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101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玉米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分子量的功能玉米短肽产品、利用酶法直接降解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蛋白制备该短肽的方法及该短肽产品的应用。
背景技术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之一,它的片段称为肽。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肽称为生物活性肽,是生命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的一类重要生命物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人员发现,从一些食物蛋白的酶水解产物中分离出的多种小肽具有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性的作用。此外,长久以来人们知道,食物蛋白要经过复杂的消化过程才能被人体吸收。然而,最近在医学上发现,小肽可由肠道直接吸收,而且吸收速度要比相同组成的游离氨基酸还快,这些发现对开发肽类新型功能保健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肽是玉米蛋白经过酶降解而获得的多种小肽的混合物。玉米蛋白含有丰富的分支氨基酸。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些氨基酸与机体运动时迅速恢复疲劳作用相关。分支氨基酸具有在肌肉中合成蛋白质和抑制体蛋白分解的功能,而且,在非常状况下可以直接向肌肉提供能量。此外,玉米蛋白还含有大量的丙氨酸,而这种氨基酸在乙醇代谢中起到有益的作用。临床实验表明,玉米肽具有迅速清除血液中乙醇的作用。这无疑对保护肝脏以及减少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一些严重疾病是十分有益的。
玉米是我国最具优势的粮食资源之一,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品,玉米中大约含有10%的玉米蛋白,目前主要用来加工饲料。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的制备低分子量玉米功能短肽的方法和相关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低分子量的玉米功能短肽产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原料易得、生产工艺简单的制备该玉米功能短肽产品的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该玉米功能短肽产品在食品、药品及化妆品行业中的应用。
本发明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它主要含有不溶于水的醇溶蛋白。本发明不是先从玉米蛋白粉中用有机溶剂提取醇溶蛋白,或者利用葡萄糖淀粉酶预降解玉米蛋白粉中淀粉,而是在酶反应条件下,用酶直接处理玉米蛋白粉,同样可以获得低分子量玉米肽。这样使玉米肽的生产工艺大大简化,明显降低成本。
本发明涉及玉米蛋白粉原料的前处理,即碱洗或酸洗,目的是先除去玉米蛋白粉中的少量油脂。用酸碱而不用有机溶剂除油,可以避免后续处理有机溶剂,从而使生产工艺简化。
经实验表征,本发明玉米肽产品具有如下特征(1)玉米肽干粉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分子量分布主要在1000以下,是含2-9氨基酸残基的短肽混合物,用TNBS法[1]测定平均链长4-5个氨基酸;(2)玉米肽在所有pH下都能溶解于水,玉米肽溶液呈淡黄色,对热很稳定;(3)玉米肽水溶液的粘度大小与它的浓度和温度关系不大,在高浓度下,它的粘度没有大的变化。
(4)氨基酸组成玉米肽产品中包含的氨基酸种类有天门东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
制备上述玉米肽产品的步骤如下制备步骤中所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1.原料预处理为除去原料中残留的油脂和一些可溶性成分(如糖),将市售玉米蛋白粉先过筛(60-80目),粗颗粒经粉碎再过筛;按固液比1∶8-1∶12加水,用盐酸调pH至2.0-5.0或用NaOH溶液调pH至8.0-10.0,升温至30-60℃,搅拌20-30min,6000-9000rpm离心20-30min,去上清后,再按上述固液比加水,升温至30-60℃,搅拌15-20min,6000-9000rpm离心20-30min,去除上清液,收集沉淀用于下步酶水解;2.酶水解按固液比1∶8-1∶12将步骤1中收集的沉淀与水混合,搅拌,用NaOH溶液调pH至8.0-10.0,升温至35℃-60℃,加酶液(40-100ml/1kg玉米蛋白粉),开始水解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维持恒定的pH值。当蛋白质水解度(DH)达到10-30%,停止反应;3.酶灭活步骤2结束后,快速升温至95℃,保持15min使酶灭活。然后,温度降至室温,调pH至中性。12,000-15,000rpm,离心20-30min,上清液为玉米肽粗制液;4.精制(1)为除去粗制玉米肽液中少许残留的油脂,使其过布氏漏斗;(2)玉米肽的精制是通过膜分离技术去掉粗制玉米肽液中的大分子片段完成的。膜上液回到酶解罐中再次水解;5.浓缩由步骤4中得到的过膜液,减压浓缩至固型物含量35-40%;6.干燥精制的玉米肽液浓缩后,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干粉。
玉米肽生理活性实验一.玉米肽抗疲劳作用1.玉米肽抗疲劳作用的检测方法(1)检测动物昆明种雄性小鼠,6-8周龄,体重18-22g。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以灌胃途径给药。实验组每天灌服玉米肽溶液,给药剂量实验I组,250mg/kg体重;实验II组,500mg/kg体重;实验III组,1500mg/kg体重。每10g体重给药0.2ml,对照组给同体积的蒸馏水。
