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5345发布日期:2019-10-12 23:35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培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高等大型真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点,以及我国菌物科学家长期以来致力研究开发的努力,许多名贵珍稀菇菌已被人们驯化栽培,形成产业化商品上市销售,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食用菌在出菇或出耳过程中,环境中的相对湿度需在85%以上,因此培育过程中的湿度保持是保证食用菌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由于菌种生长需要长时间保持湿度,现有的食用菌培育菌种的加湿作业主要是通过喷头向菌种喷水,使用大型储水容器进行储水保湿时,由于水量大,水压高,喷洒到菌种位置的水冲击力较强,导致菌种菌丝损坏,影响食用菌生长;部分使用小型储水容器进行蓄水时,虽可解决水压冲击问题,但却需要工作人员频繁为容器进行续水,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喷头向菌种喷水,使用大型储水容器进行储水保湿时,由于水量大,水压高,喷洒到菌种位置的水冲击力较强,导致菌种菌丝损坏,影响食用菌生长;部分使用小型储水容器进行蓄水时,虽可解决水压冲击问题,但却需要工作人员频繁为容器进行续水,实用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在补液管底部内侧设置调整块,可跟随所述泡沫板在液面变化过程中自动调整所述导液孔的开闭状态,减小到达所述滴灌头位置的水压,从而减小通过所述滴灌头滴下的水对于菌种菌丝的冲击力,模拟自然环境中雨水下落状态,所述调整箱自动补水,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看管,实用性更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包括支撑台和限位撑杆,所述支撑台底部四角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底部固定有脚轮,所述支撑台左侧固定有用于推动设备移动的推杆,所述支撑台上方设置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前部固定安装有液面窗,所述储水罐右侧通过阀门连接到连通管;

所述连通管下方连接有补液管,且该补液管底部穿过所述支撑台,所述补液管下方外侧的所述支撑台底部固定安装有调整箱,该调整箱内部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顶部通过所述限位撑杆连接到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上方的所述补液管两侧设置有导液孔,所述调整箱底部连接有滴灌头。

采用上述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在使用时,向所述储水罐中加入加湿用水,开启所述阀门,所述储水罐中的水依次通过所述阀门、所述连通管和所述补液管,经过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调整箱中,并通过所述滴灌头滴落到设备下方的食用菌菌种位置,所述泡沫板在所述调整箱中水的浮力作用下,跟随液面上升而升起,所述泡沫板通过所述限位撑杆支撑所述调整块升起,所述调整块底面上升到所述导液孔上方后,将所述导液孔封闭,所述调整箱内的加水过程完毕,水通过所述滴灌头排出到菌种区域,所述调整箱内液面下降,所述泡沫板跟随液面向下移动,当所述调整块移动到所述导液孔底部后,所述补液管中的水通过所述导液孔进入所述调整箱内,对所述调整箱损失的水进行补充,当液面升起带动所述泡沫板升起,从而支撑所述调整块移动到所述导液孔上方,将所述导液孔封闭;所述调整箱周期性进行补水动作,通过所述滴灌头对菌种进行补水加湿。

作为优选,所述脚轮为万向轮,且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支杆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储水罐顶部为开口式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液面窗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液面窗镶嵌在所述储水罐前部,用于观察储水罐内液面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为手动开关阀,且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储水罐和所述连通管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补液管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在所述连通管下方,且穿过所述支撑台延伸到所述调整箱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泡沫板通过防水胶粘接在所述限位撑杆底部。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补液管底部内侧设置调整块,可跟随所述泡沫板在液面变化过程中自动调整所述导液孔的开闭状态,减小到达所述滴灌头位置的水压,从而减小通过所述滴灌头滴下的水对于菌种菌丝的冲击力,模拟自然环境中雨水下落状态,所述调整箱自动补水,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看管,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限位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滴灌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支撑台;2、支杆;3、脚轮;4、滴灌头;5、调整箱;6、推杆;7、液面窗;8、储水罐;9、阀门;10、连通管;11、补液管;12、导液孔;13、调整块;14、泡沫板;15、限位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育菌种加湿装置,包括支撑台1和限位撑杆15,支撑台1底部四角固定有支杆2,支杆2底部固定有脚轮3,支撑台1左侧固定有用于推动设备移动的推杆6,支撑台1上方设置有储水罐8,储水罐8前部固定安装有液面窗7,储水罐8右侧通过阀门9连接到连通管10;

连通管10下方连接有补液管11,且该补液管11底部穿过支撑台1,补液管11下方外侧的支撑台1底部固定安装有调整箱5,该调整箱5内部设置有泡沫板14,泡沫板14顶部通过限位撑杆15连接到调整块13,调整块13上方的补液管11两侧设置有导液孔12,调整箱5底部连接有滴灌头4。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脚轮3为万向轮,且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杆2底部,如此设置,有效提高设备移动的便捷灵活性;

储水罐8顶部为开口式结构,如此设置,可快速向储水罐8中加水,提高设备使用便捷性;

液面窗7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液面窗7镶嵌在储水罐8前部,用于观察储水罐8内液面高度,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便于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储水罐8内水的剩余量;

阀门9为手动开关阀,且通过法兰连接在储水罐8和连通管10之间,如此设置,便于通过阀门9控制设备加速过程的开启和关闭;

补液管11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在连通管10下方,且穿过支撑台1延伸到调整箱5内部;

泡沫板14通过防水胶粘接在限位撑杆15底部。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向储水罐8中加入加湿用水,开启阀门9,储水罐8中的水依次通过阀门9、连通管10和补液管11,经过导液孔12进入调整箱5中,并通过滴灌头4滴落到设备下方的食用菌菌种位置,泡沫板14在调整箱5中水的浮力作用下,跟随液面上升而升起,泡沫板14通过限位撑杆15支撑调整块13升起,调整块13底面上升到导液孔12上方后,将导液孔12封闭,调整箱5内的加水过程完毕,水通过滴灌头4排出到菌种区域,调整箱5内液面下降,泡沫板14跟随液面向下移动,当调整块13移动到导液孔12底部后,补液管11中的水通过导液孔12进入调整箱5内,对调整箱5损失的水进行补充,当液面升起带动泡沫板14升起,从而支撑调整块13移动到导液孔12上方,将导液孔12封闭;调整箱5周期性进行补水动作,通过滴灌头4对菌种进行补水加湿;

在补液管11底部内侧设置调整块13,可跟随泡沫板14在液面变化过程中自动调整导液孔12的开闭状态,减小到达滴灌头4位置的水压,从而减小通过滴灌头4滴下的水对于菌种菌丝的冲击力,模拟自然环境中雨水下落状态,调整箱5自动补水,无需工作人员长时间看管,实用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