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25255发布日期:2019-05-10 23:35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拖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有效避免渔业资源枯竭的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也决定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捕捞方式,如拖网、张网、刺网等众多作业方式,为了使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同地区均对拖网的最小网目尺寸制定了标准,但是,由于在起网的时候,大鱼挡住了小鱼的逃生通道,大鱼和小鱼互相挤压,即使已经使用了满足标准规定的拖网,还会导致一定数量的小鱼被捕捞上来,造成了渔业资源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拖网会导致一定数量的小鱼被捕捞上来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有效避免渔业资源枯竭的智能拖网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拖网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网和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外网,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底部之间通过环形网片连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网目尺寸均相同,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上均设有若干个支撑圈;圆筒形内网上端设有圆形板,圆形板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饵料盒,所述第一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一饵料盒上设有第一推拉门,第一推拉门上设有第一开锁机构;圆筒形外网上端设有弹性圈,圆形板和弹性圈均通过连接架与导向竖架连接,连接架和导向竖架转动连接,导向竖架上设有用于带动连接架上下移动的两个升降电机,导向竖架与设于船上的支撑臂连接,支撑臂与设于起吊装置上的转动电机连接,控制器分别与转向电机、起吊装置、转动电机、两个升降电机、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和显示器电连接;弹性圈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水平挡板和下水平挡板,上水平挡板上方的弹性圈上设有若干个上进水结构,下水平挡板下方的弹性圈上设有若干个下进水结构。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一般拖网的网口被逐渐变窄,影响捕鱼效果,而本发明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从而抵消了水流冲击力对网口的影响;

本发明在捕鱼结束的时候,不会马上起吊网具,而是使网具呈竖直状态保留在水中,此时,环形筒状空间中的鱼不会互相挤压处于放松状态,然后使饵料流出,从而使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而尺寸大的鱼还留在环形筒状空间中,既保证了正常的捕捞,也将尺寸小的鱼放生,保证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架包括两条与弹性圈连接的横杆,设于两条横杆中部的矩形框,设于两条横杆左端之间的左连接杆和设于两条横杆右端之间的右连接杆;矩形框与两条横杆连接,矩形框与水平板上表面连接;所述导向竖架包括上顶板、下顶板,设于上顶板、下顶板上的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与上顶板连接,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下端均通过轴承与下顶板连接,每条横杆均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两个升降电机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上端连接,上顶板上设有水位传感器,矩形框上设有声呐探测仪,水位传感器和声呐探测仪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上进水结构包括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与喇叭形进水罩后部连接的上竖管,所述下进水结构包括下喇叭形进水罩和与下喇叭形进水罩连接的下竖管,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的进水口均面向船前进的方向。

作为优选,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开锁机构包括设于第一饵料箱上的开口,所述第一推拉门位于开口内侧,第一推拉门一端通过拉簧与第一饵料箱连接,第一推拉门另一端上设有铁片,第一饵料箱中设有电磁铁,铁片与电磁铁通过磁力连接,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推拉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推拉的把柄。

一种智能拖网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将船开至捕鱼的水域,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转动支撑臂,使导向竖架呈竖直状态,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下降,使导向竖架进入水中,水位传感器检测上顶板处的水位,控制器控制上顶板距离水面h米后,起吊装置停止工作;

(5-2)随着船的移动,鱼进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所围成的环形筒状空间中;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

(5-3)在捕鱼的过程中,声呐探测仪对鱼群进行探测,控制器根据鱼群的探测结果,控制两个升降电机工作,使弹性圈对准鱼群所在位置;

(5-4)当捕鱼结束的时候,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带动支撑臂转动,使导向竖架呈水平状态,控制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一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

