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9193发布日期:2021-05-28 14:0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绣球菌废菌包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



背景技术:

绣球菌,又名绣球菇,拉丁学名为sparassiscrispa,是非褶孔菌目、绣球菌科、绣球菌属。子实体中等至大形,肉质,由一个粗壮的柄上发出许多分枝,枝端形成无数曲折的瓣片,形似巨大的绣球而得名,其为食用菌。

目前,由于种植技术的落后,绣球菌种植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温度依耐性较大,出菇温度要求严格;第二、生长周期长、转色慢、出菇迟;第三、抗杂能力弱、易感染,易生霉、腐烂,成活率及出菇率低,品质差、出菇菇型小、肉质薄、腿长、出菇采收期较短、花菇率低、产量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好。因此,如何降低绣球菌对温度的依赖性、缩短绣球菌转色时间、减少菌棒感染,生产高质量的香菇,提高经济效益,是菇农们亟待解决的一种问题,而sp-a品种具有不对温度的依赖性及出菇率高的特性,810品种具有品质好的特性,如果结合起来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择sp-a与810品种;

步骤2、杂交:取sp-a与810的绣球菌菌种各一个,消毒后并在无菌环境下放入瓶子内的培养液内,培养15天后,获得两个绣球菌菌丝,3天菌丝开始萌发,在显微镜内选出直径为2-4nm的两种绣球菌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转接到下一根试管内,将试管封口后放入无菌恒温消毒室进行提纯培育,提纯培育温度为18℃-22℃,在提纯培育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试管及时挑出,15天后菌丝长满试管,形成第一代杂交菌丝,将其移植到出菇料后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杂交绣球菌;

步骤3、培养二级种:将第一代杂交绣球菌进行菌种分离,并将菌种移至二级种培养基上,二级培养基内设置有培养液,二级种培养温度为18℃-22℃,菌种瓶能提供大空间和更多培养基待下一步扩种,25天后,菌丝长满菌种瓶,该菌丝即为二级种;二级种培养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菌种瓶及时挑出;

步骤4、育菇:

1)、用常规打孔方法在出菇棒上打孔,将二级种转接到出菇棒上,接好种后套上外套袋,并放置在塑料大棚内,温度调至20℃-23℃,10-12天,菌丝从小蕾发育成菇;

2)、通过均匀喷水,保证整个出菇棒的相对湿度在85%-90%,并且每天进行通风,每天通风1-3小时;

3)、避免阳关直射出菇棒,光照的强度保持小于700勒克斯光照度;

4)、15天后开始出菇;开始出菇后菇棚温度为5℃~30℃,湿度为75~95%。

本发明改进有:棉籽皮麦麸15份,葡萄糖10份,尿素1份,石膏粉1份,过磷酸钙1份、蛋白胨2份,蒸馏水补齐。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培养液的制作方法为:将各组成成分放入烧杯内,搅拌均匀,用100℃温度进行熬制,待各组分充分融化后倒入试管内,用试管塞堵住试管口部并放入压力为0.15mpa的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锅自然排气0.5小时后断电,待灭菌锅压力为零后取出试管,将试管斜放,待试管内的培养液冷却凝固后即可接种孢子粉。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2在放入培养液之前进行预湿处理。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4为在出菇棒上打孔,将二级种转接到出菇棒上,接好种后套上外套袋,采用井字型堆放养菌,层数在13层,温度为23℃,湿度为50%左右,30天左右菌丝长满菌棒,10天左右,菌棒上开始长菌疙瘩时,对菌棒刺孔,刺孔后将菌棒转入菇棚、上架,菇棚内温度25℃,避免阳光直射菌棒,菇棚通风良好;刺孔10天后刺孔位置菌丝长满,开始转色,对菌棒进行喷水保证菌棒所需水分,同时,进行催菇;催菇方法为:把菇棚密封让温度升高到35℃,然后打开菇棚,往菌棒上喷水,保证整个出菇棒的相对湿度在85%-90%,让菌棒温度快速下降13℃,每天重复2次,30天后开始出菇;开始出菇后菇棚每天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30℃,湿度为80%。

