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1575发布日期:2019-09-20 20:3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



背景技术:

玉米作为一种粮食作物,被广泛种植,而玉米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脱粒以及筛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有的市场上出现的带有脱粒和筛选功能的玉米脱粒机,在对玉米进行脱粒时,玉米的破碎大多较为严重,而严重破损的玉米会形成玉米棒的碎屑从而与玉米粒混杂,进而增加后期玉米粒的选料难度。

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一种新型筛选玉米脱粒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横卧有滚筒,滚筒下方设置有鱼鳞筛和筛选装置,该新型筛选玉米脱粒机通过所述滚筒对玉米进行脱粒,脱粒后的玉米棒和玉米粒在筛选装置的高速震动下完成玉米粒的筛选工作。

申请人对比现有技术后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利用滚筒或者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脱粒辊对玉米进行脱粒,往往会使玉米棒的破碎较为严重,而破碎的玉米棒会混杂在玉米粒中,从而增大了玉米粒后期的筛选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玉米棒破损程度较大而导致后期玉米粒筛选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至少两个的脱粒杆同时对玉米进行脱粒,使脱粒效果更加显著;关于脱粒主轴倾斜设置的脱粒杆能够在玉米脱粒的同时自动运送玉米棒;脱粒仓入料口的设置方便了玉米的添加,出料口和底部为网状的设置方便了玉米棒和玉米粒的输送;上层粗选筛和下层精选筛相互配合使玉米的筛选效果更加显著;选料传动装置通过选料主轴的往返转动能带动上层粗选筛和下层精选筛做方向相反的往返运动;上层粗选筛和下层精选筛倾斜设置,在筛选的同时能够运送脱粒后的玉米棒和玉米粒;选料轮和第一连接杆能形成凸轮机构实现了旋转运动过程向往返运动过程的转化;排尘装置能够筛选玉米粒中混合的杂质,进一步提高筛选效果等);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包括机架、脱粒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脱粒装置包括脱粒杆、脱粒件和脱粒主轴,其中:所述脱粒件套装在所述脱粒杆上且能关于所述脱粒杆转动,所述脱粒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所有所述脱粒件均匀分布在所述脱粒杆上;所述脱粒主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脱粒杆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脱粒主轴的一侧,所述脱粒杆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围绕着所述脱粒主轴转动以使所述脱粒件对玉米进行脱粒。

优选地,所述脱粒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有所述脱粒杆关于所述脱粒主轴周向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脱粒主轴上,所有所述脱粒杆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且能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脱粒主轴同步转动。

优选地,所有所述脱粒杆均相对于所述脱粒主轴倾斜设置,且所有所述脱粒杆的倾斜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玉米小区脱粒机还包括选料装置,所述脱粒装置还包括脱粒仓,其中:所述选料装置设置在所述脱粒仓的下方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脱粒仓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脱粒杆、所述脱粒件和所述脱粒主轴均设置在所述脱粒仓内,所述脱粒仓上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玉米棒能从所述出料口滑落至所述选料装置上,所述脱粒仓的底部设置为网状,玉米粒能从网口滑落至所述选料装置上。

优选地,所述选料装置包括上层粗选筛和下层精选筛,其中:所述上层粗选筛设置在所述脱粒仓和所述下层精选筛之间,玉米棒能从所述出料口滑落至所述上层粗选筛上,玉米粒能从所述网口掉落至所述上层粗选筛上;所述上层粗选筛和所述下层精选筛均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层粗选筛和所述下层精选筛同时做直线往返运动,且所述上层粗选筛和所述下层精选筛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选料传动装置,所述选料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从动连杆、第二从动连杆和选料主轴,其中:所述上层粗选筛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从动连杆,所述第一从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粗选筛和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下层精选筛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从动连杆,所述第二从动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层精选筛和所述机架可转动连接;所述选料主轴设置在所述上层粗选筛和所述下层精选筛之间,所述选料主轴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第一主动连杆和第二主动连杆,两个所述第一主动连杆与所述上层粗选筛的两侧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主动连杆与所述下层精选筛的两侧可转动连接,所述选料主轴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能够往返转动以使所述上层粗选筛和所述下层精选筛同时进行方向始终相反的直线往返运动。

