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式鱼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6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桥式鱼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缸,特别的是种桥式结构的一鱼缸。
目前,人们使用的鱼缸多是槽式、桶式,几年来没有什么新的变化,这两种鱼缸由于水不能整体流动,使用时带来诸多不便,如水质易变腐,养殖密度低,外观样式陈旧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样式新颖、水能循环流动的新型鱼缸。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下缸(1)是放一块长方形的玻璃板为底面,在两侧各粘一个方形缸;上缸(2)是一个梯形缸,该缸的两个斜边比缸体长一段;汽水混合装置(5)是漏斗形的,在该混合装置的上部有一个进水口(7),上盖(8)的中心有一个孔,该孔同“喇叭”形的进气管(9)的大端相连,进气管(9)的小端则为在漏斗形混气装置的出口管(10)的端部,且比出口管(10)细一些,出口管(10)下面同一个粗一些的管相连。将上缸(2)的两个斜边分别插入下缸(1)两侧的方形缸内,下缸(1)的盖(3)、(4)分别盖在下缸(1)两侧的方形缸上,气水混合装置插在盖(3)的孔上,在盖(4)所对应的底面上有一个孔,孔上插一根溢水管(6),该溢水管(6)插入下缸(1)内一段。
使用时取下盖(3)、(4),分别向方形缸内注水,插气管浮漂的一端放入上缸(2)内,继续向缸内注水,当水没过上缸(2)口时,即使上缸(2)处于密封状态后,通过气泵或橡胶吸球,将上缸(2)内的空气抽出一部分,由于压力减小,使上缸(2)内的水位上升,在上下缸的水位达到希望的位置后,取出抽气管,放入水草和鱼,盖在盖(3)、(4),插上气水混合装置(5),不断的向缸内注水,当水位超过溢水管(6)的高度时,水自动溢出,实现了水的整体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水是流动的且不断的向水中补充空气,使水的含氧量较高,水不易变腐,养殖密度增加,由于上缸(2)是密封的,上缸(2)内养殖的水草,在光和作用下所产生的氧气被贮存住,利于鱼类生长。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实施例以一块长方形的玻璃为底面,在其两侧各粘一个方形缸,两缸相距最近的两个相对面通过一个玻璃连在一起,上缸(2)是一个梯形缸,两个斜边比缸体长出一段,气水混合装置的上部有一个进水口(7),上盖(8)的中心开一个孔,该孔同“喇叭”形的进气管(9)的大端相连接,进气管(9)的小端刚好在漏斗形混气装置的出口管(10)的端部,且比出口管(10)细一些,出口管(10)下面同一个粗一些的管子相连。将上缸(2)的两个斜边分别插入下缸(1)两侧的方缸内,斜边的侧面同下缸(1)的缸体粘在一起,斜边的插入深度以距底面1/4为宜,封闭下缸(1)的盖(3)、(4)分别盖在下缸(1)两侧的方形缸上,气水混合装置插在盖(3)上的孔内,在盖(4)所对应的底面上有一个孔,孔内插一根溢流管(6),该溢流管(6)插入下缸(1)内一段。
权利要求1.一种桥式鱼缸,它是由玻璃粘接而成的,其特征在于a、上缸(2)是一个梯形缸,且两个斜边长出缸体一段,b、下缸(1)是以一块长方形的玻璃板为底面,在两端各粘一个方形缸,两个缸相距最近的两个相对面通过一个玻璃板连在一起,c、气、水混合装置(5)是漏斗形的,在该混合装置的上部有一个进水口(7),上盖(8)的中心有一个孔该孔同“喇叭”形的进气管(9)的大端相连接,进气管(9)的小端刚好在漏斗形混合装置的出口管(10)的端部,且比出口管细一些,出口管(10)下面同一个粗一些的管子相连,d、上缸(2)的两个斜边分别插入下缸(1)的两个方形缸内,气水混合装置(5)插在盖(3)的孔上,在盖(4)所对应的底面上有一个孔,孔上插有一根溢水管(6),该溢水管(6)插入下缸内一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式鱼缸,其特征在于上缸(2)两个斜面插入下缸(1)至距底面1/4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缸,特别是一种桥式结构的鱼缸,现在普遍使用的鱼缸由于水不能整体流动,使水易腐,养殖密度较低,本实用新型是在一个槽形的下缸上面,倒置一个梯形的上缸,在槽形下缸的一侧装一个气水混合装置,另一侧则装一根溢流管,水从气水混合装置进入,经上缸到桥的另一侧,从溢流管排出。
文档编号A01K63/00GK2085598SQ90223018
公开日1991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日
发明者赵琪琤, 于志杰 申请人:赵琪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