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步骤4中的通风处理为,选择上午8-9点进行揭膜通风,通风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并在子实体长大后,每天进行早晚通风,延长通风时间2-3h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培养液的改进及杂交方式的优化,实现了sp-a与810品种的有效杂交,保证了绣球菌的质量和产量,同时通过后期育菇的精细控制,进一步的提高了绣球菌的成品率和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择sp-a与810品种;

步骤2、杂交:取sp-a与810的绣球菌菌种各一个,消毒后并在无菌环境下放入瓶子内的培养液内,培养15天后,获得两个绣球菌菌丝,3天菌丝开始萌发,在显微镜内选出直径为2-4nm的两种绣球菌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转接到下一根试管内,将试管封口后放入无菌恒温消毒室进行提纯培育,提纯培育温度为18℃,在提纯培育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试管及时挑出,15天后菌丝长满试管,形成第一代杂交菌丝,将其移植到出菇料后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杂交绣球菌;

所述步骤2在放入培养液之前进行预湿处理,即将原料用水湿透,然后将原料混合一起,通过培养液在富锌环境下培养,促进菌液物质代谢转化,提高培养的效率。

步骤3、培养二级种:将第一代杂交绣球菌进行菌种分离,并将菌种移至二级种培养基上,二级培养基内设置有培养液,二级种培养温度为18℃,菌种瓶能提供大空间和更多培养基待下一步扩种,25天后,菌丝长满菌种瓶,该菌丝即为二级种;二级种培养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菌种瓶及时挑出;

步骤4、育菇:

1)、用常规打孔方法在出菇棒上打孔,将二级种转接到出菇棒上,接好种后套上外套袋,并放置在塑料大棚内,温度调至20℃,12天,菌丝从小蕾发育成菇;

2)、通过均匀喷水,保证整个出菇棒的相对湿度在85%,并且每天进行通风,每天通风1-3小时;

3)、避免阳关直射出菇棒,光照的强度保持小于700勒克斯光照度;

4)、30天后开始出菇;开始出菇后菇棚温度为10℃,湿度为75%。

实施例2

发明提供了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择sp-a与810品种;

步骤2、杂交:取sp-a与810的绣球菌菌种各一个,消毒后并在无菌环境下放入瓶子内的培养液内,培养15天后,获得两个绣球菌菌丝,3天菌丝开始萌发,在显微镜内选出直径为2-4nm的两种绣球菌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转接到下一根试管内,将试管封口后放入无菌恒温消毒室进行提纯培育,提纯培育温度为20℃,在提纯培育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试管及时挑出,15天后菌丝长满试管,形成第一代杂交菌丝,将其移植到出菇料后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杂交绣球菌;

所述步骤2在放入培养液之前进行预湿处理,即将原料用水湿透,然后将原料混合一起,通过培养液在富锌环境下培养,促进菌液物质代谢转化,提高培养的效率。

步骤3、培养二级种:将第一代杂交绣球菌进行菌种分离,并将菌种移至二级种培养基上,二级培养基内设置有培养液,二级种培养温度为20℃,菌种瓶能提供大空间和更多培养基待下一步扩种,25天后,菌丝长满菌种瓶,该菌丝即为二级种;二级种培养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菌种瓶及时挑出;

步骤4、育菇:

1)、用常规打孔方法在出菇棒上打孔,将二级种转接到出菇棒上,接好种后套上外套袋,并放置在塑料大棚内,温度调至20℃-23℃,10-12天,菌丝从小蕾发育成菇;

2)、通过均匀喷水,保证整个出菇棒的相对湿度在85%-90%,并且每天进行通风,每天通风1-3小时;

3)、避免阳关直射出菇棒,光照的强度保持小于700勒克斯光照度;

4)、30天后开始出菇;开始出菇后菇棚温度为5℃~30℃,湿度为75~95%。

实施例3

发明提供了一种绣球菌杂交育种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种:选择sp-a与810品种;

