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及用它生产壳聚糖酶的方法

文档序号:577913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真菌及用它生产壳聚糖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特别是涉及一种Paecilomyces sp.JW1727及用它生产壳聚糖酶的方法。
据本申请人通过文献检索所知,可产生壳聚糖酶的微生物有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青霉菌(Penicillium)、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等,用它们生产壳聚糖酶的缺点是条件复杂,产酶活性低,影响了壳聚糖酶的开发和应用。至今为止,没有有关Paecilomycessp.JW1727及用它生产壳聚糖酶的有关报告。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菌Paecilomyces sp.JW1727及用它生产壳聚糖酶的方法,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
一种真菌,其特征是该真菌为Paecilomyces sp.JW1727,保藏单位为CCTCC,保藏号为200025。
一种真菌Paecilomyces sp.JW1727,其特征是它用于生产壳聚糖酶。
一种用Paecilomyces sp.JW1727生产壳聚糖酶的方法,其特征是将菌种用马铃薯培养基活化后,再将该菌种接入含有壳聚糖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然后过滤除去菌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Paecilomyces sp.JW1727菌种容易培养,产酶时间短,酶活性高,用它生产壳聚糖酶,培养方法简单,产酶活性高,有利于壳聚糖酶的开发和利用。
下面通过实例说明本发明。
附图
为本发明的真菌形态图。
先由水产品加工厂的土壤中用选择性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由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15g,水1000ml所组成,pH为7加入0.5%的壳聚糖)24℃培养96h分离出Paecilomyces sp.JW1727菌株,然后用马铃薯培养基培养120h,该菌株的菌落肉色,絮状,反面淡褐色。菌丝生长纠结链状,可产生巨孢子,分生孢子圆形或卵圆形,瓶梗基部膨大。该菌种具有营养要求范围广,容易培养的特点,特别是具有高的壳聚糖酶活性,其发酵液酶活力为580U/ml。
将菌种活化后,以5%的接种量接入含有0.5%壳聚糖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在28℃下摇瓶培养72h,然后过滤除去菌体,即获得壳聚糖酶液。将该酶液作用于2%的壳聚糖溶液,在30℃下保温后,可获得不同聚合度的壳聚寡糖和壳二糖。
权利要求
1.一种真菌,其特征是该真菌为Paecilomyces sp.JW1727,保藏单位为CCTCC,保藏号为200025。
2.一种真菌Paecilomyces sp.JW1727,其特征是它用于生产壳聚糖酶。
3.一种用Paecilomyces sp.JW1727生产壳聚糖酶的方法,其特征是将菌种用马铃薯培养基活化后,再将该菌种接入含有壳聚糖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然后过滤除去菌体。
全文摘要
一种真菌,其特征是该真菌为Paecilomycessp.JW1727,保藏单位为CCTCC,保藏号为200025。用它生产壳聚糖酶时,将菌种用马铃薯培养基活化,再将该菌种接入含有壳聚糖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摇瓶培养,然后过滤除去菌体。本发明的优点是菌种容易培养,产酶时间短,酶活性高,用它生产壳聚糖酶,培养方法简单,产酶活性高,有利于壳聚糖酶的开发和利用。
文档编号C12N9/24GK1425760SQ0113524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2日
发明者江晓路, 王宁 申请人:江晓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