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453发布日期:2019-07-13 08:0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目前市场上食用菌的栽培培养过程常在培养箱中进行。

专利号为201820370608.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栽培装置,包括培养柜,所述培养柜的左右内壁上分别设有两组相对的凹槽,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转动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另一个所述凹槽内设有导向杆,且导向杆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导向杆位于滑块与凹槽内壁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弹簧,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滑块之间设有培养托盘,且培养托盘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移动块与滑块的侧壁上,所述培养托盘的内部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托盘凹槽。

现有的培养箱放置食用菌的推盘多为固定,不能随意抽出,不便于食用菌的放置与取出,不能对培养箱的内部进行高温杀菌,不利于食用菌的培养,因食用菌栽培需要适宜的湿度,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的湿度可表现为栽培基料的含水量,一般为55%至60%,发菌期要求湿度在70%左右;而出菇期空气湿度要求在85%-95%,因而需要保持培养箱内的湿度,但现有的培养箱没有设置湿润装置,需人工处理较为不便,不利于食用菌的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主体、放置托盘、自动弹出组件、杀菌湿润组件、箱门、紫外线灯、泄压阀、进水口和观察窗,所述培养箱主体的内部分布设置有放置托盘,所述放置托盘的两侧外壁通过自动弹出组件与培养箱主体的内壁两侧连接;

所述自动弹出组件包括滑块、滑槽、气缸、伸缩杆和固定块,所述放置托盘的两侧外壁上焊接有滑块,所述培养箱主体的两侧外壁上对应滑块开设有滑槽,所述培养箱主体位于放置托盘的底部一侧外壁上螺栓固定有气缸,所述放置托盘的底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一端与固定块的一侧外壁焊接,所述培养箱主体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杀菌湿润组件;

所述杀菌湿润组件包括水箱、加热棒、水泵、进水管、螺旋水道和雾化喷头,所述培养箱主体的顶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水箱,且水箱的底端内壁上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培养箱主体的顶端外壁位于水箱的一侧螺栓固定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端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水箱,所述水泵的泵水端连接有螺旋水道,所述螺旋水道的一端交错穿过培养箱主体的内部,所述螺旋水道位于放置托盘上方的外壁上贯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培养箱主体位于放置托盘两侧内壁上安装有紫外线灯。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箱主体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且箱门与培养箱主体的接触处贴合有密封垫,所述箱门一侧外壁上镶嵌安装有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的顶端外壁一侧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上方设置有顶盖。

所述水箱的内部装有水,所述水箱的底端外壁一侧设置有泄压阀。

所述螺旋水道交错穿过培养箱主体,且螺旋水道位于放置托盘的上方分布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个数为九个。

