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栽培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0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培养栽培薄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食用菌培养和栽培的专用塑料薄膜。
食用菌的生产要经过培养、栽培两个阶段,其中培养阶段必须是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目前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无色透明塑料薄覆盖或包覆菌丝,然后置于黑暗房间中培养,待菌丝发育成熟后全部在光线的透导下自然转化成耳芽或菇蕾,这种群集聚的菌丝同时接受光线,因此在有限的营养基础上形成的耳芽或菇蕾密度大、数量多、质量差。目前还采用全黑塑料薄膜覆盖或包覆菌丝,可不必置于黑暗房间中培养,有利用菌丝生长发育,但却不易观察菌丝生长情况以及杂菌的侵入情况,而且在栽培期还需拿掉全部的黑色薄膜,因此手续繁杂,还容易感染杂菌。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全黑色塑料薄膜上设计出若干大小相等、孔距相等的无色透明圆孔,用其覆盖或包覆菌丝,在其培养期间,即可保持菌丝要求的黑暗环境,又可利用无色透明圆孔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发现杂菌;在菌丝栽培期间,可定量,均匀地接受外界光线,有利于合理密植,提高菌类商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带有无色透明圆孔的黑色塑料薄膜,可将一层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与带有孔径相等,孔距相等的均匀圆孔的黑色塑料薄膜复合而成。透明圆孔的直径用于培养耳类食用菌时为9-15毫米,用于培养菇类食用菌时为14-20毫米。透明圆孔的孔距用于培养耳类食用菌时为40-50毫米,用于培养菇类食用菌时为50-90毫米。


图中1的划线区域表示黑色塑料薄膜,图中2的圆孔表示无色透明的塑料圆孔,其中L表示圆孔之间的距离,D表示圆孔的直径。
本发明优于现有技术的方面在于在培养菌丝时期,可在满足黑暗的前提下,方便地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杂菌;在栽培时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控制菌丝生长,有利于耳芽、菇蕾的合理分布、合理密植,免于同争一处养分,从而获得质量优异的产品,并且缩短了培养周期。
本发明的实施例1.用于培养栽培黑木耳,黑色塑料薄膜上无色透明孔的孔径为11毫米,孔距为41毫米,使用方法与目前使用的全透明塑料薄膜相同。
2.用于培养栽培猴头时,黑色塑料薄膜上无色透明孔的孔径为16毫米,孔距为66毫米,使用方法与目前使用的全透明塑料薄膜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培养栽培食用菌的热型性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在黑色塑料薄膜上布满大小相等,孔距相等的无色透明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培养栽培食用菌的塑料薄膜,其特征在于用于培养耳类食用菌时,无色透明孔的直径为9-15毫米,孔距为49-50毫米,用于培养栽培菇类食用菌时,无色透明孔的直径为14-20毫米,孔距为50-90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培养、栽培食用菌的塑料薄膜,它的特点是在黑色塑料薄膜上布满大小相等、孔距相等的无色透明圆孔。该薄膜即可保证培养菌丝所要求的黑暗环境,又有利于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并在栽培菌丝过程中,科学地控制菌丝生长,使耳芽、菇蕾合理分布、合理密植,使培养周期缩短,产品的成品率提高。该塑料薄膜在使用、管理上与目前使用的无色透明塑料薄膜相同。
文档编号A01G1/04GK2032391SQ88205298

公开日1989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12日
发明者惠全 申请人:惠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