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带香味复硒粗细粮搭配全营养素面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几种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方法,具体是细粮香 米和小麦,粗粮玉米,油料作物大豆和红薯四类的精加工方 法。生产出一种带香味复硒粗细粮搭配全营养素面粉。 技术背景长期以来,人们用来制做食品面粉,主要有两种 一种 是玉米面粉,另一种是小麦面粉,其组成成分单一,制成的 食品色泽单一,而且口感也比较单调,营养物质含量较少, 满足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全面营养素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带香味复硒粗细粮搭 配全营养素面粉,以使在用其制做食品时,能够增加该食品 的花色品种及其口感变化,并提高其营养物质的含量。开创 面粉新品种,丰富食品市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分别由1、香米面粉、 小麦面粉、玉米面粉和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2、香米面 粉、玉米面粉、大豆面粉和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3、香米面粉、小麦面粉和红薯面粉三种组分组成,其一,香米面粉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20%。其二,玉米面粉与小麦面粉 合理搭配,所占重量百分比为玉米面粉4-20%,小麦面粉 40-90%;玉米面粉与大豆面粉合理搭配,所占重量百分比为 玉米面粉40-90%、大豆面粉4-20%,其三,红薯面粉所占重 量百分比为3-20%。上述香米面粉是"泰国香米"和"黑香米",含有天然
浓香味道、其营养价值是富含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维生素B1、 B2,烟碱酸、糖和蛋白质、矿物质、铁质、钙质、磷质等。医用价值治疗脾、胃虚寒等症的食补材料。 上述红薯粉是"日本川山紫","日本紫薯王","美国 黑","济薯18"等红薯(日本国和我国民间把紫瓤红薯叫黑 地瓜),试验表明这种红薯具有如下特点1、带有鲜艳的紫 色,2、营养丰富,其含硒量远高于小麦面粉、玉米面粉和 蔬菜的含量。把粗粮玉米与细粮香米和小麦合理搭配,真正 体现细粮精作,粗粮细作,粗细粮营养起到互补作用,加入 红薯,给此面粉增添了蔬菜的营养成分,现在人们把红薯称 为是世界上最好的保健食品,他含硒高,有减肥,预防消化 系统癌症之功效。本发明面粉是四种组分组成的混合面粉, 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各类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 物、胡箩卜素、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纤维,营养成分极其丰 富,达到了现代人们的食物多样化,营养成分互补等配餐的 要求,对幼儿、少儿偏食、厌食、特别是对中老年人及孕妇 等都有很好的补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准备适量的香米面粉 本发明所称的香米面粉取得有两种渠道, 一是自行制造,二 是从粮食市场中直接采购。自行制造香米面粉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技术(一) 备料备香稻若干;(二) 精选去杂选出质量合格香稻,通过筛选,去除 杂质污物; (三) 去皮先用扒皮机扒去外壳;(四) 制成面粉利用磨粉机将去皮香米制成130-160 目面粉待用。
二、 准备适量小麦面粉
本发明所称的小麦面粉取得有两种渠道, 一是自行制 造,二是从粮食市场中直接采购。 自行制造小麦面粉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技术(一) 备料准备小麦若干精选去杂选出质量合格小麦,通过筛选去除杂质污 物.,(二) 去皮先用扒皮机扒去外皮;'(三)制成面粉利用磨粉机将去皮小麦制成130-160 目面粉待用。
三、 准备适量玉米面粉
本发明所称的玉米面粉取得有两种渠道, 一是自行制 造,二是从粮食市场中直接采购。 自行制造玉米面粉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技术(一) 备料准备玉米若干;(二) 精选去杂选出质量合格玉米通过筛选去除杂质 污物;(三) 去皮先用扒皮机扒掉玉米外皮;(四) 制成面粉利用磨粉机将去皮玉米制成130-160 目面粉待用。
四、 准备适量大豆面粉
本发明所称的大豆面粉取得有两种渠道, 一是自行 制造,二是从粮食市场中直接采购。 自行制造大豆面粉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技术
(一) 备料准备大豆若干; 精选去杂,选出质量合格大豆,通过筛选去除杂质污物;(二) 去皮先用扒皮机扒掉外皮;(三) 制成面粉利用磨粉机,将去皮大豆制成130— 160目面粉待用五、准备适量红薯粉本发明所称的红薯粉包括"日本川山紫"红薯粉,"美 国黑"红薯粉,"日本紫薯王"红薯粉和"济薯18"红薯粉 等,取得红薯粉有两种渠道, 一是自行制造,二是从未来粮 食市场中直接采购。自行制造红薯粉时,可采用下述工艺技术(一) 备料备红薯若千;(二) 精选去杂,选出质量合格的红薯,并通过水洗等 方法去除其表面的杂质污物;(三) 切片将精选去杂后的红薯,通过切片机切制成(四) 烘干灭菌通过专用设备将薯片烘干灭菌,制成 干薯片; (五)制成薯粉利用磨粉机将干薯片制成130-160目薯粉待用。帝U成品一、香米面粉、小麦面粉、玉米面粉和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试制全过程1、香米面粉与小麦面粉搭配,二种面粉经多次搭配, 多次和面试做馒头、花巻等食品,又经多次试蒸馒头、花巻 等,多次品尝,再经反复的试验所得理想面粉,制做出的食 品达到最佳状态;2、 香米面粉加小麦面粉二种与玉米面粉搭配,三种面 粉经多次搭配,多次和面试做馒头、花巻等食品,又经多次 试蒸馒头、花巻等,多次品尝,再经反复试验所得理想面粉,制做出的食品达到最佳状态;3、 香米面粉加小麦面粉加玉米面粉三种与红薯面粉搭 配,四种面粉经多次合理搭配,又经多次和面试做馒头、花 巻等食品,再经多次试蒸馒头、花巻等,多次品尝,经过几 十次,近百次反复的试验得出最理想混合面粉,制做出的食 品达到最佳状态。