(5-5)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上降,将鱼捕捞到船上。

作为优选,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5-4)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二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外网之外的水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移动而逃生。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网口大小可自动调节,确保网口大小满足捕鱼要求;尺寸小的鱼可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而尺寸大的鱼还留在环形筒状空间中,既保证了正常的捕捞,又可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架、导向竖架和支撑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饵料盒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原理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弹性圈、上水平挡板、下水平挡板、上进水结构和下进水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上进水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圆筒形内网1、圆筒形外网2、环形网片3、连接架4、导向竖架5、支撑臂6、起吊装置7、转动电机8、控制器9、显示器10、圆形板11、支撑圈21、弹性圈22、固定圈24、第二饵料盒25、横杆41、矩形框42、左连接杆43、右连接杆44、升降电机51、上顶板52、下顶板53、左竖向丝杆54、右竖向丝杆55、第一饵料盒111、第一推拉门112、第一开锁机构113、上水平挡板201、下水平挡板202、上进水结构203、下进水结构204、声呐探测仪421、水位传感器521、开口1131、拉簧1132、铁片1133、电磁铁1134、把柄1136、上喇叭形进水罩2031、上竖管2032、下喇叭形进水罩2041、下竖管20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是一种智能拖网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网1和上下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外网2,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底部之间通过环形网片3连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网目尺寸均相同,圆筒形内网和圆筒形外网上均设有多个支撑圈21;圆筒形内网上端设有圆形板11,圆形板下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饵料盒111,第一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一饵料盒上设有第一推拉门112,第一推拉门上设有第一开锁机构113;圆筒形外网上端设有弹性圈22,如图2所示,圆形板和弹性圈均通过连接架4与导向竖架5连接,连接架和导向竖架转动连接,导向竖架上设有用于带动连接架上下移动的两个升降电机51,导向竖架与设于船上的支撑臂6连接,支撑臂与设于起吊装置7上的转动电机8连接,如图4所示,控制器9分别与转向电机、起吊装置、转动电机、两个升降电机、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和显示器10电连接;

如图5、图6所示,弹性圈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水平挡板201和下水平挡板202,上水平挡板上方的弹性圈上设有3个上进水结构203,下水平挡板下方的弹性圈上设有3个下进水结构204。上进水结构包括上喇叭形进水罩2031和与喇叭形进水罩后部连接的上竖管2032,下进水结构包括下喇叭形进水罩2041和与下喇叭形进水罩连接的下竖管2042,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的进水口均面向船前进的方向。

如图2所示,连接架包括两条与弹性圈连接的横杆41,设于两条横杆中部的矩形框42,设于两条横杆左端之间的左连接杆43和设于两条横杆右端之间的右连接杆44;矩形框与两条横杆连接,矩形框与水平板上表面连接;导向竖架包括上顶板52、下顶板53,设于上顶板、下顶板上的左竖向丝杆54和右竖向丝杆55,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上端均通过轴承与上顶板连接,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的下端均通过轴承与下顶板连接,每条横杆均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两个升降电机分别与左竖向丝杆和右竖向丝杆上端连接,上顶板上设有水位传感器521,矩形框上设有声呐探测仪421,如图4所示,水位传感器和声呐探测仪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如图3所示,第一开锁机构包括设于第一饵料箱上的开口1131,所述第一推拉门位于开口内侧,第一推拉门一端通过拉簧1132与第一饵料箱连接,第一推拉门另一端上设有铁片1133,第一饵料箱中设有电磁铁1134,铁片与电磁铁通过磁力连接,电磁铁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推拉门外表面上设有便于推拉的把柄1136。

一种智能拖网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将船开至捕鱼的水域,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转动支撑臂,使导向竖架呈竖直状态,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下降,使导向竖架进入水中,水位传感器检测上顶板处的水位,控制器控制上顶板距离水面2米后,起吊装置停止工作;

(5-2)随着船的移动,鱼进入圆筒形内网、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所围成的环形筒状空间中;

随着船速的加快时,上喇叭形进水罩和下喇叭形进水罩中进入的水流量逐渐增大,水流冲击上水平挡板下表面和下水平挡板上表面,使弹性圈所围区域的面积逐渐变大;

(5-3)在捕鱼的过程中,声呐探测仪对鱼群进行探测,控制器根据鱼群的探测结果,控制两个升降电机工作,使弹性圈对准鱼群所在位置;

(5-4)当捕鱼结束的时候,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带动支撑臂转动,使导向竖架呈水平状态,控制各个第一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一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内网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下降从圆筒形内网下端逃生;

(5-5)控制器控制起吊装置带动支撑臂上降,将鱼捕捞到船上。

实施例2

实施例2包括实施例1的所有结构和方法部分,如图1所示,实施例2的圆筒形外网和环形网片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圈24,固定圈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饵料盒25,第二饵料盒中充满饵料,第二饵料盒上设有第二推拉门,第二推拉门上设有第二开锁机构;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5-4)还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器控制各个第二开锁机构分别将各个第二推拉门打开;

饵料流出,环形筒状空间中尺寸小的鱼进入圆筒形外网之外的水中进食饵料,并随着饵料的移动而逃生。

应理解,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