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及其除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27686发布日期:2021-04-02 10:0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及其除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域除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废水等废水大量排入淡水湖泊、水库及河道内,导致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的大量富集,致使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在富氧化的水体中藻类获取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大量繁殖,大量繁殖的藻类覆盖在水体表面,造成严重的水体缺氧。

现有的高科技除藻装置往往只能把水藻杀死,但漂浮的水藻仍需要进行打捞,且水藻处理之后可用作肥料或喂养家禽,若直接丢弃则无法实现资源的重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藻被超声波或紫外线等装置杀死之后仍需打捞,水藻被打捞出之后直接丢弃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包括吸纳桶、水泵、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太阳能板和蓄电池,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吸纳桶上,所述吸纳桶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送桶,所述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均固定连接在传送桶上,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传送桶内,所述传送桶上固定连接有粉碎桶,所述粉碎桶上固定连接有输出筒,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传送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蜗轮片,所述蜗轮片转动连接在吸纳桶内,所述吸纳桶内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与滤网贴合,所述粉碎桶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传送桶并延伸至外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叶片和粉碎刀,所述传送桶内固定连接有摩擦环,所述摩擦环与第二转轴贴合,所述吸纳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固定连接在水泵上,所述水泵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远离水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叶片和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转动连接在驱动箱内,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连接在粉碎桶内,所述驱动箱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吸纳桶上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上固定连接有简筒,所述简筒上固定连接有浮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叶片。

优选的,所述传送桶内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环,所述隔板内开设有与转环配合的转槽。

优选的,所述传送桶上固定连接有防水箱,所述蓄电池固定连接在防水箱内,所述传送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太阳能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杆上。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水泵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架上,所述吸纳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所述水泵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架上。

优选的,所述吸纳桶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架上,所述滤网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架上。

优选的,所述粉碎桶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摩擦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上,所述简筒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浮圈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上。

优选的,所述粉碎桶内固定连接有集风罩,所述第二叶片转动连接在集风罩内,所述集风罩与输出筒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吸纳桶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脚,所述粉碎桶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脚。

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的除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简筒放入需要除藻的水中,在浮圈的作用下使简筒不沉入水底,且第二连杆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水藻可以从浮圈底部穿过;

s2:启动电源,此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水泵均开始工作,水泵将水藻以及水抽入进吸纳桶内,第一管道连接在吸纳桶内位于滤网的底部,抽水管连接在位于滤网的上部,水泵工作产生的负压将水流向底部抽,经过滤网过滤之后不会堵塞水泵,此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蜗轮片转动将水藻向上推送,清洁刷与滤网贴合对滤网进行清刷,防止滤网堵塞;

s3:当蜗轮片将水藻推送至传送桶内时,由于第二电机工作使得第三叶片旋转,产生风力将水藻向粉碎桶方向吹送,隔板可防止第二电机受潮短路,当水藻到达粉碎桶时第二转轴被第一转轴通过皮带所带动旋转,此时第二转轴上的第一叶片和粉碎刀均旋转,第一叶片将水藻吹送向粉碎刀,粉碎刀对水藻进行粉碎,同时第二转轴上贴合的摩擦环与第二转轴贴合摩擦产生热量,第一叶片将热量传送到粉碎的水藻进行烘干;