所述滑块与滑槽为滑动配合构件,且滑槽的内部涂有润滑油。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放置食用菌的推盘能自动弹出,解决了使用者放置与取拿不便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节省工作时间;杀菌湿润组件的设置能对培养箱内部进行高温杀菌,利于食用菌的培养,避免了杂菌的干扰,能通过雾化喷水对食用菌进行湿润,使使用者不需要通过浇水就能保持培养箱内的湿度,有利于食用菌的培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杀菌湿润组件的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区域的放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弹出组件的侧视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1、培养箱主体;2、放置托盘;3、自动弹出组件;4、杀菌湿润组件;5、箱门;6、紫外线灯;7、泄压阀;8、进水口;9、观察窗;31、滑块;32、滑槽;33、气缸;34、伸缩杆;35、固定块;41、水箱;42、加热棒;43、水泵;44、进水管;45、螺旋水道;46、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主体1、放置托盘2、自动弹出组件3、杀菌湿润组件4、箱门5、紫外线灯6、泄压阀7、进水口8和观察窗9,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分布设置有放置托盘2,放置托盘2的两侧外壁通过自动弹出组件3与培养箱主体1的内壁两侧连接;自动弹出组件3包括滑块31、滑槽32、气缸33、伸缩杆34和固定块35,放置托盘2的两侧外壁上焊接有滑块31,培养箱主体1的两侧外壁上对应滑块31开设有滑槽32,培养箱主体1位于放置托盘2的底部一侧外壁上螺栓固定有气缸33,放置托盘2的底端外壁上焊接有固定块35,气缸33的伸缩杆34一端与固定块35的一侧外壁焊接,培养箱主体1的顶端外壁上设置有杀菌湿润组件4;杀菌湿润组件4包括水箱41、加热棒42、水泵43、进水管44、螺旋水道45和雾化喷头46,培养箱主体1的顶端外壁上焊接固定有水箱41,且水箱41的底端内壁上安装有加热棒42,培养箱主体1的顶端外壁位于水箱41的一侧螺栓固定有水泵43,水泵43的吸水端连接有进水管44,进水管44的一端贯通连接水箱41,水泵43的泵水端连接有螺旋水道45,螺旋水道45的一端交错穿过培养箱主体1的内部,螺旋水道45位于放置托盘2上方的外壁上贯通连接有雾化喷头46,培养箱主体1位于放置托盘2两侧内壁上安装有紫外线灯6;培养箱主体1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有箱门5,且箱门5与培养箱主体1的接触处贴合有密封垫,箱门5一侧外壁上镶嵌安装有观察窗9,通过箱门5上设置的密封垫保证了箱门5关闭后保证了培养箱内部的密闭性,避免了其它细菌进入;水箱41的顶端外壁一侧开设有进水口8,且进水口8的上方设置有顶盖,通过进水口8处向水箱41内供水,进水口8上顶盖的设置避免了灰尘杂质的进入,使水被污染影响食用菌的培养;水箱41的内部装有水,水箱41的底端外壁一侧设置有泄压阀7,通过水喷射到食用菌上达到湿润的作用,通过对水加热喷射到培养箱中打动杀菌的作用;水加热时产生的蒸汽通过泄压阀7排出;螺旋水道45交错穿过培养箱主体1,且螺旋水道45位于放置托盘2的上方分布安装有雾化喷头46,雾化喷头46的个数为九个,通过螺旋水道45的设置使水能准确的传输到食用菌的上方,使水喷射更全面,有利于湿润和消毒;滑块31与滑槽32为滑动配合构件,且滑槽32的内部涂有润滑油,通过滑块31与滑槽32配合使用,使放置托盘2能更好的弹出;该使用新型在使用时,先通过进水口8向水箱41内装满水,在通过加热棒42对水进行加热煮沸,再通过水泵43工作将水箱41中的热水吸出,通过螺旋水道45上方的雾化喷头46雾化喷射到培养箱内部和放置托盘2上,通过过热水对培养箱内部进行杀菌,避免后期杂菌的影响,杀菌后通过在放置托盘2上放置食用菌培养的原料,通过关闭箱门5进行培养,在食用菌培养培养过程中需要浇水湿润时,通过水箱41中的水冷却,起到对水杀菌的作用,在通过水泵43将冷水吸出从螺旋水道45上方的雾化喷头46雾化喷射到放置托盘2上,对食用菌进行浇水湿润,保证了培养箱内的湿度,在食用菌培养结束后,通过打开箱门5,通过气缸33工作通过伸缩杆34伸长,带动放置托盘2在滑块31与滑槽32的作用下弹出,方便了食用菌的取拿;该用于食用菌栽培的培养装置,放置食用菌的推盘能自动弹出,便于食用菌的放置与取出,解决了使用者放置与取拿不便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便利,节省的工作时间;杀菌湿润组件4的设置能对培养箱内部进行高温杀菌,利于食用菌的培养,避免了杂菌的干扰,能通过雾化喷水对食用菌进行湿润,是使用者不需要通过浇水就能保持培养箱内的湿度,有利于利于食用菌的成长,杀菌湿润组件4结构简单合理,能进行杀菌和湿润两种功能,且能来回切换,有利于食用菌的培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