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蝶呤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587973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蝶呤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化的细胞,其中有一种或多种参与四氢生物蝶呤生物合成的酶的基因导入,以及还涉及利用该转化地细胞生产生物蝶呤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本说明书中,四氢生物蝶呤(L-赤型-5,6,7,8-四氢生物蝶呤;下文称为THBP)、7,8-二氢生物蝶呤(L-赤型-7,8-二氢生物蝶呤;下文称为DHBP)或生物蝶呤(下文称为BP)或它们中的任何两种或多种的组合整体上都称为生物蝶呤化合物。
THBP是生物物质,其广泛分布于动物中,并于1963年由Kaufman揭示是大鼠肝脏中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的辅酶。此后,又揭示出THBP通常是作用于酪氨酸羟化酶和色氨酸羟化酶的辅酶,并且发现在参与神经递质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还发现其作为一氧化氮(NO)合成酶的辅酶起作用,并作为用于各种生物物质的生物合成酶的辅酶已受到公众的关注。人们一直认为人中THBP的缺陷导致上述氨基酸羟化酶的活性的减少,诱发异常高的苯酮尿以及异常高的苯丙尿,并将THBP用作治疗如腐蝶呤氢氯化物(sapropterinhydrochloride)的先天的代谢错误病。
人们一直认为动物中的THBP是利用如

图1所示的GTP环化脱水酶I(下文简称GCH)、6-丙酮酰基四氢蝶呤合成酶(6-pyruvoyltetrahydropterin synthase)(下文简称PTPS)和墨蝶呤还原酶(下文简称SPR)通过三步酶反应自鸟苷三磷酸生物合成而成。同时,除动物以外,已有报道THBP存在于果蝇(Weisberg,E.P.和O’Donnell,J.M.J.Biol.Chem.2611453-1458,1996)、蚕(Iino,T.,Sawada,H.,Tsusue,M.和Takikawa,S.-I.,Biochim.Biophys.Acta1297191-199,1996)、真核微生物如Euglena gracillis、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和Pycomyces blakesleeanus(Maier,J.,Ninnemann,H.Photochamishtry和Photobiology 6143-53,1995)以及原核微生物的诺卡菌种(Son,J.K.,Rosazza J.P.J.Bacteriol.1823644-3648,2000)。同样,尽管有许多生命体其中报道了THBP的存在,但是由于进化原因,微生物与动物尤其大有区别,所以人们认为THBP整体上不是微生物中通常可得到的生物物质。
THBP是分子中具有三个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因此,其是化学合成困难的化合物,关于其主要的合成方法,一直已知的是其中L-赤-生物蝶呤(BP)的合成利用鼠李糖或脱氧阿拉伯糖作为起始物质,然后进行化学不对称的还原以合成该产物。然而,这些化学合成方法有许多反应步骤,并在反应步骤过程中,存在反应产率低的过程。还有困难的是鼠李糖和脱氧阿拉伯糖作为起始物质价格昂贵,因此,依据操作、产率、成本等,据说它们不是有利的生产方法。
在这些条件下,kagamiyama等尝试了通过酶法反应合成THBP,纯化了三种参与THBP合成的酶的每一个,并利用三种酶在含有GTP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还原型)(下文简称NADPH)的反应器中成功地合成了THBP(日本专利
发明者薮田雅之, 古川和明, 宫本伸江, 山本克彦, 大末和广 申请人:第一三得利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