优选地,所述上层粗选筛靠近所述选料主轴一端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层粗选筛另一端的高度;所述下层精选筛靠近所述选料主轴一端的高度小于所述下层精选筛另一端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选料传动装置还包括选料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选料轮偏心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垂直设置在所述选料主轴上,所述选料轮在所述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旋转以使所述第二连接杆带动所述选料主轴往返转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脱粒传动装置,所述脱粒传动装置包括脱粒轮,所述脱粒轮与所述脱粒主轴相连且同步转动,其中:所述脱粒轮包括分层设置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动力装置通过第一传动带相连,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选料轮通过第二传动带相连。

优选地,所述玉米小区脱粒机还包括排尘装置,所述排尘装置包括风机和风道,其中:所述风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风道相连;所述风道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下层精选筛的上方,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形成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脱粒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脱粒装置安装稳固;所述脱粒件套装在所述脱粒杆上且能相对于所述脱粒杆转动,所述脱粒件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所有所述脱粒件均匀分布在所述脱粒杆上,相邻两个可以相互转动的脱粒件避免了玉米在脱粒过程中的强制碰撞,从而减少玉米棒的破碎;所述脱粒主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脱粒杆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脱粒主轴的一侧,所述脱粒杆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围绕着所述脱粒主轴转动以使所述脱粒件对玉米进行脱粒,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脱粒主轴将动力传输至所述脱粒杆上,在避免了玉米棒破碎的同时,保证了玉米的脱粒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玉米棒在脱粒过程中的破碎,使玉米粒的后期筛选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脱粒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脱粒件部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选料装置和选料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脱粒传动装置和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架;2-驱动装置;21-选料传动装置;211-第一从动连杆;212-第二从动连杆;213-选料主轴;214-第二主动连杆;215-第一主动连杆;216-第二连接杆;217-第一连接杆;218-选料轮;219-第二传动带;22-动力装置;23-脱粒传动装置;231-主动轮;232-第一传动带;233-脱粒轮;3-脱粒装置;31-脱粒主轴;32-脱粒杆;33-脱粒件;331-脱粒齿;34-安装板;4-选料装置;41-上层粗选筛;42-下层精选筛;5-除尘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玉米小区脱粒机,如图1本使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和图2本实用新型脱粒装置结构示意图所示,包括机架1、脱粒装置3和驱动装置2,脱粒装置3包括脱粒杆322、脱粒件33和脱粒主轴31,其中:脱粒件33套装在脱粒杆322上且能关于脱粒杆322转动,脱粒件33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所有脱粒件33均匀分布在脱粒杆322上;脱粒主轴31与驱动装置2相连,脱粒杆32通过连接件设置在脱粒主轴31的一侧,脱粒杆32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围绕着脱粒主轴31转动以使脱粒件33对玉米进行脱粒。