(2)运动耐力试验,即负重游泳试验40只小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及实验I、II、III组。小鼠给药25天后,将其置于游泳槽中游泳,水温26±0.5℃,水深28cm,小鼠负重为体重的2%,记录小鼠自由游泳从开始到死亡的时间。
(3)血乳酸浓度测定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I、II、III组。给药25天后,让小鼠在30±2℃水中游泳30min,泳前安静时及泳后15min、50min各取尾血一次,用对羟基联苯比色法测定血乳酸含量。
(4)肝糖原含量测定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I、II、III组。实验第25天,处死小鼠,立即取出肝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其糖原含量。
(5)血清尿素氮含量测定40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I、II、III组。小鼠给药25天,让小鼠负重(体重的2%)在30±2℃水游泳30min,泳后90min,取尾血用二乙酰-硫氨尿比色法测定血尿素含量。
2.玉米肽抗疲劳作用的检测结果(1)小鼠负重游泳实验由表3中的数据可见,玉米肽给药组的动物负重游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经t检验,实验I组游泳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II、III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1)。
表3玉米肽对小鼠游泳时间的影响(X±SD)组别 动物数(只)游泳时间(min)对照组 10 79.64±12.24I 组 10 114.11±17.22*II 组 10 141.20±25.95**III 组 10 184.11±30.85**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2)玉米肽对血乳酸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见表4,实验第25天,小鼠运动后15min及50min血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中,玉米肽实验组小鼠在运动后15分钟血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证明在这个期间,有氧代谢在供能中所占比例很高,所以产生的乳酸少,则酵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不容易在肌肉中积累,从而可延缓疲劳的产生。实验中,玉米肽实验组小鼠在运动停止后50分钟的血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则表明在运动恢复期,肌肉中过多的乳酸能够迅速被清除,这意味着能够较快清除疲劳。
表4 米肽对小鼠血乳酸的影响 (X±SD,mg/100ml)组别 运动前 运动停止后运动停止后(15min) (50min)对照组28.97±2.95 57.48±2.98 49.04±1.77I 组28.56±2.05 46.03±2.39**39.59±2.32**II 组27.29±1.94 37.47±2.18**29.84±2.10**III 组27.78±2.33 32.06±1.41**22.29±1.68**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3)玉米肽对小鼠肝糖原的影响表5中的数据表明,玉米肽给药25天,与对照组比较,实验I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了24.46%(P<0.01),实验II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了44.96%(P<0.01),实验III组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了71.94%(P<0.01)。
表5玉米肽对小鼠肝糖原含量的影响(X±SD,g/100g组织)组 别 肝糖原含量对照组 2.78±0.30I 组 3.46±0.24*II 组 4.03±0.21**III 组 4.78±0.23**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如果在运动中肝糖原及肌糖原耗竭,则糖异生作用受阻,血糖浓度降低,则会干扰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疲劳。本实验玉米肽实验组肝糖原比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该药能够通过增加肝糖原储备,维持运动时血糖水平,从而为机体提供更多的能量来达到抗疲劳的目的。
(4)玉米肽对血清尿素氮的影响由表6中的数据可知,实验第25天,玉米肽给药组小鼠运动停止后90min,血尿素氮含量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有明显差异。
本实验中玉米肽组用小鼠游泳停止后90分时血尿素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正是玉米肽使机体耐力增加,对运动负荷适应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也是抗疲劳机理的又一个方面。
表6玉米肽对小鼠运动停止后90min血尿素含量的影响(X±SD,mol/L)组 别 小鼠运动停止后90min血尿素含量对照组 19.94±1.97I 组 17.15±1.22*II 组 16.20±1.23**III 组 14.86±1.46**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玉米短肽具有明显的缓解体力疲劳功能,可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行业,生产具有抗疲劳作用的相关功能食品、保健品或药品。该类产品适合长时间学习或工作的人,长时间开车或乘车的人以及从事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食用。特点是可以迅速消除疲劳,提高耐力以及补充营养。该产品覆盖的人群面大。