配方制成1、 取香米面粉1.5kg、小麦面粉45kg、玉米面粉2kg、 红薯面粉1.5kg,然后将四种面粉置入面粉混合机内,混合至均匀,检验合格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面粉。2、 香米面粉10kg、小麦面粉20kg、玉米面粉10kg,红薯面粉10 kg,然后将四种面粉置入面粉混合机内,混合 至均匀,检验合格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面粉。 二、香米面粉、玉米面粉、大豆面粉和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 '成一种混合面粉,试制全过程。1、 香米面粉与玉米面粉搭配,二种面粉经多次搭配, 多次和面试做窝头、锅贴等食品,又经多次试蒸窝头、锅贴 等,多次品尝,再经反复试验得出最理想混合面粉,制做出 的食品达到最佳状态;2、 香米面粉加玉米面粉二种与大豆面粉搭配,三种面 粉经多次搭配,多次和面试做窝头、锅贴等食品,乂经多次 试蒸窝头、锅贴等,多次品尝,再经反复试验得出理想混合 面粉,制做出的食品达到最佳状态;3、 香米面粉加玉米面粉加大豆面粉三种与红薯面粉搭配,四种面粉又经多次合理搭配,多次和面试做窝头,锅贴 等食品,再经多次试蒸窝头、锅贴等,多次品尝,经过几十 次,近百次反复试验得出最理想混合面粉,制做出的食品达 到最佳状态。 配方制成1、 香米面粉1. 5 kg、玉米面粉45 kg,大豆面粉2 kg, 红薯面粉1.5kg,然后将四种面粉置入面粉混合机内,混合至均匀,检验合格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面粉。2、 香米面粉10 kg、玉米面粉20 kg、大豆面粉10 kg, 红薯面粉10 kg,然后将四种面粉置入面粉混合机内,混合 至均匀,检验合格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面粉。三、香米面粉、小麦面粉和红薯面粉三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 面粉,试制全过程。1、 香米面粉与小麦面粉搭配,二种面粉经多次搭配, 多次和面试包水饺、馄1^等食品,又经多次试煮水饺、馄《返等,多次品尝,再经反复试验得出混合面粉,制做出的食 品达到最佳状态;2、 香米面粉加小麦面粉二种与红薯面粉搭配,三种面 粉经多次合理搭配,多次和面试包水饺,馄《^食品,又经 多次试煮水饺、馄《扭多次品尝,经过十几次、几十次反复 试验得出最理想混合面粉,制做出的食品达到最佳状态。 配方制成1、香米面粉1.5kg、小麦面粉47kg、红薯面粉1.5kg,然后将面粉置入面粉混合机内,混合至均匀,检验合格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面粉;2、香米面粉10kg、小麦面粉30kg、红薯面粉10kg,然后将三种面粉置入面粉混合机内,混合至均匀,检验合格 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一种面粉。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香味复硒粗细粮搭配全营养素面粉,其特征在于它分别由;1)、香米面粉、小麦面粉、玉米面粉、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2)、香米面粉、玉米面粉、大豆面粉、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3)、香米面粉、小麦面粉、红薯面粉三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其三种混合面粉配方是(1)、香米面粉、小麦面粉、玉米面粉、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香米面粉3-20%、小麦面粉40-90%、玉米面粉4-20%、红薯面粉3-20%。(2)、香米面粉、玉米面粉、大豆面粉、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香米面粉3-20%、玉米面粉40-90%、大豆面粉4-20%、红薯面粉3-20%。(3)香米面粉、小麦面粉、红薯面粉三种组分组成一种混合面粉香米面粉3-20%、小麦面粉60-94%、红薯面粉3-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香味复硒粗细粮搭配全营养素面粉,它分别由1.香米面粉、小麦面粉、玉米面粉和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的一种混合面粉;2.香米面粉、玉米面粉、大豆面粉和红薯面粉四种组分组成的一种混合面粉;3.香米面粉、小麦面粉和红薯面粉三种组分组成的一种混合面粉。其中,香米面粉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20%;红薯面粉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20%,粗粮玉米与细粮小麦按不同比例配制,粗细粮营养起到互补作用,利用本发明面粉制成的食品与利用传统单一小麦面粉或玉米面粉制成的食品相比有如下四大优点1.香味、2.色美、3.口感好、4.营养全,本发明面粉带有天然紫色素;有诱人的浓香味道,可制成多种颜色的食品,而且其口感也多有变化,有利于增加消费者食欲,进一步丰富食品市场,具备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达到了现代人们食物多样化,营养成分互补等配餐原则的要求,能提高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水平。
文档编号A23L1/214GK101116455SQ20071001048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6日
发明者李明和 申请人:李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