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9848735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个小孩生的怪,草帽头上戴;不怕下大雨,就怕日头晒。一段谤语道出了食用菌在野生状态下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那就是要求环境潮湿、弱光、中温(10-25°C)。食用菌的仿生栽培就是研究食用菌的野生环境,利用生态原理(不使用化学药剂,而是利用改变环境条件或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技术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的),模仿或模拟食用菌野生环境或野外生存条件来种植食用菌的生产栽培技术。
[0003]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平菇为例):
营养:平菇属木腐生菌类。菌丝通过分泌多种酶,能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淀粉、果胶等成分分解成单糖或双糖等营养物,作为碳源被吸收利用,还可直接吸收有机酸和醇类等,但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碳。平菇以无机氮(铵盐、硝酸盐等)和有机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作为氮源。蛋白质要通过蛋白酶分解,变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0004]平菇生长发育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其中以磷、钾、镁、钙元素最为重要。适宜平菇的营养料范围很广。人工栽培时常用阔叶树段木和锯木肩作栽培料,我国又用秸杆(大、小麦秸),玉米芯、花生壳、棉籽壳等作为培养料,再适当搭配些饼肥、过磷酸钙、石灰等补给氮素和其它元素,能促使平菇很好的发育生长。
[0005]温度:平菇孢子形成以12 °C?20 °C为好,孢子萌发以24 °C?28 °C为宜,高于30 °C或低于20 °C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 °C?35 °C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 °C?28 °C;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C?28°C,以15°C?18°C最为适宜。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0006]水分和湿度:平菇耐湿力较强,野生平菇在多雨,阴凉或相当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而含水量过高,料内空气缺氧,也会影响菌丝生长。当培养料过湿又遇高温时,会变酸发臭,且易被杂菌污染。
[0007]菌丝生长时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子实体发育时期,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5%。在55%时生长缓慢,40%?45%时小菇干缩;高于95%,菌盖易变色腐烂,也易感染杂菌,有时还会在菌盖上发生大量的小菌蕾。若平菇采取覆土措施,还要注意调节覆土含水量。一般从地下30cm?60cm挖来的泥土,只要不是刚下过雨,土壤湿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经过晒干的泥土,分4?6次调足水分,要达到手捏扁时不碎,不粘手为宜。
[0008]空气
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都需要空气。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1%(体积比),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时,氧分压就势必降低,过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响到平菇的呼吸活动,而有碍生长发育。
[0009]平菇在菌丝生长阶段,特别是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对氧气的需要急剧增加,宜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育。
[0010]光照:平菇的菌丝体在黑暗中正常生长,不需要光线,有光线照射可使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过早地形成原基,不利于提高产量。子实体分化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线不足,原基数减少。已形成子实体的,其菌柄细长,菌盖小而苍白,畸形菇多,不会形成大菌盖。
[0011 ]酸碱度:平菇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pH值在3?10范围内均能生长;但喜欢偏酸环境,pH5.5?7时,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平燕生长最适pH值为5.4?6,风尾菇最适pH值为6.5?7,姬菇以及佛罗里达菇以pH6.5?7.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而且粗壮。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代谢作用产生有机酸和醋酸、琥珀酸、草酸等,使培养料的PH值逐渐下降。