s4:抽出的水经第二管道进入到驱动箱内并对驱动板进行冲击,此时固定连接在驱动板上的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上的第二叶片转动,将粉碎后的水藻通过输出筒吹出,集风罩有利于风力的集中,同时也防止水藻掉落到第三转轴上使第三转轴卡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通过将简筒放入需要除藻的水中,在浮圈的作用下使简筒不沉入水底,且第二连杆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水藻可以从浮圈底部穿过,启动电源,此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水泵均开始工作,水泵将水藻以及水抽入进吸纳桶内,第一管道连接在吸纳桶内位于滤网的底部,抽水管连接在位于滤网的上部,水泵工作产生的负压将水流向底部抽,经过滤网过滤之后不会堵塞水泵,此时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蜗轮片转动将水藻向上推送,清洁刷与滤网贴合对滤网进行清刷,防止滤网堵塞,当蜗轮片将水藻推送至传送桶内时,由于第二电机工作使得第三叶片旋转,产生风力将水藻向粉碎桶方向吹送,隔板可防止第二电机受潮短路,当水藻到达粉碎桶时第二转轴被第一转轴通过皮带所带动旋转,此时第二转轴上的第一叶片和粉碎刀均旋转,第一叶片将水藻吹送向粉碎刀,粉碎刀对水藻进行粉碎,同时第二转轴上贴合的摩擦环与第二转轴贴合摩擦产生热量,第一叶片将热量传送到粉碎的水藻进行烘干,抽出的水经第二管道进入到驱动箱内并对驱动板进行冲击,此时固定连接在驱动板上的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上的第二叶片转动,将粉碎后的水藻通过输出筒吹出,集风罩有利于风力的集中,同时也防止水藻掉落到第三转轴上使第三转轴卡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第三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纳桶;1001、第三固定架;1002、滤网;101、传送桶;102、粉碎桶;1021、第二支脚;103、输出筒;104、第一支脚;2、第一电机;201、第一固定架;202、第一转轴;2021、主动轮;2022、蜗轮片;2023、清洁刷;2032、驱动板;3、太阳能板;301、固定杆;302、防水箱;3021、蓄电池;4、第二转轴;401、第一叶片;402、粉碎刀;403、摩擦环;4031、第一连杆;404、从动轮;4041、皮带;5、水泵;501、第一管道;5011、第二管道;502、第二固定架;503、驱动箱;5031、第三转轴;5033、第二叶片;5034、集风罩;5035、出水管;6、第二电机;601、第四转轴;6011、转环;6012、隔板;6013、第三叶片;7、抽水管;701、简筒;702、浮圈;7021、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包括吸纳桶1、水泵5、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6、太阳能板3和蓄电池3021,水泵5固定连接在吸纳桶1上,吸纳桶1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送桶101,太阳能板3和蓄电池3021均固定连接在传送桶101上,第二电机6固定连接在传送桶101内,传送桶101上固定连接有粉碎桶102,粉碎桶102上固定连接有输出筒103,第一电机2固定连接在传送桶101上,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202,第一转轴202上固定连接有蜗轮片2022,蜗轮片2022转动连接在吸纳桶1内,吸纳桶1内固定连接有滤网1002,第一转轴202上固定连接有清洁刷2023,清洁刷2023与滤网1002贴合,粉碎桶102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贯穿传送桶101并延伸至外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404,第一转轴202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021,主动轮2021通过皮带4041与从动轮404转动连接,第二转轴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叶片401和粉碎刀402,传送桶101内固定连接有摩擦环403,摩擦环403与第二转轴4贴合,吸纳桶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501,第一管道501固定连接在水泵5上,水泵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5011,第二管道5011远离水泵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箱503,驱动箱503内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5031,第三转轴503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叶片5033和驱动板2032,驱动板2032转动连接在驱动箱503内,第二叶片5033转动连接在粉碎桶102内,驱动箱503上固定连接有出水管5035,吸纳桶1上固定连接有抽水管7,抽水管7上固定连接有简筒701,简筒701上固定连接有浮圈702。

实施例2:

参照图1-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601,第四转轴6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叶片6013,传送桶101内固定连接有隔板6012,第四转轴601上固定连接有转环6011,隔板6012内开设有与转环6011配合的转槽。

实施例3:

参照图1-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传送桶101上固定连接有防水箱302,蓄电池3021固定连接在防水箱302内,传送桶10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1,太阳能板3固定连接在固定杆301上,蓄电池3021与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6和水泵5电连接,传送桶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201,第一电机2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架201上,吸纳桶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架502,水泵5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架502上。

实施例4:

参照图1-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吸纳桶1内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架1001,第一转轴202转动连接在第三固定架1001上,滤网1002固定连接在第三固定架1001上,粉碎桶10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031,摩擦环40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杆4031上,简筒7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7021,浮圈702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杆7021上,粉碎桶102内固定连接有集风罩5034,第二叶片5033转动连接在集风罩5034内,集风罩5034与输出筒103位于同一轴线上,吸纳桶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脚104,粉碎桶10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脚1021。

一种水面太阳能除藻设备的除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简筒701放入需要除藻的水中,在浮圈702的作用下使简筒701不沉入水底,且第二连杆7021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水藻可以从浮圈702底部穿过;

s2:启动电源,此时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6和水泵5均开始工作,水泵5将水藻以及水抽入进吸纳桶1内,第一管道501连接在吸纳桶1内位于滤网1002的底部,抽水管7连接在位于滤网1002的上部,水泵5工作产生的负压将水流向底部抽,经过滤网1002过滤之后不会堵塞水泵5,此时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转轴202转动,蜗轮片2022转动将水藻向上推送,清洁刷2023与滤网1002贴合对滤网1002进行清刷,防止滤网1002堵塞;

s3:当蜗轮片2022将水藻推送至传送桶101内时,由于第二电机6工作使得第三叶片6013旋转,产生风力将水藻向粉碎桶102方向吹送,隔板6012可防止第二电机6受潮短路,当水藻到达粉碎桶102时第二转轴4被第一转轴202通过皮带4041所带动旋转,此时第二转轴4上的第一叶片401和粉碎刀402均旋转,第一叶片401将水藻吹送向粉碎刀402,粉碎刀402对水藻进行粉碎,同时第二转轴4上贴合的摩擦环403与第二转轴4贴合摩擦产生热量,第一叶片401将热量传送到粉碎的水藻进行烘干;

s4:抽出的水经第二管道5011进入到驱动箱503内并对驱动板2032进行冲击,此时固定连接在驱动板2032上的第三转轴5031转动,第三转轴5031上的第二叶片5033转动,将粉碎后的水藻通过输出筒103吹出,集风罩5034有利于风力的集中,同时也防止水藻掉落到第三转轴5031上使第三转轴5031卡死。

工作原理:本发明中,将简筒701放入需要除藻的水中,在浮圈702的作用下使简筒701不沉入水底,且第二连杆7021具有一定长度,使得水藻可以从浮圈702底部穿过,启动电源,此时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6和水泵5均开始工作,水泵5将水藻以及水抽入进吸纳桶1内,第一管道501连接在吸纳桶1内位于滤网1002的底部,抽水管7连接在位于滤网1002的上部,水泵5工作产生的负压将水流向底部抽,经过滤网1002过滤之后不会堵塞水泵5,此时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转轴202转动,蜗轮片2022转动将水藻向上推送,清洁刷2023与滤网1002贴合对滤网1002进行清刷,防止滤网1002堵塞,当蜗轮片2022将水藻推送至传送桶101内时,由于第二电机6工作使得第三叶片6013旋转,产生风力将水藻向粉碎桶102方向吹送,隔板6012可防止第二电机6受潮短路,当水藻到达粉碎桶102时第二转轴4被第一转轴202通过皮带4041所带动旋转,此时第二转轴4上的第一叶片401和粉碎刀402均旋转,第一叶片401将水藻吹送向粉碎刀402,粉碎刀402对水藻进行粉碎,同时第二转轴4上贴合的摩擦环403与第二转轴4贴合摩擦产生热量,第一叶片401将热量传送到粉碎的水藻进行烘干,抽出的水经第二管道5011进入到驱动箱503内并对驱动板2032进行冲击,此时固定连接在驱动板2032上的第三转轴5031转动,第三转轴5031上的第二叶片5033转动,将粉碎后的水藻通过输出筒103吹出,集风罩5034有利于风力的集中,同时也防止水藻掉落到第三转轴5031上使第三转轴5031卡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