二.玉米肽对大鼠血液中乙醇代谢及血浆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1.检验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每天喂动物饲料及正常饮水两周后,体重约190-220g,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玉米肽(CP)组、丙氨酸(Ala)组、脯氨酸(Pro)组及谷氨酸(Glu)组,每组八只。以1ml/100g体重剂量灌胃给药,对照组给15%(V/V)乙醇,CP组(EtOH/CP)、Ala组(EtOH/Ala)、Pro组(EtOH/Pro)、Glu组(EtOH/Glu)分别以1.0g/Kg体重的剂量溶于15%(V/V)乙醇中,以此剂量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min、1h、6h于大鼠尾静脉取血,用于乙醇代谢和血浆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1)大鼠血浆中氨基酸分析在各组给药前、给药后30min、1h、6h分别取大鼠尾静脉血0.2ml加入试管(含抗凝剂)中,再加入20%(W/W)磺基水杨酸使蛋白变性,离心(3000rpm,4℃,10min),取上清,用Hitachi 835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浓度。
(2)给药后大鼠血液中乙醇的含量测定在各组大鼠给药后30min、1h、6h分别取大鼠尾静脉血0.5ml与4ml0.33mol/L预冷的高氯酸混合,离心(3000rpm,4℃,10min),取上清,分别用试剂盒测血液中的乙醇含量。
2.检验结果本发明是采用乙醇试剂盒来测定玉米肽对大鼠血液中乙醇代谢的影响,并与游离氨基酸Ala、Pro、Glu等进行了比较。玉米肽对大鼠血液中乙醇代谢影响的检测结果列于表7中。
表7 玉米肽(CP)及Ala、Pro、Glu对大鼠乙醇代谢的影响(X±SD)组别 乙醇含量(mg/L)30分钟 1小时 6小时对照组 827.0±77.3 716.6±29.0 46.3±8.6CP 组 527.3±47.0***284.3±23.9***5.6±1.2***Ala 组 491.2±39.0***472.4±88.3***5.2±2.8***Pro 组 747.2±50.8*535.5±76.4***58.4±12.8*Glu 组 678.8±111.3**520.6±117.8***1.33±0.8***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由表7可以看出,各组在给药后30分钟血液中乙醇浓度均达到最大值,6小时以后基本代谢完毕。对照组给15%的乙醇30分钟以后血液中乙醇浓度达到827.0±29.8mg/L。而CP组与对照组相比,给药后30分钟的血液中乙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为527.25±47.0mg/L,比对照组降低了36.25%;以后乙醇浓度快速下降,到一小时后为284.3±23.9mg/L。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比较血液中乙醇浓度降低了60.33%(p<0.001),说明CP组在乙醇代谢中起了很好的清除作用。CP组与阳性对照组Ala组、Pro组、Glu组比较,在给药后30分钟,除Ala组略低于CP组,Pro与Glu组的乙醇含量均高于CP组(Pro组p<0.001,Glu组p<0.01),而在给药后一小时,则Ala组、Pro组、Glu组的清除乙醇效果明显不如CP组。乙醇浓度分别为472.4±88.3mg/L,535.5±76.4mg/L,520.6±117.8mg/L明显高于CP组(p<0.001)。给药后6小时血液乙醇中基本代谢完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CP组具有加速血液中乙醇代谢速率的功效。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玉米短肽具有迅速调节机体乙醇代谢的功能,适合生产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保健食品和医药品。该类产品适合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群食用,起到保护肝脏以及减少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一些严重疾病等作用。
三.玉米肽的抗氧化活性1.检验方法(1)玉米肽对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影响邻苯三酚(PR)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自氧化,释放出O2-,生成有色的中间产物,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PR自氧化过程的初始阶段,中间产物的累积在30-40S后与时间成线性关系,且在320nm有强烈吸收,当有抑制剂存在时,可清除O2-,从而阻止中间产物的积累,据此可求出抗氧化剂的类SOD活性。
取3ml体系,空白管0.1ml重蒸水,加入2.8ml,Tris-HCl buffer(pH8.2,0.1mol/l),25℃保温10min,然后加入预热的3mmol/l的PR100μl混匀,开始计时,反应30S后,于320nm处作时间扫描,反应时间4min。空白最佳的自氧化速率控制为0.06;取玉米肽10mg溶于1ml重蒸水中,取0.1ml加入到2.8mlTris-HCl缓冲液(pH8.2,0.1mol/L)中,同样25℃保温10min,加入100ul邻苯三酚。30S后,于320nm处扫描。最后计算抑制率,用来评价样品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
(2)玉米肽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①红细胞悬液的制备Wistar大鼠断头取血,以4%的柠檬酸钠作抗凝剂,加入2-3倍的生理盐水悬浮,离心(4℃,1500rpm,5min),去上清及黄色薄层,重复洗涤三次,悬浮于pH7.4的磷酸缓冲生理盐水中,配成1%的红细胞悬液,冷藏待用。