步骤2、杂交:取sp-a与810的绣球菌菌种各一个,消毒后并在无菌环境下放入瓶子内的培养液内,培养15天后,获得两个绣球菌菌丝,3天菌丝开始萌发,在显微镜内选出直径为2-4nm的两种绣球菌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后的菌丝转接到下一根试管内,将试管封口后放入无菌恒温消毒室进行提纯培育,提纯培育温度为18℃-22℃,在提纯培育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试管及时挑出,15天后菌丝长满试管,形成第一代杂交菌丝,将其移植到出菇料后培养40-50天,得到第一代杂交绣球菌;

所述步骤2在放入培养液之前进行预湿处理,即将原料用水湿透,然后将原料混合一起,通过培养液在富锌环境下培养,促进菌液物质代谢转化,提高培养的效率。

步骤3、培养二级种:将第一代杂交绣球菌进行菌种分离,并将菌种移至二级种培养基上,二级培养基内设置有培养液,二级种培养温度为18℃-22℃,菌种瓶能提供大空间和更多培养基待下一步扩种,25天后,菌丝长满菌种瓶,该菌丝即为二级种;二级种培养期间,随时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如有长势不佳的菌丝和有杂菌的菌种瓶及时挑出;

步骤4、育菇:

1)、用常规打孔方法在出菇棒上打孔,将二级种转接到出菇棒上,接好种后套上外套袋,并放置在塑料大棚内,温度调至20℃-23℃,10-12天,菌丝从小蕾发育成菇;

2)、通过均匀喷水,保证整个出菇棒的相对湿度在85%-90%,并且每天进行通风,每天通风1-3小时;

3)、避免阳关直射出菇棒,光照的强度保持小于700勒克斯光照度;

4)、30天后开始出菇;开始出菇后菇棚温度为5℃~30℃,湿度为75~95%。

具体如下,用常规打孔方法在出菇棒上打孔,将二级种转接到出菇棒上,接好种后套上外套袋,采用井字型堆放养菌,层数在13层,温度为23℃,湿度为50%左右,30天左右菌丝长满菌棒,10天左右,菌棒上开始长菌疙瘩时,对菌棒刺孔,刺孔后将菌棒转入菇棚、上架,菇棚内温度25℃,避免阳光直射菌棒,菇棚通风良好;刺孔10天后刺孔位置菌丝长满,开始转色,对菌棒进行喷水保证菌棒所需水分,同时,进行催菇;催菇方法为:把菇棚密封让温度升高到35℃,然后打开菇棚,往菌棒上喷水,保证整个出菇棒的相对湿度在85%-90%,让菌棒温度快速下降13℃,每天重复2次,30天后开始出菇;开始出菇后菇棚每天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30℃,湿度为80%,可见新品种的耐温性是特别好的。

具体通风处理如下:选择上午8-9点进行揭膜通风,通风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并在子实体长大后,每天进行早晚通风,延长通风时间,防止菇棚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刺激菌柄不断分枝,抑制中心部位的发育,导致珊瑚状的畸形菇出现,并且在通风时,避免风流直接吹向菇体,造成菇体萎缩。

本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液配方为:棉籽皮麦麸15份,葡萄糖10份,尿素1份,石膏粉1份,过磷酸钙1份、蛋白胨2份,蒸馏水补齐。

在配置培养液时,将所有的原料进行过杀菌,将这些原料放入烧杯内,进行100℃以上的熬制,之后搅拌混合。

具体的制作方法为:将各组成成分放入烧杯内,搅拌均匀,用100℃温度进行熬制,待各组分充分融化后倒入试管内,用试管塞堵住试管口部并放入压力为0.15mpa的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灭菌锅自然排气0.5小时后断电,待灭菌锅压力为零后取出试管,将试管斜放,待试管内的培养液冷却凝固后即可接种孢子粉。

本发明中采用的sp-a与810品种,其杂交后的菌丝生长速度快、大大的缩短了整个绣球菌的的生长周期,成活率高达95%以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