[0012]此外,培养基在灭菌后pH值也会下降,所以在配制培养料时应调节pH值为7?8为好。为了使菌种稳定生长在最适PH值内,在配制培养基时,常添加0.2%的磷酸氢二钾(K2HP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等缓冲物质,如果培养过程中产酸过多,可添加少许中和剂——碳酸钙(CaCO3),使培养基不致因pH值下降过多而影响平菇的生长,在大量生产中也常常用石膏或石灰水调节酸碱度。
[0013]其它:平菇子实体生长发育中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气体敏感。当空气中这些物质的浓度较高时,子实体停滞生长、畸形甚至枯萎。此外,还对敌敌畏过敏,在菇房使用敌敌畏杀虫后,子实体会向上翻卷形成“鸡爪燕”。
[0014]以上是食用菌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管采取哪一种栽培技术,都是以满足食用菌生长对以上环境条件的要求为基础、目标或研究核心的,栽培条件符合要求的程度越高,则栽培的食用菌产量越高,反之,则产量越差。由于研究食用菌栽培的人们的认识、能力、技术水平的不同,则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食用菌栽培方法,有畦栽、袋栽、工厂化栽培等等。而我们根据以上食用菌的生长条件,研究出了仿生栽培方法,这与其它的栽培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发明内容】

[001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绿色无公害、品质好,且成本低,显著提高收益。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培养料的制备、(2)播种、(3)菌丝恢复期管理、(4)排杂期管理、(5)搭棚、(6)养菌期管理、(7)头茬出菇期管理、(8)转潮期管理、(9)二茬出菇期管理(10)不用化学农药,生态方法防治病虫害;所述步骤(2)中的播种包括整畦、铺料和下种,具体步骤如下:畦面宽80-100厘米,畦深20厘米,长度不限,做好一个畦后,将培养料铺倒于畦内,培养料铺满后,趟平,撒下菌种块,踩踏实落,再铺一层培养料,趟平后,再撒下一层菌种,踩踏实落,其中,菌种块的质量占培养料质量的10-15%。下种后,畦面上覆盖一层湿土,厚3-4厘米,踏实即可;所述步骤(4)排杂期管理采取的措施为浇水。
[0017]所述步骤(I)中的培养料采用发酵的方法制备而成,其中培养料的的主料为:玉米秸杆80wt%,优质鸡粪或有机肥20wt%;培养料的辅料为占主料质量分数3-4%的石灰和占主料质量分数0.5-1.0%尿素。
[0018]所述培养料发酵的过程如下:a混料:先将破碎的玉米秸杆按计划用量均匀摊铺到发酵场地,再将优质鸡粪或有机肥均匀撒到秸杆上面,再次将石灰粉按要求用量撒开、撒匀,用抓钩在料堆上夯拉一遍,再均匀喷水,场地四周有水流出为止,翻堆一遍,料堆较干的部位再次加水,使水分均匀浸透堆料;
b制堆:将培养料原料搅拌均匀,堆高30-40厘米,堆宽2-3米,长度不限,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覆盖物,以便保温、保湿;
c翻堆:两天后当物料温度升至65 °C,可进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天翻堆一次,连续翻堆6-7 天;
d控温:发酵初期温度可能迅速升至70-75°C以上属于正常,但应立即翻堆,不能长期保持75 °C以上的高温,否则会造成培养料养分较大损耗,影响产量,发酵后期分别采取撤去覆盖物、增加打孔密度、补水、降低堆高、翻堆措施将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e调湿:伴随着料堆温度的急剧升高和热量的不断积聚,物料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散失,故翻堆的同时,还应视具体情况及时补水;
f最后一次翻堆时补充尿素,培养料发酵5-6天,发酵腐熟好的培养料,水分65%,呈咖啡色,表面布满白色菌丝,无氨味、有芳香气味,不粘手且富有弹性,秸杆轻拉即断,表明发酵完成。
[0019]所述步骤(3)菌丝恢复期管理方法如下:菌丝恢复期3-4天,在菌丝恢复期保证畦面的覆土湿润,不要出现干土,畦面上要插入温度计,深度15厘米,控制温度在28°C以下,防止烧菌,如果超过了 28°C,要及时浇水降温。
[0020]所述步骤(5)搭棚采用塑料菇棚,棚高1.5?1.Sm,跨度6?Sm; I米I个拱杆、3米一个立柱,上覆有两膜一苫。
[0021]所述步骤(6)养菌期管理管理时在畦面上每隔20厘米打一个孔,深达畦底,经过25-30天,菌丝布满畦面后,转入头茬出菇期管理。
[0022]所述步骤(7)头茬出菇期管理包括原基管理期、珊瑚期管理、成型期管理和采收期管理。
[0023]所述步骤(8)转潮期管理的方法为:清除畦面残留菇根、死根后及时浇水灌畦,水下渗后,晾一昼夜,然后在蛙面打孔,每隔20厘米打一个通气孔,进入二茬出菇期管理。
[0024]本发明不用化学农药,生态方法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为:通过前期的浇水排杂,竞争性病害已基本消除,后期若仍然出现竞争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清除畦面残留菇根、死根后覆土,重复一次排杂期的管理即可。
[0025]虫害防治:虫害有菌蛆、菌螨等,防治虫害可在转潮期管理中的灌水后在畦面上撒一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