②红细胞自溶血系统红细胞自溶血系统的建立如表8所示。其中终浓度表示加入玉米肽之后,玉米肽在整个体系中的浓度。
表8 红细胞自溶血系统配制方法 各抗氧化剂的终浓度系统I10ml红细胞悬液系统II 玉米肽+10ml红细胞悬 0.1mmol/L液系统III GSH+10m红细胞悬液 0.1mmol/L系统IV Vc+10ml红细胞悬液 0.1mmol/L系统I-IV均在37℃温浴24h。
③过氧化氢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系统过氧化氢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系统的建立如表9所示。其中终浓度表示加入玉米肽之后,玉米肽在整个体系中的浓度。
表9 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系统配制方法 各抗氧化剂的终浓度系统AH2O2+10ml红细胞悬 100mmol/L液系统B玉米肽+系统A 0.1mmol/L系统CVc+系统A 0.1mmol/L系统DGSH+系统A0.1mmol/L以上四个系统于37℃温浴1h。
④红细胞自氧化溶血度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测定从表7中系统I-IV 1500rpm离心5min后,取上清测OD540,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
氧化产物的测定从表8中系统I-IV离心后的上清中取1.5ml,加入1ml的TBA(硫代巴比妥酸),沸水浴30min,冷却后15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测定OD532。测定TBA反应物的含量。
⑤过氧化氢诱导的红细胞过氧化溶血度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测定从表8中系统A-D 1500rpm离心5min后,取上清测OD540,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
氧化产物的测定从系统A-D离心后的上清中取1.5ml,加入1ml的TBA溶液,沸水浴30min,冷却后15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测定OD532。测定TBA反应物的含量。
2.检验结果自由基是正常组织中的代谢产物,生成与被清除处于动态平衡,有的自由基对机体无明显毒性,而大多数自由基对机体损害严重。只是在生理情况下这些自由基不断产生,但也不断被抗氧化剂清除,因而显不出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去了平衡,不论其原因是自由基的产生增加,还是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弱,或者兼而有之,其后果是造成了对机体的损害。我们通过以上几项实验证明了玉米功肽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1)玉米肽对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的影响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为0.06A/min,玉米肽对邻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按下式计算I=(ΔA-ΔA。)/ΔA。×100%I表示抑制率;ΔA。,ΔA分别表示加入和未加入抑制物后邻苯三酚的速率,即每分钟其光吸收的平均变化率。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肽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的抑制率为48.48%。
(2)玉米肽对大鼠红细胞氧化溶血的影响以不加抗氧化剂的血红蛋白的溶血为100%,计算加抗氧化剂的血红蛋白的溶血度。由表10中可以看出,在有玉米肽存在时红细胞溶血度下降了38.6%,说明玉米肽(CP)对红细胞的自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强于谷胱甘肽(GSH)和Vc。
表10玉米肽对大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的影响自溶血 CP GSH VcOD540 0.4740.2910.3890.384溶血度100%61.4% 82.1% 81.0%抑制率-38.6% 17.9% 19%此外,在加入了外源活性氧(H2O2,O2-及·OH)作用于红细胞之后,含有玉米肽的体系溶血度明显下降(见表11),由此可以推测玉米肽可能使红细胞产生的超氧自由基减少。
表11玉米肽对大鼠H2O2诱导的红细胞溶血的影响H2O2诱导的溶血CP GSH VcOD5400.786±0.05 0.517+0.06 0.311±0.05 0.625±0.07溶血度100% 65.7% 39.6%79.5%抑制度----- 34.3% 60.4%20.5%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备的玉米短肽具有抗氧化活性,可应用于医药行业和化妆品行业,适合于预防和治疗由于自由基损伤所引起的疾病如癌症,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和减少,免疫功能低下等。玉米肽可用于生产化妆品,如发乳剂,具有护发和保湿作用;又如面霜,有类似SOD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养颜(抗衰老)。
