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类液体米饭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252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奶类液体米饭的制造方法
本产品涉及一种营养米饭的加工方法,属食品加工领域。
传统的奶类液体食品主要是牛奶和豆奶,而这二种食品,非常容易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如今年3月份辽宁海城大规模学生豆奶中毒事件,及去年上海一学校所发生的牛奶事件,解放日报2002年12月26日 第4版报导,其中受害者多数是中小学生,因为,我国大部份中、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乳糖不适应症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全国学生奶计划的推广。据统计在我国城市中,小学校中饮奶人数仅为5.8%中国奶牛2003年第2期第57页报导而从此类事件发生的过程来看,多数是因为饮用了,未在适当时机充分加热的奶类液体食品而引起。为克服上述这些问题,人们在牛奶加工中添加了乳糖酶用来水解。如中国乳业2003年第6期28页所报导的水解方法而在豆奶生产中加大设备投入,用物理方法来去除豆奶中的有害因子。在销售各个环节建立冷藏链用来消除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以上各种方法都不同程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抑制消费的增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的不足,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合二为一、安全卫生、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的食品。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放置在蒸煮用具内的装置,我们称为内蒸煮用具装置,该装置有上下贯通的向内凹陷的竖槽,并且和同时操作的蒸煮用具壁,形成一种上下贯通管道,凹陷竖槽的壁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在内蒸煮用具的底部也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另外在底部有均匀分布的突出部。为减少工作温度损耗,我们在内蒸煮用具壁设计有空缺部。


图1中12、13、14、15。
所说的内蒸煮用具也可以设计成以下结构内蒸煮用具壁由连续凹陷的竖槽组成。
将以上任意一种内蒸煮用具装置放置在蒸煮用具内,然后,把整个米饭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奶类液体的30%-70%通过竖槽分别数次输入蒸煮用具内底部与内蒸煮用具装置底部之间的空档处,再倒入相应的米,而后加热,利用蒸煮用具内底部温度变化所形成的作用,使奶类液体通过竖槽和竖槽壁上的小孔,和内蒸煮用具底部的小孔上升,合理调整相对少量的奶类液体蒸煮用具内的液面。(但是,不可溢出蒸煮用具外),而后,利用液体温度差传递效应使蒸煮用具底部高热量向用具上部传递,从而平衡奶类液体在加温工作时,各个高度层米粒对加工温度和奶类液体的需求,当第一次输入的奶类液体蒸干后,再将剩余数量的奶类液体分别数次倒入用具,重复上述操作,经过一段时间加温蒸煮,使奶类液体中有效营养成分均匀渗入不断龟裂的米饭中并达到可食用的目的。同时,也利用蒸煮温度分解乳糖,杀灭二次污染的细菌,及去除豆奶中的有害因子。
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发明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与现有的奶类食品相比有以下优点
1.安全、卫生、2.价格低廉、3.便于操作。
图1为加温蒸煮之前工作结构示意图图2为加温蒸煮工作时结构示意图下面根据不同时段工作结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设计一种内蒸煮用具装置21,该内蒸煮用具,有凹陷的竖槽5、16、17、18、19在所有凹陷的竖槽壁上有均匀分布类似7、22的孔、直径1.5毫米,在内蒸煮用具底部有均匀分布的小孔10、直径1.5毫米,底部有突出部9、11,把该内蒸煮用具放置在蒸煮用具内6,取大米500克8,倒入内蒸煮用具内,盖上盖子20,把漏斗3,放置在纠正漏斗工作角度的突起物4孔内,然后,根据蒸煮用具的高度,把蒸煮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数量奶类液体2·30%-70%,从容器中1倒入蒸煮用具内6,然后,取下漏斗,并用木塞图2所示23塞紧孔眼,进行加温蒸煮,蒸煮期间透过透明盖20的观察当奶类液体及泡沫24煮沸并上浮至半成品米饭25上部空间时,适当降低温度55°-65℃。既不使奶类液体溢出,又能用合理的方式控制米粒对温度和奶类液体需求,4至10分钟后根据奶类液体对米饭的渗入程度分别数次把剩余数量奶类液体倒入蒸煮用具内,并且重复上述操作,使蒸煮用具奶类液体逐渐蒸干,15分钟即可食用。
权利要求
1.奶类液体米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种内蒸煮用具(21)放置在蒸煮用具内(7),蒸煮用具上方用透明盖(20)盖上,内蒸煮用具侧壁有向内凹陷上下贯通的竖槽(5)、(16)、(17)、(18)、(19)竖槽壁有均匀分布的类似(7)、(22)的小孔,在内蒸煮用具的底部也有分布均匀的孔,(10)当把内蒸煮用具放置在蒸煮用具内时,因底部物体(9)、(10)的存在,使奶类液体在蒸煮用具内底部与米粒之间有效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类液体米饭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槽使用时与蒸煮用具的侧壁构成上下贯通的通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奶类液体米饭的制造方法,属食品加工领域。原料有米、奶类液体、利用特定装置,把奶类液体输入蒸煮用具6底部,利用加温时所形成作用力使奶类液体受热上浮24通过壁上有上下贯通的竖槽5、16、17、18、19和均匀分布类似10、7、22小孔的内蒸煮用具21,利用液体温度差传递效应控制和平衡蒸煮奶类液体米饭时,各个高度层米粒对温度及奶类液体的需求,使液体中营养成分均匀渗入米饭中,从而达到以下目的,一、提高米饭口味和营养。二、分解牛奶中乳糖和杀灭二次污染的细菌。三、去除豆奶中的有害因子。四、降低消费成本。
文档编号A23L1/01GK1528176SQ03151228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8日
发明者王永明 申请人:王永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