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12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属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是用于喷灌系统的供水装置。
近年来,灌溉技术尤其是喷灌技术发展很快,形式多样,用途广泛,逐步向高效、节能、低耗、综合利用及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但目前所采用的供水系统却都存在着一些缺陷1.供水系统在大面积实施喷灌时还处于半固定式,虽然轻质管材的出现使管道能够移动,也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动力,如绞盘式就需要带水作业。2.各种管道都不能自动调节管长,只有到达管的未端才能出水。3.降低压力就得以明渠供水,占地较多,渠系投资大,定点供水则在移动管时耗能较多。4.筒状软管在运输、保管、移动时极易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水到管成的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聚乙稀塑料挤压成带状薄板,板的正面一边呈连续的
型棱,板的背面一边呈连续的
型槽,平时缠绕在喷灌机上设置的卷筒上。用水时一端安装在上一级支管上,管内设有与管径相配合的活塞式出水口和橡胶密封止水圈管外一侧安设有与活塞同时运动的耦合压轮和分离块,另一侧安设有滚动环箍和出水管固定点。
本发明的附图及图面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Ⅰ-Ⅰ的断面图。
其中[1]-卷筒、[2]-塑料薄板、[3]-活塞式进水口、[4]-滚动环箍、[5]-耦合压轮、[6]-分离块、[7]-出水管固定点、[8]-密封胶圈、[9]-水管、[10]-出水栓。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装置采用聚乙稀塑料挤压成薄板[2],板的正面一边呈连续的
型棱,板的背面一边呈连续的
型槽,无水时管子呈展开型绕在卷筒[1]上,这样既减轻重量,又不易折坏,不需带水拖拉行走。工作时将管子一端安设到上一级支管上,管中活塞式进水口[3]呈喇叭型,在其外园周上设有密封橡胶圈止水圈[8],用水时打开出水栓[10],水自动压入喷灌机的各个喷头。喷灌机移动时,出水管[9]前设有滚动环箍[4],逐步将带状管材理成园形,管内活塞式进水口[3]与耦合压轮边走边自动将管子耦合成型。
管子收回时,进水管向右推进,同时用分离块[6]将管子折成带状卷在卷筒[1]上,这样喷灌机在沿管线任何一点往返均可取水。做为干支管使用时,只要在管两侧按间距予留若干孔,在未加压前安装好出水栓[10],活塞上不设进水口,即可做到移动式管道,分若干点取水。如有泥沙沉淀,泄空后取出活塞,边展开边清除,十分容易。
实施例某农场灌区在水源一侧,长6公里,宽4公里,面积3.5万亩,水源流量可达0.8立方米/秒,要全部灌溉只能用喷灌可基本满足。固定式喷灌需亩投资400元,总投资1440万元。运行费5元/亩;使用进口喷灌机成本也太高,仅油耗达5-7元/亩还须修数十公里干支渠,水损也很大,每亩成本10元以上;若采用耦合式软管供水的平移喷灌机,主干管5.4公里,分干管12根,只用2根约4km,管径φ300mm,支管18×600米喷灌机(18台)共用塑料0.67kg/亩。钢材2kg/亩,总投资15元/亩,共54万元。土地利用率98%,水利用率100%,柴油机灌成本1.5元/亩。因田间没有渠道,杂草减少,便于机械化耕作,便于一机多用。实为理想的灌溉系统。
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用、高效、节能、轻便、寿命长,适应性强,便于实现全面机械化,同时也用于排沙输沙的管路。
权利要求
1.一种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的水管采用聚乙稀塑料挤压成带状型薄板[2],板的正面一边呈连续的Ω型棱,板的背面一边呈连续的
型槽,使用时将管子一端安装在上一级支管上,管内设有与管径相配合的活塞式进水口[3],在其外园周上设有橡胶密封止水圈[8],出水管[9]的一侧安设有与活塞同时运动的耦合压轮[5]和分离块[6],另一侧设有滚动环箍[4]和出水管固定点[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式进水口[3]呈喇叭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用于干支管时,在耦合处的两侧安设有出水栓[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耦合式软管输水装置,属水利工程领域。该装置的特点是采用聚乙烯塑料挤压成薄板,板的正面一边呈Ω形棱,板的背面一边呈形槽,工作时将管子一端安装到上一级支管上,用水时打开出水栓,水自动压入喷灌机的各个喷头。喷灌机移动时,滚动环箍将带状管材理成圆形,进水口与耦合压轮边走边自动将管子耦合成型。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用、高效、节能、轻便、寿命长、适应性强。
文档编号A01G25/02GK1089078SQ9211530
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亮 申请人:张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