由以上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玉米肽的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良好的物理性状(低分子量,稳定性高等)和多种生理功能(抗疲劳作用,调节乙醇代谢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等)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举例说明本发明玉米肽的制备实施例1取20g玉米蛋白粉(蛋白含量为58.2%),加200ml水,搅拌,用浓NaOH溶液调pH至9.0,于40℃水浴中震荡30min。离心(9000rpm,15min)。离心后,去掉上清,加200ml水,搅拌,离心(9000rpm,15min),弃去上清。加200ml水,搅拌,调pH9.5,升温至35℃,加0.9ml酶液(2709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无锡酶制剂厂),开始水解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保持温度50℃,反应过程中维持pH9.5。当DH达到26%时,停止反应。反应结束后,快速升温至95℃,保持15min使酶灭活。然后,降至室温。12,000rpm,离心30min,上清液为粗制玉米肽液。粗制玉米肽液过布氏漏斗后,将滤液过截止分子量5000超滤膜。过膜液,浓缩,干燥,得到精制的玉米肽干粉。用TNBS法测得的肽的平均链长为4.5。
产率0.38g/g蛋白实施例2取20g玉米蛋白粉(蛋白含量为58.2%),加200ml水,搅拌,用浓HCl调pH至4.5,于50℃水浴中震荡30min。离心(6000rpm,25min)后,去掉上清,加200ml水,搅拌,洗沉淀。离心(6000rpm,25min),去上清,加200ml水,调pH8.5,升温至55℃,加1.5ml酶液(卡氏枯草杆菌丝氨酸碱性蛋白酶[1]),开始水解反应。使pH维持在8.5。当水解度达到30%时,停止反应。快速升温至95℃,保持15min使酶灭活。然后,降温至室温。调pH至中性。12,000rpm,离心30min,上清液为粗制玉米肽液。玉米肽液过截止分子量10,000超滤膜。过膜液,浓缩,干燥,得到精制的玉米肽干粉。用TNBS法测得的肽的平均链长为5.2。
产率0.45g/g蛋白参考文献1Shui-Tein Chen,Shiah-Yun Chen,and Kung-Tsung Wang,KineticallyControlled Peptide Bond Formation in Anhydrous Alcohol Catalyzed by theIndustrial Protease Alcalase,The Joumal of Organic Chemistry,1992,57(25)6960-6965.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肽产品,其具有如下特征(1)玉米肽干粉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分子量分布主要在1000以下,是含2-9氨基酸残基的短肽混合物,用TNBS法测定平均链长为4-5个氨基酸;(2)玉米肽在所有pH下都能溶解于水,玉米肽溶液呈淡黄色,对热很稳定;(3)玉米肽水溶液的粘度与它的浓度和温度关系不大,在高浓度下,它的粘度没有大的变化;(4)氨基酸组成玉米肽氨基酸种类有天门东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肽产品在制备具有提高机体乙醇代谢功能的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肽产品在制备具有抗疲劳功能的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肽产品在用于制备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能力的食品、药品、化妆品中的应用。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肽产品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原材料预处理玉米蛋白粉过60-80目筛,按固液比1∶8-1∶12加水,用盐酸调pH至2.0-5.0或用NaOH溶液调pH至8.0-10.0,升温至30-60℃,搅拌20-30min,6000-9000rpm离心20-30min,去上清;再按上述固液比加水,升温至30-60℃,搅拌15-20min,6000-9000rpm离心20-30min,去除上清液后收集沉淀;(2)酶水解按固液比1∶8-1∶12将步骤1中收集的沉淀与水混合,搅拌,用NaOH溶液调pH至8.0-10.0,升温至35℃-60℃,加2709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或卡氏枯草杆菌丝氨酸碱性蛋白酶液40-100ml/1kg玉米蛋白粉,开始水解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维持体系pH值恒定,当蛋白质水解度达到10-30%时,停止反应;(3)酶灭活步骤2结束后,快速升温至95℃,保持15min使酶灭活,然后,温度降至室温,调pH至中性,12,000-15,000rpm,离心20-30min,得上清液,为玉米肽粗制液;(4)精制玉米肽粗制液先经过一个布氏漏斗处理,除去粗制玉米肽液中少许残留的油脂,再通过膜分离技术去掉粗制玉米肽液中的大分子片段,膜上液回到酶解罐中再次水解;(5)浓缩由步骤4中得到的过膜液,减压浓缩至固型物含量35-40%。(6)干燥精制的玉米肽液浓缩后,经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成干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分子量的功能玉米短肽产品、利用酶法直接降解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蛋白制备该短肽的方法及该短肽产品的应用。该玉米肽产品干粉是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分子量分布主要在1000以下,是含2-9氨基酸残基的短肽混合物,用TNBS法测定平均链长4-5个氨基酸。制备方法涉及原料预处理、酶水解、酶灭活、精制和干燥制粉等步骤。本发明的玉米肽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良好的物理性状(低分子量,稳定性高等)和多种生理功能(抗疲劳作用,调节乙醇代谢作用和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等)等优点,作为基料可以用于保健食品、医药品和化妆品的生产。
文档编号A23J3/00GK1552894SQ200310115958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9日
发明者张学忠, 徐力, 吴晓霞, 侯瑞珍, 王 华, 黄宜兵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