玉米脱粒时,驱动装置2带动脱粒主轴31转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脱粒主轴31一侧的脱粒杆32沿着脱粒主轴31的轴线转动,此时,位于脱粒杆32和脱粒主轴31之间的玉米在脱粒件33的碰撞和摩擦下完成脱粒,在脱粒的过程中,与玉米碰撞的相邻脱粒件33能够发生相对转动,有效避免了脱粒过程中因强制碰撞和挤压而导致的玉米棒的破碎,从而减少了玉米粒中混合的玉米棒杂质,使后期玉米粒的筛选更加地方便。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脱粒件33包括安装部和脱粒齿331,所述安装部套装在脱粒杆32上且能相对于脱粒杆32自由转动,脱粒齿331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部外壁的外侧,且与所述安装部同步转动,脱粒齿331设置为柱状用于玉米脱粒。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脱粒杆3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有脱粒杆32关于脱粒主轴31周向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34,安装板34固定设置在脱粒主轴31上,所有脱粒杆32均设置在安装板34上且能通过安装板34与脱粒主轴31同步转动,优选地,安装板34的数量为三个,脱粒主轴31和脱粒杆32的两端位置以及中段位置通过相应的安装板34相连。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有脱粒杆32均相对于脱粒主轴31倾斜设置,且所有所述脱粒杆32的倾斜方向相同,优选地,脱粒杆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脱粒杆32通过安装板34随脱粒主轴31沿轴线同步转动;倾斜设置的脱粒杆32在保证了玉米的脱粒效果的同时,能够自动输送脱粒后的玉米棒。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玉米小区脱粒机还包括选料装置4,脱粒装置3还包括脱粒仓,其中:选料装置4设置在所述脱粒仓的下方且与驱动装置2相连;所述脱粒仓设置在机架1上,脱粒杆32设置在所述脱粒仓内,所述脱粒仓上设置有入料口和出料口,玉米棒能从所述出料口滑落至选料装置4上,所述脱粒仓的底部设置为网状,玉米粒能从网口掉落至选料装置4上,所述入料口的位置设置有挡板和挡板控制手柄,所述挡板控制手柄用于控制挡板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脱粒仓包括仓体和盖合在所述仓体上的仓门,所述仓门的一侧与所述仓体铰接相连,所述仓门的另一侧设置有锁止装置,所述锁止装置能够锁紧所述仓门,仓门的设置方便了脱粒仓内部脱粒杆、脱粒件和脱粒主轴的维护和检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选料装置4包括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其中:上层粗选筛41设置在所述脱粒仓和所述下层精选筛42之间,玉米棒能从所述出料口滑落至上层粗选筛41上,玉米粒能从所述网口掉落至上层粗选筛41上;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均与驱动装置2相连,驱动装置2驱动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同时做直线往返运动,且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上层粗选筛41上粗选孔的口径大于下层精选筛42上精选孔的口径,随着上层粗选筛41的往返运动,能够对玉米粒进行初步筛选,同时能够将脱粒后的玉米棒输送至上层粗选筛41的出口位置;随着下层精选筛42的往返运动,能够对玉米粒进行二次择优筛选,并且在筛选的同时将玉米粒运送至下层精选筛42的出口位置,上层粗选筛41的出口位置与下层精选筛42的出口位置方向相反;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运动反向的相反设置,不但保证了玉米粒的筛选效果,而且使玉米粒的筛选过程更加平稳。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装置2包括动力装置22和选料传动装置21,选料传动装置21包括第一从动连杆211、第二从动连杆212和选料主轴213,其中:上层粗选筛4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从动连杆211,第一从动连杆211的两端分别与上层粗选筛41和机架1可转动连接;下层精选筛4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从动连杆212,第二从动连杆212的两端分别与下层精选筛42和机架1可转动连接,第一从动连杆211和第二从动连杆212的设置使筛选过程更加平稳;选料主轴213设置在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之间,选料主轴213的两端均垂直设置有第一主动连杆215和第二主动连杆214,两个第一主动连杆215与上层粗选筛41的两侧可转动连接,两个第二主动连杆214与下层精选筛42的两侧可转动连接,随着选料主轴213的转动,第一主动连杆215和第二主动连杆214相向运动或者背向运动;选料主轴213在动力装置22的驱动下能够往返转动以使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同时进行方向始终相反的直线往返运动,选料传动装置21采用连杆机构,结构简单,负载大且不易磨损。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层粗选筛41靠近选料主轴213一端的高度大于上层粗选筛41另一端的高度;下层精选筛42靠近选料主轴213一端的高度小于下层精选筛42另一端的高度;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的倾斜设置提高了玉米棒和玉米粒的输送效果。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选料传动装置21还包括选料轮218、第一连接杆217和第二连接杆216,其中:第一连接杆217的一端与选料轮218偏心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217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216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16垂直设置在选料主轴213上,选料轮218在动力装置22的驱动下旋转以使第二连接杆216带动选料主轴213往返转动,选料轮218、第一连接杆217和第二连接杆216构成凸轮连杆机构,能够将选料轮218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选料主轴213的往返转动,从而带动上层粗选筛41和下层精选筛42做方向始终相反的往返运动。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驱动装置2还包括脱粒传动装置23,脱粒传动装置23包括脱粒轮233,脱粒轮233与脱粒主轴31相连且同步转动,其中:脱粒轮233包括分层设置的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动力装置22通过第一传动带232相连,所述第二带轮与选料轮218通过第二传动带219相连,使动力装置22能够同时对脱粒装置3和选料装置4提供动力。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玉米小区脱粒机还包括排尘装置5,排尘装置5包括风机和风道,其中:所述风机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装置2和所述风道相连;所述风道的一端设置在下层精选筛42的上方,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设置在机架1上形成出风口;排尘装置5能够排掉玉米粒中混杂的碎屑,进一步提高玉米粒的筛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