杆的设计,能在灯架被抽出部分时,使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依然能够连接,从而保证该育种盆使用时的稳定性,上盘体上的“凹”形结构和下盘体上的“凸”形结构互补卡合,能便于若干该育种盆叠放,以减小存放该育种盆时的占地面积,同时该育种盆分为上盘体、营养液盘和下盘体,使得该育种盆构成分体式结构,以便于更换营养液盘内的营养液,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清洗该育种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营养液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灯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盘体,2、卡槽,3、灯架,4、定位块,5、第一载种孔,6、旋转轴,7、第二载种孔,8、补光灯,9、调节槽,10、调节盘,11、营养液盘,12、下盘体,13、定位孔,14、滑槽,15、压缩弹簧,16、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包括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上均设置有卡槽2,且上盘体1和下盘体12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定位孔13,上盘体1和调节盘10的轴线重合,且上盘体1和调节盘10的圆心通过旋转轴6相连接,能便于改变该育种盆栽种水稻种子的数量,上盘体1上的定位孔13通过定位块4与灯架3相连接,且灯架3上安装有补光灯8,灯架3的纵向长度不小于上盘体1和营养液盘11的最大厚度之和,且灯架3的纵向长度不大于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的最大厚度之和,能便于减小该育种盆的高度,且能使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通过灯架3连接,定位块4也通过压缩弹簧15与灯架3相连接,且定位块4设置于灯架3的外侧,能便于锁定灯架3的高度,灯架3上设置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通过压缩弹簧15与连接杆16相连接,并且连接杆16贯穿卡槽2连接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上设置的卡槽2位置一一对应,且上盘体1和营养液盘11的结构形状均为“凹”形,并且下盘体12的结构形状为“凸”形,且下盘体12的“凸”形与上盘体1的“凹”形构成互补结构,能便于该育种盆的叠放,连接杆16的长度不小于上盘体1和营养液盘11的最大厚度之和,且连接杆16的长度小于滑槽14的长度,能通过连接杆16连接上盘体1、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上盘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载种孔5,且上盘体1通过旋转轴6与调节盘10相连接,调节盘10上设置有第二载种孔7,且调节盘10设置于调节槽9内,并且调节槽9设置于上盘体1上。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时,首先将该便于叠放的分体式水稻育种实验用育种盆拿到合适的位置,并在按压定位块4的同时外拉灯架3,从而从卡槽2内抽出一定长度的灯架3,直至定位块4与上盘体1上的定位孔13相卡合,然后上移连接杆16,直至连接杆16下端的高度高于上盘体1下表面的高度,此时压缩弹簧15被压缩,取出营养液盘11,并在营养液盘11内倒入水稻育种营养液,再将营养液盘11放置在上盘体1与下盘体12之间,并调节营养液盘11的角度,松开连接杆16,使连接杆16在压缩弹簧15的作用下穿过营养液盘11和下盘体12上的卡槽2,最后将水稻种子载种在第一载种孔5内,若需要增加该育种盆中载种孔的数量,可转动调节盘10,使调节盘10上的第二载种孔7与上盘体1上部分第一载种孔5重合,从而使得上盘体1上该部分第一载种孔5能够贯通,从而便于栽种水稻种子,当需要叠放该育种盆时,可将下盘体12的“凸”形结构卡入上盘体1上的“凹”形结构,从而便于该育种盆的稳定叠放,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