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藻作为海参饲料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270843阅读:来源:国知局
鲜重最大达到120kg。
[0031] (5)、新鲜海藻处理:步骤4中获得新鲜海藻进行粗加工处理,打碎机将新鲜铜藻 切成1?3厘米藻段,藻段可以直接投喂海参。
[0032] 实施例2
[0033](1)、铜藻种苗与夹苗:选择来源于自然生长的群体,株高为30-40厘米,主枝明 显、具有枝、叶的树状,色泽黄褐色、生长正常,用绳将铜藻苗种绑在礁石上,绳间隔为8厘 米,苗间距为25厘米;
[0034] (2)、海参养殖海区选择:在海参养殖的区域,从3月份开始投放已经绑定铜藻苗 的礁石,每公顷养殖水面投放比例8000株种苗;
[0035] (3)、共培育-生长-作为饲料:铜藻种苗投放到海参养殖区之后,就可以为海参提 供饲料。部分正常生长的铜藻,从海底成树状分布,继续向上生长,并维持一定生物量;部分 下垂的铜藻就能直接为海参食用。
[0036] (4)、铜藻收获,铜藻生长迅速及时收获,特别是在水温在16°C左右,在白天,直接 从将漂浮到水体中的铜藻,割断,从而获得新鲜的海藻;有时铜藻能够生到14米长,每簇的 鲜重最大达到120kg。
[0037](5)、新鲜海藻处理:步骤4中获得新鲜海藻进行粗加工处理,打碎机将新鲜铜藻 切成1?3厘米藻段,藻段可以直接投喂海参。
[0038] 实施例3
[0039] (1)、铜藻种苗与夹苗:选择自然生长的群体,株高为30-40厘米,主枝明显、具有 枝、叶的树状,色泽黄褐色、生长正常,将铜藻苗种均匀撒在网片内,中间放置礁石,然后包 裹网片形成直径80?100厘米的藻球,网片孔径为9?11厘米;
[0040](2)、海参养殖海区选择:在海参养殖的区域,从3月份开始投放已经包裹铜藻苗 的混纺绳和礁石藻球,每公顷养殖水面投放比例8000株种苗;
[0041] (3)、共培育-生长-作为饲料:铜藻种苗投放到海参养殖区之后,就可以为海参提 供饲料。部分正常生长的铜藻,从海底成树状分布,继续向上生长,并维持一定生物量;部分 下垂的铜藻就能直接为海参食用。
[0042] (4)、铜藻收获,铜藻生长迅速及时收获,特别是在水温在16°C左右,在白天,直接 从将漂浮到水体中的铜藻,割断,从而获得新鲜的海藻;有时铜藻能够生到14米长,每簇的 鲜重最大达到120kg。
[0043](5)、新鲜海藻处理:步骤4中获得新鲜海藻进行粗加工处理,打碎机将新鲜铜藻 切成1?3厘米藻段,藻段可以直接投喂海参。
[0044] 实施例4
[0045] (1)、铜藻种苗与夹苗:选择自然生长的群体,株高为30-40厘米,主枝明显、具有 枝、叶的树状,色泽黄褐色、生长正常,将铜藻苗种均匀撒在网片内,中间放置礁石,然后包 裹网片形成直径50?80厘米的藻球,网片孔径为9?11厘米;
[0046](2)、海参养殖海区选择:在海参养殖的区域,从3月份开始投放已经包裹铜藻苗 的藻球,每公顷养殖水面投放比例8000株种苗;
[0047](3)、共培育-生长-作为饲料:铜藻种苗投放到海参养殖区之后,就可以为海参提 供饲料。部分正常生长的铜藻,从海底成树状分布,继续向上生长,并维持一定生物量;部分 下垂的铜藻就能直接为海参食用。
[0048] (4)、铜藻收获,铜藻生长迅速及时收获,特别是在水温在16°C左右,在白天,直接 从将漂浮到水体中的铜藻,割断,从而获得新鲜的海藻;有时铜藻能够生到14米长,每簇的 鲜重最大达到120kg。
[0049] (5)、新鲜海藻处理:将获得新鲜海藻进行精加工处理,将新鲜的铜藻用切碎机快 速切断成小于1厘米的藻段,制备成琼胶。在沸水中加入琼胶,获得I. 〇?I. 2wt%的琼胶 溶液;向琼胶溶液中添加氯化钙,使氯化钙质量浓度达到〇. 3?0. 4%;待温度下降到35? 45°C时,加入小于1厘米的铜藻藻段,琼胶溶液与藻段的质量比例为1:3 ;搅拌均匀,冷却后 切成10?12厘米大小的琼脂块;琼脂块呈果冻状,比重略大于海水,放置在海参养殖的区 域后沉入水底可以供海参食用。
[0050] 验证试验:
[0051] 选取实施例1-4所获得的海参饲料,开展的对比试验:
[0052] 试验地点: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海参养殖海域;
[0053] 试验分组:试验组1为实施例1获得的海参饲料,试验组2为实施例2所获得的海 参饲料,试验组3实施例3所获得的海参饲料,试验组4为实施例4所获得的海参饲料;对 照组为普通鼠尾藻干品饲料;
[0054] 试验处理:每组养成期海参200头,每头规格为25_30g/头,试验周期1个月。结 果如下表所示:
[0055]
【主权项】
1. 一种铜藻作为海参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铜藻种苗与夹苗:种苗为从幼孢子体培育的株高15厘米以上的幼苗,或者为主枝 明显、具有枝叶的树状、色泽黄褐色、正常生长的藻体作为种苗;选择上述株高20-40厘米 的种苗进行夹苗;如种苗株高超过40厘米,则分为2枝进行夹苗; (2) 、海参养殖海区选择:在海参养殖的区域,从3月份开始投放已经夹苗的铜藻,每公 顷养殖水面投放比例8000- 20000株种苗; (3) 、共培育-生长-作为饲料过程:铜藻种苗投放到海参养殖区之后,可以为海参提供 饲料;部分正常生长的铜藻,从海底成树状分布,继续向上生长,并维持一定生物量;部分 下垂的铜藻直接为海参食用; (4) 、铜藻收获:铜藻生长迅速,应及时收获,特别是在水温在16°C左右,在白天,直接 从将漂浮到水体中的铜藻割断,从而获得新鲜的海藻; (5) 、新鲜海藻处理:步骤4中获得新鲜海藻进行粗加工处理或者精加工处理后作为海 参饲料投喂海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夹苗方式为绳夹方 式、绑定方式或包裹方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绳夹方式为:采用72?144股 维尼纶混纺绳作为苗绳,夹苗间距为15?25厘米,在混纺绳二端绑上礁石;所述的礁石为 重量50?300kg的混凝土或者岩石。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绑定方式为:用绳将铜藻苗种 绑在礁石上,绳间隔为6?8厘米;所述的礁石为重量50?300kg的混凝土或者岩石。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将铜藻苗种均匀 撒在网片内,中间放置礁石,然后包裹网片形成直径50?100厘米的藻球;所述的网片孔径 为9?11厘米,所述的礁石为重量50?300kg的混凝土或者岩石。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新鲜铜藻,指的是死 亡后1天内的铜藻,或者是死亡1天后、经过低温-4?4°C处理后的铜藻。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粗加工处理,指的是 采用打碎机将新鲜铜藻切成1?3厘米藻段,直接投喂。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精加工处理指的是: 将新鲜的铜藻用切碎机快速切断成小于1厘米的藻段,制备成琼胶藻段。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成琼胶藻块的具体制备 过程为:在沸水中加入琼胶,获得0. 7?I. 7wt%的琼胶溶液;向琼胶溶液中添加氯化钙,使 氯化钙质量浓度达到〇. 2?0. 5% ;待温度下降到30?45°C时,加入小于1厘米的铜藻藻 段,琼胶溶液与藻段的质量比例为1:2?4 ;搅拌均匀,冷却后切成5?15厘米大小的琼脂 块;琼脂块呈果冻状,比重大于海水,放置在海参养殖的区域后沉入水底供海参食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藻作为海参饲料的制备方法,针对活体的铜藻和新鲜的铜藻,通过不同的投放或加工方法:活体的铜藻通过夹苗,投放到海参养殖的海区进行培养,待铜藻生长具有一定的生物量,就可在海参生长过程中,作为海参饲料,实现共培育——生长——作为饲料的循环;新鲜的铜藻采用打碎机切成1~3厘米藻段、直接投喂;或者切断成小于1厘米的藻段,制备成琼胶藻段投放在海参养殖的区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综合利用不同状态的铜藻样品,针对活体的铜藻和新鲜的铜藻,通过不同的投放或加工方法,达到铜藻作为海参饲料的吸收和营养转化,有利于海参加吸收,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IPC分类】A23K1-18, A01K61-00, A23K1-14, A01G33-00
【公开号】CN104585107
【申请号】CN201510074727
【发明人】骆其君, 严小军, 陈海敏, 杨锐, 张金荣, 林少珍, 张立宁, 焦海峰
【申请人】宁波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