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759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食品生产设备,具体的是一种用于醋酸发酵罐的酒 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用醋的生产过程中,要使用一种醋酸发酵罐,该发酵罐在生 产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气体,在这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挥发酒精。现 在的一般厂家生产中,常常使这些气体白白跑掉,造成很大的浪费,有的只 是简单地回收一部分冷却的含酒精的液体,仍然有不小的浪费。为此,非常
需要提出一种能有效地回收醋酸发酵罐蒸发酒精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 收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有效地回收醋酸发酵罐蒸发的酒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 收装置,该装置设置在醋酸发酵罐的罐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主要设有罐 体、上隔板、下隔板、冷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隔板水平设置在罐 体内上部,在罐体内上部形成一个上空腔,所述下隔板水平设置在罐体内下 部,在罐体内下部形成一个下空腔,上、下隔板之间为密封的冷却室;数个 所述冷却管设置在罐体内,其中进气管的下管口穿过下空腔与发酵罐的顶部 连通并密封连接形成进气口,其上管口与上空腔相通,出气管的上管口穿过 上空腔伸出罐体形成出气口,其下管口与下空腔相通;其他冷却管上下管口 分别与上下空腔相通,在下空腔设有一个酒精回流管与发酵罐连通;所述进 水口设置在下隔板的上方罐体外侧,出水口设置在上隔板下方罐体外侧。 所述冷却管可以上下垂直设置在罐体内;还可以呈S型设置在罐体内。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冷却管和冷却室,从醋酸发酵罐内挥发出来的含 有酒精的蒸汽会快速冷却,形成含酒精很高的液体,使酒精得以回收;设置 上下垂直或S状的冷却管和循环的冷却水使得冷却的效果更好,提高了回收 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酒精回收效果好,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浪费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醋酸发酵罐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参见附 图,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收装置,该装置2设置在醋酸发酵罐的罐体1的顶 部,主要设有罐体l.l、上隔板2.1、下隔板2.2、冷却管3、进水口4.1和出 水口 4.2,所述上隔板水平设置在罐体内上部,在罐体内上部形成一个上空 腔5.1,所述下隔板水平设置在罐体内下部,在罐体内下部形成一个下空腔 5.2,上、下隔板之间为密封的冷却室6;数个所述冷却管垂直设置在罐体内, 其中进气管3.1的下管口穿过下空腔与发酵罐的顶部连通并密封连接形成进 气口 7.1,其上管口与上空腔相通,出气管3.2的上管口穿过上空腔伸出罐体 形成出气口7.2,其下管口与下空腔相通;其他冷却管3.3上下管口分别与上 下空腔相通,在下空腔设有一个酒精回流管8与发酵罐连通;所述进水口设 置在下隔板的上方罐体外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上隔板下方罐体外侧。
权利要求1. 一种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收装置,该装置(2)设置在醋酸发酵罐的罐体(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主要设有罐体(1.1)、上隔板(2.1)、下隔板(2.2)、冷却管、进水口(4.1)和出水口(4.2),所述上隔板水平设置在罐体内上部,在罐体内上部形成一个上空腔(5.1),所述下隔板水平设置在罐体内下部,在罐体内下部形成一个下空腔(5.2),上、下隔板之间为密封的冷却室(6);数个所述冷却管设置在罐体内,其中进气管(3.1)的下管口穿过下空腔与发酵罐的顶部连通并密封连接形成进气口(7.1),其上管口与上空腔相通,出气管(3.2)的上管口穿过上空腔伸出罐体形成出气口(7.2),其下管口与下空腔相通;其他冷却管(3.3)上下管口分别与上下空腔相通,在下空腔设有一个酒精回流管(8)与发酵罐连通;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下隔板的上方罐体外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上隔板下方罐体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 上下垂直设置在罐体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为上下s型设置在罐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收装置,该装置设置在醋酸发酵罐的罐体的顶部,其特征在于主要设有罐体、上隔板、下隔板、冷却管、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上、下隔板水平设置在罐体内上、下部,在罐体内上、下部形成上、下空腔,上、下隔板之间为密封的冷却室;所述冷却管迂回设置在罐体内,进气管下管口穿过下空腔与发酵罐的顶部连通并密封连接,形成进气口,出气管上管口穿过上空腔伸出罐体形成出气口,在下空腔设有一个酒精回流管,将冷却管与发酵罐连通;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下隔板的上方罐体外侧,所述出水口设置在上隔板下方罐体外侧。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醋酸发酵罐的酒精回收,具有结构简单,酒精回收率高,减少浪费的特点。
文档编号C12J1/10GK201077835SQ2007201281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3日
发明者李洪昌 申请人:李洪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